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和视觉同盟共同主办,香港设计公司、琵熙咨询协办的“2010中央美术学院工业设计活动周”于2010年11月20至26日在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举办。活动邀请了来自设计院校和设计产业界的专家,以及近年来的毕业生(新生代设计师)参与,将通过一系列的展览、讲座和研讨,建立一个全新的、面向设计教育和设计产业的对话方式,共同探讨中国工业设计的现状,以及新形势下设计教育和设计产业如何合力应对和适应产业发展和转型对工业设计提出的挑战。本次活动以“设计教育和设计产业的对话”为主题,旨在加深和促进设计教育与设计产业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携手将设计打造成为中国经济产业转型的“发动机”。此次活动不仅是对近年来设计教育和设计产业的总结和回顾、也是对未来中国设计教育和设计产业发展的预测和探索。内容包括:设计产业对设计教育的新需求、跨学科的设计研究、中国设计产业的特点、中国设计教育模式的探讨,设计教育内容的更新,以及设计教育如何与设计产业进行结合等。本刊辑录部分发言人之观点,他们的想法与经历相信会带给大家启发。
孙红培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中央美术学院的设计专业在中央美术学院各个学科里面还是相对年轻的,但是在不长的时间里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几年的时间里,我们作为一个学科发展的确实很快,这样的一个快速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朋友、企业界的朋友和设计界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在中国,设计产业的发展、设计教育的发展,应该顺应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快速发展的需求,其中还包括普通的民众对于设计产业发展的需求。
中国的经济发展,产业的转型,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们越来越关注到设计的发展。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设计产业的发展,还有人才的培养。对于这两个方面的需求,对于人才和产业,企业和学校的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最重要的平台。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口号,叫“设计为人民服务”。我认为这个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广大的民众,他们对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精神生活的丰富不断增长的这种需求,需要我们去满足,需要我们为他们提供服务。第二,我们产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对设计人才的需求。第三,我们同学们的成长,必须要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教育,这可能也是服务。
但是设计学科已经产生,由于它产生了一种社会的、经济发展的和产业发展的一种内在需要,所以它与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有着天生的紧密的联系。“设计教育设计产业对话”的活动,对于设计学院的学科建设,对于开阔在校同学们的专业视野,了解现实生活的需要和了解企业界对人才的需求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活动对于设计学科的发展,对于我们人才培养方式的正确的选择以及今后进一步准确地定位,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我们的教育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使学科建设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王晓琳中央美术学院教务处主任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科建立了10多年,在这10年多当中有了长足的发展。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大背景,体现了设计学科在中央美院整个教育当中的定位。目前,中央美院的设计学科是北京市的重点学科,设计的视觉传达团队是国家的教学团队。
在如今这个新的形势下,尤其是今年国家新的教育发展纲要颁布之后,我们更关注的是人才培养的模式:如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工业设计专业目前是设计学科当中的一个专业方向。我们也正在向教育部申报工业设计成为一个独立的新专业,在中央美院整个的设计学科当中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发展新的专业,对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包括将来它培养出来人的规格是否符合它的培养目标的定位;将来工业设计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在中国的设计领域内,在这个产业的发展当中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些可能更多的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更加努力来奋斗的一件事情。
