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生活是写作的活教材。作文中没有生活,并不是技法的问题,而是我们丧失了对生活的认识、关注和热情,我们被各种喧嚣宏大的主题、浮光掠影的现象迷乱了眼睛,最终失去了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要去哪儿”的最基本的生活追问。
一、写叙评日记——积累生活材料
写叙评日记是为了让学生积累生活中的材料。这种日记与其它日记是不同的,叙评日记的内容不限,表达的方式也不限,但有一条总的要求:那就是无论是直接的或间接的,必须在所记叙的事物中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感情,即让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即直接得来的“第一手材料”。当学生写完日记后,教师要求学生再把本日积累的词语也写上,这样学生既积累了生活资料也积累了语言知识,当学生再次作文的时候便有了写作素材。学生如果一直写叙评日记而教师不去指导也是无意义的,为了让学生获得“第二手材料”,教师让学生每周都选两篇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抄在作文本上,然后教师指导、批改,让学生按教师的要求修改后,将作文在班上传阅,这样每个学生不仅有了“第一手材料”,还有了更多的“第二手材料”。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资料,教师的导向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还要教学生把眼光从家庭、学校中移开,转向广阔的社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地积累作文材料,丰富作文材料,形成自己的作文材料库,并最终用于自己的作文写作。
二、教授情境作文——运用生活资料
情境教学是挖掘学生作文潜能、运用生活资料进行作文的有效方法,在情境教学中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利用本地、本校、本班的资源,利用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能力,利用学生的情感、观念,为学生创设最佳环境和最佳场合,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引入最佳的学习境界,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为了让学生写出符合实际生活的作文,笔者为学生们布置了一个这样的题目——《这周我当家》。这个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很好的情境作文材料,为了使学生把作文带入生活中,笔者给学生作文的时间是一周。在作文之前,笔者先要求学生回家把“当家”的大权包揽在自己的身上。然后,当大权在握时,笔者要求学生像他们的父母那样打理生活,并且记录下生活中的每一项开支。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在当家的时候,要把生活中的难事、烦恼的事记录下来。一周后,作文交上来了,学生们都写出了属于自己的作文,语言虽然不是很华丽,但是故事却是真实的发生在每个人的身边,这样的作文不仅感动了学生,更感动了老师和家长。所以说,让学生在情境中作文,运用生活中最真实的资料去作文才是学生作文的源泉。
三、参加生活劳动——开发生活资料
农村的孩子在家庭要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城市里的孩子也会在家里或社区里参加相应的生活劳动。为了让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留心自己的劳动过程,体验劳动中的真实感受,从而燃起作文兴趣之火。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利用周会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劳动,这些事虽然是小事,但是也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比如,有一次,笔者的班上出现了这样一件“小事”:我们班的卫生委员,为了邀功,先把班里弄乱了,然后自己在周会课上大包大揽的把搞卫生的任务都接手了,很多同学为此事愤愤不平。当时,笔者没有对此事进行强制的干涉,只是对班上的同学说:咱们这次的作文题目是——《如此值日》。由一件劳动的小事却引发了很多问题,当作文交上来以后,有的同学以批判的口吻批评了卫生委员的错误做法;还有的同学以这件小事来洞察社会,联系到社会中的“面子工程”等现象。通过这次的作文教学,笔者有一个深深的体会,那就是劳动能反应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也能改变一些学生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只有学生真正的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学生作文的素材才能随之拓展,随之延伸。因此,作文教学要坚持“理论——实践——理论”的原则来进行,只有這样的作文才是有价值的作文,才是从实际生活中得到的作文。
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作文唯一的源头活水,生活中处处有作文,让学生走进生活,寻找素材;让生活走进作文,放飞心灵。作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作文方能发芽、开花、结果,写作才能步入“创新”的境界,学生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一、写叙评日记——积累生活材料
写叙评日记是为了让学生积累生活中的材料。这种日记与其它日记是不同的,叙评日记的内容不限,表达的方式也不限,但有一条总的要求:那就是无论是直接的或间接的,必须在所记叙的事物中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感情,即让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即直接得来的“第一手材料”。当学生写完日记后,教师要求学生再把本日积累的词语也写上,这样学生既积累了生活资料也积累了语言知识,当学生再次作文的时候便有了写作素材。学生如果一直写叙评日记而教师不去指导也是无意义的,为了让学生获得“第二手材料”,教师让学生每周都选两篇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抄在作文本上,然后教师指导、批改,让学生按教师的要求修改后,将作文在班上传阅,这样每个学生不仅有了“第一手材料”,还有了更多的“第二手材料”。为了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资料,教师的导向作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还要教学生把眼光从家庭、学校中移开,转向广阔的社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地积累作文材料,丰富作文材料,形成自己的作文材料库,并最终用于自己的作文写作。
二、教授情境作文——运用生活资料
情境教学是挖掘学生作文潜能、运用生活资料进行作文的有效方法,在情境教学中学生能在不知不觉中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利用本地、本校、本班的资源,利用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能力,利用学生的情感、观念,为学生创设最佳环境和最佳场合,一步一步地把学生引入最佳的学习境界,取得最理想的效果。
为了让学生写出符合实际生活的作文,笔者为学生们布置了一个这样的题目——《这周我当家》。这个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很好的情境作文材料,为了使学生把作文带入生活中,笔者给学生作文的时间是一周。在作文之前,笔者先要求学生回家把“当家”的大权包揽在自己的身上。然后,当大权在握时,笔者要求学生像他们的父母那样打理生活,并且记录下生活中的每一项开支。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在当家的时候,要把生活中的难事、烦恼的事记录下来。一周后,作文交上来了,学生们都写出了属于自己的作文,语言虽然不是很华丽,但是故事却是真实的发生在每个人的身边,这样的作文不仅感动了学生,更感动了老师和家长。所以说,让学生在情境中作文,运用生活中最真实的资料去作文才是学生作文的源泉。
三、参加生活劳动——开发生活资料
农村的孩子在家庭要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城市里的孩子也会在家里或社区里参加相应的生活劳动。为了让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留心自己的劳动过程,体验劳动中的真实感受,从而燃起作文兴趣之火。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常常利用周会课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劳动,这些事虽然是小事,但是也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比如,有一次,笔者的班上出现了这样一件“小事”:我们班的卫生委员,为了邀功,先把班里弄乱了,然后自己在周会课上大包大揽的把搞卫生的任务都接手了,很多同学为此事愤愤不平。当时,笔者没有对此事进行强制的干涉,只是对班上的同学说:咱们这次的作文题目是——《如此值日》。由一件劳动的小事却引发了很多问题,当作文交上来以后,有的同学以批判的口吻批评了卫生委员的错误做法;还有的同学以这件小事来洞察社会,联系到社会中的“面子工程”等现象。通过这次的作文教学,笔者有一个深深的体会,那就是劳动能反应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也能改变一些学生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只有学生真正的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学生作文的素材才能随之拓展,随之延伸。因此,作文教学要坚持“理论——实践——理论”的原则来进行,只有這样的作文才是有价值的作文,才是从实际生活中得到的作文。
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作文唯一的源头活水,生活中处处有作文,让学生走进生活,寻找素材;让生活走进作文,放飞心灵。作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沃土,作文方能发芽、开花、结果,写作才能步入“创新”的境界,学生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