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原变成新型能源基地有分歧:
随着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硅石、石灰石、锗等资源不断被探明发现,作为北京和华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草原近年来掀起大开发的热潮,但工业的快速发展与草原生态保护的矛盾开始凸显。
千里草原正变成新型能源基地
锡林郭勒盟(以下简称锡盟)拥有内蒙古1/5的天然草场。记者近日在这里采访时看到一个独特的景象:一处处露天煤矿、一个个化工厂和一座座发电厂与一群群低头吃草的牛羊共同“镶嵌”在草原上,纵横交错的铁路、公路网将草原“分而治之”,大开发、大建设的浪潮打破了牧区的古朴与宁静,千里草原正变成新型能源基地。
据锡盟发改委副主任王永军介绍,锡盟煤炭资源探明储量1448亿吨,约占全国的15%。随着2003年上都电厂一期工程的破土动工,锡盟拉开了开辟京津能源新基地,建设面向东北、华北电力市场“西电东送”和“北通道”的帷幕。随后,锡林浩特电厂、上都电厂二期、金山电厂等项目纷纷上马。胜利、白音华、白音乌拉、高力罕、额合宝力格、巴颜宝力格等特大型煤田先后大规模露天开采,神华、大唐、中电投、国华能源、北京电力、阜新矿业等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相继落户锡盟。
据介绍,目前锡盟煤炭产量已达4000万吨,预计2010年煤炭产量突破1亿吨,2015年突破3亿吨。全盟电力装机容量目前已达400万千瓦,预计2010年达到1000万千瓦。目前锡盟正在建设的有3个大型煤化工基地,分布在多伦县、乌拉盖管理区、锡林浩特市,主要生产甲醇、煤基烯烃、二甲醚、有机复合肥等。此外,依托储量丰富的有色金属、硅石、锗等资源,生产铁精粉、铁合金、多晶硅等产品的厂矿也建成。
同时,按照煤炭外运需要的运输能力,锡盟确定了“三横五纵十支线”的铁路网建设规划和“八横七纵六出口一环线”的公路网规划,一批铁路和公路已建成或在建。
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能否双赢
草原牧区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能否双赢?采访中当地干部群众对这一问题分歧很大,一部分人强烈反对在草原上办工厂、开矿山,他们认为这样得不偿失,势必会破坏草原生态。一部分人则认为强调生态环保没有错,但不能以牧民的贫穷和牧区的停滞不前为代价来保持一种原始的风貌。因为长期以来,草原始终被排斥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边缘地带,国家投入不足。在这种状况下,不走工业化道路,牧区的发展只能是“水中的月亮”,永远捞不到手里。
锡盟盟委书记荣天厚告诉记者,在锡盟发展工业和保护环境并不矛盾,发展工业是从长远和根本上保护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因为锡盟走的是靠新型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的路子,开发中要求做到“一流的环保设施、一流的节水措施”、“科学开发一小块,有效保护一大片”。同时,提高项目规模和技术门槛,推进工业集约发展。
锡林郭勒地处干旱缺水的内陆地区,有限的水资源能够承载工业化的发展吗?当地部分干部认为锡盟的水资源是可以保证今后几年工业发展用水的,但中长期来看,水资源紧张是必然的。
荣天厚对记者透露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引渤海之水淡化开发煤炭循环经济项目,即拟从渤海抽取海水作为发展煤制气的冷却水,同时利用煤制气的余热淡化海水、提取海盐,海水淡化后作为生产生活用水和生态建设用水,海盐用来发展盐化工。记者就这一项目的可行性与内蒙古一些生态专家探讨时,他们表示怀疑。
当地牧民反映,在草原上发展工业项目对草原带来的破坏和污染还是较为严重的。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华镇额尔登宝力格嘎查任建军、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哈那乌拉嘎查宝日哈木拉等牧民告诉记者,煤田开采对牧民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机器的轰鸣声吵得人晚上睡不着觉,家里锅碗瓢盆每天都能落上一层煤灰尘。更令人担忧的是,牲畜吃了被煤灰尘污染的草后,患上发烧、拉稀、咳喘、眼睛流泪等各种怪病,导致不少牛羊死亡。