“设计教育设计产业对话”这一活动,体现了我们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多种探索。这些年中央美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创新了很多途径,比如建筑学专业,有四校导师合作,有七校学生联合毕业创作,现在已经连续做了几年,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希望设计教育设计产业对话活动能够开启设计学科特别是工业设计专业对于人才培养模式一个新的探索,现有的各个企业能把对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反馈给诸如中央美院这样的培养单位,能够促进设计教育和设计产业这两方面的联合,打破学院壁垒,使人才培养和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使我们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邱丰顺北京艺有道工业设计公司总经理
今年刚好是我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第20年。从2005年换了一个工作,到今年,我自己开公司已经是第4年了。还是学生的时候,我想当老师。毕了业以后,我发现我当不了老师,有许多原因。原因之一是因为没有出国留学,没有拿学位,没有博士学位,诸如此类。但是我一直对学校教育很感兴趣。在台湾我圆了当老师的梦,在大陆也同样圆了当老师的梦。是什么样一个转折点让我走到今天这步?没有一个人的经验可以被复制。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你所处的大时代、大背景都不一样。我当初的那个时代,很简单。台湾工业设计发展比大陆早了一些年,我是第三代。这其中的第一代人毕业以后,台湾政府出钱让把他们送出国拿学位,回来以后每个学校都塞满了,到第三代的时候,就没有空缺了,所以没办法我们就去到业界里面。五年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师哥聊天,之后遇到了飞利浦的设计总监,叉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问我要不要到飞利浦,我当时很犹豫,因为我已经走到了设计管理者的地位。当时我家人反对,但是我接受了,这是第一个转折点。第二个转折点是在5年以后,当时家父经商失败,负了很多债,我必须要帮他还债,偶然机会,摩托罗拉找我,说中国大陆有机会,你要不要过来?10年前中国大陆对一个台湾人来讲是很陌生的地方,全家人又一次反对,但是我觉得我必须要去还债,因为摩托罗拉提供了很优厚的薪资,所以我又走上这条路。5年以后把这个债还完以后,又有一个机会来了,因为我觉得我在摩托罗拉往后几年的发展差不多就是这样了,所以要思考转换跑道。
我骨子里是个不安分的人,喜欢跟人家做不一样的事情。本来离开摩托罗拉以后,休息了一年,我当时也到中央美院帮他们授课,也到清华帮他们授课。在这一年里我就思考下一步怎么样做。在那一年中,凑巧的是有人要赞助要我开公司,我不知道设计师变为一个商人会怎样。但是我当时有很好的工作经验,资金也不缺乏,又有客户愿意提供案子,并且我在中国也认识了很多优秀设计师,他们也愿意追随我,所以我开了第一家台湾人在大陆的设计公司,今年已经是第四年了,我觉得还好,没有倒。我就这样走下来了。
这其中最大的强项和最大的挑战,在每个阶段是不太一样的。在初期,怎么样找到一个很好的团队并维持 这个团队,给他们一个很好的平台,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企业做事的时候,大部分是人家来求你;但是如果是设计公司,你必须去求人家,因此互相之间是不一样的。第二个最大的挑战,简单来讲,有两个东西,一是,你个人觉得是可以控制你自己的,你永远可以对任何的条件说是或者不是,你可以去选择。对于我来讲.只要和设计相关的,我觉得是很好玩的一件事情,我会去试试看。另外一个,你没有办法去改变的就是这个大环境。我认为每一个学生必须要了解现在这个大环境,至少从我的角度来看,现在整个中国大环境,与10年、20年前完全不一样。现在中国这个环境,全世界都在关注。同时,政府又非常支持设计产业,只是作为一个现在在业界中的职业设计师,要与院校、企业、政府三方对接,是需要花时间讨论的。但如果认清大环境,思考你在这个大环境能够做什么事情,做出最终抉择。每次做一个抉择我都会静下来,深更半夜要问自己这是不是自己要走的路,可能这中间要冒一些险,但是如果不走的话,你永远不知道。
王敏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
中央美院设计专业的老师们共同为中国设计产业的发展奋斗了多年。参与这次中央美院工业设计周的“设计教育与设计产业对话”活动的许多新朋友也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更快地推进中国设计产业的发展。中国的工业设计的春天已经来临了,尽管前些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整个设计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时机,但对工业设计来说,现在才是真正开始的最好的时期。从现在起到今后10年或者20年,应该是中国工业设计的黄金时期,希望这段时期能够缔造出一个辉煌的成果。
