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作文向“生活开放”教学之研究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seun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小学中段习作教学中,往往看到班级里的学生写文章都是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写作上有一定的困难,好像都是老师“要我写”才写的,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写的。这样学生写作也就有了奉命而写的感觉了。叶圣陶先生说:“训练学生作文,必须要注重于学生的生活积累”。让生活与习作紧密的联系起来, “问渠哪有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了生活这个不竭的源头,学生习作的灵感才能绵延不断地奔涌而来,那么学生心灵、情感的体验,就能用自己的语言去描绘,一一呈现在自己的笔下。
  【关键词】
  观察 体验 想象 生活开放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还应该引导学生去关注身边的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观察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心中有话,就有了想说的欲望,有了说的欲望就会使学生愉快写作。”我们的习作教学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在万花筒中尽情的捕捉自己喜爱的镜头,将自己的感受跃然纸上,这样,学生习作就觉得轻松自在,没有负担,没有约束,没有奉命而写的感觉了。这些要求启示我们,要让教学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去观察生活,到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让学生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感悟写作素材;让学生去想象生活,在生活中放飞自己的写作思路。
  一、观察生活,开放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 “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这就告诉我们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到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素材。所以在习作教学中,我会有意把学生的目光引向生活,引导他们到生活中去观察,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
  1.走进生活,获取写作素材
  由于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我指导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去观察生活,丰富习作素材。主要通过组织和教学来引导学生勤于观察,乐于观察,在观察中积极感受生活,发现生活,认识生活,热爱生活,使他们自觉地去收集生活中的素材。还要对他们明确观察的目的:引导学生观察有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地选择观察对象,主动的进行观察。
  2.引导观察,积累写作素材
  春天,我带着学生参观自己美丽的校园,让他们仔细观察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夏天,我利用休息日带他们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秋天,组织学生到果园里去品尝各种各样的水果,让他们感受农民伯伯的辛苦劳动,并能发自内心的感受到丰收的喜悦;冬天,让学生置身于一片雪的世界,享受堆雪人、打雪仗的欢乐……随着这些季节的变化,要求学生及时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这样,一天天的积累下来,学生的脑中就会装满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也就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写作素材。
  如:带领学生观察校园的时候,我边让他们观察,边引导他们说出校园里有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美在哪里? (从颜色、特点等方面说,或用上比喻、拟人等写法说。)
  片段一:我们的学校真美。五颜六色的花,翠绿茂盛的树木,红色的大圆形塑胶跑道……但我最喜欢的是校园里的小池塘。池塘里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沙石;池塘里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连活泼可爱的小金鱼都露出水面欢迎我们的到来!
  教师和同学边读边点评,对于这段话觉得写得好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出来,并说说好在哪里?通过这个描写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很多同学都点评在这段话中作者抓住了颜色美、水清、绿的特点写出了校园的美丽,而且这位同学也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写法把句子写得更加生动、具体。也能够仿照课文片段学会排比句的用法。通过这样的点评,很多学生就学会了写片段的技巧,很自然地把别人的写法用到了自己的文章中,取长补短。
  3.抓住契机,丰富写作素材
  春天是美丽的,彩色的,这个时候带领学生去观察春天里的花花草草。
  (1)大自然中观察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抓住它的特点用上恰当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写。
  片段二:每天上学,我都会经过一条小道,今天我突然发现道上有一朵红色的花,于是我快步走上前去,蹲下来仔细观察:原来是一朵月季花,绿绿的叶子,边上都是一个个像锯一样的齿,摸上去还有点扎手呢!红色的花瓣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红了。
  让学生说说这位同学写的一段话好不好?好在哪里?你觉得还可以把它写得更好吗?
