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批判男权制社会的伦理道德标准时,一些激进的女性主义者如吉利根提出一个引发极大争议的观点,即女性道德优于男性道德。她提出,女性解决道德困境时有自己独特的方式:比较会考虑到别人、比较不会抱持优胜劣汰的观念与抽象唯理的原则。她认为女性文化重视养育与照料,习于息事宁人,而现今的世界正由一群过度好勇斗狠与惯用抽象道德推理的男性所把持,他们为这个世界带来的是残酷的竞争和战争,因此惟有女性的伦理道德才能拯救这个世界。
吉利根提到一个关于男女道德差异的著名实验:汉斯两难命题。在这个实验中,实验者用一个假设的情节询问男孩和女孩,得到了在伦理道德上不同的答案。假设的情节是这样的:汉斯的妻子如果得不到一种贵重的药就会死,但是汉斯买不起这种药,卖药的人不肯降价卖药。向孩子的提问是:汉斯该不该偷药。
杰克(男孩)的答案是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两个原则:生命价值和财产价值。由于生命价值优先于财产价值,汉斯应当偷药。
爱米(女孩)的回答不是从具体情境中做抽象思维,而是想知道更多的细节:汉斯爱他的妻子吗?他试着跟卖药人沟通过吗?他能去借钱吗?如果汉斯因为偷药进了监狱,他的妻子怎么办?
吉利根对这两种答案所做的评论是:这不是数学和逻辑的问题,而是关系问题。两种回答走的不是一条路线。我们不应离开具体情境抽象谈原则,而应当视具体情形而找到正义与关怀之间的平衡点。在男女两性的性格中,男性重竞争,女性重和睦,这是与生俱来的。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男女两性在伦理道德观念上存在差异。女性的道德观念就是关爱伦理学。男性的伦理道德观念是注重竞争的、冷酷无情的;而女性的伦理道德观念更强调关怀和人们之间的情感。在理性与感情中,男性强调理性的作用,女性强调情感的作用。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在这个社会里,对成就、客观等男性价值的评价总是高过合作与主观这些女性价值。而关爱的伦理被运用到政治的领域就是关爱政治与和平政治。
然而,所谓女性伦理及两性不同的伦理倾向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心理学界的反对者指出,大多数经验研究并不支持两性道德伦理存在实质差异的论点。他们驳斥主张“女性道德伦理较男性优秀”的伦理学女性主义,因为目前缺乏有力的证据证明女人与男人相比较“更能拯救地球、主张和平、体察人心、爱好万物”。女人和男人一样都有可能滥用权力与暴力,甚至以残暴为乐。没有证据表明女性生来就具有哺育万物与关爱他人的本能。作为这一观点的一个佐证,我想起文化革命中女学生打老师的情形,她们的残暴凶狠程度比男学生一点不差,有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她们的温柔和谐的天性到哪里去了?她们真的具有这种天性吗?
对女性伦理道德的高度评价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使人们注意到在男权社会中普遍流行的重竞争、重抽象原则的伦理道德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重关爱重和谐的伦理道德;另一方面,由于将这两种伦理道德的差异做了本质主义的解释,把其中一种归于男性,另外一种归于女性,并认为它们都是与生俱来的,从而使这一归因失去了心理学试验的证据。在我看来,正确的做法是:倡导人们在习以为常的竞争价值观之外去学习关爱伦理、和谐伦理,而并不把前者叫做男性的伦理道德,也并不把后者仅仅视为女性的伦理道德。
吉利根提到一个关于男女道德差异的著名实验:汉斯两难命题。在这个实验中,实验者用一个假设的情节询问男孩和女孩,得到了在伦理道德上不同的答案。假设的情节是这样的:汉斯的妻子如果得不到一种贵重的药就会死,但是汉斯买不起这种药,卖药的人不肯降价卖药。向孩子的提问是:汉斯该不该偷药。
杰克(男孩)的答案是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两个原则:生命价值和财产价值。由于生命价值优先于财产价值,汉斯应当偷药。
爱米(女孩)的回答不是从具体情境中做抽象思维,而是想知道更多的细节:汉斯爱他的妻子吗?他试着跟卖药人沟通过吗?他能去借钱吗?如果汉斯因为偷药进了监狱,他的妻子怎么办?
吉利根对这两种答案所做的评论是:这不是数学和逻辑的问题,而是关系问题。两种回答走的不是一条路线。我们不应离开具体情境抽象谈原则,而应当视具体情形而找到正义与关怀之间的平衡点。在男女两性的性格中,男性重竞争,女性重和睦,这是与生俱来的。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男女两性在伦理道德观念上存在差异。女性的道德观念就是关爱伦理学。男性的伦理道德观念是注重竞争的、冷酷无情的;而女性的伦理道德观念更强调关怀和人们之间的情感。在理性与感情中,男性强调理性的作用,女性强调情感的作用。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在这个社会里,对成就、客观等男性价值的评价总是高过合作与主观这些女性价值。而关爱的伦理被运用到政治的领域就是关爱政治与和平政治。
然而,所谓女性伦理及两性不同的伦理倾向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心理学界的反对者指出,大多数经验研究并不支持两性道德伦理存在实质差异的论点。他们驳斥主张“女性道德伦理较男性优秀”的伦理学女性主义,因为目前缺乏有力的证据证明女人与男人相比较“更能拯救地球、主张和平、体察人心、爱好万物”。女人和男人一样都有可能滥用权力与暴力,甚至以残暴为乐。没有证据表明女性生来就具有哺育万物与关爱他人的本能。作为这一观点的一个佐证,我想起文化革命中女学生打老师的情形,她们的残暴凶狠程度比男学生一点不差,有时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她们的温柔和谐的天性到哪里去了?她们真的具有这种天性吗?
对女性伦理道德的高度评价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使人们注意到在男权社会中普遍流行的重竞争、重抽象原则的伦理道德之外,还存在着一种重关爱重和谐的伦理道德;另一方面,由于将这两种伦理道德的差异做了本质主义的解释,把其中一种归于男性,另外一种归于女性,并认为它们都是与生俱来的,从而使这一归因失去了心理学试验的证据。在我看来,正确的做法是:倡导人们在习以为常的竞争价值观之外去学习关爱伦理、和谐伦理,而并不把前者叫做男性的伦理道德,也并不把后者仅仅视为女性的伦理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