从产业到政府,上到国家总理,下到平民百姓,都在关注工业设计,这为设计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同时为我们设计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挑战。究竟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设计师7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设计师能够来推动中国今天工业设计的发展?学校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同时作为一个研究机构,怎样与企业合作,解决企业的问题?学校怎样做一个研究性的机构,为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提供前瞻性的研究,提供前瞻性的设想和培养未来的设计界的人士,这些都是我们急于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设计教育与设计产业对话这一活动非常有意义,它把产业、企业的人在联系在一起,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找到一条更快、更好的路,先发展设计教育,从而发展设计产业,让中国的工业设计真正成为经济转型的发动机和火车头。希望我们有一个长期的教育跟企业这样的对话,通过这种对话,结出工业设计丰硕的成果。
石振字A—ONE创新设计学研中心设计总监
每个人都有读书的经历,读了书不总结就没有太大的用处,所以要做到会读书。一个人每读一本书,就像拥有了一盘算盘珠,如果一个人读了2000本书,2000个算盘珠放在那边没有用;另一个人读了20本书,串起来能够做计算,那就有用了。要知道,人的一生不能光读书,读书知识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更大的方法是通过劳动,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的知识,是书本上得不到的。一个人一生的完善,这两部分都不能丢掉。我读了书,在生活里认知书,然后由在生活中认知到的书,再反复推敲到理论上。一个人要有无私的爱,就是奉献的爱,然后就是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个时代好像把人的生活提高到—个高度上来,比如设计,人们认为设计是由国外引进来的,其实当人们生活处在最低点的时候,设计永远不行;当领导开始重视大家生活品质和质量的时候,设计跟着就来了,这是自发的一种东西。我们赶上了这个时代。
我的生活没有远大的目标,以前上学的时候,总是说要当个作家,当这个,当那个,后来是自然而然就走到这里、没有什么远大目标。我喜欢一件事,就一定要把它做到极致,我觉得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件一件做出来的,后来人们才说他有了一个远大的目标,我觉得远大目标是辛苦凑出来的一个远大目标,而不是刚一生出来就想我当—个伟大的设计师。
年轻人就是一步一步地,自然而然地慢慢走出来。我有一个问题是在与学生的碰撞过程中发现的,我们的学生,虽然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不同,但是他们的求职欲望是一样的。这个社会留下的基因文化很少,把我们学生获得知识的通道挤得太窄了。比如说只有读书才能获得知识。在我们几天的碰撞里面,其中有两天时间在讨论如何获得知识,我觉得可以获得知识的途径很多,比如说一个壶搁在底下,一摸,你知道这个壶烫,那么这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但是书上不会告诉你,也没有这种书。实践的知识对于人来说更重要,因为这种知识才能让你深刻理解前人所写的一些理论上的知识。以前我们小时候是放养,现在的孩子是圈养,那个年代一家有三四个孩子,有的有十几个孩子,晚上大人先要点点床上的人数对不对。如果不对的话,就得到处喊,满处找。现在孩子长到20岁,他就得考学校,其实是父母剥夺了他们劳动获得知识的权利。
当初有劳动,猴子变成了人,现在人变成的猴子。我们现在这些东西都没有了,都机械化了。我总是想提一个问题,什么叫无产阶级7后来他们说无产阶级是繁重的、重复的体力劳动。但是,现在我们繁重的、重复的体力劳动都没有了,无产阶级是不是也没了?实际上科技的发展,将很多繁重的体力劳动都代替了。人通过一种实践劳动能够获得更完整的知识的渠道也在退化。并不是说现在的环境让学设计的同学不能变成优秀的设计师,只是因为他们缺少富有创意的劳动,另一点就是优越的客观条件使得他们太享受了。虽然在日本、香港生活的孩子也拥有丰厚的物质条件,但他们中也能出现优秀的设计师,是因为他们一直拥有很大的压力。
孙红培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
中央美术学院的设计专业在中央美术学院各个学科里面还是相对年轻的,但是在不长的时间里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几年的时间里,我们作为一个学科发展的确实很快,这样的一个快速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朋友、企业界的朋友和设计界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在中国,设计产业的发展、设计教育的发展,应该顺应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快速发展的需求,其中还包括普通的民众对于设计产业发展的需求。
中国的经济发展,产业的转型,在很大程度上使得我们越来越关注到设计的发展。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设计产业的发展,还有人才的培养。对于这两个方面的需求,对于人才和产业,企业和学校的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两个最重要的平台。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有一个非常响亮的口号,叫“设计为人民服务”。我认为这个为人民服务,首先是为广大的民众,他们对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精神生活的丰富不断增长的这种需求,需要我们去满足,需要我们为他们提供服务。第二,我们产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对设计人才的需求。第三,我们同学们的成长,必须要为他们提供最好的教育,这可能也是服务。
