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樂游戏活动中,教师如果“导演”得太多、干涉过度,就无法有效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无法让幼儿在活动中真正感受到乐趣。那么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该如何有效组织呢?笔者认为,正确选取素材是前提,实施有效策略是关键。
【关键词】幼儿音乐游戏;有效组织;正确选材;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06-0227-02
音乐游戏是以游戏为主要手段,促使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体验音乐节奏,感受音乐内涵,提高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的活动[1]。在带领幼教学生参加幼儿园教育教学实习时,笔者发现,部分幼教实习生和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时,存在形式化与低效的问题,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游戏的外在形式、教学意图,而忽视了游戏的基本精神,活动形式较单一,活动内容选择不适宜。反观那些有效的音乐游戏活动,一般都具备这两点要素:一是正确选取音乐游戏素材,二是采取有效的音乐游戏组织策略。
一、正确选取音乐游戏素材
正确选材是有效组织音乐游戏活动的基础和前提。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水平,根据各年龄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选材。
(一)选择趣味性强的音乐
音乐是活动之源,非常重要。幼儿总喜欢在活动时自发地哼唱,所以选材时应注意选择有歌词或者幼儿较容易哼唱的乐曲,所选乐曲的乐句要清楚,节奏要明快,对比要鲜明。如大班音乐活动《熊与石头人》中,乐曲中大熊和小动物各自对应的音乐节奏明显不同,对比鲜明,趣味性强,所以教师在引导幼儿表现大熊铿锵有力的步伐,以及其他小动物为不被发现而小心翼翼地跟在大熊后面、大熊一回头就变成石头人的游戏情节时应得心应手。选择趣味性强的音乐,能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游戏活动的意愿,并使幼儿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和感受,提高审美能力。
(二)选择易于理解的情节
幼儿的经验来源于生活。音乐的情节不能过于复杂,要简单,易于理解,这样幼儿游戏时想象才能活跃、感情才能真实。如开展大班音乐游戏《库企企》时,单纯从音乐角度出发,幼儿难以理解,但如果教师进行二度创作,选择易于理解的情节,就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有的教师以去城堡救公主为背景,围绕“走—过高山—念咒语—救出公主”这一主线开展活动;有的教师以寻宝为主线,通过“开火车—游泳—喊话”三个情节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三)选择合适的表现动作
开展音乐游戏是为了让幼儿在音乐学习中游戏,所以先要让幼儿能合拍做动作。因此选材时要考虑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幼儿设计较为简单的、适合的动作[2]。如小班音乐游戏《狐狸与石头》中,扮演狐狸的幼儿只需要跟着音乐节奏做狐狸走路的动作,其他幼儿做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在“狐狸”回头时,扮演各种小动物的幼儿则要躲避。选择较为简单的动作能让幼儿不必花力气想动作如何表现,将注意力放在倾听音乐、感受音乐上。中大班幼儿选用的音乐游戏素材,可以加大难度。
二、采取有效的音乐游戏组织策略
在幼儿音乐游戏活动中,要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必须要激发幼儿的游戏热情,使其产生强烈的游戏意愿,积累游戏经验,进而提高音乐素养,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音乐游戏组织策略。
