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间红瓣染瑶弦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qt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辆宫车渐行渐远,回望繁华的京城,遥遥映入眼中的亭台楼阁犹如浓淡相宜的水墨画,深深印在她心中,昔日荣华终成过眼云烟,盈盈握于手里的是散发着墨香的书简,随风潜入脑海里的是绮丽散淡的诗句。
  坐在车中的鲍君徽终于收回遥望的目光,在这花红柳绿的三月,在这迢遥颠簸的羊肠小道上,往事如烟,萦绕于心头。
  唐朝天宝年间战乱频繁,生逢乱世的鲍君徽虽然出生于贫寒之家,但因是家中独女,从小便得父母喜爱,喜读诗文的母亲对她更是宠爱有加。
  柴门小院掩映在竹林丛中,绿意葱茏的葡萄藤爬满草堂,聪明伶俐的鲍君徽坐在石桌前抄写诗词。母亲坐在她身边缝补衣物,清风袭来,花瓣飘落在案前,调皮的鲍君徽把花瓣贴在脑门上,抬头望向母亲,母亲嗔怪着。吱呀的柴门声响起,田间劳作的父亲扛锄归来。
  纷乱的尘世间,鲍君徽却似生活在世外桃源,在诗词歌赋的浸染下度过无忧无虑的童年。随着年岁渐长,鲍君徽越发清秀宜人。只是这般标致的才女栖身于乡野之中,终免不了嫁入凡俗之家。
  鲍君徽的婚姻平淡且平凡,夫君只是一介村夫,给予她的只有温饱。而她的才华也淹没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中,多少无奈只能在诗词中倾诉:“枝上花,花下人,可怜颜色俱青春。昨日看花花灼灼,今朝看花花欲落。”
  沉闷的生活消磨着鲍君徽那颗玲珑剔透的心,但对文字的喜爱让她常常于烟火凡尘间捕捉到美好,每一朵花开,每一棵草动,每一声燕鸣,诸多曼妙美景凝聚成她笔下的诗句:“莺歌蝶舞韶光长,红炉煮茗松花香。”窘迫的生活和闭塞的村野,在心思灵巧的鲍君徽眼里,依然活色生香。
  只是,这样寻常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鲍君徽的夫君不幸早逝,守寡的她无所依靠,不得已搬回父母家中。虽然婚姻生活并没为她带来多少欢乐,但在最美好的年华里遭此打击,纵是禀性坚强、个性独立如她,也无可避免地陷入忧伤。
  颇有才识的鲍君徽毕竟不同于小家碧玉,她很快从诗书中得到慰藉。无数个漫漫长夜,她手持书卷秉烛诵读,奇文妙句常常让她心神俱佳,因而忘却了自身的伤痛。
  彼时的唐朝因削藩而引起战乱。虽然居于乡野,但饱读诗书的鲍君徽并没有局限于吟花诵月之中,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透过狼烟四起的战火,她看到无数征人的心声,处于战乱中的离人们又是多么思念亲人和家乡。
  “高高秋月明,北照辽阳城。塞迵光初满,风多晕更生。征人望乡思,战马闻鼙惊。朔风悲边草,胡沙暗虏营。霜凝匣中剑,风惫原上旌。早晚谒金阙,不闻刁斗声。”她提笔写下一首《关山月》,道出无数征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艰苦战争的无奈。
  这首边塞诗如朗朗明月,映照在刀光剑影的军营中,而四处逃亡的唐德宗也在不经意间读到这首诗。这位命运多舛的皇帝在逃亡途中无暇顾及其他,却记住了才华不逊须眉的鲍君徽。
  桃花朵朵点缀了荒草漫漫的山坡,随风飘来的花瓣落入湖中。崎岖山路上,几辆宫车慢慢驶来,拍门而入的宫人惊动了正在赏花观景的鲍君徽。
  原来,平定叛乱的唐德宗回到长安,感慨之余忆起曾经读过的《关山月》,想起才情满腹的鲍君徽,于是一道圣旨宣她进宫任内学士,教授妃嫔吟诗诵词,兼与侍臣联诗唱和。
