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情绪唤醒教学机制,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的情绪处于愉快、兴奋、积极思维的主动状态,从而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活动。要在课堂教学上取得较好的效果,不仅要求教师们使用情绪唤醒这一教学机制积极营造课堂情绪,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自觉利用这一机制,对课堂情绪进行自我调解的配合。根据这一理论,笔者利用自制的《高职教学中情绪唤醒情况调查表(学生)》对湖北当地的七所高职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观察了解湖北省高职院校的在校学生对于情绪唤醒教学手段的认知度,并对调查结果通过图表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情绪唤醒;机制;高职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068-02
一、导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办学规模和理念整体水平的提升,使得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投身于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情绪,作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认知过程中的动机、注意、记忆、思维、解决问题等所有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切实注意把握学生的课堂情绪,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非常重要。如何将情绪唤醒机制引入教学实践过程,并借此激发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自我发掘、改善和提升,已成为摆在广大高职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了了解高职院校中的学生们,对于情绪唤醒这一教学机制的敏感度、认可度及使用倾向,笔者于2011年11月至12月到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长江职业学院、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开放职业学院、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湖北青年职业学院和武汉民政职业学院等七所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湖北本地七所高职院校的所有在校学生为总体,采用随机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具体做法是:在七所高职院校中向在校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这七所高职院校中共177名在校学生构成本次调查的样本。
(二)资料收集的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法收集资料。问卷由14个问题组成,前8个问题主要询问了学生对于任课老师评价的心理反应,后6个问题主要涉及哪些事情更容易对学生的情绪和心理产生刺激。被调查学生的抽取及问卷的发放与收回,均由笔者及课题组成员共同实施和完成。实际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77份,有效回收率98.33%。实际调查样本的构成情况见表1。
(三)资料整理与分析
全部问卷资料由调查员检查核实之后进行编码,然后输入计算机,由笔者利用SPSS分析软件对两套问卷的问题及答案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类型主要为单变量的描述统计和双变量的交互分类统计。
三、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学生对于情绪唤醒机制的敏感程度
由于近年来各层次的教学中越来越强调人性化,日益增加对学生情绪反应的关注,很多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将情感因素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但情绪唤醒机制包含了对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的使用,由于对情绪唤醒机制的理解不足,教师们往往会片面地将情绪唤醒机制,理解为只针对正面的或积极的情绪的使用,而忽略了那些让人感到沮丧、痛苦、愤怒等的负面情绪的利用,甚至会最大限度地回避这些负面情绪。那么,高职学生对于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的实际反应如何?这种回避的做法是否正确?以及是否会造成对资源的浪费?
笔者在关于高职学生对于情绪唤醒机制敏感度的测试(学生问卷第4题和第5题)中,分别设置了关于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的问题,根据选项内容将学生的回答分为三个等级:“是”(A)、“否”(B)、“无所谓”(C)。学生对于情绪唤醒机制敏感程度的频数和频率分布如表2。
从以上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当老师表扬我时,我会很开心”这一题中,文科男生和女生答“是”的分别达到了64.0%和86.7%,而理科男生和女生则为64.1%和92.1%,这一比例说明高职学生对于正面情绪的认可度非常高,尤其是理科女生,其认可度超过九成。
在“老师在同学面前批评我,我会降低或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一题中,文科学生中答“是”的为20.0%(男生)和28.0%(女生),而理科学生则为15.4%(男生)和21.1%(女生),这表明,高职学生们对于负面情绪的认可度约为两至三成。相比正面情绪低了很多。这其中,理科男生对负面情绪的认可度最低。
在这第一题中,选择回答“无所谓”的人数比例很少,最高值为文科男生的24.0%,最低值为理科女生的7.9%,而在第二题中,选择回答“无所谓”的人数比例相对较多,最高值为文科男生的40.0%,最低值为文科女生的6.7%。由此可见,学生们对于情绪唤醒机制的认可程度普遍较高,从专业方向来看,理科生的认可度相比文科学生要略高一些,从不同的性别来看,女生的敏感度则比男生要高出两成之多。
(二)高职学生对于不同的情绪唤醒策略的认同程度
关于高职学生对于不同的情绪唤醒机制认可度的调查,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即问卷的第9题和第13题),以调查学生们对于包括正面和负面情绪在内的各种情绪唤醒策略的认可程度。
(注:第9题代表的问题为“你认为最容易联想到的经历是什么”;第13题代表的问题为“在什么情况下,你对学习内容记忆深刻”。)
从以上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你认为最容易联想到的经历是什么”这一题中,学生们普遍对于正面积极的情绪唤醒策略比较认同,比如“同学的关爱”(66.1%)、“获得成功”(66.1%)和“老师的表扬”(43.5%)等因素,其中让学生们最容易联想到的经历则是“父母的关心”(71.2%)这一正面情绪。在这一题中,选择比例最低的是“失恋的痛苦和失败感”这一选项,仅有不到一成的学生选择这一答案,这表明学生们对于像失恋之类的痛苦经历,是持回避态度的。
当被问及“在什么情况下,你对学习内容记忆深刻”时,“跟自己的经历有关”和“跟你自己向往的有关”这两个选项的认可度最高,分别达到63.8%和61.0%,学生们普遍认为只要是“跟自己的经历有关”的事情,“无论好坏”都会令他们“对学习内容记忆深刻”。
四、小结
(一)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情绪唤醒这一教学机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整体敏感程度较高。