(一)创设游戏情境
开展幼儿园音乐游戏需要教师创设与音乐风格贴近、幼儿喜欢的情境,这样才能让幼儿身临其境地进行游戏,体验游戏乐趣,更好地理解音乐内涵。如大班音乐游戏《鸭子上桥》中,可以设置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用材料搭建一座桥,增添游戏趣味性。让幼儿排队上桥,明确自己的号数,唱到几号“鸭子”,几号“鸭子”就开始起步上桥,上桥后随着音乐节奏左右摇摆。为避免幼儿在游戏中等待的时间过长,可以将幼儿分成八人一组,增加幼儿参与游戏的机会,使其更好地体验游戏的乐趣。又如中班音乐游戏“捞鱼”中,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制订游戏规则,创设捞鱼的情境,引导幼儿变出一个“大鱼网”来捞鱼。为让游戏更加深入,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观看捞鱼的视频,丰富其生活经验。为给幼儿更充足的游戏时间,教师还可以在后面加上一段“小鱼游”的音乐,让幼儿游戏的情绪更为高涨。
(二)明确游戏角色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艺术。开展音乐游戏活动需要幼儿在参与中充分感受音乐,发挥想象力,赋予游戏角色恰当的形象特质。所以,教师要让幼儿分清角色,熟悉角色,表现角色,如此幼儿才能更好地游戏。如大班音乐游戏《挪威舞曲》中,第一段音乐描述的是小树苗的生长过程,小精灵出来为小树苗浇水;第二段音乐听了令人觉得害怕,描述的是老巫婆出现了,小精灵躲起来了,小树苗充当了小精灵的保护伞;第三段描述的是老巫婆终于走了,小精灵又出来了,与小树苗一起游戏。只有分清了角色,幼儿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更深入地游戏。又如音乐游戏《解放军进行曲》中,教师可通过让幼儿观看有关解放军训练的录像,让幼儿对解放军的工作、生活有初步印象,明白解放军是做什么的,明确解放军的角色特点。这样当音乐响起时,自然而然,幼儿就能模仿他们的模样踏步走、向前进、敬礼等,进一步加深对角色的认识,提高对角色的表现力。
(三)了解游戏玩法
音乐游戏有一定的游戏玩法和游戏规则。幼儿只有了解游戏玩法及规则,才能有序地进行游戏,并从中获得发展。如大班音乐游戏《喜羊羊和灰太狼》中,幼儿在音乐的前两个乐句中要分别扮演喜羊羊和灰太狼从各自的家里走出来,在第三和第四个乐句中需要做拍手四次和抱一抱的动作,在长音部分扮演灰太狼的幼儿手掌朝下,扮演喜羊羊的幼儿用食指顶住“灰太狼”的“爪子”随音乐上下摆动,在顿音部分,“喜羊羊”要“逃跑”(收回食指),而“灰太狼”要用“爪子”抓“喜羊羊”。如果“喜羊羊”被抓住,就要暂停游戏一次,没被抓住则可以继续游戏。通过教师清晰的讲解和示范,幼儿会理解游戏玩法和规则,在活动中很好地随着音乐快乐游戏。又如音乐游戏《波斯集市》由三部分组成:快乐的小老鼠、波斯猫主旋律、波斯猫智斗小老鼠。第一部分扮演小老鼠的幼儿听着音乐按节奏一边念旁白一边进行动作表演,音乐由弱渐强,重复两遍;第二部分扮演波斯猫的幼儿边唱边用身体动作表演歌词中的情节与内容;第三部分的音乐只有旋律,“猫”深深地打了个哈欠,开始装睡,“小老鼠”看到没动静了,以为“猫”睡着了,就钻出洞开心地玩,最后一拍强音,“猫”睁开眼睛,大叫一声,开始抓“老鼠”。幼儿在了解游戏的玩法后,玩起来非常自如,兴趣盎然。 (四)掌握音乐节奏
音乐节奏在游戏中非常重要,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音乐活动开展的基础。在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活动时,先要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把握音乐的节奏,然后再引导幼儿选择适合的身体动作来表现它。音乐的节奏一般在音乐的前奏中就能感受到,前奏长短要适宜,不宜过长,对于较小的幼儿,可以在前奏部分配上相应的语言节奏,让幼儿更容易准确把握。如小班音乐游戏《我的手指变变变》中,在播放前奏
