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泪 留人醉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第四十四回说到,凤姐过生日,贾琏偷跑去和鲍二家的女人厮混,一一人商量着害了凤姐,把平儿扶正,不巧被因身体不适回房休息的凤姐撞破,一怒之下,打了无辜的平儿。平儿被宝玉劝到怡红院理妆,他拿出胭脂——“一个小小的白玉盒子,里面盛着一盒,如玫瑰膏子一样”。平儿按照宝玉教的方法,把胭脂抹在唇上和两腮,“果见鲜艳异常,且又甜香满颊”。平儿的心情逐渐好转。
  
  女人对美好的东西从来都是缺乏抵抗力的。胭脂,是古代女子最爱的红妆。一点胭脂,放在手心用水化开,轻匀淡抹,香满双腮。唐代宇文氏《妆台记》中有一段对女子晓妆的描述:“美人妆,面既施粉,复以燕支晕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可见,胭脂敷面是古时流行的妆容。
  杜牧在《阿房宫赋》里面曾用“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的诗句描写过胭脂的盛行,虽然用词有些夸张,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宫中的状况。在极尽奢华的阿房宫中,妃嫔无数,每日妃子们极力打扮,只为博君王一笑。脸上的脂粉敷了一层又一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渭河都被宫女清洗脂粉的洗脸水染腻了。
  胭脂原名为“焉支”或“阏氏”,直到唐代才最后定名为“胭脂”,原是匈奴贵族妇女用来装饰面容的饰品,“阏氏”也因此成为这些贵妇的代称。
  据说胭脂是由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胭脂”最初是一种名叫红蓝花的花朵的汁液,红蓝花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放在石钵中捣汁,淘去黄汁后即成为鲜艳的红色颜料。《中华古今注》云:“燕脂盖起自纣,以红蓝花汁凝作燕脂。”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加入了牛髓、猪胰等,使其变成一种稠腻润滑的脂膏,由此,“燕支”被称为“燕脂”也算是名副其实了。
  胭脂作为一种面饰被广为普及是在唐朝。唐玄宗的女儿永乐公主专门开辟了园圃,用来种植制作胭脂的植物。窖宗的女儿代国公主也曾发明了一种用石榴花做胭脂的方法。《北户录》有记载:“石榴花堪作烟支。代国公主,睿宗女也,少尝作烟支,弃籽于阶,后乃丛生成树,花实敷芬。”
  胭脂对女子的吸引力缘何如此之大?涂抹了胭脂的女子究竟有多美呢?“淡淡胭脂薄薄绡,水边分得日边桥”。《金缕曲》的作者清代诗人顾贞观,就曾经被这样一位略施粉黛的女子激起了情感的涟漪。在渺渺的水雾中走过来一位身著薄绡做的衣裙的古代女子,白晳的脸庞上施一点淡淡的胭脂,白皙的肌肤越发显得香艳可人。古往今来许多的艳史佳话,大概都起始于这不经意之间的惊鸿一瞥吧。
  在亦舒的书中,曾看到这样的话——胭脂是女人的灵魂啊。即便是姿色平庸的女子,挑一抹胭脂涂于两颊,也能晕染出淡淡细细的娇柔,荡漾几丝似有著无的妩媚。
  女人,打开胭脂盒子,无论你是笑靥如花,还是相貌平平,让你的一颦一笑,在胭脂的渲染下,定格成了,一种永恒的美丽。
其他文献
豆瓣网上有年轻人结伴批评父母,这是好事。  第一好在言论自由。言论的多样性、异质性是衡量社会开放度和活力的标志之一。我读到这些年轻人的苦闷,也读到他们的偏激与愤怒。他们的见解与我的价值观几乎不能重合,我捍卫我自己的价值观,也捍卫他们表达心声的权利。  社会稳定给多数人带来好处。稳定的基石之一是让人充分表达意见,把话说出来利于天下之治,而非天下之乱。即使批评的矛头指向自己的父母,也是人之常情,而非人
期刊
缨三口之家,丫头居“帝位”。于是,吃穿住-用无条件朝位高权重者倾斜。买衣服,选她偶像代言的;吃零食,挑她喜欢口味的;零用钱,她爹是要一送二赠三;就连买菜,都以她小人家的胃口为主打食材。这也是普天下独生子女共享的至尊待遇,丫头她爹还甘为下人地说了,穷养儿子娇养女,咱的做法符合自然规律。  时间长了,慢慢地竟把丫头养出超凡脱俗的气质来——小房间书与发led草稿纸同床,笔与洋娃娃和牛奶盒共桌,丫头乐颠颠
