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到天边,天就是岸

来源 :读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3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孩子王》

1


  最近几年,谢园有过两次“出圈”,一次是2018年10月的某天,他去星巴克买咖啡,接过杯子一看,上面写的是“宝财哥”。谢园的“宝财哥”跟葛优的“季春生”一样,都是《我爱我家》中四两拨千斤式的人物。时隔25年,还能让大家惦记,谢园自然高兴。
  另一次是沾老哥们儿葛优的光。因为去年葛优参加春晚时的一件风衣,梁天、葛优、谢园在20世纪90年代拍摄的一组照片在社交媒体上流传开来。当时三个人溜肩斜胯没正形,就是90年代北京胡同里乱窜的小青年,透着一股爱咋咋地的随性和莫名的亲切感。

2


  谢园表演生涯中最重要的两个角色是“宝财哥”和《孩子王》中的“老杆”。
  “宝财哥”让他有了观众缘。以前谢园老是羡慕梁天走哪儿都招人喜欢,而“宝财哥”用40分钟的故事就达成了这一成就。
  谢园讲段子和模仿别人是一绝。1978年,他在初试和复试时分别模仿了扛大包的劳动人民和领导人讲话,顺利成为北京电影学院1978级的一员,成为那一代人,“这一生不枉此行,不虚此行”。
  在电影学院,谢园跟何群等几个人组织了一个名为“工农兵评论员”的影评小组,当时拍了什么新电影,北影小礼堂是所有导演都要面临的第一关。谢园喜欢学生时代那种无所畏惧的单纯和冒犯——有些老导演带着片子来,因为用的都是老方法,经常上句台词还没说完,谢园和同学们就猜出下句台词,然后一点儿不留情面地起哄,臊得老人们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
  谢园毕业后留校任教,当时老师对他的评价是“形象一般,没有演技”,经历了一段短暂的迷茫时期,谢园在电影学院宿舍的墙上写了一句话勉励自己:“你不要总是抱怨。”后来,这句话被导演系的同学谢小晶看到,谢小晶丢给谢园两个字:“无聊。”这两个字让谢园受用终生。这是他们那代人的底色,颓废失落什么的都是瞎矫情,得行动,得往前冲,得时刻准备着干票大的。
  谢园的第一个重要角色是张军钊的《一个和八个》,这部影片是公认的第五代导演开山之作,当时1978级初出茅庐,带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莽撞和决心。谢园说,这电影拍得特别悲壮,那个时候担任摄影师的张艺谋扛着国产摄影机。“那镜头齐着地面,摇到太阳”,配合前面的音乐“红日照亮了东方,照亮了东方”,他边说边比画,用尽浑身解数想让旁人跟着重回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谢园还学起后来看到这部电影时的陈凯歌。“我记得凯歌咬着后槽牙说,行,这一代人就算来了!”

3


  而《孩子王》中的“老桿”则让他触及了艺术世界至高的单纯。
  第四代导演、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郑洞天曾在20世纪80年代撰文,称《孩子王》是“第五代人的证明”。按照原著作者阿城的说法,他小说中的人的经历,“没超过任何中国人的想象力。大家怎么活过,我也怎么活过,大家怎么活着,我也怎么活着”。《孩子王》之前,第五代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咄咄逼人的冷峻,但真正到了在《孩子王》中表达自身的时候,他们反倒平静了。
  2005年,恰逢中国电影百年,谢园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到自己最满意的一部作品,他的回答是:《孩子王》。在那次采访中,他呈现给大众一个已经遥远和陌生的谢园,他收起平常的诙谐,言谈中甚至透出一种信念和庄严。“我有幸拍了一部最纯粹的电影《孩子王》,尽管后来我也拍了很多糟糕的电影。《孩子王》非常的深情和深邃。它始终没有强调个人,个人被消化在大自然中,这个人不断地反躬自问,我到底是谁,我在做什么。整部片子都在进行真诚的自我忏悔,每个人都有责任,都该负责任。”
  《孩子王》平静地呈现了历史和命运,呈现了一代人的失语与无语,呈现了他们那代人不能细说,又不能不说的隐秘心事,这些心事既是第五代电影人的,也是千秋万代的。
  在电影中,老杆很多次想跟一个石碾较劲,但石碾太沉,瘦成竹竿的他无论用什么办法,除了木质转轴有气无力地吱呀几声,石碾岿然不动。当老杆最终被驱逐,他玩笑似的踏上石碾,顺从地从它身上滑落,继而向云雾和深山走去,远处山还是山,云还是云。

