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4月,农行吉林省分行作为全国农行系统8家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改革试点分行之一,按照“体制更顺,核算更准,机制更实,单元更活”的总体要求,突出抓好核心体制机制建设。
一、搭建三农事业部管理架构,完善三级督导、一级经营管理模式。
(一)加大省、市分部督导管理力度。为了统筹县支行事业部改革试点工作,促进“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吉林省分行参照总行设立了三农金融省分部,各市(州)分行设立了三农金融市分部,实行总行、省分行、地市分行对县域支行的“三级督导”。在“三农”专业部门设置上,设立了三农金融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农村产业金融部、农户金融部、三农信贷管理部、畜牧业贷款中心等前台专业部门,其中:畜牧业贷款中心是全国第一家专门为畜牧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专业机构,2009年4月正式成立。在中后台有关部门设立了三农资本与资金管理、核算与考评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产品研发等支持管理中心,对“三农”和县域业务实行专业化管理。省行和二级分行各专业部门和中后台管理中心各司其职,分工协作,为县支行深化事业部制改革试点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增强县域支行一级经营能力。全省40个建制县内的43家县域支行和延边州分行营业部作为三农金融部的基本经营单元,全部加挂了“三农事业部”牌子,强化其经营主体地位。
按照“一行一策、分类指导”的原则,在27个支行增设三农信贷管理部,在5个支行分设农村产业金融部和农户金融部。加大县域支行改革力度,严格控制机关后台人员编制在20人以内,其余全部充实到前台和一线。共由支行机关充实三农客户经理人544人、柜员64人。到2010年末,三农金融分部机构网点348个、人员7350人,分别占全行机构、人员的58.6%和53.3%。
(三)厘清三农金融分部业务边界。法人客户业务上,以地域为界限,注册地或居住地在县域的客户由三农金融分部管理;跨越城乡的集团性、系统性客户,建立管理目录,逐一划分营销管理边界,落实责任,在信贷管理系统(CMS)中标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建设、木制品加工行业和扶贫贷款客户由三农金融分部管理。个人客户业务上,县域个人资产、负债、中间业务全部纳入三农金融分部统计、核算、考核与评价。
二、建立事业部运行机制,实施“六个单独管理”
1.单独的资本管理。制定《三农金融分部经济资本管理实施细则》,通过计量、计划、配置、监测、评价三农金融部经济资本、经济增加值和经济资本回报率等指标,统筹平衡风险与回报,统一协调“三农”和县域业务的总量、结构、速度、风险和收益,增强县域支行的资本回报能力。
2.单独的信贷管理。制定《三农金融部吉林省分部信贷管理实施意见》,根据“三农”产业、行业和客户分类,实行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制度。根据县域支行所处经济环境、金融市场和管理能力,在27个县域支行设立三农信贷管理部,派驻独立审批人21人,调整优化了县域支行信贷转授权方案。对“三农”法人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下沉三农客户的管理行层级。对二级分行以上管理的客户,支行收集客户基础资料后上报有权调查行客户部门直接调查;对客户管理行上报的业务,取消本级行信贷管理部门的初審,直接上报有权审批行的审查审批中心;需经会议审批的信贷事项,共用省分行合议会和省、市行贷审会平台,增加三农客户部门的专家委员,提高专业化审议质量。
3.单独的会计核算。制定《三农金融分部单独核算管理实施细则》,执行统一的会计制度与核算办法。根据三农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设置三农特色会计科目(农户小额贷款、农民购建房贷款等),满足三农产品核算和经营管理需要。从2010年7月末开始,通过新核算与报告系统(IFAR),统一设置分摊规则,自动汇总、归集、分摊、抵销、调整,自动生成分摊前、后的三农金融分部和县域支行财务报告。
4.单独的风险拨备与核销管理。实施单独的风险拨备政策,严格掌握“三农”分类标准,严格按照总行《三农金融部贷款减值准备管理办法》单独计提拨备并分解落实到县支行,全面反映各经营单元的经营状况。构建风险管控长效机制,实行风险垂直管理制、风险合规经理派驻制和风险管理人员上岗资格认定制,对县域支行派驻风险合规经理43人,举办风险合规经理培训班并进行考试考核,持证上岗。建立三农业务风险指标定期监控和分级管控体系,落实总行单独的呆账核销管理办法,按步骤和程序做好农户呆账贷款的核销准备工作。
