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一年前农民工找不到工作的“民工慌”,到目前农民工辞职找工作、企业招不到工人的“民工荒”,短短一年时间,珠三角的劳动力市场经历截然不同的转变。
求职主体发生变化
“从表面上看,经济回暖、订单回升是此次招工难的导火索,但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处处长、研究员谭炳才日前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认为,与劳动强度不成正比的低廉工资,对农民工越来越没有吸引力,这是导致“招工难”最直接的原因。
他说,“民工荒”在珠三角地区并非首次出现,早在五六年前,珠三角地区便开始出现招工难,只是金融危机后的此番招工难,使得这一问题被放大,更加引起了社会关注。
“与以前相比,这次的‘民工荒’有一个现象应该引起关注,那就是求职群体的年龄出现结构性变化。”来自河南、曾为大学教师的浩成鞋业人事主管杨进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有着更为深切的体会。
他说,目前,新求职人群70%以上都“80后”、“90后”的农村新青年。第一代农民工大多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其打工的目的就是养家糊口,现在的农民工大多为80后或90后,与父辈相比,他们大多有着中专或高中文化,除工资薪酬外,他们更加注重对职业前景的选择。
“客观地说,新一代求职群体的诉求,是对上一代农民工承受的用工模式的纠正,这些诉求应该引起用人单位的高度重视,并将成为推进社会公正和平等的力量。”杨进认为,要改变目前招工难的局面,企业和政府都应严格遵守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不能再把廉价劳动力作为自己发展的动力,而应从根本上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金融危机造成农民工流失
“除此之外,金融危机导致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大量返乡,也是造成目前珠三角企业用工困难的重要原因。”东莞市劳动局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罗自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因工厂倒闭或企业开工困难遭工厂辞退而离开东莞的农民工超过60万人。目前,这部分农民工大多数都还没有回到东莞。
他说,根据多年流动就业的惯常情况,每年第一季度集中在春节后是劳动者外出求职的旺季,也是企业用工需求的旺季。但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春节前,大部分企业都搁置了新一年的用工计划,部分企业在当时困难的情况下甚至有意让员工自然流失,一些企业还相继出现裁员;(春)节后,由于经济前景不明朗,企业不敢贸然招人,错过了求职旺季。
“从劳动部门的企业用工备案情况来看,2009年第一季度末,在东莞劳动部门备案签订一年及以上劳动合同的外来员工314.4万人,比2008年第三季度末的378万人少了64.4万人。”据他介绍,2009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回暖、国家及广东省有关稳定企业政策措施实施效应的带动下,东莞企业订单快速回升,企业用工需求随之加大。在目前企业出现恢复性增长,需批量急招员工时,又出现了招工难的情况。
他说,季节性用工在东莞是一直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在往年企业订单充裕的情况下,一般10月份也会进入生产旺季,企业增加用人,而通常10月份以后则是外来农民工求职的淡季,因而每年这个时期都会出现用工紧张情况。
工资水平普遍偏低
“从高 镇的情况来看,企业用工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工资水平偏低。”在接受采访时,东莞市劳动局高 分局局长钟锐球表示,虽然高 不少企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用工难,但从各企业的缺工情况来看,工资水平低的企业缺工较为严重,而工资水平高的企业,缺工状况相对较轻,个别工资高且待遇好的企业不仅不缺工,农民工还要排队等候求职。
对此,一位来自湖北、在该镇某橡塑企业担任车间管理的伍先生表示认同。
“‘民工荒’与珠三角地区工资水平长期偏低有很大的关系。”他告诉记者,近10年来,珠三角制造业工人的实际工资都没有根本性提高,加之生活成本加大,导致多数农民工不愿到工厂干活。以东莞的鞋业企业为例,如果按照8小时工作制计算,很多工厂月平均工资实际上只有700多元,而且这些工厂根本就没有8小时工作的概念,员工普遍上班时间达到12个小时以上才能够拿到1000元左右的收入。
他说,1000元的工资基本上成为了目前珠三角地区企业自我衡量的一个标准,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工厂招工普遍困难,而工资待遇高于1000元的工厂招人则相对轻松。
这也与记者调查的结果基本相符。在记者重点调查的东莞厚街、高 等地7家企业中,只有位于高 镇的日本电产公司给予员工的基本工资超过了东莞市政府制订的770元的最低工资水平,为每月800元,与此相对应,该公司“用工稳定,没有出现招工难”。
“不是企业不愿意为员工加薪,而是目前全球经济刚刚好转,企业获得的订单大多是中短期的急单,企业从中获取的利润十分有限,甚至还有的要亏本,且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因此不敢大幅调高员工工资。”东莞某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
将加快珠三角制造业转移
“劳动力优势在东莞基本上丧失殆尽,根据我的分析,鞋业企业在东莞的生存最多还有2年时间。”2009年12月17日下午,在东莞厚街工业园区,一家用工规模最多时达到上万人的鞋业公司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尽管这些年珠三角地区企业的工资标准几经调整提高,但是1000多元的月收入对于现在的农民工来说,已经没有太大吸引力,“民工荒”将成为制约珠三角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因素,并将加速珠三角企业倒闭或转移步伐。
他说,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越来越多的第一代或第二代农民工纷纷选择回家种田或创业;与此同时,在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沿海企业开始向内地转移,与珠三角地区接壤的江西、湖南、四川等地成为了这些企业的主要承接地,作为珠三角地区农民工主要来源地的这些地区的农民,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够实行就地就业。
他认为,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体经济恢复的双重压力下,此轮“民工荒”应该成为珠三角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变用工等发展模式更为紧迫的驱动力,迫使珠三角政府和企业认真梳理和反思在多年快速发展中用工模式积累下来的弊端,并将对珠三角地区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求职主体发生变化