“13 53 ︳13 53”时,可以让幼儿念口诀“我的小手真灵巧”,然后再开始游戏:“一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毛毛虫,爬爬爬。”对于中、大班幼儿,则要引导他们学会辨别节奏,合着音乐节奏游戏。如音乐游戏“狮王进行曲”中,教师可用故事来引题,“大森林黑洞洞的,突然听到狮王的吼叫声,猴子说:‘狮王驾到!’乐队开始吹起了号角迎接狮王。”教师让幼儿合着音乐听故事。音乐缓慢时,幼儿做着狮王的动作,有的摇摇摆摆,踱起方步;有的学着张开爪子,很是威风、神气。音乐轻快时,有的幼儿合着节拍轻轻地跳;有的学著鸟飞的动作等。有的教师在活动中还按乐句设计了图谱,帮助幼儿理解乐曲蕴含的故事,让幼儿和着音乐节奏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各种不同的小动物,体验游戏的快乐。
(五)解读音乐内涵
单纯让幼儿感受理解一首乐曲较难,教师也难以用语言为幼儿讲解一首乐曲的内涵,只有让幼儿充分倾听音乐、感受音乐,幼儿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一般地,在幼儿进入音乐教室后,就可以开始让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感受其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基本的音乐要素。充分欣赏音乐后,教师要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用语言、动作去描述音乐的内容和形式。幼儿倾听音乐时一般都会发现有些乐句是相同的。这时教师要根据音乐设计幼儿易理解的相应情节,再引导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角色动作表现解读这些乐句,可以是同一角色的重复动作、同一角色的不同动作、不同角色分组出现等多种形式。如大班音乐游戏《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是相同的,都是“喜羊羊”和“灰太狼”分别从自己的家里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出去玩;第三和第四乐句也是相同的,都是做拍手四次和抱一抱的动作;第五和第六乐句也是相同的,都是做追和抓的动作。
音乐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既具有音乐的特点又具有游戏的性质。只有正确选取音乐游戏素材,采取有效的音乐游戏组织策略,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创设宽松的音乐游戏环境,保障充足的音乐游戏时间,才能让幼儿情不自禁地融入音乐游戏的角色,在音乐的熏陶下自由自在地游戏,在音乐和游戏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苏.影视声乐作品对音乐教育的影响[D].西安:西安
音乐学院,2015.
[2]颜云娥.幼儿教师如何有效组织音乐游戏[J].才智,
2011(15).
【作者简介】
吴寅生(1974~),男,汉族,福建龙岩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学。
【关键词】幼儿音乐游戏;有效组织;正确选材;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06-0227-02
音乐游戏是以游戏为主要手段,促使幼儿在游戏情境中体验音乐节奏,感受音乐内涵,提高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的活动[1]。在带领幼教学生参加幼儿园教育教学实习时,笔者发现,部分幼教实习生和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园音乐游戏活动时,存在形式化与低效的问题,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游戏的外在形式、教学意图,而忽视了游戏的基本精神,活动形式较单一,活动内容选择不适宜。反观那些有效的音乐游戏活动,一般都具备这两点要素:一是正确选取音乐游戏素材,二是采取有效的音乐游戏组织策略。
一、正确选取音乐游戏素材
正确选材是有效组织音乐游戏活动的基础和前提。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水平,根据各年龄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选材。
(一)选择趣味性强的音乐