但是设计学科已经产生,由于它产生了一种社会的、经济发展的和产业发展的一种内在需要,所以它与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有着天生的紧密的联系。“设计教育设计产业对话”的活动,对于设计学院的学科建设,对于开阔在校同学们的专业视野,了解现实生活的需要和了解企业界对人才的需求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活动对于设计学科的发展,对于我们人才培养方式的正确的选择以及今后进一步准确地定位,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我们的教育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使学科建设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王晓琳中央美术学院教务处主任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科建立了10多年,在这10年多当中有了长足的发展。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大背景,体现了设计学科在中央美院整个教育当中的定位。目前,中央美院的设计学科是北京市的重点学科,设计的视觉传达团队是国家的教学团队。
在如今这个新的形势下,尤其是今年国家新的教育发展纲要颁布之后,我们更关注的是人才培养的模式:如何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工业设计专业目前是设计学科当中的一个专业方向。我们也正在向教育部申报工业设计成为一个独立的新专业,在中央美院整个的设计学科当中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发展新的专业,对于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包括将来它培养出来人的规格是否符合它的培养目标的定位;将来工业设计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在中国的设计领域内,在这个产业的发展当中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些可能更多的是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更加努力来奋斗的一件事情。
“设计教育设计产业对话”这一活动,体现了我们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多种探索。这些年中央美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创新了很多途径,比如建筑学专业,有四校导师合作,有七校学生联合毕业创作,现在已经连续做了几年,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希望设计教育设计产业对话活动能够开启设计学科特别是工业设计专业对于人才培养模式一个新的探索,现有的各个企业能把对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反馈给诸如中央美院这样的培养单位,能够促进设计教育和设计产业这两方面的联合,打破学院壁垒,使人才培养和社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使我们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邱丰顺北京艺有道工业设计公司总经理
今年刚好是我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第20年。从2005年换了一个工作,到今年,我自己开公司已经是第4年了。还是学生的时候,我想当老师。毕了业以后,我发现我当不了老师,有许多原因。原因之一是因为没有出国留学,没有拿学位,没有博士学位,诸如此类。但是我一直对学校教育很感兴趣。在台湾我圆了当老师的梦,在大陆也同样圆了当老师的梦。是什么样一个转折点让我走到今天这步?没有一个人的经验可以被复制。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你所处的大时代、大背景都不一样。我当初的那个时代,很简单。台湾工业设计发展比大陆早了一些年,我是第三代。这其中的第一代人毕业以后,台湾政府出钱让把他们送出国拿学位,回来以后每个学校都塞满了,到第三代的时候,就没有空缺了,所以没办法我们就去到业界里面。五年以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师哥聊天,之后遇到了飞利浦的设计总监,叉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问我要不要到飞利浦,我当时很犹豫,因为我已经走到了设计管理者的地位。当时我家人反对,但是我接受了,这是第一个转折点。第二个转折点是在5年以后,当时家父经商失败,负了很多债,我必须要帮他还债,偶然机会,摩托罗拉找我,说中国大陆有机会,你要不要过来?10年前中国大陆对一个台湾人来讲是很陌生的地方,全家人又一次反对,但是我觉得我必须要去还债,因为摩托罗拉提供了很优厚的薪资,所以我又走上这条路。5年以后把这个债还完以后,又有一个机会来了,因为我觉得我在摩托罗拉往后几年的发展差不多就是这样了,所以要思考转换跑道。
我骨子里是个不安分的人,喜欢跟人家做不一样的事情。本来离开摩托罗拉以后,休息了一年,我当时也到中央美院帮他们授课,也到清华帮他们授课。在这一年里我就思考下一步怎么样做。在那一年中,凑巧的是有人要赞助要我开公司,我不知道设计师变为一个商人会怎样。但是我当时有很好的工作经验,资金也不缺乏,又有客户愿意提供案子,并且我在中国也认识了很多优秀设计师,他们也愿意追随我,所以我开了第一家台湾人在大陆的设计公司,今年已经是第四年了,我觉得还好,没有倒。我就这样走下来了。
