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同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他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创造性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石。面对纷繁复杂的人民内部矛盾,毛泽东提出了“团结——批评——团结”的总公式,并分门别类地为各领域矛盾的解决给出了建议。新时代下,党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有了全新论断,重温毛泽东同志这一著作,对于我们化解社会纠纷,形成紧密的党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 人民 新时代 借鉴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同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之作。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解决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具有重大意义。毛泽东同志对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详细阐述,体现了他对人民的满怀热忱和执政为民的高尚品格。
一、《正处》的写作背景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任何思想的产生都离不开现实的实践,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首要观点,是认识的基石。因此《正处》的问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国际国内大背景下,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孕育形成的。
1.国际背景
1956年,毛泽东将这一年称之为“多事之秋”。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会议后赫鲁晓夫做了关于全面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同样他指出苏共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诸多失误。毛泽东同志形象地将这一行为称之为:“既揭了盖子,又捅了娄子。”“揭了盖子”是指,长期以来,我国受苏联影响很大,对苏联经验盲目照抄,学得太过,对国计民生的消极影响日益显现。而赫鲁晓夫的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反思与批评,有利于我们克服“教条主义”,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道路。而“捅了娄子”指的是,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就像第一块推倒的“多米诺骨牌”,直接导致了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混乱与恐慌。于是下半年相继发生了波兰波兹南工厂的罢工事件和苏联武装干涉匈牙利事件。
2.国内背景
在中国国内,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民族资产阶级被取缔,群众性疾风骤雨般的阶级斗争结束,新中国转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而经历了数十年的武装斗争,人民思想一时难以转变,人民内部矛盾日益凸显。全国各地相继出现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农民退社等情况。面对这样的突发状况,刚刚走向全国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对此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某些干部往往采用暴力的手段解决问题,由此激化了社会矛盾。
综合国际国内情况,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认识日益深化。毛泽东同志鲜明地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中国政治生活的主题。
三、《正处》的主要内容及启示
如果说《论十大关系》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山之作,那《正处》就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引领全党造就“一种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政治局面” 的方法论。
1.社会主义社会也有矛盾
“在领导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斯大林一直不承认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矛盾?毛泽东把这个长期被回避的问题鲜明地提出来,并把它上升到新的理论高度 。他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它们之间表现为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状况,适应的方面是基本的、主要的方面,因而它们之间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他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断,第一次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实际上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2.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斯大林习惯将出现的种种社会矛盾归因于帝国主义的干涉与阴谋,从而采用暴力镇压、流放、抓捕的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因此导致了矛盾的激化,社会的动荡。而毛泽东认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这才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我们深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28年的奋斗历程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取得的。解放战争时期,是各大解放区500万支前民工用小推车为我们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后勤补给匮乏,是家家户户做的炒面,支撑我们的志愿军将美帝国主义打回三八线以南……这就注定了我们不能用专政的方式对待他们。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旗帜鲜明地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下的矛盾的是有不同性质的,应该加以区分,并用不同的方式解决。
3.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具体到每一对矛盾中,矛盾双方的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同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因为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存在差异,双方就会竞高争长,此消彼长,当时机合适时,矛盾双方就会转化 毛泽东同志强调,“条件是最重要的。没有一定的条件,斗争的双方就不会转化”。 因此这告诫我们,在解决具体矛盾时,我们应该注意转瞬即逝的条件,争取将事物的发展引向好的一面。而面对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毛泽东同志同样指出,本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如果不能采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式,而采用暴力的手段就容易导致矛盾激化,转变为对抗性的矛盾。如近几年来的棚戶区改造,不少地区政府采用暴力的手段,采用强制性拆迁的办法,直接激化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矛盾。而对抗性的敌我矛盾,如果处理得当,也可以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用和平的方式解决。解放战争时期的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本是对抗性的,但傅作义为使北平古都免受战火,促成了北平和平解放,这就使得这对对抗性的矛盾转变为非对抗性的矛盾。注意把握转瞬即逝的时机,努力推动矛盾双方的转化,促使事情向积极的方面发展。大到治理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这样,小到个人处理人际关系,也是同样的道理。
4.“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策略
中共十九大指出,新时代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矛盾双方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一特点是客观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因此,相应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成为这对矛盾中的主要方面。因此,党和国家的工作应从此着手,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正处》中提出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策略。我国有14亿人口,在我国东部地区,我们有世界领先的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较高,而在中西部地区,我国还有一些落后甚至原始的生产力,很多地区人民生活状况仍然不乐观。毛泽东强调的统筹兼顾,是指对于全体中国人民的统筹兼顾。“无论粮食问题,灾荒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各种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以及各项问题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能条件,同各方面的人协调,做出各种适当安排。”他认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都应警惕、摒弃官僚主义作风,深深扎根群众。湖北疫情前期,某些官员懒政怠政,毫不顾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极大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威信。因此,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绝不可嫌任务繁重,事情麻烦难办,就高高挂起、不作为,应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习近平同志在《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写道,“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执政为民,造福一方百姓,这是一种崇高的责任,更是一种伟大的光荣。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2]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 6 册[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3]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 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M]. 北京: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2016:485
