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古典文化传承中,书香墨韵,琴瑟相和,渊穆之风,自古而然;在欧美收藏界,古籍收藏同样被尊为“绅士的收藏”。作为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载体,古籍善本以其不可复制性以及独特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成为中外有识者争相购藏、传之后人的珍品。而在当今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古籍善本的价格与其价值相比,仍处于低位,这也使它在未来市场中具备了相当强的上升空间。
西泠拍卖此次推出首届古籍善本专场,冀图在中国书画、印砚文玩等传统大项外,从一个相对小众的门类人手,深挖古籍善本所蕴含的独特的人文、艺术、史料价值,这与西泠拍卖以古为尚、以文人道的整体定位是一脉相承的。
本次专场将推出书品完好且极具收藏价值的中文、西文古籍一百余件,其中包括首次面世的汲古阁抄《南村辍耕录》、明版《大明一统志》,前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先生的古籍旧藏,以及包括《马可·波罗游记》在内的二十余部珍贵西文古籍善本,整体水准堪称国内西文古籍私人收藏之最。
精抄本
在当今藏界,珍贵的手抄本古籍以其独有的书法艺术价值和不可复制性,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本次西泠秋拍将重点推出汲古阁抄《南村辍耕录》、清代精抄本《历代史约》等数部难得一见的精抄古籍,以飨藏家。
汲古阁抄《南村辍耕录》一函八册,书品极佳,十行二十字,白口,单鱼尾,书口处或日“汲古阁本”,或日“汲古阁”,卷首钤“毛晋之印”、“汲古斋主人”印,“供台利室藏书画印”鉴藏印一枚。全书以端楷抄录,字体不统一,应为多人抄写。内有避“玄”字讳,应为清初抄本。汲古阁为明末大藏书家、出版家毛晋的藏书刻书处,毛氏后人刻抄之书一般仍沿用“汲古阁”名义。毛氏影抄之书,多为宋元罕见的珍本,在明、清、民国各时期都有“仅下宋本一等”的佳评,极受藏界珍视,上世纪后半叶以来,“汲古阁”抄本的市场价值甚至有赶超“宋、元刻本”之势。此次抄录的《南村辍耕录》为元末明初陶宗仪所著,记载元代典章、文物、风俗、掌故,因其文词生动,描写逼真,每每为后世引用,推为元文学史上的名篇。
《历代史约》亦称《史约》,是明代吕柟的一部重要著作,见载《明史》卷九十七《志第七十三》杂史类。此为清代精抄本,共4函32册,装裱华丽,卷帙宏大,抄写工严,甚为难得。函套题签“史约辛酉夏六月重装澹翁署签”。澹翁为晚清内阁学士李品芳(1793-1876)的晚号,致仕后闭门读书著述,蛰居家门32载以寿终,著有《澹翁文集》。
明清多卷帙全书
本次古籍专场还推出数部明清以来的多卷帙全书,在版本、书品、文献价值等各方面值得藏界瞩目。其中《大明一统志》为近年来市面上罕见的明版大部头全书。此书分装六十册,十行二十二字,双行小字同,粗黑口,四周单边。有天顺五年五月十六日御制序,再有天顺五年四月十六日李贤、彭时、吕原等进书奏表,后列奉敕襄赞编修《大明一统志》诸臣工官弁职名总录。龙游斋钤章。旧“金镶玉”装。首页补纸,补抄十二字。原装木箱。全书以天下一统、中央集权的理念贯穿始终,依照明代行政区划编撰地方志,为以后各类方志的修订确立了基石,同时也彰显了明英宗文治立国的政治抱负。
《御批通鉴纲目全书》是又一部煌煌巨作,总计一百九十卷,是宋荦等臣奉康熙帝之命,将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宋元间金履祥撰《资治通鉴前编》十八卷、《举要》三卷,明成化间商辂等奉敕撰《续资治通鉴纲目》二十七卷重新编汇而成,为元代以前正史之汇集。此为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扬州诗局刻本。版框18.6厘米×13.4厘米。半页11行,行22字,小字双行同,上白口,下黑口,四周双边,双鱼尾。《前编》卷前有康熙四十六年(1707)御制资治通鉴纲目全书序;《正编》卷前有朱子序例、总目录、凡例、后语、尹起莘发明序、贺善书法序等;《续编》卷前有御制原序,卷末有康熙四十六年御制通鉴纲目全书后叙。
俞伟超旧藏
纵观全球艺术品市场,“名人珍藏”历来是点“金”之笔。一件拍品的人文价值在名人的收藏过程中获得了提升,并在它的后续者那里得以延续;同时,人们通过对名人旧藏的解读,亦能对名师巨匠的成长历程、治学交游、审美品位等诸多方面得一管之窥,见贤而思齐。
