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独具特色的院校文化越来越成为院校未来发展的本体优势及核心资源,国院校文化建设还存在着很多困难。本文将就院校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院校文化建设策略,以期对院校建设有所裨益。
关键词:院校文化,院校文化建设,核心竞争力,对策思考
一、院校文化的内涵
什么是院校文化,各家观点各不相同,如物质、精神文化说、德育说、文化娱乐说等不管怎么对院校文化下定义,我们认为院校文化具有如下特征:
(1)院校文化是一种社会主体文化下的亚文化.与社会文化不同,它以科研、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人才为目的,具有强烈的学术氛围,并与社会主体文化保持方向上的一致性。
(2)院校文化是一种有组织的文化。院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与其他组织一样,有着组织文化的基本构成要素,比如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共同的价值观念等。
(3)院校文化是一种整合的文化。它有着明确的价值取向和目的要求,以院校内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以预订的目的为动力,经过一系列活动形成了多层面、多类型的文化统一体。
(4)院校文化是一种开放的与时俱进的文化。一个院校的文化的构成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自身历史的积淀,即原先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另外就是对其他院校经验的借鉴与吸收。院校文化就是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完善的。[1]
通过这些特征我们可以给院校文化下这样一个定义:院校文化是一种与社会主体文化方向相一致的亚文化,它是院校组织自身在发展和借鉴中不断完善的,以教书育人为主要目的的一整套规章制度,管理体系、价值观念等的总和。
二、院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以及我国院校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一)院校文化建设的内容
院校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塑造院校文化的过程。对高等院校文化要素构成的理解与诠释,有的学者将院校文化分为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三个层面;[2]有的学者将院校文化划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四个层面。[3]如果对院校文化做进一步的剖析,我们可以将院校文化划分为以下三大类五小类:
一是表层文化,它是实现院校文化建设的载体主要是指具有物质实体,看得见摸的着的一种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如建筑风格、校园景观、公寓设施等),标识文化(如校徽、校训、校歌等)。
二是行为文化,它不同于表层物质文化,这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他以物质文化为基础,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主要包括制度文化(如制度、职责、守则、习惯等)和管理文化(组织管理形式、人际关系模式、行为方式等)。
三是核心价值文化,在院校文化建设中处于最高层次,它是支撑院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基础。主要包括办学思想、教学理念、学术科研氛围,主流价值观念、校风、教风和学风等。[4]
(二)我国院校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我国院校文化建设的时间还不是很长,经验缺乏,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1.理念上的偏差,未能把院校文化上升到战略的高度。主要表现在:①认为院校文化建设是一种务虚的工作,片面的致力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学校层次的提升。②缺乏自己的核心价值文化,对于反应自身所独特的核心价值理念停留于机械而模糊的模仿。
2.过分注重物质文化建设而轻视精神文化建设。作为短期的投入建设就可以达成目标的物质文化是许多高校追求的目标,他们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教学楼、宿舍楼得修建,校园环境景观的建设等面子工程上.而院校精神文化建设则完全相反。基于这种认识下,使得院校精神文化建设大多流于形式。
3.制度不健全,管理相对混乱。我国院校文化建设的制度还不是很健全,制定的规章制度缺乏整体性和长远性规划。其次是管理相对混乱,我国大部分院校处于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体制之下。这样虽然保证了院校的发展与国家发展的一致性,但却带来了行政体制内的不良之风。
三、院校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端正院校文化建设理念,将院校文化建设提升到战略的高度
院校文化建设须有自己特色,而院校文化建设最根本的特色在于院校所倡导和追求的核心价值观念。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代院校人不断地坚持,需要把其真正提升到战略高度,做统筹安排和长远的打算。
首先要端正院校文化建设的态度,院校文建设化也是院校发展的一个环节,而且是重中之重,决定着院校未来发展的好坏。其次要明确院校的核心精神,确立院校为之发展奋斗的目标。再次建立一种包容性、开放性、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系。最后要构建一条价值链,包括院校体制,管理理念,日常运行等,使各个部分成为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整体。
(二)重视院校精神文化建设,以精神文化建设为中心