[5]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 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4
作者简介:陈健(1996——),男,汉族,山东高密人 在读研究生 单位: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关键词】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毛泽东 人民 新时代 借鉴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毛泽东同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之作。他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解决新形势下的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具有重大意义。毛泽东同志对人民内部矛盾学说的详细阐述,体现了他对人民的满怀热忱和执政为民的高尚品格。
一、《正处》的写作背景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任何思想的产生都离不开现实的实践,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首要观点,是认识的基石。因此《正处》的问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国际国内大背景下,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孕育形成的。
1.国际背景
1956年,毛泽东将这一年称之为“多事之秋”。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会议后赫鲁晓夫做了关于全面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同样他指出苏共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诸多失误。毛泽东同志形象地将这一行为称之为:“既揭了盖子,又捅了娄子。”“揭了盖子”是指,长期以来,我国受苏联影响很大,对苏联经验盲目照抄,学得太过,对国计民生的消极影响日益显现。而赫鲁晓夫的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反思与批评,有利于我们克服“教条主义”,独立自主地探索中国道路。而“捅了娄子”指的是,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就像第一块推倒的“多米诺骨牌”,直接导致了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混乱与恐慌。于是下半年相继发生了波兰波兹南工厂的罢工事件和苏联武装干涉匈牙利事件。
2.国内背景
在中国国内,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民族资产阶级被取缔,群众性疾风骤雨般的阶级斗争结束,新中国转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而经历了数十年的武装斗争,人民思想一时难以转变,人民内部矛盾日益凸显。全国各地相继出现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农民退社等情况。面对这样的突发状况,刚刚走向全国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对此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某些干部往往采用暴力的手段解决问题,由此激化了社会矛盾。
综合国际国内情况,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认识日益深化。毛泽东同志鲜明地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中国政治生活的主题。
三、《正处》的主要内容及启示
如果说《论十大关系》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山之作,那《正处》就是在三大改造完成后,引领全党造就“一种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政治局面” 的方法论。
1.社会主义社会也有矛盾
“在领导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斯大林一直不承认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矛盾?毛泽东把这个长期被回避的问题鲜明地提出来,并把它上升到新的理论高度 。他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它们之间表现为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状况,适应的方面是基本的、主要的方面,因而它们之间的矛盾不是对抗性的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他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论断,第一次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实际上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2.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斯大林习惯将出现的种种社会矛盾归因于帝国主义的干涉与阴谋,从而采用暴力镇压、流放、抓捕的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因此导致了矛盾的激化,社会的动荡。而毛泽东认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这才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我们深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28年的奋斗历程中,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取得的。解放战争时期,是各大解放区500万支前民工用小推车为我们推出了淮海战役的胜利。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后勤补给匮乏,是家家户户做的炒面,支撑我们的志愿军将美帝国主义打回三八线以南……这就注定了我们不能用专政的方式对待他们。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旗帜鲜明地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下的矛盾的是有不同性质的,应该加以区分,并用不同的方式解决。
3.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具体到每一对矛盾中,矛盾双方的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同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因为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存在差异,双方就会竞高争长,此消彼长,当时机合适时,矛盾双方就会转化 毛泽东同志强调,“条件是最重要的。没有一定的条件,斗争的双方就不会转化”。 因此这告诫我们,在解决具体矛盾时,我们应该注意转瞬即逝的条件,争取将事物的发展引向好的一面。而面对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毛泽东同志同样指出,本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如果不能采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式,而采用暴力的手段就容易导致矛盾激化,转变为对抗性的矛盾。如近几年来的棚戶区改造,不少地区政府采用暴力的手段,采用强制性拆迁的办法,直接激化了政府和群众之间的矛盾。而对抗性的敌我矛盾,如果处理得当,也可以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用和平的方式解决。解放战争时期的平津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本是对抗性的,但傅作义为使北平古都免受战火,促成了北平和平解放,这就使得这对对抗性的矛盾转变为非对抗性的矛盾。注意把握转瞬即逝的时机,努力推动矛盾双方的转化,促使事情向积极的方面发展。大到治理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这样,小到个人处理人际关系,也是同样的道理。
4.“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策略
中共十九大指出,新时代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矛盾双方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一特点是客观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因此,相应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就成为这对矛盾中的主要方面。因此,党和国家的工作应从此着手,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正处》中提出了“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策略。我国有14亿人口,在我国东部地区,我们有世界领先的生产力,人民生活水平较高,而在中西部地区,我国还有一些落后甚至原始的生产力,很多地区人民生活状况仍然不乐观。毛泽东强调的统筹兼顾,是指对于全体中国人民的统筹兼顾。“无论粮食问题,灾荒问题,就业问题,教育问题,知识分子问题,各种爱国力量的统一战线,以及各项问题都要从对全体人民的统筹兼顾这个观点出发,就当时当地的实际可能条件,同各方面的人协调,做出各种适当安排。”他认为,党和国家的工作人员都应警惕、摒弃官僚主义作风,深深扎根群众。湖北疫情前期,某些官员懒政怠政,毫不顾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极大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威信。因此,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绝不可嫌任务繁重,事情麻烦难办,就高高挂起、不作为,应时刻把人民放在心上。习近平同志在《念奴娇·追思焦裕禄》写道,“路漫漫其修远矣,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执政为民,造福一方百姓,这是一种崇高的责任,更是一种伟大的光荣。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选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
[2]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 6 册[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3]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 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4]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M]. 北京: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2016:485
[5]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 7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4
作者简介:陈健(1996——),男,汉族,山东高密人 在读研究生 单位: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