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在我《数字与编码》一活动课时,从网络上搜集的有关编码的图片制作成一段影片,再加上效果和音乐,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对数字与编码之间的联系充满了浓厚的好奇心。这样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了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
一、让信息技术成为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金钥匙
有些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对数学的认识仅仅停留于乏味的计算,对数学没有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要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网络媒体让学生从书本上学习数学知识扩展到从生活中获取相关信息。网络资源图文并茂,信息量大,获取信息便捷快速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如果能有效的运用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将乐于去了解数学,学习数学。
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我带领学生进入轴对称图形的专题教学网站,专题网站里含有丰富的资源,轴对称的建筑物、植物、动物、工具还有各种漂亮的轴对称剪纸、窗花,学生们被这些信息所吸引,不仅对轴对称有了感性认识,而且对轴对称图形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网页中把实物图抽象成数学图形,配合一些揭示轴对称的图形本质的动画演示,学生学习又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认识轴对称的相关概念,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二、让信息技术成为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催化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新颖的教学环境,将课堂教学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为以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利用信息技术把数学课堂转为"数学实验室",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的技能。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得出结论,创新精神与能力得到发展。
比如教学《年、月、日》,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知道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日闰年的方法。教學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呈现的日历来探究每个月可能有多少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可以选取不同年份来发现探索出大月、小月的天数,并且由此认识平年和闰年的概念,学生可以从网络中查找资料了解为什么要设立闰年和平年,并且由此在小组内来归纳判断闰年的规律,全班交流,并且全体学生可以通过网上万年历这个小程序举例验证这个规律的正确性,最后在了解了年、月、日之后,学生可以自由地上网查找各种历史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小组内用ppt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发送给每位同学进行交流。这是一节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活动课,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只告诉学生一些平年、闰年等名词,没有告诉学生一个概念的内涵,更没有告诉学生一条规律。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激发了思维,有助于学生探索发现,合作交流,在整个过程中自主地完成信息的收集,转化和发布。这一探索过程是常态教学所实现不了的。课堂由贫乏无味的概念课程转化为有趣的探索过程,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每个人都俨然一个小数学家,在介绍自己的新发现,或倾听或参与探讨。
三、让信息技术成为提高学生数学运用能力的助推器
数学教学中,巩固性练习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形成能力的重要保证。练习既要讲究精练,又要有一定的量,同时要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目的。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形象生动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
例如我在教学《口算除法》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按照过去的常规教学方法,在新知识的巩固练习中,我还要安排学生做课本上的习题,或者再布置一定数量的卷面作业,要求学生同一时间完成,从大多数学生出发这自然是合理的,但是,怎么同时解决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个体需求和关注理解能力较慢的学生呢?传统方法往往只能限制发展快的,牺牲发展慢的,采取所谓“一刀切”的办法。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就不一样了,学生利用计算机随机习题库,进行了5分钟的练习。结果是做了8-20题的有4人,21-35题的有8人,36-60题的有27人,61-74题的有7人,平均每人做30题。可以看出,反应快和反应慢的学生做题速度相差是10倍,这种练习形式,题目随机出示,相邻的计算机出题均不相同。学生每做完一题,计算机紧接着出下一题,这样有了竞赛的意味。学生做正确了,计算机作出“正确”的反馈,做到一定数量的就播放几帧动画以示鼓励。做错了,计算机又做出提示纠正的反馈,遇到障碍还以查询相应知识。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是自主进行的,做8道题的学生没有压力,觉得轻松愉快,做了74道题的同学意犹未尽,全体学生兴致勃勃,都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的提高。
总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源泉。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得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生活,能够从课堂导入、课堂练习等多个方面进行辅助教学,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开展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平台。但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虽好,但是在教学中也不可滥用,要把握住应用的度,过多地使用声音、图像会影响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深入思考。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对于信息技术使用不当,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老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将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得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更加丰富,效果更好。