1.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1)校风建设。良好的校风,是一所院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是一种持续的建设过程,首先应把校风以制度的形势固定下来,这是校风建设的基础。其次要将院校的所有人的行为模式纳入到校风建设的轨道。再次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将校风的精髓贯彻到每一个人的思想深处。最后院校可充分利用老专家、老教授责任心强的优点,建立以有高尚师德教师为主的校风监督委员会,进行经常性督导和评估。
(2)学风建设。学风建设需要教、学、管三管齐下,而且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学风建设首先考虑的是教的问题,教师应该以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展开教学,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去,同时加强对一线教师的培训,对其责任心、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等进行定期评估。其次是学的问题,这涉及到学生的主动性,院校应该开展入学教育,完善辅导员系统,实行一对多的教师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指导机制。最后是管主要建立公平的建立机制,奖励先进以带动落后学生的学习。[5]
2.加强院校的人文教育
要加强人文教育,首先要在高等院校尤其是理工科类院校开展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如开展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艺术等教育。其次开展各类形式的人文教育活动,由院校老教授、知名学者或邀请社会知名人士进行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有关人文社科的展览,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操。最后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涉身其中,增强其社会责任心。
(三)健全院校制度文化建设,优化院校管理
1.健全制度文化。首先要确立制度制定的办法和科学的程序,使制度的制定有合理性可依。其次完善学校的制度体系,建立以基本制度,管理制度、监督制度为主体的制度体系。再次建立制度实施的监督机制,可以建立以部分学生、教师为代表监督委员会,监督学校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定期提供评估报告.
2.优化院校管理.首先改革院校管理结构,合并有重复职能的机构,精简院校臃肿管理层,增加一线教师数量。其次实行民主、科学管理,建立学生、教师的共管机制,征集各方面的意见,集中各方代表参与对院校的重大管理决策。再次建立透明化的管理机制,实行管理的透明化、政务公开,接受学生、教师的监督.最后转变管理观念,实现人本管理,转变领导本位,真正做到学生、教师本位,确立教师、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参考文献
[1]瞿葆奎,吕达.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40—241
[2]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3-15.
[3]赵中建.学校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99-333
[4]杜国民,刘萍,敖敦.构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理想模式[J].理论与应用研究,2000(5).8:9
[5]刘玉祥,浅析院校精神文化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09(10)235
关键词:院校文化,院校文化建设,核心竞争力,对策思考
一、院校文化的内涵
什么是院校文化,各家观点各不相同,如物质、精神文化说、德育说、文化娱乐说等不管怎么对院校文化下定义,我们认为院校文化具有如下特征:
(1)院校文化是一种社会主体文化下的亚文化.与社会文化不同,它以科研、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人才为目的,具有强烈的学术氛围,并与社会主体文化保持方向上的一致性。
(2)院校文化是一种有组织的文化。院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与其他组织一样,有着组织文化的基本构成要素,比如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共同的价值观念等。
(3)院校文化是一种整合的文化。它有着明确的价值取向和目的要求,以院校内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以预订的目的为动力,经过一系列活动形成了多层面、多类型的文化统一体。
(4)院校文化是一种开放的与时俱进的文化。一个院校的文化的构成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自身历史的积淀,即原先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另外就是对其他院校经验的借鉴与吸收。院校文化就是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完善的。[1]
通过这些特征我们可以给院校文化下这样一个定义:院校文化是一种与社会主体文化方向相一致的亚文化,它是院校组织自身在发展和借鉴中不断完善的,以教书育人为主要目的的一整套规章制度,管理体系、价值观念等的总和。
二、院校文化建设的内容以及我国院校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一)院校文化建设的内容
院校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有计划的塑造院校文化的过程。对高等院校文化要素构成的理解与诠释,有的学者将院校文化分为物质层、制度层、精神层三个层面;[2]有的学者将院校文化划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物质文化等四个层面。[3]如果对院校文化做进一步的剖析,我们可以将院校文化划分为以下三大类五小类:
一是表层文化,它是实现院校文化建设的载体主要是指具有物质实体,看得见摸的着的一种文化,主要包括物质文化(如建筑风格、校园景观、公寓设施等),标识文化(如校徽、校训、校歌等)。
