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批改学生作文,是作文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根据16年的工作实践,我认为批改学生作文必须把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一、书评。赏识 鼓励,为学生插上自信的翅膀。
首先强调一下:习作,即练习写作。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明白,小学生写作,只是一项简单的练笔活动,而不是文豪在撰著。如果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以文学评论家的眼光去看待,无疑是不成熟的,同时也是不现实的。小孩子的作文,只要语言流畅、条理分明、不写错字且字数相当,并能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就称得上是一篇优秀作文。当然,不管是一篇怎样的习作,都体现出一个孩子的心路历程,教师要用公平的心态去对待每位学生,用赏识的语言去鼓励他们向前发展。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如果学生把一篇“优秀”作文交给教师,教师一定要做一个眼光独到的“伯乐”。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对其佳作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果学生交上来的是一篇错字多多、语句不通顺、文章内容东拉西扯的病文,教师也不能歧视他们,而应该用心去鼓励。即使是所谓的“差生”,也要相信,他们是一群“才能未被开发之人”。
我曾在A同学的佳作评语栏写下这样的赞赏:“你的文章语言流畅,文笔优美,感情真挚细腻,读之是一种享受,那种轻松的感觉把老师所有的疲劳都驱赶得无影无踪了,期待看到你下一篇更精彩的新作。”也曾在B同学的“病文”后面写过这样一条批语:“翻开你的作文本,那俊秀的字迹,让我爱不释手。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如果你再接再厉,尽量把语句写通顺,老师就更喜欢了厂这些评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作文水平相对好或相对差的学生,教师在批改他们的作文时,是否有必要逐字逐句修改7我曾看过一位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红色笔迹圈圈点点,几乎把整篇作文都改过来了。我问她,这样批改学生作文,有效吗?她轻轻地摇了摇头。古人云:“若改小儿文字,纵作得未是。亦须留少许,不得尽改。若尽改,则沮挫其才思,不敢道也。”唐彪在(父师善诱法)中也写道:“先生于弟子之文,改亦不佳者,宁置之。……盖不可改而强改,徒费精神,终不能亲切条畅,学生阅之,反增隔膜之见。惟可改之处,宜细心笔削,令有点铁化金之妙,斯善矣。”可见,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只能作恰如其分的修改,反之,则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写作的积极性。
二、讲评。读文 交流,使学生加深对个人习作的认识。
教师根据习作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选取一些能代表本次习作的优点或不足的典型作文,在课堂上读给全班同学听。然后,通过讲评,师生交流,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大家共同领悟写文章该怎么去写。
英国剧作家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之后,我们每人就都有两个思想。”在讲评优秀习作的过程中,应为学生搭建起一个交流的平台:某某同学为什么要写这个内容呢?学生往往就在这种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哦,原来他经历的那件事我也经历过,我也可以动笔写这件事。”荀子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样,相互交流的过程就是“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的过程,相互交流的结果则是“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灵感就是这样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被激活,智慧的火花就是这样被点燃,学生就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找到写作素材了。
科学的讲评课要有针对性,力求“一课一得”。这是上好作文讲评课的重中之重。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每次作文总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如果只做泛泛之谈,那么学生必然学而无得;而如果一次作文讲评既要涉及审题立意、布局谋篇,又要涉及遣词造句、语法修辞,那么又势必会造成面面俱到而收效不大的结果。作文教学是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作文训练应按嫩学大纲)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作文讲评课也应在整个作文教学计划的指导下,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坚决避免随意性。一课必让学生有一得。
以上是我在学习工作中总结出的两点经验,当然。作文教学中,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教育方式,只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能确保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这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书评。赏识 鼓励,为学生插上自信的翅膀。
首先强调一下:习作,即练习写作。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明白,小学生写作,只是一项简单的练笔活动,而不是文豪在撰著。如果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以文学评论家的眼光去看待,无疑是不成熟的,同时也是不现实的。小孩子的作文,只要语言流畅、条理分明、不写错字且字数相当,并能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等等,就称得上是一篇优秀作文。当然,不管是一篇怎样的习作,都体现出一个孩子的心路历程,教师要用公平的心态去对待每位学生,用赏识的语言去鼓励他们向前发展。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如果学生把一篇“优秀”作文交给教师,教师一定要做一个眼光独到的“伯乐”。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对其佳作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如果学生交上来的是一篇错字多多、语句不通顺、文章内容东拉西扯的病文,教师也不能歧视他们,而应该用心去鼓励。即使是所谓的“差生”,也要相信,他们是一群“才能未被开发之人”。
我曾在A同学的佳作评语栏写下这样的赞赏:“你的文章语言流畅,文笔优美,感情真挚细腻,读之是一种享受,那种轻松的感觉把老师所有的疲劳都驱赶得无影无踪了,期待看到你下一篇更精彩的新作。”也曾在B同学的“病文”后面写过这样一条批语:“翻开你的作文本,那俊秀的字迹,让我爱不释手。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如果你再接再厉,尽量把语句写通顺,老师就更喜欢了厂这些评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作文水平相对好或相对差的学生,教师在批改他们的作文时,是否有必要逐字逐句修改7我曾看过一位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红色笔迹圈圈点点,几乎把整篇作文都改过来了。我问她,这样批改学生作文,有效吗?她轻轻地摇了摇头。古人云:“若改小儿文字,纵作得未是。亦须留少许,不得尽改。若尽改,则沮挫其才思,不敢道也。”唐彪在(父师善诱法)中也写道:“先生于弟子之文,改亦不佳者,宁置之。……盖不可改而强改,徒费精神,终不能亲切条畅,学生阅之,反增隔膜之见。惟可改之处,宜细心笔削,令有点铁化金之妙,斯善矣。”可见,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只能作恰如其分的修改,反之,则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写作的积极性。
二、讲评。读文 交流,使学生加深对个人习作的认识。
教师根据习作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选取一些能代表本次习作的优点或不足的典型作文,在课堂上读给全班同学听。然后,通过讲评,师生交流,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大家共同领悟写文章该怎么去写。
英国剧作家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但是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之后,我们每人就都有两个思想。”在讲评优秀习作的过程中,应为学生搭建起一个交流的平台:某某同学为什么要写这个内容呢?学生往往就在这种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哦,原来他经历的那件事我也经历过,我也可以动笔写这件事。”荀子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这样,相互交流的过程就是“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的过程,相互交流的结果则是“见者远,闻者彰,致千里,绝江河”。灵感就是这样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被激活,智慧的火花就是这样被点燃,学生就在这样的交流过程中找到写作素材了。
科学的讲评课要有针对性,力求“一课一得”。这是上好作文讲评课的重中之重。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每次作文总有这样那样的毛病。如果只做泛泛之谈,那么学生必然学而无得;而如果一次作文讲评既要涉及审题立意、布局谋篇,又要涉及遣词造句、语法修辞,那么又势必会造成面面俱到而收效不大的结果。作文教学是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作文训练应按嫩学大纲)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作文讲评课也应在整个作文教学计划的指导下,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坚决避免随意性。一课必让学生有一得。
以上是我在学习工作中总结出的两点经验,当然。作文教学中,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教育方式,只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能确保每位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这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