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新探

来源 :新学术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li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它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并得以发展的。其理论体系经历了初步提出、正式形成、成熟以及继续发展四个时期。它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体现了个人策略与集体智慧相统一等特点。
  关键词: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条件;进程;特点
  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对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形成与发展问题的研究,对于准确把握和全面认识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对于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形成与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恩格斯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1]恩格斯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任何一种正确的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与发展的。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作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它的形成与发展同样具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主题是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形成与发展的时代特征
  在当代中国产生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首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产生的时候,国际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时代主题的转换。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紧张局势趋向缓和,世界政治向多极化方向发展,避免发生新的世界大战,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已成为可能。世界绝大部分国家都在相对和平的环境里,谋求本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鉴于世界国际形势的这种重大变化,邓小平明确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2]这是邓小平对当今时代主题作出的科学判断。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如何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成为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邓小平则站在时代的高度,敏锐地把握时代的发展,提出了实现“小康”这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并根据实现“小康”目标来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化战略和提出具体政策,由此形成了系统的小康社会思想。总之,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主题的历史背景下形成与发展的。
  (二)建国后我国现代化战略探索与实践的教训是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根据
  我国在探索和制定现代化发展战略过程中曾有过深刻的教训。党中央在1953年就提出了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国防四个现代化的任务,但后来由于指导思想上出现了“左”的错误,导致在具体实践中出现了急于求成的情况,如在20世纪50年代末的“大跃进”运动,不仅没有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反而延缓了现代化进程。之后,这种急于求成的错误并未得到彻底纠正,如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提出了在20世纪末就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在1975年第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周恩来又重申了这一奋斗目标,这说明我国在很长时期内对现代化实现的长期性估计不足,对现代化目标定的过高,对实现现代化要求过急过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邓小平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前提下,对在20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思想,而“中国式现代化”,在1979年,邓小平首次借用“小康”这一概念来描述。之后,邓小平围绕如何实现“小康”这一“中国式现代化”目标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从而逐步形成了系统的小康社会思想。
  (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是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实践依据
  实践是科学理论产生的重要来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浪潮在中国大陆涌起,从农村到城市,从企业到机关,从学校到科研机构,改革在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全面展开。与此同时,我国的对外开放也逐步推进,并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稳步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时期。在我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这种崭新的伟大实践中,我国必然会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克服这些困难需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开拓创新精神。邓小平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热情地支持、鼓励、保护和引导群众的创造活动,并把人民群众创造出来的新经验、新举措进行分析和总结并上升为理论,不断地丰富了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因此,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现实依据。
  (四)中国传统小康文化遗产是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文化基础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说明中国现代化目标时用“小康”来解释,并围绕实现小康目标,从具体标准、任务、步骤、政治保证及战略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形成了内容丰富的小康社会思想。邓小平为什么在说明中国式现代化目标时用“小康”来解释?这实际上是邓小平活用中国传统小康文化遗产,以使中国现代化目标带有传统中国文化色彩。据已发现的史料记载,“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诗·大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上是说老百姓非常劳累困苦,希望过上安逸的生活。“小康”作为一种社会模式,最早见于《礼记·礼运》。古代的小康主要反映了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普通百姓对衣食无忧生活的一种追求与向住,小康社会往往被描述为财产私有,生活宽裕,上下有序,家庭和睦,讲究礼仪的社会状态。历史发展到近代以后,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家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把小康归结为人类社会进化的重要阶段。作为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1924年4月在谈到革命之后建立什么样的社会时,明确提到“小康”概念,并勾画了他理想中的“小康”。总之, “小康”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说小康文化思想源远流长,盛行千年而不衰。因此,中国传统小康文化思想无疑成为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历史文化渊源。   二、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程