这其中最大的强项和最大的挑战,在每个阶段是不太一样的。在初期,怎么样找到一个很好的团队并维持 这个团队,给他们一个很好的平台,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企业做事的时候,大部分是人家来求你;但是如果是设计公司,你必须去求人家,因此互相之间是不一样的。第二个最大的挑战,简单来讲,有两个东西,一是,你个人觉得是可以控制你自己的,你永远可以对任何的条件说是或者不是,你可以去选择。对于我来讲.只要和设计相关的,我觉得是很好玩的一件事情,我会去试试看。另外一个,你没有办法去改变的就是这个大环境。我认为每一个学生必须要了解现在这个大环境,至少从我的角度来看,现在整个中国大环境,与10年、20年前完全不一样。现在中国这个环境,全世界都在关注。同时,政府又非常支持设计产业,只是作为一个现在在业界中的职业设计师,要与院校、企业、政府三方对接,是需要花时间讨论的。但如果认清大环境,思考你在这个大环境能够做什么事情,做出最终抉择。每次做一个抉择我都会静下来,深更半夜要问自己这是不是自己要走的路,可能这中间要冒一些险,但是如果不走的话,你永远不知道。
王敏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
中央美院设计专业的老师们共同为中国设计产业的发展奋斗了多年。参与这次中央美院工业设计周的“设计教育与设计产业对话”活动的许多新朋友也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更快地推进中国设计产业的发展。中国的工业设计的春天已经来临了,尽管前些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整个设计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时机,但对工业设计来说,现在才是真正开始的最好的时期。从现在起到今后10年或者20年,应该是中国工业设计的黄金时期,希望这段时期能够缔造出一个辉煌的成果。
从产业到政府,上到国家总理,下到平民百姓,都在关注工业设计,这为设计产业的发展奠定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同时为我们设计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挑战。究竟企业需要什么样的设计师7我们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设计师能够来推动中国今天工业设计的发展?学校作为一个教育机构,同时作为一个研究机构,怎样与企业合作,解决企业的问题?学校怎样做一个研究性的机构,为中国工业设计的发展提供前瞻性的研究,提供前瞻性的设想和培养未来的设计界的人士,这些都是我们急于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设计教育与设计产业对话这一活动非常有意义,它把产业、企业的人在联系在一起,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找到一条更快、更好的路,先发展设计教育,从而发展设计产业,让中国的工业设计真正成为经济转型的发动机和火车头。希望我们有一个长期的教育跟企业这样的对话,通过这种对话,结出工业设计丰硕的成果。
石振字A—ONE创新设计学研中心设计总监
每个人都有读书的经历,读了书不总结就没有太大的用处,所以要做到会读书。一个人每读一本书,就像拥有了一盘算盘珠,如果一个人读了2000本书,2000个算盘珠放在那边没有用;另一个人读了20本书,串起来能够做计算,那就有用了。要知道,人的一生不能光读书,读书知识获取知识的一种方法,更大的方法是通过劳动,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的知识,是书本上得不到的。一个人一生的完善,这两部分都不能丢掉。我读了书,在生活里认知书,然后由在生活中认知到的书,再反复推敲到理论上。一个人要有无私的爱,就是奉献的爱,然后就是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个时代好像把人的生活提高到—个高度上来,比如设计,人们认为设计是由国外引进来的,其实当人们生活处在最低点的时候,设计永远不行;当领导开始重视大家生活品质和质量的时候,设计跟着就来了,这是自发的一种东西。我们赶上了这个时代。
我的生活没有远大的目标,以前上学的时候,总是说要当个作家,当这个,当那个,后来是自然而然就走到这里、没有什么远大目标。我喜欢一件事,就一定要把它做到极致,我觉得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件一件做出来的,后来人们才说他有了一个远大的目标,我觉得远大目标是辛苦凑出来的一个远大目标,而不是刚一生出来就想我当—个伟大的设计师。
年轻人就是一步一步地,自然而然地慢慢走出来。我有一个问题是在与学生的碰撞过程中发现的,我们的学生,虽然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不同,但是他们的求职欲望是一样的。这个社会留下的基因文化很少,把我们学生获得知识的通道挤得太窄了。比如说只有读书才能获得知识。在我们几天的碰撞里面,其中有两天时间在讨论如何获得知识,我觉得可以获得知识的途径很多,比如说一个壶搁在底下,一摸,你知道这个壶烫,那么这就是获得知识的过程。但是书上不会告诉你,也没有这种书。实践的知识对于人来说更重要,因为这种知识才能让你深刻理解前人所写的一些理论上的知识。以前我们小时候是放养,现在的孩子是圈养,那个年代一家有三四个孩子,有的有十几个孩子,晚上大人先要点点床上的人数对不对。如果不对的话,就得到处喊,满处找。现在孩子长到20岁,他就得考学校,其实是父母剥夺了他们劳动获得知识的权利。
当初有劳动,猴子变成了人,现在人变成的猴子。我们现在这些东西都没有了,都机械化了。我总是想提一个问题,什么叫无产阶级7后来他们说无产阶级是繁重的、重复的体力劳动。但是,现在我们繁重的、重复的体力劳动都没有了,无产阶级是不是也没了?实际上科技的发展,将很多繁重的体力劳动都代替了。人通过一种实践劳动能够获得更完整的知识的渠道也在退化。并不是说现在的环境让学设计的同学不能变成优秀的设计师,只是因为他们缺少富有创意的劳动,另一点就是优越的客观条件使得他们太享受了。虽然在日本、香港生活的孩子也拥有丰厚的物质条件,但他们中也能出现优秀的设计师,是因为他们一直拥有很大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