本次西泠秋拍有幸征集到了中国第一代考古专家、前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先生的一批旧藏。其中既有沈从文70年代初期的珍贵文稿及信札,启功、饶宗颐、林散之等名人题赠的书法题词,亦有伴随先生一生、不离左右的古籍旧藏,如清代吴骞的陶器专著《阳羡名陶录》,吴式芬与陈介祺合著的中国第一本印信封泥考证专书《封泥考略》、金石类名著《陶斋藏石记》、《汉碑录文》,元人王祯的《农书》等,范围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艺,可谓洋洋大观。俞伟超(1933-2003)是中国国家文博界的硕儒白眉,“新考古派”之开拓者,任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达十四年之久。通过这批旧藏,可知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广博精深的知识构架,令后学仰目。西泠拍卖亦希望俞先生这批旧藏能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获得一个理想的归藏之所。倘若能嘉惠士子学人,令其读书举业,再振文声,当为先生所愿也。
西文古籍善本
本次专场在国内首次推出珍稀西文古籍板块,整体水准堪称国内西文古籍私人收藏之冠。这二十余件珍贵的西文古籍善本,出版时间都在15-18世纪之间,为四百年来欧洲“中国学”最具代表性的早期著作,对研究明清时期中国与欧洲各国的文化交流有着重大价值。如有“国宝”之誉的《马可·波罗游记》意大利文第一版,法国耶稣会第一位入华传教士、“中国拉丁文之父”金尼阁的私家特藏《中国王朝之描述》,以及葡萄牙、比利时等国来华“第一人”的中国学著作初版,届时都将一一登台,令人瞩目。
此外还有多部具有极高版本价值的西洋图书,如1483年、1485年出版的“摇篮本”《法典汇要》(Decretumsuper secundo)上下卷,国家图书馆也仅藏数本。“摇篮本”是西文图书收藏的分水嶺,有如中国的“宋版”,是评判一位收藏家水准的标志性图书。这些古籍中的善本之善本,如今即便在原出版国也成了“极罕本”,此次能集体亮相西泠,实乃学术界、收藏界之大幸。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西文古籍的作者,有的数百年前就来过杭州,还有几位则长眠于此。而今,承载着西方先贤毕生心血和中西文化交流史话的古籍善本再度登临杭城,无疑将为本场拍卖增添独特的人文、历史意蕴。
西泠拍卖此次推出首届古籍善本专场,冀图在中国书画、印砚文玩等传统大项外,从一个相对小众的门类人手,深挖古籍善本所蕴含的独特的人文、艺术、史料价值,这与西泠拍卖以古为尚、以文人道的整体定位是一脉相承的。
本次专场将推出书品完好且极具收藏价值的中文、西文古籍一百余件,其中包括首次面世的汲古阁抄《南村辍耕录》、明版《大明一统志》,前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先生的古籍旧藏,以及包括《马可·波罗游记》在内的二十余部珍贵西文古籍善本,整体水准堪称国内西文古籍私人收藏之最。
精抄本
在当今藏界,珍贵的手抄本古籍以其独有的书法艺术价值和不可复制性,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本次西泠秋拍将重点推出汲古阁抄《南村辍耕录》、清代精抄本《历代史约》等数部难得一见的精抄古籍,以飨藏家。
汲古阁抄《南村辍耕录》一函八册,书品极佳,十行二十字,白口,单鱼尾,书口处或日“汲古阁本”,或日“汲古阁”,卷首钤“毛晋之印”、“汲古斋主人”印,“供台利室藏书画印”鉴藏印一枚。全书以端楷抄录,字体不统一,应为多人抄写。内有避“玄”字讳,应为清初抄本。汲古阁为明末大藏书家、出版家毛晋的藏书刻书处,毛氏后人刻抄之书一般仍沿用“汲古阁”名义。毛氏影抄之书,多为宋元罕见的珍本,在明、清、民国各时期都有“仅下宋本一等”的佳评,极受藏界珍视,上世纪后半叶以来,“汲古阁”抄本的市场价值甚至有赶超“宋、元刻本”之势。此次抄录的《南村辍耕录》为元末明初陶宗仪所著,记载元代典章、文物、风俗、掌故,因其文词生动,描写逼真,每每为后世引用,推为元文学史上的名篇。
《历代史约》亦称《史约》,是明代吕柟的一部重要著作,见载《明史》卷九十七《志第七十三》杂史类。此为清代精抄本,共4函32册,装裱华丽,卷帙宏大,抄写工严,甚为难得。函套题签“史约辛酉夏六月重装澹翁署签”。澹翁为晚清内阁学士李品芳(1793-1876)的晚号,致仕后闭门读书著述,蛰居家门32载以寿终,著有《澹翁文集》。