音乐是活动之源,非常重要。幼儿总喜欢在活动时自发地哼唱,所以选材时应注意选择有歌词或者幼儿较容易哼唱的乐曲,所选乐曲的乐句要清楚,节奏要明快,对比要鲜明。如大班音乐活动《熊与石头人》中,乐曲中大熊和小动物各自对应的音乐节奏明显不同,对比鲜明,趣味性强,所以教师在引导幼儿表现大熊铿锵有力的步伐,以及其他小动物为不被发现而小心翼翼地跟在大熊后面、大熊一回头就变成石头人的游戏情节时应得心应手。选择趣味性强的音乐,能激发幼儿参与音乐游戏活动的意愿,并使幼儿从中获得审美体验和感受,提高审美能力。
(二)选择易于理解的情节
幼儿的经验来源于生活。音乐的情节不能过于复杂,要简单,易于理解,这样幼儿游戏时想象才能活跃、感情才能真实。如开展大班音乐游戏《库企企》时,单纯从音乐角度出发,幼儿难以理解,但如果教师进行二度创作,选择易于理解的情节,就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有的教师以去城堡救公主为背景,围绕“走—过高山—念咒语—救出公主”这一主线开展活动;有的教师以寻宝为主线,通过“开火车—游泳—喊话”三个情节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三)选择合适的表现动作
开展音乐游戏是为了让幼儿在音乐学习中游戏,所以先要让幼儿能合拍做动作。因此选材时要考虑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幼儿设计较为简单的、适合的动作[2]。如小班音乐游戏《狐狸与石头》中,扮演狐狸的幼儿只需要跟着音乐节奏做狐狸走路的动作,其他幼儿做各种小动物的动作,在“狐狸”回头时,扮演各种小动物的幼儿则要躲避。选择较为简单的动作能让幼儿不必花力气想动作如何表现,将注意力放在倾听音乐、感受音乐上。中大班幼儿选用的音乐游戏素材,可以加大难度。
二、采取有效的音乐游戏组织策略
在幼儿音乐游戏活动中,要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必须要激发幼儿的游戏热情,使其产生强烈的游戏意愿,积累游戏经验,进而提高音乐素养,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音乐游戏组织策略。
(一)创设游戏情境
开展幼儿园音乐游戏需要教师创设与音乐风格贴近、幼儿喜欢的情境,这样才能让幼儿身临其境地进行游戏,体验游戏乐趣,更好地理解音乐内涵。如大班音乐游戏《鸭子上桥》中,可以设置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用材料搭建一座桥,增添游戏趣味性。让幼儿排队上桥,明确自己的号数,唱到几号“鸭子”,几号“鸭子”就开始起步上桥,上桥后随着音乐节奏左右摇摆。为避免幼儿在游戏中等待的时间过长,可以将幼儿分成八人一组,增加幼儿参与游戏的机会,使其更好地体验游戏的乐趣。又如中班音乐游戏“捞鱼”中,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制订游戏规则,创设捞鱼的情境,引导幼儿变出一个“大鱼网”来捞鱼。为让游戏更加深入,教师还可以组织幼儿观看捞鱼的视频,丰富其生活经验。为给幼儿更充足的游戏时间,教师还可以在后面加上一段“小鱼游”的音乐,让幼儿游戏的情绪更为高涨。
(二)明确游戏角色
音乐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艺术。开展音乐游戏活动需要幼儿在参与中充分感受音乐,发挥想象力,赋予游戏角色恰当的形象特质。所以,教师要让幼儿分清角色,熟悉角色,表现角色,如此幼儿才能更好地游戏。如大班音乐游戏《挪威舞曲》中,第一段音乐描述的是小树苗的生长过程,小精灵出来为小树苗浇水;第二段音乐听了令人觉得害怕,描述的是老巫婆出现了,小精灵躲起来了,小树苗充当了小精灵的保护伞;第三段描述的是老巫婆终于走了,小精灵又出来了,与小树苗一起游戏。只有分清了角色,幼儿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更深入地游戏。又如音乐游戏《解放军进行曲》中,教师可通过让幼儿观看有关解放军训练的录像,让幼儿对解放军的工作、生活有初步印象,明白解放军是做什么的,明确解放军的角色特点。这样当音乐响起时,自然而然,幼儿就能模仿他们的模样踏步走、向前进、敬礼等,进一步加深对角色的认识,提高对角色的表现力。
(三)了解游戏玩法
