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之一,《教育管理学》是孙绵涛教授在系统梳理并比较中外教育管理学理论优劣长短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在体系和内容上加以创新编写而成的。此书是以马克思哲学历史唯物主义为学理基础,以教育管理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新范式方法论为研究方法的一本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专著。
从结构上看:《教育管理学》一书除了导论外,由六论十三章构成,这六论即本书的著作体系是由教育管理学科论、教育管理活动论、教育管理体制论、教育管理机制论、教育管理观念论和教育管理人论这六个范畴所组成。作者独创性地提出其教育管理研究对象由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机制和教育管理观念四个范畴所组成,这四个范畴是按照各自之间的内在逻辑而展开的,而教育管理学科论是研究其余几个理论范畴的基础或前提,教育管理人论又是上述教育管理几个理论范畴的轴心。作者建立起教育管理学科论、活动论、体制论、机制论、观念论和人论的逻辑体系框架。
从内容上看:作者没有偏重于教育理论,也没有偏重于管理理论,而是将教育管理这两种理论有机结合,是从综合的视角来构建教育管理学的理论范畴的。文中内容体现出的批判精神非常浓厚,作者的视野相当开阔,于比较中发真知灼见,在作者精辟的分析下,很多现存的教育管理学的误区被澄清。而且,作者极注重其观点论述的严密性,每一个新观点的提出,每一次概念的新界定,作者都不是强加于读者,而是进行正反论证。力图以其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论述来增强其理论说服力。
通读全书发现,与同类教材相比,本书有三个方面的特色值得一提:
第一,逻辑体系新颖。以往的教材或者是按照教育管理工作的逻辑、或者是按照一般管理理论和教育管理学学科理论的逻辑来构建理论逻辑体系,而作者别具匠心,按照教育管理现象各范畴之间的内在逻辑,以及这种逻辑与教育管理学科理论之间的内在逻辑来建构了此书的结构。作者认为,教育管理活动论、体制论、机制论、观念论与教育管理人论的范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而且此五论又是建立在教育管理学科论的基础之上的,故而本书所构建的理论逻辑是一种新颖的一元结构式的递进逻辑。
第二,哲学色彩浓厚。要有机的结合教育理论与管理理论,是一个很难调和的问题,除非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区别于其他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作者在构建教育管理学理论范畴体系时,提出其研究对象是教育管理现象,而这一新观点的提出,正是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而分析得出的。受益于自身作为哲学博士的学科背景,作者在全文的论述中运用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念和方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范式及其相关范畴分析得出新范式方法论。并以其作为教育管理学这一门学科及学科群的研究方法。哲学色彩贯穿本书,初读有点玄,久读却也有所悟。
第三,理论层次较高。一般的教育管理学的教材的体系和内容在理论层次上都有所欠缺,由于教育管理学的一级学科教育学与管理学的理论水平不高,教育管理学的理论水平在某些程度上受制于此。此书的理论层次相对较高,对于学生来说,看一、两遍就完全弄懂这本书是很难的,而一旦弄懂,无论是是理论上,还是在思维方式上,学生都会有很大收获;而对于教师来说。运用本教材进行教学,需要哲学、管理学、教育学、行政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背景,因而对教师本身的综合知识水平要求也很高,但这同时,也相应的提高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总的说来,《教育管理学》这本书有中外比较、有历史梳理、有继承、更有创新。本书虽不能说是完美,但却堪称是迄今为止所有教育管理学教材中最独到、最系统、最严谨的一部著作。孙绵涛教授深刻的思想力与精湛的研究功力在文中随处可见。《教育管理学》一书无疑将为我们学术界对教育管理理论的进一步探索搭建更新更高的研究平台,同时,对推进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也必然大有脾益。
从结构上看:《教育管理学》一书除了导论外,由六论十三章构成,这六论即本书的著作体系是由教育管理学科论、教育管理活动论、教育管理体制论、教育管理机制论、教育管理观念论和教育管理人论这六个范畴所组成。作者独创性地提出其教育管理研究对象由教育管理活动、教育管理体制、教育管理机制和教育管理观念四个范畴所组成,这四个范畴是按照各自之间的内在逻辑而展开的,而教育管理学科论是研究其余几个理论范畴的基础或前提,教育管理人论又是上述教育管理几个理论范畴的轴心。作者建立起教育管理学科论、活动论、体制论、机制论、观念论和人论的逻辑体系框架。
从内容上看:作者没有偏重于教育理论,也没有偏重于管理理论,而是将教育管理这两种理论有机结合,是从综合的视角来构建教育管理学的理论范畴的。文中内容体现出的批判精神非常浓厚,作者的视野相当开阔,于比较中发真知灼见,在作者精辟的分析下,很多现存的教育管理学的误区被澄清。而且,作者极注重其观点论述的严密性,每一个新观点的提出,每一次概念的新界定,作者都不是强加于读者,而是进行正反论证。力图以其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论述来增强其理论说服力。
通读全书发现,与同类教材相比,本书有三个方面的特色值得一提:
第一,逻辑体系新颖。以往的教材或者是按照教育管理工作的逻辑、或者是按照一般管理理论和教育管理学学科理论的逻辑来构建理论逻辑体系,而作者别具匠心,按照教育管理现象各范畴之间的内在逻辑,以及这种逻辑与教育管理学科理论之间的内在逻辑来建构了此书的结构。作者认为,教育管理活动论、体制论、机制论、观念论与教育管理人论的范畴是一种层层递进的关系,而且此五论又是建立在教育管理学科论的基础之上的,故而本书所构建的理论逻辑是一种新颖的一元结构式的递进逻辑。
第二,哲学色彩浓厚。要有机的结合教育理论与管理理论,是一个很难调和的问题,除非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区别于其他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作者在构建教育管理学理论范畴体系时,提出其研究对象是教育管理现象,而这一新观点的提出,正是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而分析得出的。受益于自身作为哲学博士的学科背景,作者在全文的论述中运用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念和方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对范式及其相关范畴分析得出新范式方法论。并以其作为教育管理学这一门学科及学科群的研究方法。哲学色彩贯穿本书,初读有点玄,久读却也有所悟。
第三,理论层次较高。一般的教育管理学的教材的体系和内容在理论层次上都有所欠缺,由于教育管理学的一级学科教育学与管理学的理论水平不高,教育管理学的理论水平在某些程度上受制于此。此书的理论层次相对较高,对于学生来说,看一、两遍就完全弄懂这本书是很难的,而一旦弄懂,无论是是理论上,还是在思维方式上,学生都会有很大收获;而对于教师来说。运用本教材进行教学,需要哲学、管理学、教育学、行政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背景,因而对教师本身的综合知识水平要求也很高,但这同时,也相应的提高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总的说来,《教育管理学》这本书有中外比较、有历史梳理、有继承、更有创新。本书虽不能说是完美,但却堪称是迄今为止所有教育管理学教材中最独到、最系统、最严谨的一部著作。孙绵涛教授深刻的思想力与精湛的研究功力在文中随处可见。《教育管理学》一书无疑将为我们学术界对教育管理理论的进一步探索搭建更新更高的研究平台,同时,对推进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也必然大有脾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