5.单独的资金管理。制定了三农金融分部《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依托全额资金管理系统,坚持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原则,对县域资金集中管理、统一调度,集中县域机构所有资金来源,统一配置县域的资金运用,并计价付息;三农金融分部与省分行的往来资金,也按统一标准计价付息,确保三农金融分部经营成果的真实公允。通过资金单独管理,既保证了县域业务经营的正常开展,提高了资金平衡能力和营运效率,又促使县域支行按照资金内部转移价格导向,自主开展资金管理。
6.单独的考评激励约束。对三农金融分部编制单独的综合经营计划,制定三农金融分部《工资总额分配实施细则》和《县域员工管理实施细则》,单独分解配置、专款专用,严禁向城市板块调剂,保障三农金融分部员工收入水平。制定《机构综合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分支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和《目标绩效管理实施细则》,实行严格的单独绩效考评。薪酬分配向县域支行业务一线和关键岗位倾斜,出台五项措施:对乡镇员工每人每月发放工作补贴100元;对农户客户经理实施“三包一挂”,多劳多得;对艰苦边远地区员工给予津贴;三农金融分部减员不减基数工资,基数工资结余纳入效益工资考核分配,严禁向城市板块调剂。
二、主要成效
在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工作中,吉林分行强化体制机制建设,推进“六个单独”管理,提高服务“三农”能力,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营效益“双丰收”。
(一) “三农”和县域资源配置明显增加。通过实施“六个单独”管理,把资源向县域支行倾斜,满足“三农”业务发展的需要。一是着力打造服务“三农”渠道。重点支持县域营业网点转型、自助设备布放、安防设施建设、交通运输设备和电子化建设,重点构建以乡镇营业网点为中心、以自助机具为手段、以流动服务和小额取现为补充的“三农”服务渠道基本架构。2010年装修农村网点37个,在县域及以下布放ATM和CRS177台、转账电话2582台、POS机1579台,分别占全行增量的59.8%、74.5%、54.17%。
(二)“三农”和县域信贷投放明显增大。通过加大对农户和县域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助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和“三化”建设。在法人客户上,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县域中小企业、城镇化建设、商贸物流业以及教育和医疗等“三农”客户为重点,推动县域“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农户上,以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合作社社员、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向非农转移的农村个体工商户等优质农户为重点,支持农民创业增收。全年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66.59亿元,到2010年末,全行涉农各项贷款168.42亿元,其中:涉农法人客户贷款103.06亿元,全省391户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111户落户该行;农户贷款授信户数36.21万户,授信金额92.3亿元,贷款余额65.36亿元。
(三)县域支行经营活力不断提升。随着事业部制改革措施在县域支行落地,激发了县域支行的自主创新能力,极大增强了县域支行的经营能力和效益。在农户贷款产品上,创新了农户财政直补资金担保贷款产品,探索开展“四权”( 林权、农机具、农村住房及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經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在营销模式上,创新“农行+信用村+农户”、“农行+合作社+社员”和“农行+公司+农户”等服务模式,全面加强与共青团、基层党组织、农经站等组织的金融合作,批量推进惠农卡和农户贷款业务,实现“零售业务批发做”。在服务方式上,以支行为单位组建流动服务组,对金融需求集中的村屯实行定时定点、专人专车、巡回上门服务。在支付渠道上,开展了惠农卡小额支现和ATM小额面值钞币取现试点,满足农户小金额和小面钞取现需求。加强与邮储银行、供销合作社、中化化肥、龙头企业等合作,共同为“三农”细分市场打造多元化服务渠道。同时,创新了畜牧业贷款专业化服务模式。以全国第一家畜牧业贷款中心为平台,通过“农行+畜牧业管理机构+担保公司+养殖户”服务模式,破解畜牧业贷款融资担保难题。
到2010年末,县域各项存款495.92亿元,较年初增加84.76亿元。存量和增量同业占比7.1%和20.97%,提高2.4和9.97个百分点。各项贷款151.53亿,较年初增加33.26亿元,同业占比提高1.42和5个百分点。
