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上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特别是班级中的学困生,他们的学习成绩差,习惯差。如何在课堂上树立他们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益,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是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必须关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难免碰到了一定数量的数学学习上的差生。怎样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和认真研究的问题。下面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1 产生“差生”的原因
1.1 兴趣不浓,积极性低。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使差生在学习数学的许多方面发生障碍,再加上学习数学本身是枯燥的,或由于自身的智力问题,因而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漫不经心。
1.2 贪玩好动,自控力差。一般来说,差生比较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如数学作业没有完成,就和别人一起在玩了,当天的没弄明白,以后又学了新的知识。于是,没明白的越积越多,终于停滞不前,数学不像语文,数学是前后有联系的,是系统的,基础打不好,会不进则退。
2 转变差生的措施
首先、关注学困生,激发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重塑学习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与学困生交朋友。实践证明,小学生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教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门学科。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对学生感到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里理距离,使他们主动投入到主动学习的活动中来。
例如,我班王楠同学,她的学习成绩比较差,脑袋反应较慢,常常为此感到自卑而缺乏信心,心中还是想把学习搞好。根据学生这种心理,我在课堂教学时特别的尊重、注视、宽容她,常常用鼓励的语言评价她的发言,那怕是一次小小的发言,一点小小的进步,我就抓住不放,大力表扬,让她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起主动参与学习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成功的奖赏会使学困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王楠通过近一年来老师、同学的帮助,自己不懈的努力,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上也能大胆的发言。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为学困生创设能充分展示学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到成功之乐,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来。
其次、关注学困生,使他们享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把学困生融合于各个学习小组,使他们的学习得到帮助和提高。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树立他们学习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努力使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全面提高学习质量。《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团结精神,交往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因此,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就要有意识地把好、中、差三种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里,每个学习小组只安排一个差生。对小组里成绩较好的学生,老师要给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主动帮助学困生,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督促、帮助学困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对学困生的帮助要有耐心,教师又给学困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每次小组讨论、交流时必须发言。防止小组讨论时优生发言,差生无言尴尬的局面。
通过优秀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行为,交流、合作意识,来启发感染学困生,让他们自己在学习、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缺点,赶上优等生。这样,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既感到有同学的帮助,享受到集体的温暖,又使他们学习得到进步和提高,从而进一步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
第三、教师的教学重心偏向学困生。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除了面向全体以外,还要特别关注学困生,教学的重心必须向下移。首先,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思考、发言,引导、帮助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倾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想法。其次,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在小组的汇报时,把教学的目标直接指向学困生,让他们代表小组来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并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等这样的问题。有的学困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想回答又怕回答时,这时,老师要给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会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质的飞跃。这既是检查小组讨论的情况,又可检查学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为教师及时调控课堂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不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的信心,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困生的兴趣、爱好,特此,从兴趣爱好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努力学习,才能获得成功。
1 产生“差生”的原因
1.1 兴趣不浓,积极性低。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抽象性的学科。正是由于它的抽象性,使差生在学习数学的许多方面发生障碍,再加上学习数学本身是枯燥的,或由于自身的智力问题,因而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课堂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练习漠不关心,若无其事。解题过程没有步骤,或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积极思考的动力,不肯动脑筋,漫不经心。
1.2 贪玩好动,自控力差。一般来说,差生比较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差,这是由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如数学作业没有完成,就和别人一起在玩了,当天的没弄明白,以后又学了新的知识。于是,没明白的越积越多,终于停滞不前,数学不像语文,数学是前后有联系的,是系统的,基础打不好,会不进则退。
2 转变差生的措施
首先、关注学困生,激发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重塑学习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与学困生交朋友。实践证明,小学生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教师,也就喜欢他教的那门学科。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并理解他们,对学生感到有亲切感、信任感、期望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被重视的、被关注的。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里理距离,使他们主动投入到主动学习的活动中来。
例如,我班王楠同学,她的学习成绩比较差,脑袋反应较慢,常常为此感到自卑而缺乏信心,心中还是想把学习搞好。根据学生这种心理,我在课堂教学时特别的尊重、注视、宽容她,常常用鼓励的语言评价她的发言,那怕是一次小小的发言,一点小小的进步,我就抓住不放,大力表扬,让她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起主动参与学习的自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都是强化的结果,成功的奖赏会使学困生产生喜悦的情绪,这种成功的喜悦又会转化为进一步学习的强大动力,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王楠通过近一年来老师、同学的帮助,自己不懈的努力,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课堂上也能大胆的发言。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为学困生创设能充分展示学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享受到成功之乐,从而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积极参与到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来。
其次、关注学困生,使他们享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在自主学习活动中把学困生融合于各个学习小组,使他们的学习得到帮助和提高。此外,我们还要注意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树立他们学习的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努力使全体学生都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全面提高学习质量。《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团结精神,交往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学困生得到帮助和提高。因此,教师在组建学习小组时,就要有意识地把好、中、差三种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里,每个学习小组只安排一个差生。对小组里成绩较好的学生,老师要给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主动帮助学困生,多给他们发言的机会,督促、帮助学困生主动积极思考问题,对学困生的帮助要有耐心,教师又给学困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每次小组讨论、交流时必须发言。防止小组讨论时优生发言,差生无言尴尬的局面。
通过优秀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行为,交流、合作意识,来启发感染学困生,让他们自己在学习、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改正缺点,赶上优等生。这样,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既感到有同学的帮助,享受到集体的温暖,又使他们学习得到进步和提高,从而进一步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
第三、教师的教学重心偏向学困生。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除了面向全体以外,还要特别关注学困生,教学的重心必须向下移。首先,课堂小组合作讨论时,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去,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思考、发言,引导、帮助他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倾听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想法。其次,小组合作讨论结束后,在小组的汇报时,把教学的目标直接指向学困生,让他们代表小组来汇报合作学习的结果。并提问:“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这样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想法”等这样的问题。有的学困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想回答又怕回答时,这时,老师要给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你能行”的鼓励。会使学生的思维发生质的飞跃。这既是检查小组讨论的情况,又可检查学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为教师及时调控课堂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不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的信心,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困生的兴趣、爱好,特此,从兴趣爱好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努力学习,才能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