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一门语言等于多一种思维方式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herChen2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著名哲学家叔本华有过这样的论述:“学习了一门新的语言,我们的思维就得到了新的修正,着上了新的色彩。所以,通晓多种语言,除了带给我们许多间接的实际用处以外,同时也是一种直接的培养思想治理的手段,因为随着了解到概念的多个方面和细微的差别,我们对事物的观点和看法也就得到了矫正和完善。掌握多种外语也使我们的思维更加灵活,更加自如,因为随着掌握了这些语言,概念就越发脱离了字词。”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把学习外语作为课堂教育的一部分,甚至对于博士研究生,还要求学习第二外语,是有道理的。看外文原版书,除了查阅资料的好处,还可开启一种新的思想和文化方式,甚至发现一种新知识。
  首要理解多学一门语言等于多一种思维方式,需要从其逻辑和哲学的层面认识抽象的思维本质。
  任何语言文字都是一套完整的逻辑体系。任何语言都有其自身严密的逻辑性,其逻辑性通过词法、句法和语法功能等得以体现。被誉为20世纪世界三大哲学家的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曾说:“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逻辑充满世界:世界的界限也就是逻辑的界限。”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掌握语言的能力,意味着理解和掌握世界的能力。18世纪中至19世纪初德国著名语言学家J.G.赫尔德说,“语法即关于一種语言的哲学”“它的每一步发展都显示出人类理性的成长”。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不同的语法特色,不同的语法特色代表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价值取向。
  毛泽东就十分重视学习英语,我们从毛泽东对学习英语的态度中,能够感受到他对英语和语言本身的深刻理解。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学英语是毛泽东读书生活的一个部分,毛泽东历来十分重视中国语言和外国语言的学习,并主张把学习本国语言和学习外国语言,学习现代汉语和学习古代汉语结合起来。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多次提倡干部学习外语。毛泽东利用业余时间学英语,看英文书。他在接见巴西外宾时说:学外文好,当作一种消遣,换换脑筋。毛泽东的一句“换换脑筋”,也许不无玩笑的意味,但却道出了学习外语或用外语学习的本质,换换脑筋就是换一种逻辑思维方法。我们常说的“死脑筋”,就是钻进一种思维方式,虽行不通而又不愿意出来的意思。
  毛泽东不止于一般的学英语,还读过一些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的英译本,如《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及一些讨论形式逻辑文章的英译本。在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英译本时,毛泽东曾经遇到过不少困难。因为这些经典著作英译本的文字比一般政论文章的英文要艰深些,生字也多些。但是,毛泽东不畏困难。1959年1月,一位外宾问他学习英文的情况时,他说:在一字一字地学。若问我问题,我勉强答得上几个字。我要订五年计划,再学五年英文,那时可以看点政治、经济、哲学方面的文章。现在学了一半,看书不容易,好像走路一样,到处碰石头,很麻烦。他还跟身边人说过,他“决心学习,至死方休”,“我活一天就要学习一天,尽可能多学一点,不然,见马克思的时候怎么办?”毛泽东对待学外语的态度,阅读英文版马列著作的精神,以及举重若轻的幽默感,值得我们品味和学习。
  构成任何语言基础的词语都有其独特性。我们已经熟悉了古罗马著名思想家、演说家西塞罗的那句名言:词语是事物的符号。每一种语言对宇宙万物的命名,都体现出其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有的语言里独特的事物或词语,甚至无法翻译或转释成另一种语言,或者说在其他语言中无法找到其对应物或对应词。在另一种情况下,随着事物流通到说另外语言的人群中,在另外的语言系统中,对这一名称的转译却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不在词语本身,而在于其文化寓意发生了偏离,也就是说,另一种语言文化对它进行了“本土化”改造。比如说,英文computer,直译成中文就是“计算机”或“计算器”,而我们更通常使用的名称却是“电脑”,英文中这个词没有“脑”的含义,汉语对它进行了“文化转码”;再比如英文mobile phone,直译成中文为“可移动电话”,而我们给它的名称是“手机”,英文这个词没有“手”的含义,同样是汉语对它进行了“文化转码”。一位语言学者这样写道:“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汉语世界,英语世界,阿拉伯语世界,法语世界,西班牙语世界……以语言划分世界之所以是可行的,是因为语言具有独立的品格。”