(四)通过事业部改革,全行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能力不断增强。在“六单管理”的运行机制下,全行精细化管理,特别是成本管理、市场营销和风险管控能力不断增强。一是服务“三农”的发展目标和市场定位更加明确,加强市场研究,按照产业带、经济类型、农户金融、城镇化、畜牧业、惠农卡等七项内容分别绘制省、市、县“三农金融生态图”,制定《“三农”业务三年发展规划》。二是“三农”业务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建立较完备的“三农”信贷准入和管理机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农”金融服务运行机制。三是建立全方位的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对“三农”市场、行业、客户的分析,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行业政策和“三农”政策,严格法人客户准入的名单制管理,有效防范信用风险。有效遏制了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违规违纪违法问题明显下降,全年无新发经济、刑事案件,无责任性事故。
(五)通过事业部改革,农行的社会形象得到明显改善。吉林分行行带着感情、带着爱心、举全行之力服务“三农”,在金融服务普惠制、广覆盖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创业致富上发挥了骨干支柱作用。一是在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和促进农村经济集约化发展上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加强与信用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合作,辐射带动近150万农户实现增产增收,占全省农户总数的40.1%。二是在“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上发挥了专业示范作用。该行城乡金融产品联动,“金益农”品牌下的“三农”产品以及大部分城市金融产品推广到县域和“三农”市场,服务于各层次的客户,使该行成为引领“三农”金融产品的先导者。三是在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和让利于民上发挥了金融主导作用。坚持服务“三农”惠农利农,在农户贷款定价上,较同业少上浮20—30个百分点。按户均2.5万元贷款计算,每户农民比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一年少付利息270元。2010年投放农户贷款86亿元,直接使农户全年少付贷款利息0.9亿元。不仅减轻了农户的利息负担,还有效平抑了农村金融市场利率,规范了农村金融市场秩序。
一、搭建三农事业部管理架构,完善三级督导、一级经营管理模式。
(一)加大省、市分部督导管理力度。为了统筹县支行事业部改革试点工作,促进“三农”和县域业务发展,吉林省分行参照总行设立了三农金融省分部,各市(州)分行设立了三农金融市分部,实行总行、省分行、地市分行对县域支行的“三级督导”。在“三农”专业部门设置上,设立了三农金融部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农村产业金融部、农户金融部、三农信贷管理部、畜牧业贷款中心等前台专业部门,其中:畜牧业贷款中心是全国第一家专门为畜牧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专业机构,2009年4月正式成立。在中后台有关部门设立了三农资本与资金管理、核算与考评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产品研发等支持管理中心,对“三农”和县域业务实行专业化管理。省行和二级分行各专业部门和中后台管理中心各司其职,分工协作,为县支行深化事业部制改革试点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增强县域支行一级经营能力。全省40个建制县内的43家县域支行和延边州分行营业部作为三农金融部的基本经营单元,全部加挂了“三农事业部”牌子,强化其经营主体地位。
按照“一行一策、分类指导”的原则,在27个支行增设三农信贷管理部,在5个支行分设农村产业金融部和农户金融部。加大县域支行改革力度,严格控制机关后台人员编制在20人以内,其余全部充实到前台和一线。共由支行机关充实三农客户经理人544人、柜员64人。到2010年末,三农金融分部机构网点348个、人员7350人,分别占全行机构、人员的58.6%和53.3%。
(三)厘清三农金融分部业务边界。法人客户业务上,以地域为界限,注册地或居住地在县域的客户由三农金融分部管理;跨越城乡的集团性、系统性客户,建立管理目录,逐一划分营销管理边界,落实责任,在信贷管理系统(CMS)中标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基础设施、城镇化建设、木制品加工行业和扶贫贷款客户由三农金融分部管理。个人客户业务上,县域个人资产、负债、中间业务全部纳入三农金融分部统计、核算、考核与评价。