记者驱车几日在锡林郭勒大草原采访时也看到,在绿草如茵的草原上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冒烟的厂房,一个又一个黑尘飞扬的露天煤矿,一辆接一辆川流不息的运煤重车。不少地区由于建厂房、修公路,随意在草原上取土取料,在草原上进行的有色金属勘探、采选产生了大量的探槽、探坑,勘探完成后又未及时恢复治理,一些地方被挖得千疮百孔。运送材料、产品的车辆在草原上压出的辙印,仿佛被皮鞭抽出的伤痕。近几年来,因开发占用、破坏、污染草场而引发的牧民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化解矛盾要靠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上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英伟认为,一个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往往也是资源环境矛盾凸显的时期。像锡盟这样的草原牧区也不是不能抓工业、上项目,关键是地方领导能不能真正遵循科学发展观,走保护优先、利用在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在工业、人、牲畜、草原之间达到一种和谐。发展工业首先要考虑环保,不然采矿对脆弱的草原生态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这些说好说,但做起来很困难。”李英伟认为,当地政府在上项目时如果真正不折不扣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比如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将一律设置“环保高压线”,严格做到不环评不批项目,环评不过关不建设,环保部门不验收不开工。再如,对煤炭等矿产资源一定要高起点开发,提高开发准入门槛。不允许给投资商随意性很强的优惠政策,让他们廉价淘金。此外,对于今后牧区引进项目应由国家有关部门从严把关。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副所长徐柱认为,锡林郭勒草原是欧亚温带草原保存较好的草原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色,蕴藏着丰富的物种资源和遗传多样性,是开展草原生态、生产研究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基地。因此,化解工业发展与草原生态之间的矛盾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多学科、多领域地研究、论证,搞出一个短期、中期、长期的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主体——政府、企业、个人在决策与实施行动时,都要将草原生态系统自身的利益与人类的利益联系起来,人类的利益服从生态系统的利益。要认识到人类自我的利益只是眼前利益,整个生态系统的利益则是长远的利益。
随着煤炭、石油、有色金属、硅石、石灰石、锗等资源不断被探明发现,作为北京和华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草原近年来掀起大开发的热潮,但工业的快速发展与草原生态保护的矛盾开始凸显。
千里草原正变成新型能源基地
锡林郭勒盟(以下简称锡盟)拥有内蒙古1/5的天然草场。记者近日在这里采访时看到一个独特的景象:一处处露天煤矿、一个个化工厂和一座座发电厂与一群群低头吃草的牛羊共同“镶嵌”在草原上,纵横交错的铁路、公路网将草原“分而治之”,大开发、大建设的浪潮打破了牧区的古朴与宁静,千里草原正变成新型能源基地。
据锡盟发改委副主任王永军介绍,锡盟煤炭资源探明储量1448亿吨,约占全国的15%。随着2003年上都电厂一期工程的破土动工,锡盟拉开了开辟京津能源新基地,建设面向东北、华北电力市场“西电东送”和“北通道”的帷幕。随后,锡林浩特电厂、上都电厂二期、金山电厂等项目纷纷上马。胜利、白音华、白音乌拉、高力罕、额合宝力格、巴颜宝力格等特大型煤田先后大规模露天开采,神华、大唐、中电投、国华能源、北京电力、阜新矿业等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相继落户锡盟。
据介绍,目前锡盟煤炭产量已达4000万吨,预计2010年煤炭产量突破1亿吨,2015年突破3亿吨。全盟电力装机容量目前已达400万千瓦,预计2010年达到1000万千瓦。目前锡盟正在建设的有3个大型煤化工基地,分布在多伦县、乌拉盖管理区、锡林浩特市,主要生产甲醇、煤基烯烃、二甲醚、有机复合肥等。此外,依托储量丰富的有色金属、硅石、锗等资源,生产铁精粉、铁合金、多晶硅等产品的厂矿也建成。
同时,按照煤炭外运需要的运输能力,锡盟确定了“三横五纵十支线”的铁路网建设规划和“八横七纵六出口一环线”的公路网规划,一批铁路和公路已建成或在建。
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能否双赢