  虽说父母在不远游,怎奈圣旨已下不能违,况且鲍君徽心中也有着小小的渴盼。曾闻宫中有宋氏五姐妹,皆是才貌俱佳的女子,也是以学士的身份入宫,唐德宗对她们礼遇有加,鲍君徽也想借此机会结交知已。与父母洒泪而别后,她入得宫中。
  宫廷里的繁文缛节虽然让她有些不耐,但高大巍峨的宫殿、雕栏玉砌的庭院、奇花异草的园林、以及华美的服饰深深吸引着她。宋氏姐妹与她惺惺相惜,唐德宗每每与大臣们酒宴之时,便会宣她作诗唱和,她的才情也在此得以施展。
  鲍君徽的诗词沉静典雅,清新古朴,仿佛冬日里的暖阳,散发着淡淡的馨香。唐德宗颇为喜爱,每每重赏于她。
  住在豪华奢靡的宫中,衣食无虑且养尊处优,这样的生活是多少人企盼却不可得的。可是这样的日子久了,鲍君徽心里滋生出一丝无奈来。因为在这森严的宫殿里,有荣华富贵、华服美食,却没有她最看重的自由,柴门小院的纯朴、亲人邻里的问侯……这些简单的快乐都变得遥不可及。就连写的诗歌也变得华美浮夸,没有了韵味和内涵。
  又是一个歌舞升平的夜晚,殿内觥筹交错,唐德宗又在此宴请百官。喝至酒酣耳热之际,又宣鲍君徽填词相庆。眼前的浮躁与喧闹让她很无奈,却不得不打起精神笑脸相迎,为唐德宗歌功颂德:“御柳新低绿,宫莺乍啭娇。愿将亿兆庆,千祀奉神尧。”应景的诗作读起来晦涩无灵性,却能赢得众人追捧,这让她烦恼至极,离宫归家的念头也如春草般疯长。
  走出热闹喧哗的宫殿,一缕清风吹来,鲍君徽不由吟出曾经作的“不如尽此花下欢,莫待春风总吹却”之句。她也曾在清风朗月的夜晚独自徘徊,虽然孤独时时侵扰,但身心始终无所羁绊,而此时的自己犹如一朵离开了土壤的山野之花,纵然芬芳,也会渐渐枯萎终至凋零。
  她不想此后的人生困顿于华美冷漠的宫廷中。宫中姐妹纷纷挽留她:“人到中年,容颜衰老,出宫也是混迹于乡野,不如留在宫中活得体面些。”鲍君徽轻轻摇了摇头,质本洁来还洁去,自己已经度过那么多无趣的日子,不能再将后半生废弃。她没有被浮华遮住双眼,毅然离开深宫,回到曾经琐碎却温暖的寻常生活。
  且与清风花下欢,忍把浮名抛九霄。鲍君徽以“奉母养生”为由,几番上疏乞归,终于获准。
  清脆的马蹄声踏响了寂寞的归途,而坐于车中的鲍君徽终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从此,世人只记得终老于宫中的宋氏姐妹,忘记抛弃荣华归家的鲍君徽。但那又如何,唯有鲍君徽知晓,快乐的人生是携一缕清风与花缠绵,恣意而洒脱,那才是世间的最珍贵。
其他文献
六珠是珠鳖鱼一族的首领,世人都道珠鳖鱼可解疠病,神奇无比。却不知唯一拥有此功效的鱼只有一尾,那便是集日月精华、养天地灵气的珠鳖鱼首领。人间凶险复杂,为保族人安宁,六珠设下法术,使人类入不了他们栖息的水泽。  山中幽静,不知岁月更迭。所谓过犹不及,正因为葛山澧水的灵气甚重,所以千百年来这里不生草木。可是不知哪年哪月,一株兰草的种子随风飘摇落在了澧水中。彼时,六珠正慵懒地顺着水流游荡,美丽的小尾巴扫起
期刊
红红草莓酱:只有填满肚子,人才不会空虚。  王雨要做海贼王:真正的吃货敢于直面粗壮的大腿,敢于挑战隆起的小腹。  身在课堂心在厨房:真羡慕那些学习起来就忘了吃饭的人啊。—来自一个吃起饭来就忘了学习的人。  云朵是颗糖:真理掌握在吃早饭的人手里。  我何必说谎:早饭我唯一不吃的两样东西是午饭和晚饭。  爱吃海鲜的海子:我有一个梦想,面朝大海张开嘴,所有海鲜都免费。  papi酱也是一种酱:人这辈子有
期刊
