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中学数学教育的一部分,数学竞赛活动将健康的竞争机制引进到中学生的数学学习之中,从本质上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他们形成发展型的认知结构,有利于培养他们开拓探究型的智力和能力,等等,并已经得到了数学教育界的普遍认同。本文作者在客观掌握农村中学生参加数学竞赛的状况的基础上对教育改革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以图对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有效的信息与策略。
关键词: 数学竞赛 农村中学 基础教育
竞赛数学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分支迅速兴起,直接影响着广大中小学的数学教学。究其原因:(1)竞赛数学中的大部分试题虽然偏难,却趣味无穷、丰富多彩,很容易激发师生共同探究的积极性。(2)竞赛数学的有些教学方法是广大竞赛教练员悉心研究的结晶。如培训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材施教,潜心编题,进行梯式训练,全面而科学地培养每个学生的非智力素质和各种数学技能。(3)若是学生在竞赛中获奖,那么学校、教师、学生就因此而出名。这部分成功者自然备受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青睐。于是,校校开展培训,级级予以重视,学生宝塔式地发展,为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一
为了了解现行初中数学竞赛的实施情况,抽样调查了某农村中学。该中学共有教师145名。其中20—25岁的教师占总比例的25%,28—45岁的教师占总比例的55%,临近退休的老教师占总比例的20%。民办教师占总比例的80%以上,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不到总比例的20%。中学数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36.59%,绝大部分教师不会英语,不懂微机操作,造成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手段等方面老化。很多学校不能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全面开课,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并没有参加过国家级的数学竞赛,而是每年参加市县级的竞赛,近年获奖人数如下:
明显可见,农村中学生参加竞赛的情况及成果很不容乐观。农村中学生在数学竞赛中不能走得更远,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1.农村教育投入资金太少,继而影响到教师的积极性。
2.学校实施的教育目标太单一,严重脱离农村实际情况。学校一味地去追求升学率,盲目地与城镇学校竞争,与城镇孩子有着天壤之别的农村孩子自然会在竞争中一败涂地。
3.家长、学生的思想观念与学校脱轨。它的产生与农村的大环境不无关系。
4.农村这一特定的环境也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经济落后,急功近利,农民素质不高,无意识也无法理解教育投资的长期性。
二
我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1.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调查可见,首先,大部分教师学历达标,专任教师中具有专科学历的教师达83.94%,如果从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规定的标准来说,学历达标率较高;但如果同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我国城市初中和国际上中学教师的学历水平相比,本科学历仅占2.56%的农村初中教师队伍,其学历提高的任务还是相当繁重而艰巨的。其次,教师学历问题还包括部分学校老教师较多且学历较低,整体上教师学历的分布不均衡,偏僻的学校教师学历绝对偏低。
2.加大对年轻教师的扶持力度。一是年轻教师比例较高,初中教师整体比较年轻,在教职工中39岁以下的占69.80%;二是年轻教师经济相对贫困,年轻教师相对老教师工资水平较低,但消费水平又较高,开支较大,加上许多年轻教师又要在进修学习上投入一大笔经费,因而经济贫困相对严重;三是经济的原因导致年轻教师人心不稳,年轻教师对工资的满意度也就越低,就经常想寻找机会改变工作环境或改变岗位,造成年轻教师不专心工作、责任感不强,因而流动性较大,影响师资队伍稳定和他们的工作效果。
3.提高教师业务素养。一是教师的经济地位不高,农村教师的学习进修机会缺乏,工作任务繁重,导致业务素养的提高相对困难。二是教师素质整体不高,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没有新意,对新课程难以接受,教师教学科研空白;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理念不科学,不能体现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进步与改革,导致教学质量、学生发展与学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进而影响到农村教育的发展。
4.提高教师待遇。教师的待遇低是不争的事实,中小学教师待遇相对更低,而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尤为低下,所以必须引起重视。
三
我国理论界与管理界在研究教师专业化的时候,应关注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与发展水平;在研究素质教育的时候,应敦促政府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为只能应试的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松绑;政府部门与教育主管部门在推行学习化机关和提倡新思想、新思路、新举措的时候,应为教育投入、教育环境、教师的困难、学校的办公条件着想,真正落实“国兴科教、科教兴国”的战略。
2002年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问题也有了新的认识,对农村的基础教育政策也开始有了新的变化。十六大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表明党中央把科教兴国的政策列为国家头等大事,体现了国家政策的科学性、务实性。随后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巩固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规定:“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加大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制度,保管农村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可见经历多年“教育产业化”的迷失与阵痛之后,中国教育终于又回到了公益事业的轨道上来。党的教育政策逐渐认识到基础教育的公平性和公益性,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淡化了教育中的功利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处理好个人与自身、他人和社会的和谐关系,是为了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实现教育的平等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也是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关注和追求的目标。
一位合格的数学教师,就是一盏灯,他的光不一定耀眼,但是一定能够长久地照耀着人生的道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宽容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却不肯原谅自己的过失。他们能以满腔的热情去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在学生的心目中他们永远年轻。他们以高尚的人格熏陶学生,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从他们身上,学生不仅学到了渊博的学识,更获得了终身受益的做人道理,熔铸了道德的丰碑。他们无欲而刚,不怒而威,举止有道。从而,学生因亲其师,也就会信其道。
参考文献:
[1]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N].人民日,2007.10.16,(3).
[2]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3]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N].中国教育报,2007.3.18,(4).
