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多媒体;情感体验;重点难点;写作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02(B)—0041—02
多媒体提供的情境清晰、直观、生动,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迅速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立体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不但为学生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开辟了多向的思维空间,还能助其更好地形成观察力,增强想象力,提高审美能力。
一、巧用多媒体,诱发情感体验
1.借助音乐,引发情感共鸣
如鲁迅的《故乡》融合了作者丰富的、真挚的情感,文章朴实、凝重,充分体现了他对故乡恋恋不舍的感情和追求新生活的愿望。在讲课时,教师可以先请学生欣赏《故乡的云》这首歌。当回肠荡气的旋律把学生们带回自己的故乡时,教师便可顺势引导:“故乡,这个令人感怀的词眼,多少文人骚客歌咏过它,多少人产生过‘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的慨叹。鲁迅先生18岁就离开故乡求学,探求救国救民之道,很少返回故乡,他对儿时的伙伴有着深深的眷恋。谁知阔别故乡二十年后,故乡再也不是记忆中的美丽故乡,小伙伴也都变得‘面目全非’。作者感愤于故乡的一切变化,写下了短篇小说《故乡》。”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又产生了不解与疑虑,探索答案的学习欲望也由此产生。
2.显示多媒体画面,撞击情感火花
一般来说,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经典文章,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生动鲜明的形象来感染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审美情趣。
如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出示各种图片,向学生展示朝鲜战场上美机狂轰滥炸后的惨烈情景,再加上适当讲解,则更能引发学生对志愿军战士的崇高敬意,和对毛岸英的深切哀痛,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一情感体验,无疑拉近了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
3.再现情境,得到美的享受
人都具有审美能力,更何况当代的中学生。教师在讲授诗词时,其中的情感美和意境美单凭文字是很难再现的,但若能借助美术、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就能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其中的美。如教《沁园春·雪》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两首诗词时,用美术可以展示我国北方瑰丽的雪域风光,诗中的实景和虚景、动景和静景、远景和近景均能通过变幻的图片一一展现;用音乐还能表现两位不同时代诗人的不同胸襟,同时诗中豪迈、惆怅的情绪,也能借此一一抒展出来,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二、妙用多媒体,剖析文章的重点难点
1.借助幻灯,点明文章主旨
有些课文的教学,可以运用幻灯片、投影胶片、实物投影等较为简易的多媒体手段,将与课文主题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景、物或事件一一呈现于学生面前,即可收到理解全文主旨事半功倍之功效。比如《卖炭翁》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用PowerPoint制成四幅幻灯片:①白发苍苍的老翁满面尘灰地烧炭,十指黑黑,衣着单薄;②深雪寒天中,饥寒交迫的卖炭翁伛偻着蹲在泥中牛旁卖炭;③两个太监骑在马上,驱赶着卖炭翁走向皇宫;④卖炭翁伤心无奈地将不能御寒充饥的半匹红绡和一丈绫绢系在牛头,瘦弱肚瘪的老牛瞪着大眼呆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上课时,教师先让学生看投影说故事,讲出四幅图所表现的中心意思,然后进入课文朗读、赏析教学过程,学生对此文的理解将更为深刻。
2.利用课件,理解课文内容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如在《望天门山》一诗的教学中,学生通常对天门的形象,以及“开”和“回”是怎样与山水联系在一起的较难理解。为此,教师可以依据课文设计情境图:将两座山绘成门样,两山夹缝中滔滔江水急流回旋,冲破了两山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漂荡而来。借助物象直观的幻灯投影,由文到图,学生对“门”、“开”、“回”的意义,以及诗的意境就容易理解了,这从另一个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又如教学《宇宙里有些什么》时,一般的直观教学媒体如简笔画、投影片等都难以解决师生对太空知识生疏的难题,但若采用电视教学片这一媒体,便可使学生在画面的引导下,对恒星、亮(暗)星云、银河系、外星系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样,课文难点迎刃而解,也激起了学生对太空的强烈兴趣。
三、善用多媒体,培养写作兴趣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课上最让学生苦恼的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硬着头皮写成的文字往往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便是他们没有机会感受社会的新鲜空气和时代的发展气息,而现代多媒体技术恰恰能弥补学生的这一“生活空白”。
如在植树节指导学生写作《植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作如下设计:在优美动听的《春天的旋律》音乐声中,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朱自清《春》一文的录音和画面。当学生的身心都置于春之大自然的意境时,教师再向学生播放一组“男女老少植树忙”的图片,通过声音、图像的交融,把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阳春植树图”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身临其境,那么,这篇作文也就手到擒来了。
2.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
多媒体可以通过活动的形象、逼真的音响和变化的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他们打开想象世界的大门。如教师在教授《皇帝的新装》《渔夫的故事》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可在学生观看了课本剧录像片后,引导他们结合课后练习张开想象的翅膀,创作并表演出更加丰富和更加精彩的“课本连续剧”。
3.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图像、文字等视听并举,可以让学生身心投入,眼手耳脑多方位调动,刺激控制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和控制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同时发挥作用,拓展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开发和利用多媒体,可以更好地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受到课文思想感情的熏陶,有效感受课文的语言文字美,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02(B)—0041—02
