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超常提高、超常进步。
一、培养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自主性不是很强,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用信任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尝试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课文,感悟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充分讨论交流,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二、加强精讲点拨
精讲点拨就是指在学生的思维或语言产生障碍时,教师采用精练恰当的语言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障碍,使之思维进程加快,语言表达流畅。所谓“精讲”是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精讲点拨很重要,教师必须针对课堂中所出现的一些情况予以评价、精讲点拨或调控。比如: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学生仍然迷茫困惑时,老师的精确的讲解和点拨就会使学生感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印象也格外深刻;又比如:有些知识与方法,学生难以在现有的认知水平上去认识和体会的,教师要予以精讲点拨、补充。教师的点拨要适时到位,语言要简洁精炼、形象生动,给学生留有消化的空间,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迂回一下,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题,引导学生逐步达成目标。教师要把握好点拨的时机、点拨的方法、点拨的力度与点拨的标准。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适时引导学生突破学生自学不会、探究不出的疑难问题。同时要注意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如发挥板书等在教学中的应有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巴尔扎克也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金钥匙都毫无疑问地是问号。”现代教学论研究也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课堂上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就尤为重要。
那么什么是问题意识呢?问题意识就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理学家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要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重视作文教学
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思考的写作,只存在没有写下来的思考。思考没有及时记录下来,稍纵即逝,真得很可惜。我认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努力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品质,这种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好作文(包括动笔墨读书)。好作文,就经常作文;经常作文,自然就作好文。这就是对巴金先生所谓“只有写,才会写”之诠释,是“会写”“写好”的不二法则。在教学中如何实施呢?⑴动笔墨读书,读书动笔墨;⑵老师做榜样。只动口不动手、只说不写、只一味逼学生写自己却不写的老师,绝不是一流的老师,这样的语文课堂也绝不是一流的课堂。上文举到的董霏燕老师“要学生写三千字的自传,我自己写三万字的自传”;⑶珍视学生的作文。前面说了,“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思考的写作”,学生的作文都是学生思考的记录,都值得尊重。如,为学生建立写作成长记录袋。老师尊重学生的作文,更使学生尊重自己的作文。当学生视自己的作文为“宝贝”的时候,就会十二分地努力——这就是良好的教育。珍视学生的作文,还要让学生的作文有用。学生作文的终点绝不是交给老师;学生作文的读者也绝不是老师一个——最可悲的是学生不是自己作文的读者。老师要创造各种各样的、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展示平台,让所有学生的作文都得到“发表”、都拥有足够多的“粉丝”。不断进取是人的本性,儿童尤甚。
五、引入竞争机制
人的攀比心理是天生的,竞争机制有利于学习。竞争的课堂是活跃的,竞争的课堂是立体的,竞争的课堂是高效。只要在课堂上让组内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才能激放出五彩的火花,如何竞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都参与了”;发不发言无所谓,重要的是“都思考了”。
一、培养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自主性不是很强,要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摆脱“你讲我听”的思想束缚,用信任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学。我尝试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课文,感悟课文,提出问题,再从反复的读书中回答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地、自觉地看书,积极动脑思考。在课堂上,对疑难问题,进行小组合作,充分讨论交流,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均等的学习机会,人人动手、动口、动脑。要创造条件,让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对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学生,及时加以肯定、表扬,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自学的动力,牢固地确立起自学的信心。
二、加强精讲点拨
精讲点拨就是指在学生的思维或语言产生障碍时,教师采用精练恰当的语言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障碍,使之思维进程加快,语言表达流畅。所谓“精讲”是指“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精讲点拨很重要,教师必须针对课堂中所出现的一些情况予以评价、精讲点拨或调控。比如: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学生仍然迷茫困惑时,老师的精确的讲解和点拨就会使学生感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印象也格外深刻;又比如:有些知识与方法,学生难以在现有的认知水平上去认识和体会的,教师要予以精讲点拨、补充。教师的点拨要适时到位,语言要简洁精炼、形象生动,给学生留有消化的空间,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迂回一下,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题,引导学生逐步达成目标。教师要把握好点拨的时机、点拨的方法、点拨的力度与点拨的标准。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适时引导学生突破学生自学不会、探究不出的疑难问题。同时要注意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如发挥板书等在教学中的应有作用。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巴尔扎克也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金钥匙都毫无疑问地是问号。”现代教学论研究也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尽管学生学习是需要感知的),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所以现代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课堂上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就尤为重要。
那么什么是问题意识呢?问题意识就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问题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理学家朱熹也说过“读书无疑者,要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重视作文教学
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思考的写作,只存在没有写下来的思考。思考没有及时记录下来,稍纵即逝,真得很可惜。我认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努力培养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学习品质,这种品质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好作文(包括动笔墨读书)。好作文,就经常作文;经常作文,自然就作好文。这就是对巴金先生所谓“只有写,才会写”之诠释,是“会写”“写好”的不二法则。在教学中如何实施呢?⑴动笔墨读书,读书动笔墨;⑵老师做榜样。只动口不动手、只说不写、只一味逼学生写自己却不写的老师,绝不是一流的老师,这样的语文课堂也绝不是一流的课堂。上文举到的董霏燕老师“要学生写三千字的自传,我自己写三万字的自传”;⑶珍视学生的作文。前面说了,“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思考的写作”,学生的作文都是学生思考的记录,都值得尊重。如,为学生建立写作成长记录袋。老师尊重学生的作文,更使学生尊重自己的作文。当学生视自己的作文为“宝贝”的时候,就会十二分地努力——这就是良好的教育。珍视学生的作文,还要让学生的作文有用。学生作文的终点绝不是交给老师;学生作文的读者也绝不是老师一个——最可悲的是学生不是自己作文的读者。老师要创造各种各样的、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展示平台,让所有学生的作文都得到“发表”、都拥有足够多的“粉丝”。不断进取是人的本性,儿童尤甚。
五、引入竞争机制
人的攀比心理是天生的,竞争机制有利于学习。竞争的课堂是活跃的,竞争的课堂是立体的,竞争的课堂是高效。只要在课堂上让组内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才能激放出五彩的火花,如何竞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都参与了”;发不发言无所谓,重要的是“都思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