(二)由于对情绪唤醒机制的片面理解,高职院校的教师们大多认为情绪唤醒手段只应采用正面的或积极的情绪(如自信、快乐和欣喜等),却主动回避消极负面的情绪(如自卑、愤怒、恐惧和悲痛等)。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学生们普遍认为只要是“跟自己的经历有关”的情绪刺激,无论其好坏都会令他们对学习内容记忆深刻。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们应该积极利用各种心理资源,包括正面积极情绪和消极负面情绪,以更好的提高情绪唤醒水平,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绪唤醒;机制;高职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068-02
一、导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办学规模和理念整体水平的提升,使得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投身于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情绪,作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认知过程中的动机、注意、记忆、思维、解决问题等所有环节,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切实注意把握学生的课堂情绪,对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非常重要。如何将情绪唤醒机制引入教学实践过程,并借此激发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自我发掘、改善和提升,已成为摆在广大高职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为了了解高职院校中的学生们,对于情绪唤醒这一教学机制的敏感度、认可度及使用倾向,笔者于2011年11月至12月到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长江职业学院、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开放职业学院、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湖北青年职业学院和武汉民政职业学院等七所高职院校,对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湖北本地七所高职院校的所有在校学生为总体,采用随机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具体做法是:在七所高职院校中向在校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这七所高职院校中共177名在校学生构成本次调查的样本。
(二)资料收集的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法收集资料。问卷由14个问题组成,前8个问题主要询问了学生对于任课老师评价的心理反应,后6个问题主要涉及哪些事情更容易对学生的情绪和心理产生刺激。被调查学生的抽取及问卷的发放与收回,均由笔者及课题组成员共同实施和完成。实际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77份,有效回收率98.33%。实际调查样本的构成情况见表1。
(三)资料整理与分析
全部问卷资料由调查员检查核实之后进行编码,然后输入计算机,由笔者利用SPSS分析软件对两套问卷的问题及答案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类型主要为单变量的描述统计和双变量的交互分类统计。
三、结果与分析
(一)高职学生对于情绪唤醒机制的敏感程度
由于近年来各层次的教学中越来越强调人性化,日益增加对学生情绪反应的关注,很多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将情感因素运用于教学过程中。但情绪唤醒机制包含了对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的使用,由于对情绪唤醒机制的理解不足,教师们往往会片面地将情绪唤醒机制,理解为只针对正面的或积极的情绪的使用,而忽略了那些让人感到沮丧、痛苦、愤怒等的负面情绪的利用,甚至会最大限度地回避这些负面情绪。那么,高职学生对于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的实际反应如何?这种回避的做法是否正确?以及是否会造成对资源的浪费?
笔者在关于高职学生对于情绪唤醒机制敏感度的测试(学生问卷第4题和第5题)中,分别设置了关于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的问题,根据选项内容将学生的回答分为三个等级:“是”(A)、“否”(B)、“无所谓”(C)。学生对于情绪唤醒机制敏感程度的频数和频率分布如表2。
从以上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当老师表扬我时,我会很开心”这一题中,文科男生和女生答“是”的分别达到了64.0%和86.7%,而理科男生和女生则为64.1%和92.1%,这一比例说明高职学生对于正面情绪的认可度非常高,尤其是理科女生,其认可度超过九成。
在“老师在同学面前批评我,我会降低或失去学习的兴趣”这一题中,文科学生中答“是”的为20.0%(男生)和28.0%(女生),而理科学生则为15.4%(男生)和21.1%(女生),这表明,高职学生们对于负面情绪的认可度约为两至三成。相比正面情绪低了很多。这其中,理科男生对负面情绪的认可度最低。
在这第一题中,选择回答“无所谓”的人数比例很少,最高值为文科男生的24.0%,最低值为理科女生的7.9%,而在第二题中,选择回答“无所谓”的人数比例相对较多,最高值为文科男生的40.0%,最低值为文科女生的6.7%。由此可见,学生们对于情绪唤醒机制的认可程度普遍较高,从专业方向来看,理科生的认可度相比文科学生要略高一些,从不同的性别来看,女生的敏感度则比男生要高出两成之多。
(二)高职学生对于不同的情绪唤醒策略的认同程度
关于高职学生对于不同的情绪唤醒机制认可度的调查,笔者设计了两个问题(即问卷的第9题和第13题),以调查学生们对于包括正面和负面情绪在内的各种情绪唤醒策略的认可程度。
(注:第9题代表的问题为“你认为最容易联想到的经历是什么”;第13题代表的问题为“在什么情况下,你对学习内容记忆深刻”。)
从以上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在“你认为最容易联想到的经历是什么”这一题中,学生们普遍对于正面积极的情绪唤醒策略比较认同,比如“同学的关爱”(66.1%)、“获得成功”(66.1%)和“老师的表扬”(43.5%)等因素,其中让学生们最容易联想到的经历则是“父母的关心”(71.2%)这一正面情绪。在这一题中,选择比例最低的是“失恋的痛苦和失败感”这一选项,仅有不到一成的学生选择这一答案,这表明学生们对于像失恋之类的痛苦经历,是持回避态度的。
当被问及“在什么情况下,你对学习内容记忆深刻”时,“跟自己的经历有关”和“跟你自己向往的有关”这两个选项的认可度最高,分别达到63.8%和61.0%,学生们普遍认为只要是“跟自己的经历有关”的事情,“无论好坏”都会令他们“对学习内容记忆深刻”。
四、小结
(一)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情绪唤醒这一教学机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整体敏感程度较高。
(二)由于对情绪唤醒机制的片面理解,高职院校的教师们大多认为情绪唤醒手段只应采用正面的或积极的情绪(如自信、快乐和欣喜等),却主动回避消极负面的情绪(如自卑、愤怒、恐惧和悲痛等)。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学生们普遍认为只要是“跟自己的经历有关”的情绪刺激,无论其好坏都会令他们对学习内容记忆深刻。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们应该积极利用各种心理资源,包括正面积极情绪和消极负面情绪,以更好的提高情绪唤醒水平,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