  有的同学说:这段话写得很好,一个“蹲”字说明他观察的很认真,观察也很细致,叶边像锯齿,也用了恰当的比喻把叶边的特点写得更形象了。
  还有的同学说:花的颜色、特点、以及摸上去的感觉都具体地写出来了,如果加上这样一句花香:“一阵风吹过,一股淡淡的清香扑鼻而来。”会更美。
  这样加上去确实让我们感受到月季花更美了,美在颜色、花香……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学着加一句,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学会把片段写具体了。
  (2)文章中观察
  结合课文引导孩子观察,如学习《花钟》这课时,让孩子观察各种花开放的时间、颜色及他们看到每一种花开放时的心情,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写成一篇篇日记。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就能帮助他们获取生活中的写作材料,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可以从多方面去观察(颜色、形状、甚至摸一摸、闻一闻……),使这些特点清晰的记在自己的脑海中,以便更好地写作。
  (3)节日中观察
  三八节来临之际,引导孩子如何去为操劳的妈妈奉献爱心。仔细去观察妈妈劳动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的变化,并记录下来。
  因为作文教学既是教孩子写作,又是教孩子做人。通过这样一个场景,让学生感受到妈妈对他们的爱,同时也教育孩子要去孝敬自己的长辈。
  二、体验生活,开放写作感悟
  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给了学生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不同的活动也会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受,让他们更好地进行写作。   1.活动体验
  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写作的欲望。于是为了让我们班的学生写好一次有关活动的作文,我选择了他们最感兴趣的拔河比赛进行指导。
  片段三:我们班选了20名队员,每个队员都很高大、壮实,像一个大力士,再看看五(1)班的队员都很瘦弱,肯定弱不禁风,不是我们班的对手。想着想着,比赛就开始了,裁判员一声令下,两边队员一齐抓紧绳子,使劲往自己身边拉,绳子中间的红布条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只见每个队员的脸都涨得通红,嘴巴张的大大的,那样子可真好笑。
  根据这个片段让学生点评,有的学生说这段话抓住了队员们的动作、神态来写了,句子很生动、形象,还写出了自己的心理想法,运用了心理描写。
  通过这样点评,学生知道在以后的写作中要注重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才能把句子写生动、具体、形象。
  2.活动再现
  在学校里我利用各种节日组织各种形式的班队活动。课后再带着学生去参加实践,学生只有亲身经历过、实践过,他们才能充分地表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比如说:我们学校在大课间操的时候,组织每个班的学生练习跳绳,在这个时候,我让不会跳绳的学生特地跳一跳,跳后再说出自己的心里感受,因为他们亲自实践了,当时的那个感受就是一种真情流露,他们写出来的文章才是最真实的。
  3.活动模拟
  生活是五彩缤纷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又都是不相同的。我们要教育学生做一个有心人,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
  给学生布置一项回家作业:观察妈妈怎样洗衣服的?然后自己模仿妈妈的样子去洗衣服,再回味自己洗衣服时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又通过一种活动让学生有了写作的材料,也能感受到妈妈每天的辛苦,有了这些材料就能释放他们自己真实的情感。
  三、想象生活,开放写作思路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从这句话中我们知道了想象对学生写作的重要。所以在习作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放飞他们的想象,放飞学生的想象之后还应使之落实于写作,而激发想象应是习作成文的前提条件,教师应采取各种方法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
  1.课内寻想象
  读到文中感知性的语言文字时,学生能准确而迅速地在脑子里呈现有关的画面,进行他们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产生对文字灵敏的感受力,他们就会自觉地吸收语言的精华。如在教《荷花》一课的最后一个板块上,我让学生边欣赏多姿多彩的荷花图片,边用学到的描写方法贯穿到句子中,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再引发学生参照着课文中的描述拓展课文中没有的句子,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把自己心里的话倒出来,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敞开说,把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生1:有的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挺直了身子。
  生2:有的低着头好象很害羞的样子。
  生3:有的晃来晃去,像在欢迎我们的到来。
  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使学生在想象的空间里自由飞翔,把句子写美了。
  2.课外觅想象
  郑宏尖说:“想象的丰富性,要建立在仔细观察和生活的经验上。”学生要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多去熟悉、观察身边的事物,才会有丰富的想象。
  如教学一篇想象作文《未来的手机》,首先我要让学生与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想象得以发挥。学生都是见过手机的,这样学生对手机就有了生活的再现,再加上一些手机的资料补充,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了手机,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想象和补充,或者与他们自己的愿望联系起来,这样就启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为下面的写作打好了基础。是想象赋予了他们写作的生机和活力,是想象带领着他们在自由创造的王国里尽情遨游!