二、建立事业部运行机制,实施“六个单独管理”
1.单独的资本管理。制定《三农金融分部经济资本管理实施细则》,通过计量、计划、配置、监测、评价三农金融部经济资本、经济增加值和经济资本回报率等指标,统筹平衡风险与回报,统一协调“三农”和县域业务的总量、结构、速度、风险和收益,增强县域支行的资本回报能力。
2.单独的信贷管理。制定《三农金融部吉林省分部信贷管理实施意见》,根据“三农”产业、行业和客户分类,实行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制度。根据县域支行所处经济环境、金融市场和管理能力,在27个县域支行设立三农信贷管理部,派驻独立审批人21人,调整优化了县域支行信贷转授权方案。对“三农”法人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下沉三农客户的管理行层级。对二级分行以上管理的客户,支行收集客户基础资料后上报有权调查行客户部门直接调查;对客户管理行上报的业务,取消本级行信贷管理部门的初審,直接上报有权审批行的审查审批中心;需经会议审批的信贷事项,共用省分行合议会和省、市行贷审会平台,增加三农客户部门的专家委员,提高专业化审议质量。
3.单独的会计核算。制定《三农金融分部单独核算管理实施细则》,执行统一的会计制度与核算办法。根据三农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设置三农特色会计科目(农户小额贷款、农民购建房贷款等),满足三农产品核算和经营管理需要。从2010年7月末开始,通过新核算与报告系统(IFAR),统一设置分摊规则,自动汇总、归集、分摊、抵销、调整,自动生成分摊前、后的三农金融分部和县域支行财务报告。
4.单独的风险拨备与核销管理。实施单独的风险拨备政策,严格掌握“三农”分类标准,严格按照总行《三农金融部贷款减值准备管理办法》单独计提拨备并分解落实到县支行,全面反映各经营单元的经营状况。构建风险管控长效机制,实行风险垂直管理制、风险合规经理派驻制和风险管理人员上岗资格认定制,对县域支行派驻风险合规经理43人,举办风险合规经理培训班并进行考试考核,持证上岗。建立三农业务风险指标定期监控和分级管控体系,落实总行单独的呆账核销管理办法,按步骤和程序做好农户呆账贷款的核销准备工作。
5.单独的资金管理。制定了三农金融分部《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依托全额资金管理系统,坚持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原则,对县域资金集中管理、统一调度,集中县域机构所有资金来源,统一配置县域的资金运用,并计价付息;三农金融分部与省分行的往来资金,也按统一标准计价付息,确保三农金融分部经营成果的真实公允。通过资金单独管理,既保证了县域业务经营的正常开展,提高了资金平衡能力和营运效率,又促使县域支行按照资金内部转移价格导向,自主开展资金管理。
6.单独的考评激励约束。对三农金融分部编制单独的综合经营计划,制定三农金融分部《工资总额分配实施细则》和《县域员工管理实施细则》,单独分解配置、专款专用,严禁向城市板块调剂,保障三农金融分部员工收入水平。制定《机构综合绩效考核实施细则》、《分支行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和《目标绩效管理实施细则》,实行严格的单独绩效考评。薪酬分配向县域支行业务一线和关键岗位倾斜,出台五项措施:对乡镇员工每人每月发放工作补贴100元;对农户客户经理实施“三包一挂”,多劳多得;对艰苦边远地区员工给予津贴;三农金融分部减员不减基数工资,基数工资结余纳入效益工资考核分配,严禁向城市板块调剂。
二、主要成效
在推进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工作中,吉林分行强化体制机制建设,推进“六个单独”管理,提高服务“三农”能力,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营效益“双丰收”。
(一) “三农”和县域资源配置明显增加。通过实施“六个单独”管理,把资源向县域支行倾斜,满足“三农”业务发展的需要。一是着力打造服务“三农”渠道。重点支持县域营业网点转型、自助设备布放、安防设施建设、交通运输设备和电子化建设,重点构建以乡镇营业网点为中心、以自助机具为手段、以流动服务和小额取现为补充的“三农”服务渠道基本架构。2010年装修农村网点37个,在县域及以下布放ATM和CRS177台、转账电话2582台、POS机1579台,分别占全行增量的59.8%、74.5%、54.17%。