[4]袁振国主编.中国教育政策评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62-65.
关键词: 数学竞赛 农村中学 基础教育
竞赛数学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分支迅速兴起,直接影响着广大中小学的数学教学。究其原因:(1)竞赛数学中的大部分试题虽然偏难,却趣味无穷、丰富多彩,很容易激发师生共同探究的积极性。(2)竞赛数学的有些教学方法是广大竞赛教练员悉心研究的结晶。如培训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材施教,潜心编题,进行梯式训练,全面而科学地培养每个学生的非智力素质和各种数学技能。(3)若是学生在竞赛中获奖,那么学校、教师、学生就因此而出名。这部分成功者自然备受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青睐。于是,校校开展培训,级级予以重视,学生宝塔式地发展,为的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一
为了了解现行初中数学竞赛的实施情况,抽样调查了某农村中学。该中学共有教师145名。其中20—25岁的教师占总比例的25%,28—45岁的教师占总比例的55%,临近退休的老教师占总比例的20%。民办教师占总比例的80%以上,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教师不到总比例的20%。中学数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为36.59%,绝大部分教师不会英语,不懂微机操作,造成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学手段等方面老化。很多学校不能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全面开课,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学生并没有参加过国家级的数学竞赛,而是每年参加市县级的竞赛,近年获奖人数如下:
明显可见,农村中学生参加竞赛的情况及成果很不容乐观。农村中学生在数学竞赛中不能走得更远,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1.农村教育投入资金太少,继而影响到教师的积极性。
2.学校实施的教育目标太单一,严重脱离农村实际情况。学校一味地去追求升学率,盲目地与城镇学校竞争,与城镇孩子有着天壤之别的农村孩子自然会在竞争中一败涂地。
3.家长、学生的思想观念与学校脱轨。它的产生与农村的大环境不无关系。
4.农村这一特定的环境也制约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经济落后,急功近利,农民素质不高,无意识也无法理解教育投资的长期性。
二
我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1.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调查可见,首先,大部分教师学历达标,专任教师中具有专科学历的教师达83.94%,如果从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规定的标准来说,学历达标率较高;但如果同教师专业化的要求、我国城市初中和国际上中学教师的学历水平相比,本科学历仅占2.56%的农村初中教师队伍,其学历提高的任务还是相当繁重而艰巨的。其次,教师学历问题还包括部分学校老教师较多且学历较低,整体上教师学历的分布不均衡,偏僻的学校教师学历绝对偏低。
2.加大对年轻教师的扶持力度。一是年轻教师比例较高,初中教师整体比较年轻,在教职工中39岁以下的占69.80%;二是年轻教师经济相对贫困,年轻教师相对老教师工资水平较低,但消费水平又较高,开支较大,加上许多年轻教师又要在进修学习上投入一大笔经费,因而经济贫困相对严重;三是经济的原因导致年轻教师人心不稳,年轻教师对工资的满意度也就越低,就经常想寻找机会改变工作环境或改变岗位,造成年轻教师不专心工作、责任感不强,因而流动性较大,影响师资队伍稳定和他们的工作效果。
3.提高教师业务素养。一是教师的经济地位不高,农村教师的学习进修机会缺乏,工作任务繁重,导致业务素养的提高相对困难。二是教师素质整体不高,教育教学观念陈旧、没有新意,对新课程难以接受,教师教学科研空白;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理念不科学,不能体现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进步与改革,导致教学质量、学生发展与学校管理存在诸多问题,进而影响到农村教育的发展。
4.提高教师待遇。教师的待遇低是不争的事实,中小学教师待遇相对更低,而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尤为低下,所以必须引起重视。
三
我国理论界与管理界在研究教师专业化的时候,应关注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与发展水平;在研究素质教育的时候,应敦促政府解决农村初中升高中的瓶颈问题,切实扩大高中的办学规模,缓解升学的巨大压力,为只能应试的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松绑;政府部门与教育主管部门在推行学习化机关和提倡新思想、新思路、新举措的时候,应为教育投入、教育环境、教师的困难、学校的办公条件着想,真正落实“国兴科教、科教兴国”的战略。
2002年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问题也有了新的认识,对农村的基础教育政策也开始有了新的变化。十六大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表明党中央把科教兴国的政策列为国家头等大事,体现了国家政策的科学性、务实性。随后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巩固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规定:“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要求,加大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健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制度,保管农村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的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可见经历多年“教育产业化”的迷失与阵痛之后,中国教育终于又回到了公益事业的轨道上来。党的教育政策逐渐认识到基础教育的公平性和公益性,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淡化了教育中的功利性。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处理好个人与自身、他人和社会的和谐关系,是为了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实现教育的平等是人类共同的理想,也是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关注和追求的目标。
一位合格的数学教师,就是一盏灯,他的光不一定耀眼,但是一定能够长久地照耀着人生的道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们宽容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却不肯原谅自己的过失。他们能以满腔的热情去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在学生的心目中他们永远年轻。他们以高尚的人格熏陶学生,塑造青少年美好的心灵。从他们身上,学生不仅学到了渊博的学识,更获得了终身受益的做人道理,熔铸了道德的丰碑。他们无欲而刚,不怒而威,举止有道。从而,学生因亲其师,也就会信其道。
参考文献:
[1]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N].人民日,2007.10.16,(3).
[2]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3]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N].中国教育报,2007.3.18,(4).
[4]袁振国主编.中国教育政策评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6):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