4


  1990年,谢园写了一篇名为《他叫陈凯歌》的文章,文中写到他们拍摄《孩子王》的趣事,也写了自己对这部电影没能在戛纳获奖的遗憾。


葛优、谢园、梁天合照

  谢园为陈凯歌不平,但也没掩饰各自的失误、狼狈和虚荣。那是大家可以掏心窝子的年代,《孩子王》的挫败对当时的陈凯歌、对剧组所有人都是一种巨大的伤害。谢园也写到自己的一次哭泣:
  去法国,有我一生最难忘的时刻,当凯歌在美国听说我没资格去,又身单力薄不可能争得这份权利,立即打电话来:“22个人组成代表团去法国,绝不可以没有谢园的名字,他为塑造‘孩子王’的形象,3个月没洗澡,春节不过,一个人守在景地上,如若他不去,我自然也不能去!”
  我像是25年没落泪了,这一回却形同妇人。我不是感慨那电话,而是感慨日月已经交换到了今天,居然还能存住如此之稀世的品格……这实质已经引出一个主题,也是我始终认定的:陈凯歌与《孩子王》,特别是他苦苦追求并追求得不彻底的东西,不过是一个遥远的神话。
  细数中国电影的命运伏线,《孩子王》在戛纳的遭遇是一个突兀而过早休止的分叉。所有人曾对《孩子王》寄予厚望,用今天的眼光去看,《霸王别姬》之后的成功,是一种市场和艺术规则之内的平衡和圆满,透着对崭新游戏规则的配合与顺从。《孩子王》则是从我们的土地和民族苦难深处,兀自生长出的一根枝丫,电影结尾的那场大火,焚毁了一代人的赤诚和心事,这赤诚和心事既没在国际电影节上得到预期的褒奖,也没在他所渴望的本国观众群中得到应有的回声。   对谢园、陈凯歌,乃至对同时期的中国电影来说,这又是“历史的一次例行安排”。送别20世纪80年代,这代人经历了巨大的荣耀和随之而来的跌落,他们披着名与利的纸枷锁,背负着电影带给他们的荣耀和伤痛踉跄前行。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一代电影人开始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摇摆挣扎,谢园自己也开始转型。80年代,他那张棱角分明的面孔是一代人青春岁月的代言,那张脸上有过茫然、震惊、哀痛、得过且过、听天由命与无可奈何。上山下乡的一代人回到灯红酒绿的都市,在新的时代书写新的故事。这一切最终化为宝财哥那句用陕西方言嘟囔出的经典台词:“额(我)说春花啊,你怎么进城不到半年,学得是又反动又黄色?”引得台下观众笑倒一片。