(二)“三农”和县域信贷投放明显增大。通过加大对农户和县域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助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和“三化”建设。在法人客户上,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县域中小企业、城镇化建设、商贸物流业以及教育和医疗等“三农”客户为重点,推动县域“城乡一体化”进程。在农户上,以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合作社社员、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向非农转移的农村个体工商户等优质农户为重点,支持农民创业增收。全年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66.59亿元,到2010年末,全行涉农各项贷款168.42亿元,其中:涉农法人客户贷款103.06亿元,全省391户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111户落户该行;农户贷款授信户数36.21万户,授信金额92.3亿元,贷款余额65.36亿元。
(三)县域支行经营活力不断提升。随着事业部制改革措施在县域支行落地,激发了县域支行的自主创新能力,极大增强了县域支行的经营能力和效益。在农户贷款产品上,创新了农户财政直补资金担保贷款产品,探索开展“四权”( 林权、农机具、农村住房及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經营权)抵押贷款业务。在营销模式上,创新“农行+信用村+农户”、“农行+合作社+社员”和“农行+公司+农户”等服务模式,全面加强与共青团、基层党组织、农经站等组织的金融合作,批量推进惠农卡和农户贷款业务,实现“零售业务批发做”。在服务方式上,以支行为单位组建流动服务组,对金融需求集中的村屯实行定时定点、专人专车、巡回上门服务。在支付渠道上,开展了惠农卡小额支现和ATM小额面值钞币取现试点,满足农户小金额和小面钞取现需求。加强与邮储银行、供销合作社、中化化肥、龙头企业等合作,共同为“三农”细分市场打造多元化服务渠道。同时,创新了畜牧业贷款专业化服务模式。以全国第一家畜牧业贷款中心为平台,通过“农行+畜牧业管理机构+担保公司+养殖户”服务模式,破解畜牧业贷款融资担保难题。
到2010年末,县域各项存款495.92亿元,较年初增加84.76亿元。存量和增量同业占比7.1%和20.97%,提高2.4和9.97个百分点。各项贷款151.53亿,较年初增加33.26亿元,同业占比提高1.42和5个百分点。
(四)通过事业部改革,全行经营管理和风险管控能力不断增强。在“六单管理”的运行机制下,全行精细化管理,特别是成本管理、市场营销和风险管控能力不断增强。一是服务“三农”的发展目标和市场定位更加明确,加强市场研究,按照产业带、经济类型、农户金融、城镇化、畜牧业、惠农卡等七项内容分别绘制省、市、县“三农金融生态图”,制定《“三农”业务三年发展规划》。二是“三农”业务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建立较完备的“三农”信贷准入和管理机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农”金融服务运行机制。三是建立全方位的风险防控体系。加强对“三农”市场、行业、客户的分析,密切关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产行业政策和“三农”政策,严格法人客户准入的名单制管理,有效防范信用风险。有效遏制了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违规违纪违法问题明显下降,全年无新发经济、刑事案件,无责任性事故。
(五)通过事业部改革,农行的社会形象得到明显改善。吉林分行行带着感情、带着爱心、举全行之力服务“三农”,在金融服务普惠制、广覆盖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创业致富上发挥了骨干支柱作用。一是在增强县域经济实力和促进农村经济集约化发展上发挥了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加强与信用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合作,辐射带动近150万农户实现增产增收,占全省农户总数的40.1%。二是在“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上发挥了专业示范作用。该行城乡金融产品联动,“金益农”品牌下的“三农”产品以及大部分城市金融产品推广到县域和“三农”市场,服务于各层次的客户,使该行成为引领“三农”金融产品的先导者。三是在落实国家惠农政策和让利于民上发挥了金融主导作用。坚持服务“三农”惠农利农,在农户贷款定价上,较同业少上浮20—30个百分点。按户均2.5万元贷款计算,每户农民比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一年少付利息270元。2010年投放农户贷款86亿元,直接使农户全年少付贷款利息0.9亿元。不仅减轻了农户的利息负担,还有效平抑了农村金融市场利率,规范了农村金融市场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