一、让信息技术成为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金钥匙
有些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对数学的认识仅仅停留于乏味的计算,对数学没有学习兴趣。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要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网络媒体让学生从书本上学习数学知识扩展到从生活中获取相关信息。网络资源图文并茂,信息量大,获取信息便捷快速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如果能有效的运用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将乐于去了解数学,学习数学。
比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的时候,我带领学生进入轴对称图形的专题教学网站,专题网站里含有丰富的资源,轴对称的建筑物、植物、动物、工具还有各种漂亮的轴对称剪纸、窗花,学生们被这些信息所吸引,不仅对轴对称有了感性认识,而且对轴对称图形产生了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网页中把实物图抽象成数学图形,配合一些揭示轴对称的图形本质的动画演示,学生学习又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认识轴对称的相关概念,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二、让信息技术成为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催化剂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使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新颖的教学环境,将课堂教学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为以学生动脑动手自主研究、小组学习讨论交流为主;利用信息技术把数学课堂转为"数学实验室",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的技能。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得出结论,创新精神与能力得到发展。
比如教学《年、月、日》,目的是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知道各月及平年、闰年的天数,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日闰年的方法。教學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呈现的日历来探究每个月可能有多少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可以选取不同年份来发现探索出大月、小月的天数,并且由此认识平年和闰年的概念,学生可以从网络中查找资料了解为什么要设立闰年和平年,并且由此在小组内来归纳判断闰年的规律,全班交流,并且全体学生可以通过网上万年历这个小程序举例验证这个规律的正确性,最后在了解了年、月、日之后,学生可以自由地上网查找各种历史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小组内用ppt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发送给每位同学进行交流。这是一节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实践活动课,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只告诉学生一些平年、闰年等名词,没有告诉学生一个概念的内涵,更没有告诉学生一条规律。学生借助信息技术激发了思维,有助于学生探索发现,合作交流,在整个过程中自主地完成信息的收集,转化和发布。这一探索过程是常态教学所实现不了的。课堂由贫乏无味的概念课程转化为有趣的探索过程,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每个人都俨然一个小数学家,在介绍自己的新发现,或倾听或参与探讨。
三、让信息技术成为提高学生数学运用能力的助推器
数学教学中,巩固性练习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形成能力的重要保证。练习既要讲究精练,又要有一定的量,同时要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达到举一反三目的。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形象生动的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
例如我在教学《口算除法》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按照过去的常规教学方法,在新知识的巩固练习中,我还要安排学生做课本上的习题,或者再布置一定数量的卷面作业,要求学生同一时间完成,从大多数学生出发这自然是合理的,但是,怎么同时解决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个体需求和关注理解能力较慢的学生呢?传统方法往往只能限制发展快的,牺牲发展慢的,采取所谓“一刀切”的办法。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就不一样了,学生利用计算机随机习题库,进行了5分钟的练习。结果是做了8-20题的有4人,21-35题的有8人,36-60题的有27人,61-74题的有7人,平均每人做30题。可以看出,反应快和反应慢的学生做题速度相差是10倍,这种练习形式,题目随机出示,相邻的计算机出题均不相同。学生每做完一题,计算机紧接着出下一题,这样有了竞赛的意味。学生做正确了,计算机作出“正确”的反馈,做到一定数量的就播放几帧动画以示鼓励。做错了,计算机又做出提示纠正的反馈,遇到障碍还以查询相应知识。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是自主进行的,做8道题的学生没有压力,觉得轻松愉快,做了74道题的同学意犹未尽,全体学生兴致勃勃,都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的提高。
总之,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源泉。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得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生活,能够从课堂导入、课堂练习等多个方面进行辅助教学,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开展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平台。但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虽好,但是在教学中也不可滥用,要把握住应用的度,过多地使用声音、图像会影响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深入思考。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对于信息技术使用不当,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老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将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得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更加丰富,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