“从表面上看,经济回暖、订单回升是此次招工难的导火索,但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廉价劳动力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宏观处处长、研究员谭炳才日前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认为,与劳动强度不成正比的低廉工资,对农民工越来越没有吸引力,这是导致“招工难”最直接的原因。
他说,“民工荒”在珠三角地区并非首次出现,早在五六年前,珠三角地区便开始出现招工难,只是金融危机后的此番招工难,使得这一问题被放大,更加引起了社会关注。
“与以前相比,这次的‘民工荒’有一个现象应该引起关注,那就是求职群体的年龄出现结构性变化。”来自河南、曾为大学教师的浩成鞋业人事主管杨进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有着更为深切的体会。
他说,目前,新求职人群70%以上都“80后”、“90后”的农村新青年。第一代农民工大多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化,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其打工的目的就是养家糊口,现在的农民工大多为80后或90后,与父辈相比,他们大多有着中专或高中文化,除工资薪酬外,他们更加注重对职业前景的选择。
“客观地说,新一代求职群体的诉求,是对上一代农民工承受的用工模式的纠正,这些诉求应该引起用人单位的高度重视,并将成为推进社会公正和平等的力量。”杨进认为,要改变目前招工难的局面,企业和政府都应严格遵守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不能再把廉价劳动力作为自己发展的动力,而应从根本上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金融危机造成农民工流失
“除此之外,金融危机导致珠三角地区农民工大量返乡,也是造成目前珠三角企业用工困难的重要原因。”东莞市劳动局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副主任罗自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2008年第三季度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因工厂倒闭或企业开工困难遭工厂辞退而离开东莞的农民工超过60万人。目前,这部分农民工大多数都还没有回到东莞。
他说,根据多年流动就业的惯常情况,每年第一季度集中在春节后是劳动者外出求职的旺季,也是企业用工需求的旺季。但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春节前,大部分企业都搁置了新一年的用工计划,部分企业在当时困难的情况下甚至有意让员工自然流失,一些企业还相继出现裁员;(春)节后,由于经济前景不明朗,企业不敢贸然招人,错过了求职旺季。
“从劳动部门的企业用工备案情况来看,2009年第一季度末,在东莞劳动部门备案签订一年及以上劳动合同的外来员工314.4万人,比2008年第三季度末的378万人少了64.4万人。”据他介绍,2009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球经济回暖、国家及广东省有关稳定企业政策措施实施效应的带动下,东莞企业订单快速回升,企业用工需求随之加大。在目前企业出现恢复性增长,需批量急招员工时,又出现了招工难的情况。
他说,季节性用工在东莞是一直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在往年企业订单充裕的情况下,一般10月份也会进入生产旺季,企业增加用人,而通常10月份以后则是外来农民工求职的淡季,因而每年这个时期都会出现用工紧张情况。
工资水平普遍偏低
“从高 镇的情况来看,企业用工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工资水平偏低。”在接受采访时,东莞市劳动局高 分局局长钟锐球表示,虽然高 不少企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用工难,但从各企业的缺工情况来看,工资水平低的企业缺工较为严重,而工资水平高的企业,缺工状况相对较轻,个别工资高且待遇好的企业不仅不缺工,农民工还要排队等候求职。
对此,一位来自湖北、在该镇某橡塑企业担任车间管理的伍先生表示认同。
“‘民工荒’与珠三角地区工资水平长期偏低有很大的关系。”他告诉记者,近10年来,珠三角制造业工人的实际工资都没有根本性提高,加之生活成本加大,导致多数农民工不愿到工厂干活。以东莞的鞋业企业为例,如果按照8小时工作制计算,很多工厂月平均工资实际上只有700多元,而且这些工厂根本就没有8小时工作的概念,员工普遍上班时间达到12个小时以上才能够拿到1000元左右的收入。
他说,1000元的工资基本上成为了目前珠三角地区企业自我衡量的一个标准,月收入低于1000元的工厂招工普遍困难,而工资待遇高于1000元的工厂招人则相对轻松。
这也与记者调查的结果基本相符。在记者重点调查的东莞厚街、高 等地7家企业中,只有位于高 镇的日本电产公司给予员工的基本工资超过了东莞市政府制订的770元的最低工资水平,为每月800元,与此相对应,该公司“用工稳定,没有出现招工难”。
“不是企业不愿意为员工加薪,而是目前全球经济刚刚好转,企业获得的订单大多是中短期的急单,企业从中获取的利润十分有限,甚至还有的要亏本,且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因此不敢大幅调高员工工资。”东莞某企业负责人对记者说。
将加快珠三角制造业转移
“劳动力优势在东莞基本上丧失殆尽,根据我的分析,鞋业企业在东莞的生存最多还有2年时间。”2009年12月17日下午,在东莞厚街工业园区,一家用工规模最多时达到上万人的鞋业公司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尽管这些年珠三角地区企业的工资标准几经调整提高,但是1000多元的月收入对于现在的农民工来说,已经没有太大吸引力,“民工荒”将成为制约珠三角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因素,并将加速珠三角企业倒闭或转移步伐。
他说,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越来越多的第一代或第二代农民工纷纷选择回家种田或创业;与此同时,在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沿海企业开始向内地转移,与珠三角地区接壤的江西、湖南、四川等地成为了这些企业的主要承接地,作为珠三角地区农民工主要来源地的这些地区的农民,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够实行就地就业。
他认为,在产业结构调整和整体经济恢复的双重压力下,此轮“民工荒”应该成为珠三角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变用工等发展模式更为紧迫的驱动力,迫使珠三角政府和企业认真梳理和反思在多年快速发展中用工模式积累下来的弊端,并将对珠三角地区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