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教育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jk38830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逐渐渗透了各个领域。高职教育的宗旨是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培养理论够用,技能娴熟,素质优良,诚信敬业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由于教学实训条件的限制,好多方面不能够深入实践。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指出了理论结合实践的道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高职教育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而在高职教育中,它更侧重于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将理论结合于实践,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实践技能。它的指导思想包括三个基本点:
  (一)营造教学活动的信息化环境
  信息化环境可以由多媒体网络、校园网和互联网等构成,处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活动包括在网上实施讲授、讨论、协作学习、虚拟实训活动、模拟生产过程、学习评价等环节。在此环境中开展教学、实训活动,才能将信息技术有机地整合到课程学习中。
  (二)充实开拓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1、以网站、PPT、博客等信息化形式,把课程学习内容转化为信息化的学习资源,这个过程以教师为主导,结合学生的开创性,充实学习资源;2、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个全球性的、可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作为教师开发和学生创作的素材,整合到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习网站、PPT、博客中;3、将共享的信息化资源与课程内容融合在一起,作为学习者的学习对象。
  (三)通过信息化工具的使用使学生实现知识重构
  利用文字处理、图像处理等数字化工具,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创作,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能够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能够使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创造。
  二、高职教育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
  在高职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为了将理论紧密结合于实践,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高职教育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不仅仅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它更包含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实验实训以及生产过程的模拟过程。它是以建构主义的理论为指导。建构主义理论本身是伴随着多媒体和信息化的日益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它们之间如同鱼和水的关系,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建构主义理论可以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
  (二)根据高职教育特点,构建新型教学结构
  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对教学结构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构建仿真于生产环境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也要紧紧围绕这一教学结构来进行。在这种教学结构中,一要利用信息技术模拟逼真的实训、生产环境,二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三要加强教师的指导性和帮助性。
  (三)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建设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主宰课堂的前提,没有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就无从实现。因此,建设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高职教育中,教学资源的建设要依靠教师、相关生产技师、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他们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课本、生产实践等方面的资源,收集、整理、合作、讨论、开创高质量的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资源。
  三、高职教育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
  从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方式来以及高职教育的特点来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可概括为三类:
  (一)学习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首先要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然后才能谈到整合。可以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学习为辐射,与其它课程进行整合。这种整合方式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包括四部分内容:一是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二是信息素养的培养,通过对信息社会的各种实例的分析,使学生具有获得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掌握信息技术对生产实践的模拟方法;四是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把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分散在学科活动中。
  (二)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实训工具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做为高职教育,尤其在实训过程中大量使用信息技术手段。
  1、信息技术作为演示工具
  这是信息技术用于学科教学的最初表现形式,是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最低层次。大部分课程的教学都在使用这种形式。教师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也可运用一些简单的课件制作工具,将各种教学素材制作成PPT,还可以利用模拟软件来演示某些实验现象。这样通过合理的设计与选择,计算机代替了幻灯、投影、粉笔、黑板等传统媒体,实现了它们无法实现的教育功能。
  2、信息技术作为个别辅导工具
  因材施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因为根据心理学理论,人的个性和智能是有差异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运用练习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让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巩固、熟练知识,决定下一步学习的方向,实现个别辅导式教学。计算机软件代替了教师的部分职能,如:出题、评定等。此外,这种信息技术做为个别辅导工具的教学,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
  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就是在教学、实训过程中教师和教师之间,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运用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主要实现师师、师生、生生之间情感与信息交流的作用。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兴趣开设一些专题或聊天室,并赋予学生自由开辟专题和聊天室的权利,使他们在课后有机会对学习效果、学习方法、实训过程等单独无法解决的问题等进行充分交流。教师之间也可以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心得等方面进行交流。另外,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这些通讯工具与外界交流,获取知识。
  4、信息技术作为仿真生产过程的实训工具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强调实践性。在实验实训条件不完善的情况下,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或生产过程,是加强理论联系实践的有效途径。对于没有完成的实训,可运用计算机虚拟技术,做出仿真软件,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进行实训,就好象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进行生产,起到良好地实训作用。
  (三)把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和实践的工具
  创新型人才的必备素质之一就是高级的认知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追求的最高层次。
  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工具,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教学中,要求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提取的过程中,注重对信息进行整理、加工和再应用。这一过程要求学生对事物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对信息技术有较高的操作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和指导实训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和指导实训过程中,探究式学习正在成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根据一定的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利用多媒体工具将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等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创设一定的数字化学习情境或模拟出实训的操作情境,让学习者在这些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和操作,有利于加强学习者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目前,我国的许多教育工作者正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而在高职教育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改革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更精深的信息技术,同时还需把建构主义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去。需要更多的高职教育工作者付出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何克抗.e-learning的本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J].电化教育研究,2002,(1):1-6.
