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是初中阶段的重点学科之一。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初中语文教师开始重视对初中语文有效课堂学习方法的研究,这可弥补我国现阶段初中语文课堂存在的有效性不高、教学判断不足等问题,对我国初中语文课堂的发展有着极大推动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课堂;學习方法
从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学习方法来看,大多分教师仍采用着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不仅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其教学成果也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启发式”教学逐渐走进初中语文课堂中。它要求教师通过合作、探究、自主的形式,培养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学习,合理处理教师、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将课堂真正归还给学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更好地促进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的发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教学情景在我国初中语文课堂中已经有了广泛应用,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和补充教材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伴随着互联网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许多初中学校都在语文教学中引进了多媒体设备和微课。教师可以通过海量的网络资源,在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二者相结合,拓展教材知识,为学生带来良好的语文教学体验。尤其在一些晦涩难懂的古诗词和文言文课程学习中,创设教学情景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其创作背景、内涵等,进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为例,在《诗经两首》一课学习中,教师在为学生讲述《关雎》一文时,则可以根据诗文的意思,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与古诗词有关的情景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文背后的故事和内涵,将学生带入到诗文场景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二、问题引导教学,促进学生思考
问题引导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有针对性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如此,通过课堂提问,教师还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通过对学生作答内容的补充和评价,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其主要实现途径有两点:
一是设置合适的问题,通常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提问的内容大多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设置合适的问题,帮助学生精准找到教学重点知识,避免出现迷惑现象。同时在提问过程中,还要把握问题的层次性,做到层层铺面,由点到面,由浅入深。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老舍作品《济南的冬天》一课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提问,引导学生感知文章中的景色描写特点,学习景色描写的方式。比如,教师提问:“今天我们所学习的是《济南的冬天》,在课程开始前,请大家带着问题阅读文章,思考文中出现了哪些关于冬天的景物。”学生们随即投入到课文阅读中,阅读完毕有学生举手回答:“文章中描写了冬天的风、阳光、小雪和水。”教师给予回应:“那么谁能来通过文章的描述形容一下,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风、阳光、雪和水是什么样的?”学生们再次带着问题回顾课文,有学生举手回答:“济南冬天的风是没有声音的,阳光是暖和安适的,雪是秀气的,好似水墨画一般对房屋有点缀效果的,水则是在绿萍上冒着热气的。”教师回应:“非常好,说的很形象,而且也使用了作者的描写语言。那么大家能不能在这一基础上,继续罗列出济南冬天的景色内容,并说明作者的描写手法呢?”学生即可根据教师的提问,投入到下一步学习中。二是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教师在学生回答后,需要对其回答的内容进行评价和补充。这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评价的方式主要分为鼓励、引用、补充和纠正等,同时还可以使用眼神、肢体动作表示对学生回答的肯定,增强学生参与回答的积极性。
三、小组合作教学,锻炼探究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等应用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因此,小组合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思考问题,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合作中的任务分配,各司其职。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基础上,帮助其他组员完成任务,通过一系列的讨论,最终得出结果。教师则需要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积极评价,在鼓励的基础上,对小组讨论结果进行补充和纠正。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综上所述,课堂是教师开展学科教学的重要基础,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培养其语文意识,并通过创设教学情景、问题引导教学以及小组合作教学等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俊芳.《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的有效利用》[J].《新课程导学》,2016年第1期.
[2]李建军.《中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问题归因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年第2 期。
★ 本文系2019年漯河市基础教育研究项目《初中语文有效课堂学习方法研究》(LHKT2019091)研究成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课堂;學习方法
从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学习方法来看,大多分教师仍采用着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不仅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其教学成果也难以达到预期目标。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启发式”教学逐渐走进初中语文课堂中。它要求教师通过合作、探究、自主的形式,培养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学习,合理处理教师、教材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将课堂真正归还给学生,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更好地促进初中语文有效课堂的发展。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教学情景在我国初中语文课堂中已经有了广泛应用,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和补充教材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伴随着互联网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许多初中学校都在语文教学中引进了多媒体设备和微课。教师可以通过海量的网络资源,在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二者相结合,拓展教材知识,为学生带来良好的语文教学体验。尤其在一些晦涩难懂的古诗词和文言文课程学习中,创设教学情景可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其创作背景、内涵等,进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为例,在《诗经两首》一课学习中,教师在为学生讲述《关雎》一文时,则可以根据诗文的意思,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与古诗词有关的情景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诗文背后的故事和内涵,将学生带入到诗文场景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二、问题引导教学,促进学生思考
问题引导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有针对性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如此,通过课堂提问,教师还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通过对学生作答内容的补充和评价,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知。其主要实现途径有两点:
一是设置合适的问题,通常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提问的内容大多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设置合适的问题,帮助学生精准找到教学重点知识,避免出现迷惑现象。同时在提问过程中,还要把握问题的层次性,做到层层铺面,由点到面,由浅入深。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在老舍作品《济南的冬天》一课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提问,引导学生感知文章中的景色描写特点,学习景色描写的方式。比如,教师提问:“今天我们所学习的是《济南的冬天》,在课程开始前,请大家带着问题阅读文章,思考文中出现了哪些关于冬天的景物。”学生们随即投入到课文阅读中,阅读完毕有学生举手回答:“文章中描写了冬天的风、阳光、小雪和水。”教师给予回应:“那么谁能来通过文章的描述形容一下,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风、阳光、雪和水是什么样的?”学生们再次带着问题回顾课文,有学生举手回答:“济南冬天的风是没有声音的,阳光是暖和安适的,雪是秀气的,好似水墨画一般对房屋有点缀效果的,水则是在绿萍上冒着热气的。”教师回应:“非常好,说的很形象,而且也使用了作者的描写语言。那么大家能不能在这一基础上,继续罗列出济南冬天的景色内容,并说明作者的描写手法呢?”学生即可根据教师的提问,投入到下一步学习中。二是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教师在学生回答后,需要对其回答的内容进行评价和补充。这可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评价的方式主要分为鼓励、引用、补充和纠正等,同时还可以使用眼神、肢体动作表示对学生回答的肯定,增强学生参与回答的积极性。
三、小组合作教学,锻炼探究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等应用能力,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因此,小组合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提出思考问题,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自主完成小组合作中的任务分配,各司其职。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基础上,帮助其他组员完成任务,通过一系列的讨论,最终得出结果。教师则需要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积极评价,在鼓励的基础上,对小组讨论结果进行补充和纠正。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综上所述,课堂是教师开展学科教学的重要基础,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形式。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培养其语文意识,并通过创设教学情景、问题引导教学以及小组合作教学等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俊芳.《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的有效利用》[J].《新课程导学》,2016年第1期.
[2]李建军.《中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问题归因及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年第2 期。
★ 本文系2019年漯河市基础教育研究项目《初中语文有效课堂学习方法研究》(LHKT201909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