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化学知识中,有一块非常重要,但也让学生非常头疼的内容,就是元素性质部分的学习。学生在这部分的学习中都能意识到记忆元素性质的重要性,可是由于自身的惰性,以及遗忘的客观规律的存在,以致让很多学生最后养成一种坏习惯,一做相关题目,就开始翻书,翻资料,找性质,找方程式,这样做看似题目都会做,而真正遇到考试的时候,不是性质记错,就是方程式书写不正确。
学习总是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 是循序渐进的。基于此,我们以铝及其化合物为例设计了一套记忆元素性质的教学步骤,具体如下:
1. 让学生先自己记忆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布置任务,找出学过的含铝元素的物质并板写出来。
2. 在写出的几种含铝元素的物质中进行两两配对,并写出来。
3. 在配对的每组物质中,思考是否能相互转化,若能,画出双向箭头,如果只能单向转化,只画单向箭头,如果不能转化,不做标记。
4. 将画好的转化关系图转画在一张表格中,发现非常凌乱,无法看出关系,最后将物质的位置进行调整,最后画出合理的网络关系图。
5. 小结含铝元素物质的转化规律。
6. 布置作业,将转化关系中所涉及的反应方程式默写出来。
该教学步骤中的第一步,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浏览知识点进入记忆的预热状态;第二步意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即使没记住元素的性质,这种分类的能力一般的学生都是具备的,所以中间加一步简单的步骤,尽量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进入到我们所设计的程序中;第三步,第四步就是性质的记忆过程了,这种形式不是要学生刻意的去记性质,而是通过连线的任务,督促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就记住了物质的性质;第五步其实是整个过程中画龙点睛的一步,我们已经有了记忆的过程,将元素的性质已经放在了一张物质转化网络图中,从这张图可以很容易的总结出物质的转化规律,根据规律去记忆性质,就非常的具体,效率也极大的提高了。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一次,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就可以举一反三,将这样的方法运用到其他元素性质的记忆中,提高记忆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有思考的记忆不至于很枯燥,目的性也很强, 这便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创造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设计了辅助教学的自制教具,由于篇幅有限就不再介绍。特别要说明的是这种教学模式对于金属的教学辅助性很大,然而对于非金属元素来说,可操作性不强,所以我们的教学模式还在继续的完善之中。
学习总是由浅入深, 由简单到复杂, 是循序渐进的。基于此,我们以铝及其化合物为例设计了一套记忆元素性质的教学步骤,具体如下:
1. 让学生先自己记忆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布置任务,找出学过的含铝元素的物质并板写出来。
2. 在写出的几种含铝元素的物质中进行两两配对,并写出来。
3. 在配对的每组物质中,思考是否能相互转化,若能,画出双向箭头,如果只能单向转化,只画单向箭头,如果不能转化,不做标记。
4. 将画好的转化关系图转画在一张表格中,发现非常凌乱,无法看出关系,最后将物质的位置进行调整,最后画出合理的网络关系图。
5. 小结含铝元素物质的转化规律。
6. 布置作业,将转化关系中所涉及的反应方程式默写出来。
该教学步骤中的第一步,意图在于让学生通过浏览知识点进入记忆的预热状态;第二步意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即使没记住元素的性质,这种分类的能力一般的学生都是具备的,所以中间加一步简单的步骤,尽量让每个同学都参与进来,进入到我们所设计的程序中;第三步,第四步就是性质的记忆过程了,这种形式不是要学生刻意的去记性质,而是通过连线的任务,督促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就记住了物质的性质;第五步其实是整个过程中画龙点睛的一步,我们已经有了记忆的过程,将元素的性质已经放在了一张物质转化网络图中,从这张图可以很容易的总结出物质的转化规律,根据规律去记忆性质,就非常的具体,效率也极大的提高了。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一次,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就可以举一反三,将这样的方法运用到其他元素性质的记忆中,提高记忆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有思考的记忆不至于很枯燥,目的性也很强, 这便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创造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设计了辅助教学的自制教具,由于篇幅有限就不再介绍。特别要说明的是这种教学模式对于金属的教学辅助性很大,然而对于非金属元素来说,可操作性不强,所以我们的教学模式还在继续的完善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