  [2]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策略[J].人民教育,2002,(2):53-55.
  [3]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和方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4):22-26.
  [4]徐红彩,冯秀琪.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探讨[J].中小学电教,2002,(4):27-29.
其他文献
Coreldraw是基于PC平台的绘图软件,作为一个成熟且功能强大的图形处理软件,其应用领域已涉及到广告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文字排版及美术创作。《CorelDraw》的教学内容包括CorelDraw概述,基本绘图工具的使用,颜色的设置与使用,对象的基本操作,文字编辑,特殊效果与透镜,位图处理技巧,Web网页发布等。作为一名教授平面设计课程的老师,在几年的任教过程中发现,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平面
期刊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新课标要求把学生的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和实际动手解决问题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课堂教学逐步渗透到每位学生的学习当中,让学生确实具有一定自主性探究实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这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能力。"自主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相对独立的研究问题,先由教师创设情景,然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观察、实验、猜测、推理、讨论
期刊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1]。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往往是通过看、摸、听、嗅等认识手段来了解事物,了解世界的。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所以在当前美术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培养孩子
期刊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受飞速发展的各种现代传媒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使人类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方式都得到了极大改善。当代大学生是最早接受互联网的群体之一,受互联网的影响也较大。在高校,互联网已完全走进了大学生的生活之中。互联网的迅速扩张,对于广大青少年而言,无异于一把"双刃剑",给当
期刊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又有职业教育的属性,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确定的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为主线设计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等特点。
期刊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实施助理班主任制度,是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出现的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模式。探索和寻求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模式和新途径是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我院实践几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受到广大学生及班主任的广泛欢迎。  一、在高职院校推行助理班主任制度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班主任的设置大多采用专、兼职相结合的模式。随着近年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对班
期刊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生存环境发生巨大改变,生活节奏的加快导致压力的增大,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正处在人生的成长阶段的学生,在面对突发事故时更容易受到伤害。据报道,全国每年约有1.6万名中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约有40名学生死于溺水、食物中毒、交通等事故,这其中约有80%的非正常死亡本可以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避免……。  但是目前我国的生存教育领域还处于缺失状态,我们的孩子在面对灾
期刊
在教学中重灌输,轻疏导;重认知,轻养成;重知识积累,轻素质提高的现象依然存在,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素质高低标准的现象在中学仍然表现得突出和顽固,这严重压抑甚至是扼杀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大大地降低了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效率,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更不利于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道德行为的养成。因而,实行全方位的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情趣教学,给学生以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期刊
古人作文一向是重视声韵的,古文大多都是韵文。文字是声音的记录。读文者可通过诵读由声得情,由声悟理。今天的读者就不能把古文单纯地作为无声文字来看待。读而不出声,无法体会到古人文章的声韵之美,文章作为审美对象的美感将大为削弱。  朱熹将"诵读"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其内容是"熟读精思"。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熟读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叶圣陶先生在谈论文言文阅读时,对诵读的理解是"熟读"、"
期刊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高职高专院校的任务是培养生产第一线所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毕业后能在生产一线从事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够解决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就是说,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要求较高。所以,任课教师的实践能力高低是个关键。  1998年原国家教委在《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了职业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人们对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