二是行为文化,它不同于表层物质文化,这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他以物质文化为基础,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主要包括制度文化(如制度、职责、守则、习惯等)和管理文化(组织管理形式、人际关系模式、行为方式等)。
三是核心价值文化,在院校文化建设中处于最高层次,它是支撑院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基础。主要包括办学思想、教学理念、学术科研氛围,主流价值观念、校风、教风和学风等。[4]
(二)我国院校文化建设存在问题
我国院校文化建设的时间还不是很长,经验缺乏,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1.理念上的偏差,未能把院校文化上升到战略的高度。主要表现在:①认为院校文化建设是一种务虚的工作,片面的致力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学校层次的提升。②缺乏自己的核心价值文化,对于反应自身所独特的核心价值理念停留于机械而模糊的模仿。
2.过分注重物质文化建设而轻视精神文化建设。作为短期的投入建设就可以达成目标的物质文化是许多高校追求的目标,他们将大量资金投入到教学楼、宿舍楼得修建,校园环境景观的建设等面子工程上.而院校精神文化建设则完全相反。基于这种认识下,使得院校精神文化建设大多流于形式。
3.制度不健全,管理相对混乱。我国院校文化建设的制度还不是很健全,制定的规章制度缺乏整体性和长远性规划。其次是管理相对混乱,我国大部分院校处于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体制之下。这样虽然保证了院校的发展与国家发展的一致性,但却带来了行政体制内的不良之风。
三、院校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一)端正院校文化建设理念,将院校文化建设提升到战略的高度
院校文化建设须有自己特色,而院校文化建设最根本的特色在于院校所倡导和追求的核心价值观念。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代院校人不断地坚持,需要把其真正提升到战略高度,做统筹安排和长远的打算。
首先要端正院校文化建设的态度,院校文建设化也是院校发展的一个环节,而且是重中之重,决定着院校未来发展的好坏。其次要明确院校的核心精神,确立院校为之发展奋斗的目标。再次建立一种包容性、开放性、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系。最后要构建一条价值链,包括院校体制,管理理念,日常运行等,使各个部分成为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整体。
(二)重视院校精神文化建设,以精神文化建设为中心
1.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
(1)校风建设。良好的校风,是一所院校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是一种持续的建设过程,首先应把校风以制度的形势固定下来,这是校风建设的基础。其次要将院校的所有人的行为模式纳入到校风建设的轨道。再次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将校风的精髓贯彻到每一个人的思想深处。最后院校可充分利用老专家、老教授责任心强的优点,建立以有高尚师德教师为主的校风监督委员会,进行经常性督导和评估。
(2)学风建设。学风建设需要教、学、管三管齐下,而且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学风建设首先考虑的是教的问题,教师应该以丰富多彩的课堂形式展开教学,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去,同时加强对一线教师的培训,对其责任心、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等进行定期评估。其次是学的问题,这涉及到学生的主动性,院校应该开展入学教育,完善辅导员系统,实行一对多的教师对学生的日常学习指导机制。最后是管主要建立公平的建立机制,奖励先进以带动落后学生的学习。[5]
2.加强院校的人文教育
要加强人文教育,首先要在高等院校尤其是理工科类院校开展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如开展文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艺术等教育。其次开展各类形式的人文教育活动,由院校老教授、知名学者或邀请社会知名人士进行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有关人文社科的展览,陶冶学生的人文情操。最后开展各种文娱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涉身其中,增强其社会责任心。
(三)健全院校制度文化建设,优化院校管理
1.健全制度文化。首先要确立制度制定的办法和科学的程序,使制度的制定有合理性可依。其次完善学校的制度体系,建立以基本制度,管理制度、监督制度为主体的制度体系。再次建立制度实施的监督机制,可以建立以部分学生、教师为代表监督委员会,监督学校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定期提供评估报告.
2.优化院校管理.首先改革院校管理结构,合并有重复职能的机构,精简院校臃肿管理层,增加一线教师数量。其次实行民主、科学管理,建立学生、教师的共管机制,征集各方面的意见,集中各方代表参与对院校的重大管理决策。再次建立透明化的管理机制,实行管理的透明化、政务公开,接受学生、教师的监督.最后转变管理观念,实现人本管理,转变领导本位,真正做到学生、教师本位,确立教师、学生的主人翁地位。
参考文献
[1]瞿葆奎,吕达.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40—241
[2]张德,吴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3-15.
[3]赵中建.学校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99-333
[4]杜国民,刘萍,敖敦.构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理想模式[J].理论与应用研究,2000(5).8:9
[5]刘玉祥,浅析院校精神文化建设[J],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09(1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