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对幼儿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幼儿园教师要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影响,以正确的教育行为引导幼儿积极向上,发展幼儿健康的人际关际。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大多数独生子女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
一、提高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知識水平和心理素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现象愈来愈复杂多样,复杂的现实也对幼儿有着复杂的影响,特别是心理健康的影响。幼儿心理呈现出复杂现象,有些是健康的、纯洁的,而有些是不良的、不端正的。如何才能发现幼儿这些心理现象,并对其健康方面加以激励,对其不良方面加以矫治呢?首先教师要懂心理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知识。幼教工作者为了保证幼儿的心理健康,应该努力积累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并将所学心理知识积极运用到幼教工作中。教师缺失心理知识是不可能做好幼儿的心理健康工作的。同时,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心理知识,而且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因为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加之幼儿心理发展有易感染性,他们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在教师和幼儿相互交往过程中,如果教师心理失常或心理不健康,那么就会在有意无意中把一些不健康因素传染给幼儿,进而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拥有一个健康心理,是幼儿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
二、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在一定的关系条件下形成思想、感情、行为和作风。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环境影响人的一般表述。由于幼儿年纪小,可塑性大,他们的心理发展很容易受到外环境的影响。因此,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是做好幼儿心理健康工作的又一重要方面。
1.树立良好的班风、园风,以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班集体或园集体,是幼儿生活的一个主要环境。这个环境建设得好与不好,对幼儿心理发展影响深远。如果班风、园风不正,幼儿的心理就会扭曲,心理就会受到冲击。相反,如果具有积极向上、相互团结、相互尊重、相互关心且富有同情心的班风、园风,幼儿的心理就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因此要使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就要着力树立良好的班风、园风。
2.教师要端正对幼儿的态度、行为。人与人互为环境,对幼儿来说教师就是其环境。要形成健康环境,教师行为态度必须端正,否则创造幼儿心理发展的健康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
三、营造爱的气氛,满足幼儿正当的心理需要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成人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必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成人厌弃的幼儿则常常自暴自弃,容易形成一种自卑感和反社会的心理。比如,平时有些孩子上课时“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人,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和关心太少。他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要让幼儿接受我们的爱,就要让幼儿懂得我们的爱。为此我们就要懂得一些向幼儿表露师爱的技巧。如关切地说上一句,或轻轻地抚摸一下头,也是爱的表示。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言行,可以让孩子快乐一天、几天、几年,甚至一生。因此,教师平常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向每个幼儿表示爱意,让孩子在爱的氛围里健康成长。
四、积极培养和积极防治相结合
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我们应该重视对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幼儿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生概率。一些幼儿得到表扬时兴高采烈,做错事受到批评时就表现出极大的委屈,甚至几天不说话。这种情况说明幼儿承受能力差,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呢?除了上述所说的健康环境的影响外,在这里特别指出的是通过引导幼儿参加集体活动来培植。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是小皇帝,缺少与同龄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因此很容易形成任性、爱发脾气、自私等不良性格特点,儿童入幼儿园后,要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使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团结互助,学会与他人平等相处,并通过集体活动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并纠正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观念。
总之,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应该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才能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下去。教师与家长在幼儿身心健康教育上要格外重视,要注重幼儿心理健康工作的教育,与家长要通力合作,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幼儿在三岁到六岁之间,心理状态是不稳定的,所以,对于三岁大的幼儿我们应该十分关注。因此,幼儿在这个阶段在自我认识的程度上是很缺乏的,这就需要家长与教师来当引导者,才能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姚本先,邢贯荣,高英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04.
