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运用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girl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无非就是利用板书、图画,“进步一点”了就用投影仪投出,而教师口头朗读或是范读课文,条件好的学校利用录音机。然而进入了21世纪,多媒体的使用使得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的各种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信息有机地综合在一起,极大的提高的课堂教学效率。
  一、多媒体的运用加大了课堂内信息的容量
  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信息的输入(吸收)和输出(表达)的课,语文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信息传导的过程,或者说,是语文信息的变换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交换、储存、处理而实现的。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给学生传导最多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计算机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中,就会增多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例如在《春》的教学中,我就可以使用自己用Authorware做的课件,在一阵悦耳的笛声中,课题从不同的角度飘入背景为一片桃花的屏幕中,清屏后随之出现作者的头像与简介,使学生在对作者的形象有一个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作者的情况进行了解,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教师再补充作者的有关情况,使学生对作者有更深的认识。随着头像与文字的逐渐隐去,屏幕上出现五幅小画,分别对应课文中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图。五幅小画可做按钮使用,用鼠标选择需要播放的段落,也可用键盘上的数字键1、2、3、4、5来选择,另外再做一个退出按钮。每段都可重复播放多次。每段的形式为屏幕左边上方出现该段主题,如春草图,主题下方开一小窗口,在此小窗口可出现连续的图画、视频图像、动画等。整个屏幕的右边,在一个矩形框中出现该段文字,该段文字的范读贯穿始终。在使用时可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范读,然后再让学生跟读。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这样定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
  二、多媒体的运用易于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现在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的前提下,较多地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但教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老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关键是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体现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如在讲《敕勒歌》时,开始学生觉得这首诗平白如话,没什么意思。于是我做了这样的一个课件:一开始,在屏幕上出现一些静止的画面,分别对应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学生看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反应。这时,我就可以启发学生:诗中描绘的天山、草原、牛羊都是什么颜色?哪些景物是这幅草原画面的主体形象?它们各占多大的比例?你认为在这些图画中还应加点什么?这时,学生们定会活跃起来,展开他们想象的翅膀,来描述他们“看”到的草原景象:在无垠的蓝天下有一片辽阔碧绿的草原,在和风吹拂下,丰茂的草木府垂摇曳,绿波此起彼伏,正在吃草的白色羊群时隐时现。而那草原与蓝天之间镶着的紫色远山,又勾勒出了天高地广的恢宏气象。接着屏幕上出现了与同学们想象一致的有关草原景色的录像,使他们真正看到了雄浑豪放的北国草原,从而共同感受到了诗的美。我随后就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想象,牛羊是这幅草原图画的主体形象,是绿色锦缎上托出的明珠,是画中的诗。美妙的是作者不是把这个主体形象死板地画在那里,也不是一开始就让看到,而是直到末了才时隐时现:风吹草低,现出了牛羊,言外之意就是风吹草起,又隐没了牛羊。那么,草原深处还有多少牛羊,还有多少美的事物,那放牧牛羊的人,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是天真活泼的姑娘,还是踏着牧歌归去的小伙子?……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就会徜徉神游于这个广阔的审美空间,尽情地领略这首诗的神韵妙境,充分地品味这“诗中有画”的美景。
  三、运用媒体的使用诱发出情感体验
  我们通常在学习一篇新课文时,课件先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影音材料,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创设一种悬念或愉悦的情境。现代教学技术手段新颖、形象、直观、艺术化的特点,可以创设出悦耳、悦目、悦心的教学情景,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這样,无疑会诱发学生在情感上的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求精神。如学习《沁园春•雪》时,先播放这首歌的MTV,使学生既为优美的画面、雄浑的歌声所陶醉,又被磅礴的气势、豪迈的情怀所折服,进而产生一种探究课文内容的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讲授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时,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不看课文,集中听配乐朗读,优美的语言、动听的音乐、充沛的感情,把学生带入了一个阳光明媚、鸡犬相闻、人们怡然自乐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沉浸在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心灵得到净化。
  四、运用多媒体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强化理解
  妙用多媒体技术,除了可以创设教学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信息传递渠道,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深度,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抽象的语文教学内容转化为具体的,便于学生理解。如教学《黄山记》一文,黄山的形成原因很抽象很复杂,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很直观、形象的把大洋之底如何变成巍峨神奇的黄山展现出来,学生一看就明白了,省去了教师讲解。使用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把语文教学内容由无声的文字转化为有声的画面。可以加深学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如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可以先播放《泰坦尼克号》中巨轮遇难、乘客逃难、救援的视频。惊险的情节、紧张的气氛、逼真的画面、混乱的人们,绝望的神情等等。一定会让学生留下难忘的深刻的印象。此时再来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学生阅读后,闭上眼睛就可用想像出文本内容,此时就可以加深理解文本内容。
