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露润物细无声“授人以渔”显成效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cl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以来,广西的扶贫培训工作以“雨露计划”为抓手,以提高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为核心,以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为目标,以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全力推进教育扶贫富民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实现了“培训一户,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
  2011—2013年,自治区累计投入“雨露计划”扶贫培训专项资金27306万元(不含“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项目),年均增长 40%,投入规模比“十一五”前三年增长了245.6%。“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从2010年开始实施,2011—2013年共投入3791万元。
  2011-2013年,全区“雨露计划”累计培训农民86.2万人次,比“十一五”前三年培训人数增长了12.3%。“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从2011年的6个试点县扩大到2013年的12个。扶贫培训基地由“十一五”期末的74所扩大到2013年的100所,2014年实行应补尽补,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就读职业学历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都可以申请扶贫补助;培训专业不断增加,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培训模式不断创新,采取骨干培训、农家课堂、示范点培训、模块式培训等多种形式,按农时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学历教育资助拓展到贫困家庭就读大学一本、二本学历的学生。
  广西通过推进“雨露计划”扶贫培训,促进了现代农业技术在贫困地区的普及应用,提高了贫困家庭青壮年劳动力和“两后生”的职业技能,拓宽了就业门路,提升了自我发展能力,依靠技术的劳务收入占家庭经济收入比重明显提升。如来自革命老区百色的贫困学子谭星宇、方安念、邓玉华,得到“雨露计划”的资助,到广西理工学校接受职业学历教育,2013年被安中国际有限公司录用,派遣到安哥拉工作,现月收入达到5500元;来自武宣县东乡镇的薛梅,因家庭经济困难,初中毕业后在家务农,在县扶贫办干部的动员下,2011年9月到武宣县职业技术学校参加短期技能培训,结业后安排到惠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就业,现担任生产组SMD资材管理组长,月均工资3500元。


  广西新一轮的“雨露计划”工作之所以取得如此成效,关键是抓好了重点措施的落实。
  (一)领导重视,提供组织保障。按照新一轮扶贫攻坚的总体要求,自治区党委、政府切实加强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自治区党委书记、政府主席亲自担任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自治区扶贫办把“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列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三大任务之一,专门研究形势,部署任务,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同时,为了确保项目落实到位,自治区将“雨露计划”列入绩效考评项目,将职业学历教育项目列入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把考核结果作为资金分配的依据之一,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资金筹措管理有力,提供财力保障。一是积极筹集资金投入。除了中央安排的资金外,广西还从本级财政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扶贫培训工作。同时,通过开展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积极争取和挖掘人社、农业、林业、畜牧和科技等可用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增加扶贫培训资金投入。二是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报帐制,实行专人专帐管理,专款专用;建立检查验收制度,重点检查对象瞄准、培训课时、培训效果、资金拨付等,确保资金安全使用,防止挤占、挪用、克扣扶贫培训资金的现象发生。三是加强培训台账建设。按统一标准分类建立完整的培训资助档案,做到资金划拨、监督检查有凭有据。
  (三)完善和创新机制,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制定出台培训政策。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我区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的决定》和3个教育扶贫富民工作方案,扶贫办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我区“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扶贫对象劳动力短期技能培训的通知》,为“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政策依据。
  二是创办扶贫巾帼励志班。2011年,自治区扶贫办以“培育一个好女孩,培养一个合格母亲,造就一个幸福家庭”为宗旨,在广西右江民族商业学校创办扶贫巾帼励志班,招收农村贫困家庭初中毕业女生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按2500元/年/人的标准补助,连补2年,同时整合爱心企业的捐赠,实行“三免四补”的优惠政策。三年来已招收贫困女学生1150人,首届350人已经顺利走上顶岗实习岗位,取得不错的收入。
  三是推行感恩励志教育。重视受资助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感恩励志教育,引导学生爱党爱国守纪勤学爱岗敬业,开展企业家、企业文化进校园入课堂活动,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是开展参与式培训。培训前先进村入户摸底调查,根据群众意愿和用工企业的需求设定培训专业,提高培训针对性。如广西理工学校结合旅游扶贫在龙胜县开展旅游英语、旅游工艺品和旅游舞蹈培训,让群众不离家不离土实现转移就业;河池市扶贫办与广东智通公司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把培训班办到工厂,方便贫困群众参加培训。
  五是创新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模式。教师走进农家大院、田间地头,围绕贫困村特色农业、扶贫产业产前、产中、产后,按农时分模块开展培训;推广农家课堂培训模式,由土专家、致富能人手把手传授种养先进技术。不少贫困村农民已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由“文盲型”转变为“技能型”。
  (四)加强扶贫培训基地建设,提供硬件保障。推进“雨露计划”扶贫培训,也促进了扶贫培训基地的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雨露计划”扶贫培训专业。如广西理工学校的机械工程、机电技术应用,广西石化高级技工学校的化工工艺、工业分析,广西机电工程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和数控技术应用等。