[2]赵世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涵与实践策略[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
[3]韩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及发展趋势[J].考试周,2010.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幼儿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是幼儿的精神与发展的内在基础。目前,在幼儿中存在着一些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挫折容忍力低,经不起磕磕碰碰,稍有不顺心就会哭闹、发脾气。第二,缺乏与人交往和应付人际事件的能力。大多数独生子女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导致在人际关系中无所适从,正如我国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所说:“人类的心理教育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交往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而来的。”
一、提高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知識水平和心理素质
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现象愈来愈复杂多样,复杂的现实也对幼儿有着复杂的影响,特别是心理健康的影响。幼儿心理呈现出复杂现象,有些是健康的、纯洁的,而有些是不良的、不端正的。如何才能发现幼儿这些心理现象,并对其健康方面加以激励,对其不良方面加以矫治呢?首先教师要懂心理知识,特别是幼儿心理知识。幼教工作者为了保证幼儿的心理健康,应该努力积累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并将所学心理知识积极运用到幼教工作中。教师缺失心理知识是不可能做好幼儿的心理健康工作的。同时,幼儿教师不仅要掌握心理知识,而且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因为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加之幼儿心理发展有易感染性,他们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在教师和幼儿相互交往过程中,如果教师心理失常或心理不健康,那么就会在有意无意中把一些不健康因素传染给幼儿,进而影响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拥有一个健康心理,是幼儿心理健康工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
二、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在一定的关系条件下形成思想、感情、行为和作风。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环境影响人的一般表述。由于幼儿年纪小,可塑性大,他们的心理发展很容易受到外环境的影响。因此,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是做好幼儿心理健康工作的又一重要方面。
1.树立良好的班风、园风,以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班集体或园集体,是幼儿生活的一个主要环境。这个环境建设得好与不好,对幼儿心理发展影响深远。如果班风、园风不正,幼儿的心理就会扭曲,心理就会受到冲击。相反,如果具有积极向上、相互团结、相互尊重、相互关心且富有同情心的班风、园风,幼儿的心理就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因此要使幼儿心理健康成长,就要着力树立良好的班风、园风。
2.教师要端正对幼儿的态度、行为。人与人互为环境,对幼儿来说教师就是其环境。要形成健康环境,教师行为态度必须端正,否则创造幼儿心理发展的健康环境只能是一句空话。
三、营造爱的气氛,满足幼儿正当的心理需要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和必要的环境因素,实践证明,一个充分受到成人正确而有理智的爱的孩子,必是充满自信、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反之,被成人厌弃的幼儿则常常自暴自弃,容易形成一种自卑感和反社会的心理。比如,平时有些孩子上课时“喜欢”捣乱,活动时常打人,这往往是由于我们对他付出的爱和关心太少。他想通过“捣乱”、“打架”来引起老师对他的关注,进而获得老师对他的爱。要让幼儿接受我们的爱,就要让幼儿懂得我们的爱。为此我们就要懂得一些向幼儿表露师爱的技巧。如关切地说上一句,或轻轻地抚摸一下头,也是爱的表示。这些看似简单、平常的言行,可以让孩子快乐一天、几天、几年,甚至一生。因此,教师平常应该通过各种形式,向每个幼儿表示爱意,让孩子在爱的氛围里健康成长。
四、积极培养和积极防治相结合
为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我们应该重视对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幼儿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生概率。一些幼儿得到表扬时兴高采烈,做错事受到批评时就表现出极大的委屈,甚至几天不说话。这种情况说明幼儿承受能力差,这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呢?除了上述所说的健康环境的影响外,在这里特别指出的是通过引导幼儿参加集体活动来培植。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是小皇帝,缺少与同龄小伙伴交往的机会,因此很容易形成任性、爱发脾气、自私等不良性格特点,儿童入幼儿园后,要引导他们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在集体活动中,使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团结互助,学会与他人平等相处,并通过集体活动逐渐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并纠正幼儿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错误观念。
总之,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应该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才能使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下去。教师与家长在幼儿身心健康教育上要格外重视,要注重幼儿心理健康工作的教育,与家长要通力合作,为幼儿创建一个良好的身心状态。幼儿在三岁到六岁之间,心理状态是不稳定的,所以,对于三岁大的幼儿我们应该十分关注。因此,幼儿在这个阶段在自我认识的程度上是很缺乏的,这就需要家长与教师来当引导者,才能保障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姚本先,邢贯荣,高英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04.
[2]赵世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涵与实践策略[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10.
[3]韩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及发展趋势[J].考试周,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