  同任何思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样,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也有一个过程。从这一理论自身发展脉络来看,主要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一)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是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初步提出时期,主要体现在提出了“小康”、“小康社会”概念,以及形成了“两步走”战略部署。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不断总结我国历史上对实现现代化急于求成的惨痛教训,并根据中国与世界现代化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这一事实,对20世纪末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目标进行新的定位。1979年3月21日,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概念,他说:“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话,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3]两天之后,邓小平又简洁表述为“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概念。“中国式现代化”又是怎样的状况呢?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来访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指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4]这是邓小平首次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现代化。1981年4月14日,邓小平又明确提出了“小康社会”这一新概念,进而从社会发展角度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并指出:“经过我们努力,设想十年翻一番,两个十年翻两番,就是人均达到国民生产总值一千美元。经过这一时期的摸索,看来达到一千美元也不容易,比如说八百、九百、就是八百,也算是一个小康生活了。”[5]在这里邓小平初步规定了小康目标的经济指标,并提出了分两个十年分步实施的设想。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正式确定了从1981年到20世纪末20年,争取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小康战略目标和具体步骤。至此,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已经初步形成。
  (二)从党的十二大之后到党的十三大是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正式形成时期,主要标志是初步描述了小康社会状态,提出了建立小康社会的原则和政策,以及确立了“三步走”战略部署。
  党的十二大之后,邓小平围绕“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建立小康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层次的思考,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1983年2月,邓小平以苏州为例,描绘了达到小康目标的社会状况,他说:“第一,人民的吃穿用问题解决了,基本生活有了保障;第二,住房问题解决了,人均达到二十平方米;第三,就业问题解决了,城镇基本上没有待业劳动者了;第四,人不再外流了,农村的人总想往大城市跑的情况已经改变;第五,中小学教育普及了,教育、文化、体育和其它公共福利事业有能力自己安排了;第六,人们的精神面貌变化了,犯罪行为大大减少。”[6]邓小平的这次讲话实际上是初步阐述了小康社会应该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协调发展的社会。1984年6月30日,邓小平指出:“不坚持社会主义,中国的小康社会形成不了。”[7]1987年4月16日,邓小平又指出:“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需要什么条件呢?第一条,需要政局稳定,……第二条,就是现行政策不变。” [8]“保证整个政策不变,对内开放、对外开放的政策不变。如果这些都变了,我们要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在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就没有希望了。” [9]很显然,邓小平的这些讲话阐述了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基本原则和政策保证问题。1987年4月,邓小平会见西班牙客人时指出:“我们原定的目标是,第一步在八十年代翻一番。以一九八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二百五十美元,翻一番,达到五百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番,人均达一千美元。……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在下世纪用三十年到五十年再翻两番,大体上达到人均四千美元。做到这一步,中国就达到中等发达的水平。” [10]这表明邓小平已经将原来提出的“分两步走”战略构想发展成为“分三步走”来实施的战略构想。1987年党的十三大确认了这一个跨世纪的战略构想,这标志着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正式形成。
  (三)从党的十三大之后到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前是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进一步成熟和全面进入实践时期,主要体现在阐述了小康生活的新内涵,并解决了实现小康的经济体制问题。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以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到1990年,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比1980年增长了1.36倍,这意味着第一步战略目标圆满实现。根据这种形势,1990年党召开了十三届七中全会正式提出“我们要抓住历史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在进入实现小康战略目标的实践时期之后,我党对小康生活的内涵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在1991年《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指出:“我们所说的小康生活,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人民生活的提高,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与此同时,邓小平还对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经济体制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在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1]邓小平的这次重要论述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扫清了认识上的障碍。中共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实际上意味着我党解决了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经济体制保证问题,致使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进一步完善与成熟起来。
  (四)从中共十五大以来是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继续发展时期,主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形成。
  1997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提前实现翻两番,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又根据这种情况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这一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多亿人口的国度里,进入和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件具有伟大意义的事情。”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建设小康社会”,党的十五大还提出了新的“分三步走”战略部署,即:第一步到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第二步到2020年,即建党一百周年时,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建成宽裕、殷实的小康社会;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或建国一百周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新的“分三步走”战略部署实际上是江泽民从战略目标与战略步骤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共成立80周年的大会讲话中,又强调了“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江泽民同志郑重地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江泽民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2]这显然是拓宽了对小康社会目标的认识,也标志着小康社会内涵在新世纪的新发展。另外,在本次大会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了新修改后的党章,这意味着从指导思想上丰富与发展了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而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这标志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基本形成,该理论的形成也意味着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得到丰富与发展。   三、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特点