  面对生活,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的独特认识和感受,我引领他们走进生活,和生活对话,并鼓励他们大胆地描写这些生活画面,他们的文章中也就自然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也表达出孩子们率真的灵气。
  【结 语】
  “生活是习作的唯一源泉。”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带着学生走生活化的小道,引导他们多去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鼓励他们大胆、自主表达自己熟悉的生活,在情境的创设与诱发上,再将学生带入一种生活情境,强化他们的感受,发展他们的思维和语言。真正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口。”我们只有让习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放飞学生心灵的想象,才能不断充实文章内容,提高作文质量,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愉悦感;才能激发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习作,由“要我写”向“我要写”转变,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学习转变。让他们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想象”为翅膀,用自己稚嫩的笔法去描绘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参考文献】
  【1】田本娜.谈谈小学作文教学.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06(4-6)
  【2】朱作仁,祝新华.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216
  【3】王佑萌.生活化作文开放教学探析.江西教育科研,2006(67-68)
  【4】江平.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有位作家曾经说过:“一个会回忆,会联想,会想象的人,才是会构思的人。”因此,写好想象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但是当前小学生缺乏想象力,不知从何处展开。如何叩
时间从远古到未来,给予我们文明,给予我们新生,给予我们苍老,那是沧海桑田,那是天地洪荒,时间的痕迹爬过世界,而时间给予我父亲的是一手老茧。  年轻的双手还未理解沧桑就开始了农忙,从秋天的麦穗开始,老茧给予我们生存与劳动,从爷爷开始,那样一手老茧抚摸过春天肥沃的土地,握住过如冰似铁的锄头,播过小麦的第一粒种子。  茧开始在父亲的双手上蔓延,井水中汩汩流淌的清泉,麻雀羽毛上的伤口,农耕的锄具,秋日的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将人本精神付诸教学实践,对于提高教学效果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论述人本精神的内涵及其效用原理的基础上,阐释了教学中的互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是中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学校应构建科学的体系,完善初中足球教学。  一、调整初中足球教学任务  教师在初中足球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体育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任务,从而保证选择的教学内容、方法等能够保证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在制定教学任务时应保证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中学生各方面都处于发展的阶段,教师在足球教学中应充分考虑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及生理、心理发展状况,设计出有趣合理的练习方法。如在讲解足球的运球技
讨论了氢原子光谱实验中狭缝宽度、采集次数和负高压对氢原子光谱同位素位移谱线的影响,优化了氢原子光谱同位素位移实验的工作参数,获得了清晰的氢原子同位素位移光谱。通过该
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存在多种问题,诸如实验内容迂腐陈旧、实验考核体系不规范等,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因此,探索符合实验教学特点的新体系非常必要。根据现行体
艺术性、教育性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特点。由于教育性受到更多重视,艺术性遭忽略,所以课堂生机不足,教师泛泛而论,学生学习有更多应付因素,教学质量提升效果并不理想。无法促进学生形成智力兴奋,提升其学习兴趣。这种无情感教学只能制造师生双方教学倦怠,还会让学生产生焦虑情绪,这是外语学习的最大障碍。  一、情景教学法简述  成功教学的标志是把学习兴趣全面激发(托尔斯泰)。通常来说,学习兴趣并不具有明显先天性。要
【摘 要】多少年来,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在教师们的课堂里,数学一直与定理、法则、记忆、运算、冷峻、机械等联系在一起。而在数学大师们的课堂里,数学却与五彩斑斓,鲜活亮丽,生动活泼,个性张扬挂上钩。这不得不让人想到一句话: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那数学教师的功夫到底有哪些呢?  【关键词】数学大师 教师 功夫在诗外  一、背景概述  前不久,在一篇杂志上看到一篇论文,题为“功夫在诗外”。初看,有点像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