每一种语言世界就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圈,“我们常常发现在汉语世界中能做的事,在西语世界中行不通,反之亦然”;“语言不可译的部分刚好不是语言形式在作难,作难的是文化部分”;“翻译中不可挽回的亏损就是文化亏损”。从语言的文化属性联系到具体的读书,我们就不能不鼓励多学外语,多看外文原版书了,虽然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阅读翻译版本是更现实的事情,但翻译过程中遇到的理解障碍和信息损失,肯定只有通过阅读原文才能寻找回来。若要真正理解一种语言本身的美,理解其“独立的品格”,理解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只有通过阅读原文才能达到。
  学会了一种新语言,我们就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学会了一种新的语言以后,事物的微妙之处、事物之间相同或者相异的地方以及事物彼此之间的关联,也就进入了我们的意识。这样,对每一样事物,我们都有了更加全面的看法。学会了一种新语言,我们就进入了另一个新的奇妙的世界;在运用不同语言的时候,我们也就开启了另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当掌握了一种新的语言的时候,就等于多掌握了一种新的方法,甚至手中多了一种新的武器。时下在不同场合都能听到对学习外语不同程度的微词,最有市场的就是,不是所有的学科、专业和领域都需要外语,有的就不需要。这是一种短视,学外语读外文书,学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一种不同的文化,它对任何人都终身受用,这与其所学的专业是否用得着外语没有必然的联系,此其一。另外,任何有追求的学者,无论其所学的专业有多么的“中国”,把“中国”传播到世界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做学问应有的最高追求。不会使用外语的人,是无法履行这样的责任,无法指望其能有这样的学术追求的。所以我们说,多学一门外语才能多了一个进入国际讲坛的机会,才能有机会进入到国际交流的大舞台,才能更好地受到全人类智慧的滋养,才能更有机会成为影响全人类的人。学人或读书人当有此志。
  中国就不乏这样的榜样,钱钟书先生就是杰出的代表。钱钟书先生是我国享誉海内外的当代著名学者和作家,一生酷爱读书,数十年的学术生涯留下了数量惊人的读书笔记。商务印书馆受杨绛先生之托将钱钟书先生的全部读书笔记汇编为《钱钟书手稿集》,分《容安馆札记》《中文笔记》《外文笔记》三个部分出版(72卷)。其中《外文笔记》是钱先生循序攻读英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希腊语等七种语言的历代书籍所做的笔记,所涉题材包括哲学、语言学、文学、文学批评、文艺理论、心理学、人类学等各个领域,是钱先生现存的读书笔记中数量最大、价值最为可观的一部分。《钱钟书手稿集·外文笔记》整理者、德国汉学家莫芝宜佳评价说:“《外文笔记》也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世界奇迹’。它不是把中国和世界分隔开,而是像一座‘万里长桥’,把中国和世界联系在一起。”钱钟书先生能够成为中国现代学者中,学贯中西,具有世界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学习和掌握多种外国语言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比钱钟书稍早的两位学者陈寅恪和赵元任,在这方面也堪称楷模。有研究者说:“过去研究者说陈寅恪懂二十几种文字,后来汪荣祖先生分析,大概有十六七种。陈掌握外域文字的独异处,是通晓一些稀有文字,如蒙古文、藏文、巴利文、西夏文、突厥文等。他研习蒙古文和藏文,是为了读佛经。不了解蒙古文、藏文,对佛经的原典就不能有真切的了解。后来他在清华任教的时候,仍然每礼拜进城向钢和泰学习梵文。”赵元任通晓二十多种语言,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在音乐方面具有很深的造诣,有很多名曲传世。长期在国外任教的经历,使其成为弘扬和传播中国文化的国际学者。陈寅恪、赵元任和钱钟书治学的共同特点,一是渊博,二是懂得多种外语,他们不仅是现代学人的榜样,也是国家培养人才的方向。
  现在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受到最大的制约就是把中文翻译成外文,翻译人才短缺和翻译质量不尽如人意已经成为巨大的瓶颈。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是培养优秀的外语人才,学外语和读外语书应该成为一种战略。
  (作者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
其他文献
终于又要写卷首了。这种感觉就像是在一场补时阶段的足球赛上,比分是平局,而本方队伍获得了点球,可是你的队员们者全身疲劳,作为场上队长,你不得不走向点球点,完成最后的射门,没有人会来替你。  应该踢出一脚什么样的球呢?大力踢向左侧?假动作骗过守门员然后踢向右侧?还是来个吊向中路的勺子球?作为一本天生带着“科学”标签的杂志,读者希望你蹋出正确的足球。但是,他们花了钱进入这座球场,有权利要求更多,比如不仅