  认真考察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不难发现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始终与我国新时期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完善相联系。邓小平初次提出小康概念就是为了解释“中国式现代化”,小康目标的设定实际上就是20世纪末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的重新定位,我党对小康的认识过程也就是对现代化发展战略的认识过程。同时,我党现代化战略制定与完善的过程就是小康社会理论逐步丰富与发展的过程。可见,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是与新时期我国现代化的战略构想的确立与完善是紧密结合的。
  (二)始终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相结合。邓小平关于小康问题的理论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二者是相互融合的,小康社会思想的实质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新时期的具体体现和实践展开。二者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是紧密联系的,都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特征的前提下形成,而且具有相同的实践基础和理论来源。因此,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能够体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而反过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也是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进一步丰富与发展的过程。
  (三)始终体现个人策略与集体智慧的统一。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既实事求是,又富有开拓创新精神,既具有很强的政治魄力,又具有很强的理论勇气。因此,在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他作出的贡献最大,创造性最多。但不能误认为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纯属于邓小平个人的思想,它也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主要体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一些重要决议、文件都论述了小康问题,这些都是凝聚着党的集体智慧,尤其是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实践基础是党领导的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离开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也是形成不了的。正如邓小平自己所说:“其实很多事是别人发明的,群众发明的,我只不过把他们概括起来”,“过分夸大个人作用是不对的”。[13]总之,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形成与发展体现了个人策略与集体智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4页。
  [2] [6] [7] [8] [9] [10] [11] [1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05,24-25,64,216,218,226,373,272-273页。
  [3] [5]《邓小平思想年谱》[M],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11, 187页。
  [4]《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37-238页。
  [1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2002年11月8日,第19页。
其他文献
经常从网上论坛看到各种各样的安卓手机截图,你是不是有时也想晒一下自己的爱机呢?虽然我们可以通过手机连接PC的方式实现手机界面截图,但受设备的制约不能随时随地操作。所以安装一款专用的手机截图软件会让我们省心不少。  截取方式比拼  手机屏幕是用户经常接触的界面,其界面和图标布局直接影响用户量。因而,界面是否美观,图标布局是否合理,截图的方式和便利性都是考评的方面。  说到截图软件就不得不提Shoot
期刊
4月16日,ACER在北京发布了全新的奥运特别版产品,将奥运精神里的执着、激情、快乐、力量、凝聚、挑战自我融入产品设计,以纯粹和现代的风格展现给消费者。而Aspire V3奥运版则是ACER笔记本产品线中首款被冠以奥运光环的精品。    奥运版Aspire V3简约现代、沉稳大气,搭载最新一代英特尔酷睿i5处理器,可畅享智能多任务处理能力以及完美的视觉体验;NVIDIA GT640M系列独立显卡,
期刊
三星i9100G和摩托罗拉XT910均采用了时下热门的德州仪器双核处理器,而且行货版售价均跌破了3500元大关,对  追求轻薄与性能的用户而言,入手的时机已到。但是,面对两款轻薄悍将,谁更适合你呢?    XT910做工更精良  i9100G和XT910均采用4.3英寸屏幕,厚度分别为8.49mm和7.1mm,均属于轻薄等级。但由于XT910屏幕比例为16:9,整体机身较i9100G大一圈,如果说
期刊
摘 要:随着人口计生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各级人口计生部门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大力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确保人口计生档案保管安全和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深入研究和把握工作规律,推进计生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使人口计生档案管理工作在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对于信息的管理工作要求也来越高,计生档案管理工作作
期刊
很多白领都是微博控,喜欢每天刷微博、看微博,但是现在很多公司上班时间开始禁止用微博。微博控可坐不住了,“Excel玩微博”这个应用绝对能帮到他们。这个工具把微博伪装成Excel表格,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在上班时间阅读微博,而不会让老板发现。  进入“Excel玩微博”的网址http://d-softs.com/sinaweibo/index.php,会出现一些繁体汉字的链接,点击进入。  接下来会出现
期刊
在PPT演示中经常用到标注框来写一些说明、对话文字,虽然PPT形状中也有几种标注框可用,但都比较普通,想用更独特的标注框还是得靠自己设计。以前只能通过绘制曲线、编辑节点来绘制标注框,不仅操作麻烦,也很难画出一些特殊形状。PPT2010中新增了四个形状工具,可以把多个自选图形进行叠加、消剪来拼绘出特殊形状,让个性标注框绘制变得非常简单轻松。下面就以一个苹果形标注框来说吧。  组建图形拼接工具组  打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挑战是资源保障任务更加迫切,土地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国土资源监管和改革的压力更加凸显。机遇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在经过十年的发展基础上向纵深推进,国家支持青海等省藏区政策得到落实,为国土资源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保障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为此,积极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国土资源发展新机制,做好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
期刊
摘 要:对于城乡居民来说,自来水管道是其用水的来源,自来水管道也就成为了城镇供水的生命线。在城镇中,自来水管道可以为城镇提供优质的水源,是供水企业提供供水服务的保障。自来水管道供水的重要越来越大,但是在进行管道建设的时候,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在管道施工中,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都要进行提高,为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提供保障。  关键词:自来水管道;安全施工;通病;防治措施  生产和生活用水是自来水管道来进
期刊
摘 要:神话历史化是先秦时期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的发生是和史官紧密相关的。先秦时期的宗教神学是史官进行神话历史化的重要条件,史官的职掌以及那个时代的学风都使神话历史化成为必然。  关键词:先秦;史官;神化历史化  神话历史化,是先秦时期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一般地可以理解为人们基于历史意识对神话进行的一种理解,即对从人类原始思维中创造出来的神话进行合乎理性的解释,或者直接将神话转化为历史
期刊
摘 要:用泵输送混凝土拌合物,可一次连续完成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并可连续浇筑,因而具有效率高、劳动力省的优点。但与普通混凝土相比,由于其大流动性、大砂率及较高的水泥用量,也出现了混凝土表面易产生袭缝、混凝土收缩值较大等同题,影响了混凝土的耐久性。文章分析了泵送混凝土常见质量问题因素分析,混凝土早期塑性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具体可行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泵送混凝土;裂缝;原因;质量控制  泵送混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