明清多卷帙全书
本次古籍专场还推出数部明清以来的多卷帙全书,在版本、书品、文献价值等各方面值得藏界瞩目。其中《大明一统志》为近年来市面上罕见的明版大部头全书。此书分装六十册,十行二十二字,双行小字同,粗黑口,四周单边。有天顺五年五月十六日御制序,再有天顺五年四月十六日李贤、彭时、吕原等进书奏表,后列奉敕襄赞编修《大明一统志》诸臣工官弁职名总录。龙游斋钤章。旧“金镶玉”装。首页补纸,补抄十二字。原装木箱。全书以天下一统、中央集权的理念贯穿始终,依照明代行政区划编撰地方志,为以后各类方志的修订确立了基石,同时也彰显了明英宗文治立国的政治抱负。
《御批通鉴纲目全书》是又一部煌煌巨作,总计一百九十卷,是宋荦等臣奉康熙帝之命,将南宋理学家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宋元间金履祥撰《资治通鉴前编》十八卷、《举要》三卷,明成化间商辂等奉敕撰《续资治通鉴纲目》二十七卷重新编汇而成,为元代以前正史之汇集。此为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扬州诗局刻本。版框18.6厘米×13.4厘米。半页11行,行22字,小字双行同,上白口,下黑口,四周双边,双鱼尾。《前编》卷前有康熙四十六年(1707)御制资治通鉴纲目全书序;《正编》卷前有朱子序例、总目录、凡例、后语、尹起莘发明序、贺善书法序等;《续编》卷前有御制原序,卷末有康熙四十六年御制通鉴纲目全书后叙。
俞伟超旧藏
纵观全球艺术品市场,“名人珍藏”历来是点“金”之笔。一件拍品的人文价值在名人的收藏过程中获得了提升,并在它的后续者那里得以延续;同时,人们通过对名人旧藏的解读,亦能对名师巨匠的成长历程、治学交游、审美品位等诸多方面得一管之窥,见贤而思齐。
本次西泠秋拍有幸征集到了中国第一代考古专家、前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先生的一批旧藏。其中既有沈从文70年代初期的珍贵文稿及信札,启功、饶宗颐、林散之等名人题赠的书法题词,亦有伴随先生一生、不离左右的古籍旧藏,如清代吴骞的陶器专著《阳羡名陶录》,吴式芬与陈介祺合著的中国第一本印信封泥考证专书《封泥考略》、金石类名著《陶斋藏石记》、《汉碑录文》,元人王祯的《农书》等,范围涵盖天文、地理、历史、文艺,可谓洋洋大观。俞伟超(1933-2003)是中国国家文博界的硕儒白眉,“新考古派”之开拓者,任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达十四年之久。通过这批旧藏,可知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广博精深的知识构架,令后学仰目。西泠拍卖亦希望俞先生这批旧藏能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获得一个理想的归藏之所。倘若能嘉惠士子学人,令其读书举业,再振文声,当为先生所愿也。
西文古籍善本
本次专场在国内首次推出珍稀西文古籍板块,整体水准堪称国内西文古籍私人收藏之冠。这二十余件珍贵的西文古籍善本,出版时间都在15-18世纪之间,为四百年来欧洲“中国学”最具代表性的早期著作,对研究明清时期中国与欧洲各国的文化交流有着重大价值。如有“国宝”之誉的《马可·波罗游记》意大利文第一版,法国耶稣会第一位入华传教士、“中国拉丁文之父”金尼阁的私家特藏《中国王朝之描述》,以及葡萄牙、比利时等国来华“第一人”的中国学著作初版,届时都将一一登台,令人瞩目。
此外还有多部具有极高版本价值的西洋图书,如1483年、1485年出版的“摇篮本”《法典汇要》(Decretumsuper secundo)上下卷,国家图书馆也仅藏数本。“摇篮本”是西文图书收藏的分水嶺,有如中国的“宋版”,是评判一位收藏家水准的标志性图书。这些古籍中的善本之善本,如今即便在原出版国也成了“极罕本”,此次能集体亮相西泠,实乃学术界、收藏界之大幸。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西文古籍的作者,有的数百年前就来过杭州,还有几位则长眠于此。而今,承载着西方先贤毕生心血和中西文化交流史话的古籍善本再度登临杭城,无疑将为本场拍卖增添独特的人文、历史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