期刊
尽管化工产业对人类有着极大的贡献,但自其诞生之初,背后就同时隐藏着一个“魔鬼”,那就是出现事故时对人体健康和自然环境带来的可能危害。虽然政府以及化工企业本身通过各种方法来避免这些危害的出现,但实际上大大小小的化学事故还是时有发生。其中最著名的要数1984年12月发生在印度中部城市博帕尔的毒气泄露事故,那次事故导致三千多人直接丧命,并有几十万人因此落下终身残疾。2006年中国曾对化工石化项目进行了环
期刊
自本期起,《新阅读》全新改版,由文摘类期刊改为报道和研究全民阅读的专业期刊。编辑部研究决定,改版后每期制作一个专题奉献给读者。编辑部从2017年11月就开始组本期稿子,在研究第一期该抓什么专题时,我们接到了“2017博鳌全民阅读论坛”的邀请函,在研究了其内容、演讲嘉宾的阵容后,我们决定以该论壇为背景,制作本专题。  论坛由中国期刊协会、中国编辑学会、韬奋基金会、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和中国新闻出版研
期刊
摘要:我国已经连续四年将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全民阅读已经蔚然成风。随着数字阅读不断发展,期刊的数字化建设也要不断创新,要重视大数据在全民阅读中的价值,广大出版工作者也要为全民阅读提供更多优质文化产品。  关键词:全民阅读 数字阅读 大数据 出版工作者  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标志着我国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
期刊
随着电子技术的进步,植入式医疗设备正在帮助不幸的人们回归正常生活。其中的成功范例包括人工耳蜗、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对于全聋患者或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它们是最有效甚至是惟一的治疗手段。科学家们正在把成功的疆界推向更远,例如研制神经假体,帮助神经系统受损的患者恢复对肌体的控制。  但所有植入式电子设备都面临一个问题——如何供电?对于一些允许在较大区域植入的设备,同时植入电池是一种可能的选择。但对于
期刊
摘要:新信息化时代,《读者》杂志的发展之道选择了从内容提供商向阅读服务商的嬗变,读者读书会的“24本书主义”是提供的基础解决方案。  关键词:读者 读书会 阅读服务  2017年3月5日,“全民阅读”第四次出现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一次,“全民阅读”的提法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从“倡导”变成了“大力推动”。字面上的变动,传递的是国家对“全民阅读”认识的深化,整个国家都认识到阅读可能会带给我们
期刊
摘要:城市是人类文明集中发生和积淀的地方,城市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又是城市的灵魂。龙源数字传媒集团打造的文化城市客户端,多维度丰富人们的阅读生活。数字文化城市建设有助于推动全民阅读,构建书香城市,彰显城市文化,建筑文化个性,书写城市名片,让阅读连接城市的一切。  关键词:文化城市 书香城市 文化个性  城市是人类文明集中发生和积淀的地方,城市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又是城市的灵魂。无论经济如何发达,如
期刊
为了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2010年9月11日至20日,我国开展了一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庞大的公共卫生运动——涉及近亿儿童的麻疹强化免疫。强免受到了广泛质疑:一、为何有良好接种记录的儿童仍需再接种1针?二、这场运动真的能够达到消除麻疹的目标么?    消灭麻疹的目标从何而来?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典型症状为发热、皮疹和卡他症状(流涕、结膜炎和咳嗽)。通常麻疹是一
期刊
当下,阅读内容空前丰富、阅读方式层出不穷,公民的阅读时间也在逐年上升。但阅读质量如何,对公民素质提升又有多少帮助,则是需要我们深思的课题。  从幼儿园到大学及穷其一生,主动或被动,我们每个人都能背上几首唐诗或几篇散文,国人是在传统和现代文化与文明的熏陶下成长的。按理说,我们的国民整体素质应该是懂礼明仪、平和向上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从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乱象丛生的直播平台,到大学生裸贷、是非难辨
期刊
没有电力的计算机世界  马前卒  机械式计算机并不是世界上从未出现过的东西,在有的老电影里能看到大批的科技人员捧着手摇计算机算得天昏地暗。累是累了点,但是卡片+机械处理器的组合比起手工处理信息来,还是要先进得多,在数字运算的速度上秒杀纸笔。但机械计算机劣势不小,它用宏观的机械机构储存信息,这提高了信息存取成本;用机械运动传递信息,这降低了信息处理效率。因此,机械计算机在电子技术发展之后,很快就被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