5


  关于第五代和后来大家经历的世事,谢园一直有清醒的认知。2005年接受采访,他回答了关于激情消失的问题。“我觉得在1994年就结束了,芝麻已经开不了那扇门了。这不是别人的问题,不是政治,不是市场,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自己心灵的窗户已经焊死了,今生不会有余地再次打开了。”至于不会再开启的原因,谢园视之为一种能量守恒和命中注定:“我们在最青春的时候浑身赤裸着在冰天雪地里呼喊过一会儿,寒风刺骨,痛快淋漓,至今每每想起来都是痛至心扉的感觉。而当你再次刻意去呼喊的时候,就不會有这样的力量了。”
  后来正如谢园所预计的,时代换了新的宾客,一代人的志气和梦想风流云散,他们中有人偶尔在娱乐节目中扮作德高望重的吉祥物,有的跟着潮水一同退去,深藏功与名,有的带着旧日的残梦卷土重来,冷眼看待这已经变幻了不知多少轮的人间,有的像谢园一样,突然告别。
  谢园的通透豁达,让他在度过生命的巅峰期之后,依然活得畅快自在。艺术家的活法太苦,这苦让葛优自己去吃算了;他跟梁天早早就意识到,眼前已不是他们那个年代,两个贪玩的家伙一个开饭馆,一个下围棋,把日子过出了另一番滋味。
  谢园非常喜欢《孩子王》中的一段叙述:“学了很多字却不知生活是什么,什么是生活呢?就是活着,活着就得吃,就得喝,所以,这个活字,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个舌头。”
  大概只有最亲近的朋友才能明白他的轻快,葛优说起的都是谢园给大伙儿带来的欢乐,喝酒、打麻将,编排的段子回味起来都能让人笑喷,琢磨事儿的形态也异于常人:躺在那儿,看脸是沉睡的,再看脚却叠在一起不停地晃着。有一回,他打麻将赢了葛优的钱,然后去买了双鞋,这鞋就叫“葛优鞋”。
  虽然死亡是一件悲伤的事,但依照谢园的脾气秉性,他大约不愿意任何人为他过多伤心。关于自己最向往的活法,有一次在节目中谢园罕见地夸起梁天,他说:“我特羡慕像梁天这样的人,他不是抱起一个钱罐子,每天晚上在那儿数(钱)。他是,今天出海了,至于回得来回不来,管他呢!海到天边,天就是岸,嗨!”
  (长夜深蓝摘自微信公众号“人物”,本刊节选)
其他文献
为什么有些团队整体绩效大于各部分的总和,而有些团队整体绩效却小于各部分的总和?  为了回答这一问题,工业设计师彼得·斯基尔曼几年前设计了一项实验。他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从斯坦福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和东京大学等院校召集了由商学院学生组成的若干个4人小组,让每个小组使用下列材料搭建一座塔,能搭多高就搭多高。  ①20根未煮过的意大利面  ②1卷1米长的透明胶带  ③1根1米长的细线  ④1颗标准大小的棉
期刊
有一年,新加坡發生了一场大火,把很多人的家都烧毁了。灾情惨烈,我们的家也在那场大火中被烧毁。  可是,在火灾刚发生的时候,我母亲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慌乱,她镇定地找出我们几个小孩的出生证等重要证件,然后拉着我们兄弟姐妹四人走到一个安全的地方,远远地看着大火把我们的家园化为灰烬。  在这过程中,她没有呼天抢地,也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去抢救贵重物品。母亲的这些品质教会我们,人才是最重要的,以及碰到大事的时候
期刊
现在,言语犹如微小剂量的砷,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发生作用。  ——维克多·克莱普勒《第三帝国的语言》  前一段时间的社交媒体,差不多被“后浪”这个词刷屏:一段以“后浪”为名的演讲,从“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这句略带戏谑的话中,抽离出了“前浪”和“后浪”两个词,代表所谓的“老一代”和“年轻人”。它们连同过去几个月被反复提到的“反转”“洗白”一起,被使用于各种语境之下,进而成为大众口中的流行词。
期刊
钟哥是老板的堂弟,在公司出任财务部的核算经理。  钟哥的孩子小琦正面临小升初,准备参加市里的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想找我辅导。如果在市级科创比赛中获得较好的名次,他就有机会获得加分。  说到这儿,钟哥叹了口气:“现在距离作品提交的截止日期,只剩下两周了。”  我表示,一个小孩子在两周时间内设计并制作一个科创作品,是不可能办得到的。钟哥打断我的话:“这就是我找你的原因,我需要你来完成这个作品。”  原
期刊
单位最近开展了一次头脑风暴,探讨赚钱的新方法。“风暴”刮得相当成功,大家一改沉默,你一言我一语,灵感大迸发。虽然我最后记不得究竟想出了什么好的点子,但这场头脑风暴让大家都很愉悦。  那么,头脑风暴有用吗?  我们今天所谓的头脑风暴指的是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产生新观念或激发创新设想,它是由美国创造学家亚历克斯·奥斯本于1939年首次提出的。不过大家有所不知,“头脑风暴”一词最早是精神病理学上的用
期刊
【编者按】大卫·米切尔,英国作家,因小说《云图》享有盛名,也是一位孤独症少年的父亲。  儿子被诊断为孤独症之后,我的第一反應是求助。我们把儿子的血样邮寄到约克的一间实验室,收到了一大堆食品,有猕猴桃、菠萝、面筋和奶制品,还有专门从美国订购的离子水。我们拜访各种各样的医生,尝试过无数的治疗方法,到最后,只证明有两样东西对我们的帮助最大。  第一样东西是一名犹太拉比所做的譬喻:为了度过一个完美的假期,
期刊
时至今日,“断舍离”这个词本身已经自我繁殖,衍生出很多有悖于原本的含义。  请允许我在这里对“断舍离”再做一次说明。  “断舍离”的灵感要追溯到我20年前一次在高野山寺庙的住宿体验。当时,我亲身接触了修行中僧人的日常生活。他们周身只有必要的生活用品,并且怀着虔诚的态度,小心翼翼地使用着每件物品。连我的客房也被打扫得一尘不染。他们的日常生活简朴有序。  虽然现在我才真正过上精简的生活,但当时,我常常
期刊
親爱的老爱伦:  相隔这么多年收到我的信,你一定会惊讶不已。我要把一次邂逅推心置腹地告诉你,在我们的青春岁月里,我们不是曾互相庄严宣誓,一定要把有关某个人的情况,一点儿不落地告诉对方吗?  我今年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日,二十五年来,我第一次独自离家休假,希望这次全身心地放松会给我带来新的活力。  旅店的女主人向我保证,我在这里不用害怕受到任何打扰或者任何来访者的骚扰。当然每天晚上七点钟以后,村公所书
期刊
2020年2月12日,郭宇在朋友圈和微博发文,他选择在28岁退休,去日本旅居。用“退休”而不是“辞职”,是因为他要跟互联网行业彻底告别。1  我是个半路出家的程序员。高考结束后,小姨和舅舅给我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性能不适合玩游戏,却正好适合写代码。我开始自学,觉得写代码是件很神秘的事情,像写作一样。  大学时,我在一所商科学校学行政管理专业。开学后,我以一个创业社团的名义租下学校礼堂,办了一场关于
期刊
一  碗里的粥和餐桌上的筷子突然震动起来,我比其他人反应更快——地震了。  几秒钟后,传来大队干部的喝令:“到场院集合避险!”  紧接着,我们收到消息:甘肃岷县、漳县交界区域发生了6.6级地震。5分钟后,森林消防大队接到任务:奔赴300公里外的震中岷县禾驮乡参与救灾。  奔赴震区的军车上,像我这样的新兵蛋子一个个摩拳擦掌,老兵则淡定很多。突然,我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打开一看,是父亲发来的消息:“新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