多媒体提供的情境清晰、直观、生动,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迅速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立体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不但为学生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开辟了多向的思维空间,还能助其更好地形成观察力,增强想象力,提高审美能力。
一、巧用多媒体,诱发情感体验
1.借助音乐,引发情感共鸣
如鲁迅的《故乡》融合了作者丰富的、真挚的情感,文章朴实、凝重,充分体现了他对故乡恋恋不舍的感情和追求新生活的愿望。在讲课时,教师可以先请学生欣赏《故乡的云》这首歌。当回肠荡气的旋律把学生们带回自己的故乡时,教师便可顺势引导:“故乡,这个令人感怀的词眼,多少文人骚客歌咏过它,多少人产生过‘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的慨叹。鲁迅先生18岁就离开故乡求学,探求救国救民之道,很少返回故乡,他对儿时的伙伴有着深深的眷恋。谁知阔别故乡二十年后,故乡再也不是记忆中的美丽故乡,小伙伴也都变得‘面目全非’。作者感愤于故乡的一切变化,写下了短篇小说《故乡》。”在这种情境中,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在教师的引导下又产生了不解与疑虑,探索答案的学习欲望也由此产生。
2.显示多媒体画面,撞击情感火花
一般来说,入选语文教材的课文都是经典文章,教师可借助教材中生动鲜明的形象来感染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审美情趣。
如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出示各种图片,向学生展示朝鲜战场上美机狂轰滥炸后的惨烈情景,再加上适当讲解,则更能引发学生对志愿军战士的崇高敬意,和对毛岸英的深切哀痛,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一情感体验,无疑拉近了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
3.再现情境,得到美的享受
人都具有审美能力,更何况当代的中学生。教师在讲授诗词时,其中的情感美和意境美单凭文字是很难再现的,但若能借助美术、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就能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其中的美。如教《沁园春·雪》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这两首诗词时,用美术可以展示我国北方瑰丽的雪域风光,诗中的实景和虚景、动景和静景、远景和近景均能通过变幻的图片一一展现;用音乐还能表现两位不同时代诗人的不同胸襟,同时诗中豪迈、惆怅的情绪,也能借此一一抒展出来,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二、妙用多媒体,剖析文章的重点难点
1.借助幻灯,点明文章主旨
有些课文的教学,可以运用幻灯片、投影胶片、实物投影等较为简易的多媒体手段,将与课文主题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景、物或事件一一呈现于学生面前,即可收到理解全文主旨事半功倍之功效。比如《卖炭翁》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用PowerPoint制成四幅幻灯片:①白发苍苍的老翁满面尘灰地烧炭,十指黑黑,衣着单薄;②深雪寒天中,饥寒交迫的卖炭翁伛偻着蹲在泥中牛旁卖炭;③两个太监骑在马上,驱赶着卖炭翁走向皇宫;④卖炭翁伤心无奈地将不能御寒充饥的半匹红绡和一丈绫绢系在牛头,瘦弱肚瘪的老牛瞪着大眼呆呆地看着眼前的一切。上课时,教师先让学生看投影说故事,讲出四幅图所表现的中心意思,然后进入课文朗读、赏析教学过程,学生对此文的理解将更为深刻。
2.利用课件,理解课文内容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以其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如在《望天门山》一诗的教学中,学生通常对天门的形象,以及“开”和“回”是怎样与山水联系在一起的较难理解。为此,教师可以依据课文设计情境图:将两座山绘成门样,两山夹缝中滔滔江水急流回旋,冲破了两山阻隔,一泻千里。远处,红日碧水间,一叶白帆漂荡而来。借助物象直观的幻灯投影,由文到图,学生对“门”、“开”、“回”的意义,以及诗的意境就容易理解了,这从另一个方面也激发了学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又如教学《宇宙里有些什么》时,一般的直观教学媒体如简笔画、投影片等都难以解决师生对太空知识生疏的难题,但若采用电视教学片这一媒体,便可使学生在画面的引导下,对恒星、亮(暗)星云、银河系、外星系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样,课文难点迎刃而解,也激起了学生对太空的强烈兴趣。
三、善用多媒体,培养写作兴趣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作文课上最让学生苦恼的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硬着头皮写成的文字往往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其根本原因便是他们没有机会感受社会的新鲜空气和时代的发展气息,而现代多媒体技术恰恰能弥补学生的这一“生活空白”。
如在植树节指导学生写作《植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作如下设计:在优美动听的《春天的旋律》音乐声中,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朱自清《春》一文的录音和画面。当学生的身心都置于春之大自然的意境时,教师再向学生播放一组“男女老少植树忙”的图片,通过声音、图像的交融,把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阳春植树图”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身临其境,那么,这篇作文也就手到擒来了。
2.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
多媒体可以通过活动的形象、逼真的音响和变化的情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他们打开想象世界的大门。如教师在教授《皇帝的新装》《渔夫的故事》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可在学生观看了课本剧录像片后,引导他们结合课后练习张开想象的翅膀,创作并表演出更加丰富和更加精彩的“课本连续剧”。
3.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多媒体教学通过声音、图像、文字等视听并举,可以让学生身心投入,眼手耳脑多方位调动,刺激控制形象思维的大脑右半球和控制抽象思维的大脑左半球同时发挥作用,拓展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充分开发和利用多媒体,可以更好地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真正受到课文思想感情的熏陶,有效感受课文的语言文字美,让语文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