音乐游戏有一定的游戏玩法和游戏规则。幼儿只有了解游戏玩法及规则,才能有序地进行游戏,并从中获得发展。如大班音乐游戏《喜羊羊和灰太狼》中,幼儿在音乐的前两个乐句中要分别扮演喜羊羊和灰太狼从各自的家里走出来,在第三和第四个乐句中需要做拍手四次和抱一抱的动作,在长音部分扮演灰太狼的幼儿手掌朝下,扮演喜羊羊的幼儿用食指顶住“灰太狼”的“爪子”随音乐上下摆动,在顿音部分,“喜羊羊”要“逃跑”(收回食指),而“灰太狼”要用“爪子”抓“喜羊羊”。如果“喜羊羊”被抓住,就要暂停游戏一次,没被抓住则可以继续游戏。通过教师清晰的讲解和示范,幼儿会理解游戏玩法和规则,在活动中很好地随着音乐快乐游戏。又如音乐游戏《波斯集市》由三部分组成:快乐的小老鼠、波斯猫主旋律、波斯猫智斗小老鼠。第一部分扮演小老鼠的幼儿听着音乐按节奏一边念旁白一边进行动作表演,音乐由弱渐强,重复两遍;第二部分扮演波斯猫的幼儿边唱边用身体动作表演歌词中的情节与内容;第三部分的音乐只有旋律,“猫”深深地打了个哈欠,开始装睡,“小老鼠”看到没动静了,以为“猫”睡着了,就钻出洞开心地玩,最后一拍强音,“猫”睁开眼睛,大叫一声,开始抓“老鼠”。幼儿在了解游戏的玩法后,玩起来非常自如,兴趣盎然。 (四)掌握音乐节奏
音乐节奏在游戏中非常重要,培养幼儿的节奏感是音乐活动开展的基础。在组织幼儿进行音乐活动时,先要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节奏,把握音乐的节奏,然后再引导幼儿选择适合的身体动作来表现它。音乐的节奏一般在音乐的前奏中就能感受到,前奏长短要适宜,不宜过长,对于较小的幼儿,可以在前奏部分配上相应的语言节奏,让幼儿更容易准确把握。如小班音乐游戏《我的手指变变变》中,在播放前奏
“13 53 ︳13 53”时,可以让幼儿念口诀“我的小手真灵巧”,然后再开始游戏:“一根手指头,变变变,变成毛毛虫,爬爬爬。”对于中、大班幼儿,则要引导他们学会辨别节奏,合着音乐节奏游戏。如音乐游戏“狮王进行曲”中,教师可用故事来引题,“大森林黑洞洞的,突然听到狮王的吼叫声,猴子说:‘狮王驾到!’乐队开始吹起了号角迎接狮王。”教师让幼儿合着音乐听故事。音乐缓慢时,幼儿做着狮王的动作,有的摇摇摆摆,踱起方步;有的学着张开爪子,很是威风、神气。音乐轻快时,有的幼儿合着节拍轻轻地跳;有的学著鸟飞的动作等。有的教师在活动中还按乐句设计了图谱,帮助幼儿理解乐曲蕴含的故事,让幼儿和着音乐节奏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各种不同的小动物,体验游戏的快乐。
(五)解读音乐内涵
单纯让幼儿感受理解一首乐曲较难,教师也难以用语言为幼儿讲解一首乐曲的内涵,只有让幼儿充分倾听音乐、感受音乐,幼儿才能更好地表现音乐。一般地,在幼儿进入音乐教室后,就可以开始让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感受其节奏、力度、速度、音色等基本的音乐要素。充分欣赏音乐后,教师要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用语言、动作去描述音乐的内容和形式。幼儿倾听音乐时一般都会发现有些乐句是相同的。这时教师要根据音乐设计幼儿易理解的相应情节,再引导幼儿在游戏中通过角色动作表现解读这些乐句,可以是同一角色的重复动作、同一角色的不同动作、不同角色分组出现等多种形式。如大班音乐游戏《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是相同的,都是“喜羊羊”和“灰太狼”分别从自己的家里跟着音乐有节奏地出去玩;第三和第四乐句也是相同的,都是做拍手四次和抱一抱的动作;第五和第六乐句也是相同的,都是做追和抓的动作。
音乐游戏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既具有音乐的特点又具有游戏的性质。只有正确选取音乐游戏素材,采取有效的音乐游戏组织策略,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创设宽松的音乐游戏环境,保障充足的音乐游戏时间,才能让幼儿情不自禁地融入音乐游戏的角色,在音乐的熏陶下自由自在地游戏,在音乐和游戏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张苏.影视声乐作品对音乐教育的影响[D].西安:西安
音乐学院,2015.
[2]颜云娥.幼儿教师如何有效组织音乐游戏[J].才智,
2011(15).
【作者简介】
吴寅生(1974~),男,汉族,福建龙岩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