期刊
女的是学经贸的,志向高远不甘给人打工,几年前大学一毕业就自办了一家国际贸易公司。  男的学作曲,现在大学当音乐老师。除了音乐,他就是个傻子。  他俩是老邻居青梅竹马,又是小学同桌、中学同游、大学同窗,男的读研去年才毕业,俩人正准备结婚。  女的生意越来越火,国内国外飞来飞去,财源滚滚,眉开眼笑。  男的音乐创作的高峰期是读本科时,也曾小领风骚三两年,不过现在已是昨日黄花了。  忽一日,女的对男的笑
期刊
省城一家媒体有位摄影师,与同事相比,他的工作量是比较少的。而且一年四季总会有一段时间在外面采风,日子过得从从容容。而他的同事们,每天起早摸黑,为编排版面、赶写稿子忙得不亦乐乎。  后来,这位摄影师的一张照片得了“荷赛”国际大奖,这可是全世界顶级的新闻摄影奖项了,他的名字被很多人知道。  但是,有人却在说,如果单位年年给我那么长的创作假,我也有可能拿回大奖。仔细推敲—下,这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当繁重的
期刊
13岁首次“触电”,24岁获得金鸡奖提名,与刘晓庆、陈冲同时成名,被斯琴高娃谦虚地称为“前辈”,事业高峰时激流勇退出留学,在海外扪擞了许多反映中国文化的记录片,回国从影因一部戏获得美满婚缘,用她自己的话说:“我的人生充满传奇”在同事眼中,她是个风风火火、雷厉风行的女导演;在丈夫眼中,她址个热爱洗碗却不会煮饭的伙伴;在儿子眼中,她是个尽职尽责,既严厉又开朗的可爱母亲。  娜仁花,一个典型的蒙古族女孩
期刊
有人说,每个女孩心中都有一个公主梦,面对于怀揣公主梦的时尚女郎来说,红色与粉色可谓永不落伍的颜色。时而可爱甜美,时而温柔纯真,时面浪漫多色的纯美与红色的多情是女性最好的代言色。既有优雅高贵的风度,又具娇柔可爱的色彩像女孩的色彩像女孩的美梦一般,诉说着不老的青春与潮流。  似浪漫,似柔情,时尚女性总是喜欢用粉色与红色彰显自己柔和多情的一面,让所有人看到柔美魅惑自己。  初秋时节,天高云谈,无论你是在
期刊
伤情的爱可自行了断,不好的婚姻大多选择相互纠结。八年的婚史足足争吵了五年。她常说:真是报应!那么绝情地抛弃相恋多年的男友改道与他交往,除了长相合乎要求,更大的原因是在探听到他的家世比较丰厚后作出的决定。当时的她很满意自己了断前情时的干脆,如今再回首,却又十分痛恨当初的世俗。  因是独子,婚后两年他的父母便授意他们计划生孩子。心机很重的她借故不生:我们还没有经济能力抚养孩子,等我们赚够了钱买好了房再
期刊
据说,一个对音乐充满热情的歌者,在艺术的道路上是可以青春常驻的。张信哲,已过不惑之年的昔日“情歌王子”,没有人质疑他在华语乐坛的影响力,从最近始于天津的全国巡演可以感觉,他真的是青春依旧……    时代跨越的速度愈来愈快,爱情也变成了快餐,泛滥的情歌空洞乏味,除了哀怨就是疯狂,伐善可陈。那种空灵隽永、洞穿心房、回味绵长的情歌仿佛成了绝响,我们开始怀念带给心灵以洗礼、双耳以悦动的那些歌,那些歌者,这
期刊
徐志摩很浪漫,但他如何浪漫也想象不到,在一座和自己名字相同的小城市里发生7一件改变人类史的大事件。日本的三重县志摩市,在重新对其管辖区内百岁以上老人的生存状态进行普查时发现,户籍生存^口登记簿中竟然出现了一位163岁的老寿星,当然这位老寿星也属于当地早已去向不明的老人之一。  自从7月在东京发生被誉为东京都最高龄男性、111岁的加藤宗现早巳白骨化事件以来,日本各地方政府开始对各自辖区内百岁以上老人
期刊
大导演张艺谋说过: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是最休闲、最适于居住的地方。[玩家天堂]、[美食天堂]、[消费天堂]、[茶客天堂]、[麻战天堂]……等一系列花花绿绿的标签,为成都这座中国西南部的古城穿上了五彩缤纷的外衣。外地挣钱,成都消费过日子,已成为人居生活的时髦追求,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成都自古就被冠以“夭府之国”的美誉,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成都人,自在、休闲、优雅、富裕、平和,也创造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