  总之,把多媒体技术引入初中语文课堂,给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带来强有力的冲击之后,这也对广大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掌握这一工具,才能适应新时代语文教学的要求。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育是什么?我们认为,在传统小学语文教育中,我们强调小学生基本语文知识、技能技巧的学习,让学生藉以获得一种交往的语言工具,与此同时,对学生进行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教育,这样,工具性和思想(傳输) 性便成了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性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写道:“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
期刊
摘 要:诵读是学好任何一门语言的重要方法,文言文也不例外。在大声朗读中培养语感,诵读通过声音来体验字词句篇的语言形象,从而大大促进了对作品思想内涵的感悟。在吟咏过程中,反复品味文章中有生命力的字词语句,咀嚼消化吸收。  关键词:培养 能力 诵读    文言文是中学生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窗口,是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文言文作为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组成部分,它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有不少中学生感叹文言文难学,越
期刊
摘 要:学生学不好数学,不能全怪学生,教师首先要自己找原因,教师的任务就是把学生从不懂教懂,从不会教会,学生答不出教师的问题,教师先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没有漏洞。教师发现学生作业中的普遍性错误,先要自我检查,这样会使学生受感动,自觉去纠正错误。如果学生出现了错误,教师一味地批评、责怪学生,就会使师生情感破裂,产生隔阂,他就会讨厌你,远离你,这样要学生学好你的课是不可能的。  关键词:数学 成绩
期刊
在教育工作中,许多人采用的方法是“言传身教”,尤以“身教重于言教”见长。即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审慎的言行时时、事事为学生做表率,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带动学生,使其形成文明良好的行为习惯。试想:如果一个老师的品德不好,对学生动不动就责骂,学生见到他就像老鼠见到猫一样,那么这位老师的“言传身教”能否实施呢?能达到最好的的学习效果吗?我想,在“言传身教”中应该有一种润滑剂、催化剂。我在实
期刊
摘 要:从初中步入高中,每个学科之间都存在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问题。在化学这门课程中,我们安排了初高中知识的过渡复习。  关键词:化学 过渡 高中    高一新生在开学后渴望学习新知识,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化学却要复习初三内容较长时间。过渡复习的必要性有以下三点:(1)教材内容的需要。初中化学注重定性分析,要求记住现象或结论;而高中化学除了定性分析外,还定量分析。同时,初中化学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
期刊
摘 要:为了进一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在高中实施素质教育,即教育要面向全本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既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同时又具有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叫苦耐劳的品质.从物理教学的实践来看,结合物理课堂教学开展的课外活动,具有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减少高分低能学生的良好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各种素质的途径。本文就高中物理教学中课外活动的开展谈谈自己的认
期刊
语文学科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它的教学更是涉及其他科学中的方方面面。因此,语文教学更应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渗透,尤其与美育的渗透。  在现行教材中,小学的语文课本几乎每一篇课文都配有一幅与之相关的照片或图片,初中和高中的课本中插图与照片虽然少了许多,但却都有集中在教材的前面。这说明教材都在把美育中的形与色结合,渗透与语文科学中,目的是让学生在情操的陶冶与审美中,发展他们的感知思维能力,做好对语文教材内容
期刊
2010年7月,信息技术高中新课改培训会在重庆市隆重举行。此次信息技术学科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使高中生发展为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通过一年的新课改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做好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认真研究新教材,明确教学目标  信息技术新教材是以“提升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总目标,使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
期刊
人类已经步入21世纪,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课堂教学面临着重大变革,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将成为新世纪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在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中,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
期刊
传统小语教学活动有两个显著的特征:一是被动活动,二是片面活动,没有能体现活动化教学过程中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要求。事实上,活动化教学强调“以活动促发展”,教学的组织是要创造出学生的活动,是要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目标和活动对象,以及达到目标所需的活动方法和活动条件。学生作为主体去活动,在活动中实现自我发展。就小语活动化教学而言,以“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新课程改革对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