草原牧区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能否双赢?采访中当地干部群众对这一问题分歧很大,一部分人强烈反对在草原上办工厂、开矿山,他们认为这样得不偿失,势必会破坏草原生态。一部分人则认为强调生态环保没有错,但不能以牧民的贫穷和牧区的停滞不前为代价来保持一种原始的风貌。因为长期以来,草原始终被排斥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边缘地带,国家投入不足。在这种状况下,不走工业化道路,牧区的发展只能是“水中的月亮”,永远捞不到手里。
锡盟盟委书记荣天厚告诉记者,在锡盟发展工业和保护环境并不矛盾,发展工业是从长远和根本上保护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因为锡盟走的是靠新型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的路子,开发中要求做到“一流的环保设施、一流的节水措施”、“科学开发一小块,有效保护一大片”。同时,提高项目规模和技术门槛,推进工业集约发展。
锡林郭勒地处干旱缺水的内陆地区,有限的水资源能够承载工业化的发展吗?当地部分干部认为锡盟的水资源是可以保证今后几年工业发展用水的,但中长期来看,水资源紧张是必然的。
荣天厚对记者透露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引渤海之水淡化开发煤炭循环经济项目,即拟从渤海抽取海水作为发展煤制气的冷却水,同时利用煤制气的余热淡化海水、提取海盐,海水淡化后作为生产生活用水和生态建设用水,海盐用来发展盐化工。记者就这一项目的可行性与内蒙古一些生态专家探讨时,他们表示怀疑。
当地牧民反映,在草原上发展工业项目对草原带来的破坏和污染还是较为严重的。西乌珠穆沁旗白音华镇额尔登宝力格嘎查任建军、锡林浩特市宝力根苏木哈那乌拉嘎查宝日哈木拉等牧民告诉记者,煤田开采对牧民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机器的轰鸣声吵得人晚上睡不着觉,家里锅碗瓢盆每天都能落上一层煤灰尘。更令人担忧的是,牲畜吃了被煤灰尘污染的草后,患上发烧、拉稀、咳喘、眼睛流泪等各种怪病,导致不少牛羊死亡。
记者驱车几日在锡林郭勒大草原采访时也看到,在绿草如茵的草原上出现了一批又一批冒烟的厂房,一个又一个黑尘飞扬的露天煤矿,一辆接一辆川流不息的运煤重车。不少地区由于建厂房、修公路,随意在草原上取土取料,在草原上进行的有色金属勘探、采选产生了大量的探槽、探坑,勘探完成后又未及时恢复治理,一些地方被挖得千疮百孔。运送材料、产品的车辆在草原上压出的辙印,仿佛被皮鞭抽出的伤痕。近几年来,因开发占用、破坏、污染草场而引发的牧民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化解矛盾要靠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上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李英伟认为,一个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往往也是资源环境矛盾凸显的时期。像锡盟这样的草原牧区也不是不能抓工业、上项目,关键是地方领导能不能真正遵循科学发展观,走保护优先、利用在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从而在工业、人、牲畜、草原之间达到一种和谐。发展工业首先要考虑环保,不然采矿对脆弱的草原生态的破坏是毁灭性的。
“这些说好说,但做起来很困难。”李英伟认为,当地政府在上项目时如果真正不折不扣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比如招商引资、开发建设将一律设置“环保高压线”,严格做到不环评不批项目,环评不过关不建设,环保部门不验收不开工。再如,对煤炭等矿产资源一定要高起点开发,提高开发准入门槛。不允许给投资商随意性很强的优惠政策,让他们廉价淘金。此外,对于今后牧区引进项目应由国家有关部门从严把关。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副所长徐柱认为,锡林郭勒草原是欧亚温带草原保存较好的草原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色,蕴藏着丰富的物种资源和遗传多样性,是开展草原生态、生产研究和资源开发的重要基地。因此,化解工业发展与草原生态之间的矛盾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多学科、多领域地研究、论证,搞出一个短期、中期、长期的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主体——政府、企业、个人在决策与实施行动时,都要将草原生态系统自身的利益与人类的利益联系起来,人类的利益服从生态系统的利益。要认识到人类自我的利益只是眼前利益,整个生态系统的利益则是长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