  (五)加强宣传动员,提供舆论保障。广西大部分贫困群众身处偏远山区,信息不畅,缺少与外界的接触交流。为了让党的富民政策家喻户晓,广西切实加强了宣传动员:一是确保宣传经费到位。扶贫办划出专项资金,制作了《雨露滋万物,培训助推脱贫》电视宣传片,在各县电视台、学校、贫困村播放;编印《“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宣传册》和《“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宣传册》,发放到贫困村。二是全区职业培训基地组建了100多个招生宣传队,进校入村到户张贴宣传资料,与贫困群众、师生座谈,大力宣传扶贫培训政策。三是动员驻村工作队入户宣传。基层扶贫部门通过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科技特派员的作用,进村入户宣传政策,动员贫困群众参加培训。通过大力宣传,“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工作受到了广大贫困地区群众的充分肯定,群众称其为投资少、见效快、一时培训,终生受益的好项目。
其他文献
进入新世纪,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贫惠民措施,如:实施退耕还林补贴政策,在生态环境恢复的同时,使大量进城务工农民消除了吃饭的后顾之忧,放心走出大山,进城挣钱;经济持续发展,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为农民工提供了大量非农就业岗位,同时大力保障农民工的权益,农民的务工收入占比越来越高;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就医难,把农民工住房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携家外出、在务工地安家的农民工大幅增加……这些大政方针对宁
期刊
杭州,自古以来就是国人心目中的“人间天堂”,闻名遐迩的西湖不仅风光秀美,还传递出杭州独有的人文情怀。  然而,国庆节长假,不少自驾族、骑行族却选择离开喧嚣的城市,穿行在杭州周边的“美丽乡村”。节日之后,记者在工作日来到这里时,也看到三五结队的年轻人来摄影、运动,清新的空气、整洁的环境和古色古香的建筑,令人流连忘返。杭州的“美丽乡村”正在慢慢散发其独特的魅力,让人们对杭州有了全新的认识。  10月9
期刊
2013年8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措施,为今后做好养老服务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政策支持。  9月13日,“第九届全国老人院院长论坛”在京召开。此次论坛是由民政部支持、中华慈善总会主办、汇丰银行资助、长期照护全国联盟与鹤童老年福利协会联合承办、台湾中华组织发展协会协办。  论坛以“海峡两岸 长期照护”为主题,共设长期照护的政策与发展、
期刊
广西扶贫基金会自1995年4月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扶贫济困为宗旨,围绕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扶贫思路,积极开展社会扶贫工作。共筹集资金超过亿万元,用于扶助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卫生事业和基础建设,其中80%用于贫困山区教育事业,包括援建校舍、改善学校设施、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等。在具体工作中,基金会根据捐资者意愿,商定项目落实,协调和监管项目实施、验收,做到各方满意。  援建教学楼  广西扶贫基金会在调查研究
期刊
兰基调是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乡昌背村种植大户,是经扶贫对象识别选出的登记在册的扶贫户。2011年他在村里带头种植茶叶,2013年他向县扶贫办和农村商业银行申请贴息贷款建起了一个12亩的茶园,当年产茶150公斤,纯收入13.5万元。在他的带动下,现全村有145户种植茶叶1480亩,并成立了茶叶合作社,两年后该村预计茶叶收入可达1500万元,人均2.4万元。  伟江乡洋湾村村民尹宗国家有3口人,爱人
期刊
1996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组织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扶贫协作的部署,确定广东省对口帮扶广西壮族自治区,从此拉开了两广扶贫协作的序幕。18年来,广东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向广西贫困地区无偿捐助(含实物折款)13.78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教育、卫生条件等社会事业,有力地促进了广西经济社会发展。  两广扶贫协作在促进百色、河池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贫困农户收入等方面发
期刊
百色,既是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体的特殊区域,又是滇黔桂石漠化片区的核心片区。  与许多贫困地区一样,百色市新阶段扶贫标准大幅提高以后,贫困人口增加近两倍,而财政扶贫资金增幅有限,随着扶持面的拓宽和小康社会建设的需要,百色市对扶贫资金投入需求也愈来愈迫切。而这些投入,不仅包括国家财政资金,还包括社会各界的扶持资金,除这些无偿资金外,在倡导以开发式扶贫为主的现阶段,尤其离不开信贷有偿扶贫资
期刊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和社会组织结构的基础,也是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基础。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社会经济的每一次发展,都与农地制度的改革发展密不可分,农地制度的变迁与改革一直影响乃至决定着农村发展的方向。9月27日,由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乡建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等多家单位协办的“农地
期刊
广西来宾市是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大石山区于一体的贫困地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相对贫困问题凸显。全市有4个贫困县(市),其中金秀、忻城2县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十二五”期间列入全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贫困村有156个,2013年共有农村贫困人口46万人。这些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的大石山区、干旱缺水地区、资源匮乏地区和水源林保护区。经过深入调研,该市决定实施易地扶贫搬
期刊
粉葛收获季节,走进广西藤县和平镇“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基地,随处可见村民们满脸喜悦地挖收粉葛。带给他们新希望的,正是一项被当地贫困户称为“实惠工程”的“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项目。  从2012年11月到2013年6月,藤县在和平镇实施“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粉葛种植项目,覆盖龙塘、都坡、官罗、思源4个贫困村和陈塘、新塘、和平、双垌4个非贫困村。项目种植粉葛面积8000亩,扶持农户31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