一叶碧云轻,建业城西雨又晴。  换了罗衣无气力,盈盈,独倚阑干听晚莺。  何处是归程?脉脉斜阳满旧汀。  双桨不来闲梦远,谁迎?自恋苹花住一生。  —清·冯煦《南乡子》  一场雨淅淅沥沥,许是下了很久,一点一声愁。江南才子冯煦久坐窗前,任由它点点滴滴随阶而去。而后他轻轻阖上眼,回忆排山倒海般涌来,长歌未尽,斜阳未暮,余温散去之余,落笔成叹。  建业城西,茅舍竹篱,安放着一颗沉寂的心,此间无关世事纷
期刊
陈与义出生时,大宋洛阳城的杏花飘零如雨,陈府后园里的池塘里落着厚厚一层碎白。他天资聪颖,幼时便有神童之名。虽极富文采,却温润恭谦习文刻苦。24岁那年考中进士,此后仕途顺风顺水。  只是年少多闲情,所担的又是一个闲职,为官三年后他便潇潇洒洒地辞了官,邀几个知己好友成日里吟诗赏画,好不快意。  那是陈与义一生中最无忧无虑的生活。北宋末年的洛阳城,不管城外时局如何动荡不安,城内的杏花依然和着花影里的美娇
期刊
晨雾缭绕的山林间,一条石径曲曲折折地通向山中,粗衣布衫的晚唐诗人杜荀鹤踏着露水慢慢走来,他走得很慢,仿佛在听鸟鸣,在感受风的轻拂,然后在“风暖鸟声碎”的吟咏中继续行走着……  杜荀鹤出生时虽家境贫穷,但也勉强被送入私塾读书,所幸他天资聪颖,学问极好。年少的他心有壮志,索性离家外出求学。红尘之大,天地之广,终于让他敞开胸怀漫游其中,但生不逢时却是他无法左右的。  彼时正值战乱频起,社会动荡不安,一路
期刊
她和西施在同一个地方卖艺。她们是当地弹琵琶最好的两个女子,只是行事作风大不相同。每次都是西施第一个弹奏,因为容颜倾城,总能吸引人们前来围观。而她却一直在帷帘后面默默等待,每次最动人的曲子都是出自她手,令人如痴如醉。只是她不肯露面,因而更增添了几分神秘。  一天,她弹琴时发现一位公子与其他人不同。其他人都盯着西施看,唯有那位公子自始至终都轻合双目,静静等着听最后一支曲。她对这位公子一见倾心,那公子似
期刊
那天,蔡州城的瑟瑟秋风宛如哀歌,在人耳际轻旋。  颜真卿阖目静思,内心一片清明,等待最后的时刻。人生浅短,匆匆易逝,岁月飘摇间他已至古稀之年。再不是当年潇洒远游的意气少年,再不是锄奸讨逆处事果敢的平原郡守,更不是一杆翰笔写诗书的颜氏鲁公……  老了,老了,连过往都老了!倘若重回那时多好,他还是心无旁骛的十三郎,终日独坐书房,读书学字。墨香萦绕,窗轩向阳,偶有微风轻拂,日光便在宣纸上投映出斑驳树影,
期刊
漫漫人生路上风景无数,谢方端的少女时期正如娇美的春日,阳光和煦,白云飘逸,每一缕春风里都夹杂着淡淡的喜悦。生于书香门第的女孩仿佛被春风吻过的花,格外芬芳。小小年纪的谢方端最喜欢散发着墨香的书籍,喜欢在一行行文字间徜徉。  谢方端幼年丧母,常随父宦游,她聪慧善读,少时跟父亲学声韵,长大后喜爱工诗填词,出口成章。  父亲在朝为官,任所不停变换,一家人便随父亲在不同的地方流连辗转。谢方端的年少时光大多是
期刊
“春随香草千年艳,人与梅花一样清”,徐霞客在游历张家港时随手题下的一联,如今还镌刻在梅花堂里伴随着有关于他的传奇流传后世。  那该是怎样的传奇呢?江阴故居里,他的雕像风雨不动地立在那里,身躯伟岸,眉眼坚毅,目光仿佛穿过重重岁月,仍在追寻还未抵达的远方。后人仰望这个名唤徐霞客的男子,心想这便是他了,那个朝代的独行客,那段岁月的遗世者。  徐霞客出生于晚明仕宦之家,尽管出生时家族已不复往日辉煌,可他的
期刊
恋笔纪  “是年甲寅年十二月十八日立春,元妃薨日是十二月十九日,已交卯年寅月,存年四十三岁。”那日灯下揽卷,读到此时不由一怔,书卷的微凉顺着温热的指尖,一丝丝一缕缕荡到心湖,氤氲出蒙蒙寒雾来。虽然又是春至,三春渐归,却已然再无大观园中的元春了。  元者,始也。因着元春,莺歌燕语婉转幽啼的大观园里才容下了一众红楼女儿的传奇,一任她们娇嗔痴缠绘尽风流,花底醉眠也好,月下联诗也罢,那些天真无拘却都与元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