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有意拔高的事物(外一首)

来源 :滇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zhouhaote6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光隐藏。在岚气澄碧的阳光里
  “摄影之家”酒店的白山茶花开了
  有返回故鄉蓬勃的力量
  还未入冬,它是季节的急先锋
  早早的擂响春天的暖鼓
  来此采风的诗人
  驾驭着梦想的风轮
  让一首首荡胸碎骨的诗
  点亮红土地沉睡的灯盏
  雨夜宿红土地
  夜有一条黑色的舌头
  黑得看不见自己
  舔尽我白昼的记忆
  太阳曾使红土地暴躁,发烧
  明月曾像母亲给予它抚慰
  让它安静地进入梦乡
  此时父亲母亲都回到了土里
  都埋在了自己的身体里
  唯有无边的黑和雨
  抽打着孤独
  这里的每一粒土都有活着的血
  有多少魂灵抱着柴火行走在地底下
  发出责备的呻吟
  黎明我起身,村庄像一袭红袈裟
  高高举着一柄柄铁色的刀刃
  他们拒绝绽放红土
  同时拒绝砍伐森林
其他文献
羊皮袄,烟枪,烟袋  还有与红土一色的脸  蓝天下红土上  俯瞰这爿人间  这一坐  坐了五年、十年  坐成一道风景  坐成一个名模  七年前的胶鞋  换成一双  粘满红土的皮鞋  那條温柔的老狗  双眼露出疲惫  一人一狗  坐拥天空  坐拥红土  红土地  世上没有你的时候  它在,你不在  世上有你的时候  你在,它在  世上没有你的时候  你不在,它在
期刊
上海武康路 113号是巴金老人住居得最长久的地方,也是这位文学巨匠在人世间最后的寓所。这座小楼始建于 1923年,曾为苏联商务代表处。从 1955年起,巴金夫妇和女儿李小林一大家子就住在这幢小洋楼里,长达半个多世纪。老人家逝世后,政府将这里整体回购,改建“巴金故居纪念馆”。经过五年时间精心修缮,纪念馆顺利完工,正式对海内外公众开放。  在那之前我专程到上海去了一趟武康路 113号。那个地方我去过多
期刊
在长话大楼外逡巡  大树仍旧想维持夏季的幻觉,但是北温带的冰凉阳光已将其驯服,扎进深处,继而注入一股黑白分明的毒汁,令它们放纵的迟暮显影。癫狂的铁锈瘟疫从千枝万叶间向外弥漫,感染每个人的内心并使之悄然缩紧。直到这时,万众瞩目的气象预报员方才宣布:冬天来了。  冷空气君临辽阔的城市上方,犹如透明多孔的巨大鸟巢,催动着低沉、富有韵律的繁嚣。幻想诗人不计代价地一次次预言崭新的王者时代。然而,我们唯一生动
期刊
河谷里的水  原本也是高处的水  把石头分开的水  把时间分开的水  总是谦卑地流向低处  仿佛一个人  一直走在一条荒芜的路上  没有鲜花和掌声  总是在荆棘和滩涂面前  试图将自己打开  如果前面就是大海  谦卑的水  一定会奋不顾身  哪怕飞流直下  也要扑进那片蔚蓝  化作一朵朵浪花  去点缀海的沉默  红土风情  乌蒙磅礴无非就是一颗泥丸  红土千里绵延成梯次涌来的丝竹  大地比天空更辽
期刊
一  萨二姆躺在地上。  在我们白河镇,白天鹅酒店的招牌高大上,但一楼只是简陋的餐厅,二楼的客房和狗窝一样没个章程,寒碜破旧。一张床,一个床头柜,卫生间只能搁下三四个瘦屁股。如果是瘸子桑锅那般的肥臀,估计两个就塞得满满当当。抽水马桶上攒了层厚厚的骚渍,假古董般锈黄,气息陈腐肮脏。可我仿佛被那些尿渍鼓动,兴奋得手抖,幸福得有点不知所措。显然这不是幽默的事情,这是严肃的事情。  萨二姆,你个二楞货! 
期刊
霍俊明 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协创研部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馆首届客座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著有诗集《有些事物替我们说话》《怀雪》《一个人的和声》,诗学专著和诗论集《转世的桃花——陈超评传》(即出)《尴尬的一代》《无能的右手》《先锋诗歌与地方性知识》《从“广场”到“地方”》《变动、修辞与想象》《二十世纪中国新诗理论史》等十余部。编选《在巨冰倾斜的大地上行走》《诗坛的
期刊
人类撕裂的一块伤疤  红得腥膻  执着的太阳晒你成壳  可人们再次把你扒开  弄出鲜红鲜红的血  老龍树  一根根扎进龙脉的针  吸干了周围的水分  渴死了子孙  你逞强地活到今天  落得招风挡雨的下场  落霞沟  落霞与孤雁齐飞  扇起诅咒黑夜的风  骂出黎明白鸡啼  引来一个精屁股的太阳  用针刺你的眼晴  锦绣园  你是七彩阳光的残片  脱落在凹凸的土地  经阳光的抚摸  爆发出灿烂的光茫
期刊
如一片湿漉漉的叶子  在低处,紧贴地面  并不代表我放弃了飞翔  我也絕非是恐惧秋风吹打  如一片湿漉漉的叶子  我之所以选择在低处  那是因为我想成为根的沃土  想营造明天的那一片新绿  如一片湿漉漉的叶子  在低处,我死死固守  蠢笨的样子,诠释生命的厚重  跟在他身后  从酒店里吃酒出来  她一直担惊受怕地跟在他身后  他时而哈哈大笑,时而痛哭流涕  他跌倒又爬起,甩开她的搀扶  手舞足蹈,
期刊
千山之上,牯牛山就在对面  螺丝田的风一直在吵闹  车轮的翻滚扎着神经  油菜花已经白了  荞麦已经怀孕  冬季的脚步晚了半拍  小小的冬天扑闪着翅膀  心痛的冬天  落叶飘飘的冬天  就要飞起来了  听说很多地方雪已来过  沉默不语的牯牛山,今年能否  遇上一场大雪,一场洁白  干净的,铺天盖地的大雪  还有雪地里  霓凰孤独的脚印  茶花已开了,红土已经醒了  雪已經踩痛了春天的尾巴  望山望
期刊
一队马帮,从时间深处摇着铃铛  走来,驮着满满的箩筐  转过安顺桥的崖壁,就不见了  那时,这片叫做堂琅的大地是铜色的  天空是铜色的,河流是铜色的  道路也是。在更深更远的山谷  多少人夜不能寐  伐薪炼炭,火烧水泼  从热气腾腾的土窑里取出  金色的铜锭,装进马箩  人间烟火映照他们的脸庞  是铜色的,淌下的汗是铜色的  流出的血也是  马帮来来往往。有时  他们驮着长长的岁月  有时什么也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