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生物课堂探究活动问题的提出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ba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探究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主动参与,引导学生带着“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培养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探究活动生物课堂学习情境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推出的,并在中学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逐步实施的,是学生在学习方式上的根本改变,这将给生物学科课堂教学带来新的生气。然而在探究性学习中,发现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进行探究的基础和关键,学生由于传统学习习惯的抑制、思维狭窄、内向性格和生活环境局限等因素影响,能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的并不多,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去引导,根据教材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将要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引导学生用明亮的眼睛、用睿智的头脑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一、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用新颖的方式和生动的语言创设出若干问题,让他们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去进行探究。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尽力创设问题情境,并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启发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发现问题,大胆提出问题,努力解决问题,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除口头描述外,还可采取如下几种措施。1.设置趣味实验设置一些有趣的实验,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学生由于“好奇”,积极主动地思考,想要获得知识的愿望油然而生。如在教学“根对矿质离子的吸收”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趣味实验:将染色的根分为两份,分别侵入CaCl2溶液和蒸馏水中,观察颜色变化。在传授“根对无机盐的吸收”的知识时,教师课前布置学生做好“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的实验。上课时,先让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植物在蒸馏水中生长得小且黄,在肥土浸出液中生长得大而绿。并把两株植物在实物投影台上展示出来,给学生视觉上的直接刺激,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经过比较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2.联系生活实际,提供案例案例能展示生物知识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如介绍温室效应时,课前让学生通过图书馆、报纸和网络等途径收集温室效应的资料,课中根据学生查阅的资料引用了一个案例,“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图瓦卢举国迁往新西兰”,这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反响,学生逐渐感受到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自己身上应该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又如:在“食品保鲜的原理”活动中,问题情境应是为学生准备或让学生自带的一些保鲜食品,如水果罐头、袋装牛奶、火腿肠、咸菜、瓜子等。这些食品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采用的各种各样的食品保鲜防腐方法。有了上述情境,学生才有可能产生“水分含量的多少会影响食品的保鲜吗”“与空气接触易引起食物腐败吗”“温度的高低对食品的保鲜有什么影响”等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再联系上节课学过的“发酵现象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作用”等知识,就能够得出“微生物是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食品保鲜的原理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的结论。3.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在教学细胞有丝分裂时,我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一方面播放细胞分裂的录像,另一方面,我利用Flash制作的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把生物的图像展现在屏幕上。这样,能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主动投入教学,激发学习热情。再如,在讲“爬行动物”一节,一开始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出爬行动物的图片、图像,并配以动听的音乐和生动的解说,使学生仿佛置身于爬行动物时代。学生们的注意力迅速被吸引。二、引导分析情境材料不同的学生对情境材料的理解会有差异,有的学生很可能只看到表面现象,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均有所悟,做好导思工作,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探究思维,帮助学生认真分析情境材料。对教材提供的,可通过阅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对较直观的问题情境,可采用传统的谈话式教学等方式引导提问;对问题较隐蔽的情境材料,可应用合作学习法,充分发挥小组集体的力量,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促成组内问题提出。最后,经筛选选出最有价值、最符合逻辑的问题。如教材中“探究蚂蚁的行为”活动,为学生准备的材料器具包括:透明可乐瓶、玻璃板、放大镜、砂糖和面包屑。根据这些材料,学生很容易提出“蚂蚁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的问题,也就可以达到“探究蚂蚁的取食行为”的活动目的。而如果在提供的材料器具中增加了一些与本问题无关的器材,就会干扰学生的思维,产生一些与教学目标无关的问题,影响探究的方向。三、鼓励开展“奇思妙想”课堂上好多学生不愿发言,究其原因,一是心理素质差,一发言就胆怯。二是害怕提出的问题别人笑话。三是不善于积极思考,被动的接受知识,确实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个民主氛围,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可亲可近;厚爱差生,让其敢说,并教给学生提问方法,引导学生会问,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异想天开,提倡想说就说。对不太合理的问题更要处理好,以便维护学生探究的热情。1.善待学生的“奇思妙想”对学生新奇大胆的念头,别出心裁的方法,与众不同的意见等,教师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允许学生对同样的问题有不同层次的理解与认识,并有助于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增强创新能力。比如在讲到啄木鸟时,有的学生看过动物世界,知道啄木鸟啄木的频率很高,于是提出“为什么啄木鸟啄树的频率那么高却不得脑震荡呢”,课堂上我也是大吃一惊,因为没想到学生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于是耐心的和学生进行分析,推测它的脑结构也许会和人有所区别,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探究。结果证明推测是正确的。这样既没有打击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师生学到了知识。2.总结归纳学生的“奇思妙想”按不同问题分别对待的方法去引导、表扬、激励,学生的问题络绎不绝,形式更加丰富多彩,适合他们研究且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层出不穷。如学生看到水中泡的桃花枝、迎春花枝时提出了“花枝能生根吗”;端着没喝完的矿泉水要倒掉的时候提出了问题“这样干净的纯净水倒掉太可惜了,能不能养金鱼”;看到冰箱里存放的食物发霉时提出了“冰箱为什么不保鲜”;看到蚯蚓和蝌蚪提问“它们喜欢什么样的水”等。教师可以将这些课堂上遇到的想法,归纳总结,用于以后的教学,这样即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在这方面提出问题的信心。总之,在探究教学中,教师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主动参与,引导学生带着“任务”进入学习情境,培养其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实现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其他文献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或数学背景紧密联系,创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到
目的探讨利培酮联合阿立哌唑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利用影视资源来辅助教学,在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的同时,对学生的听说能力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因此,要精心选择英语影视资源,创设轻松教学氛围,将多种
摘 要: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下化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文章从教会学生预习,培养自学能力;设计新颖的课堂引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化学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积极动手操作,体验知识的溯源等方面分析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化学教学;自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02-0069-02  DOI:10.16657/j.c
美术课堂通过各种工具、材料、活动,使学生乐学、善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放式的教学让美术课堂充满活力,有利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创造型人才。
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但现在的初中学生却普遍觉得既重要又害怕,存在着怕学、厌学的现象.作为教师,如何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和人文的馨香,使学生不再惧怕数学,化被动为主动
对三种常见的桥墩结构类型进行建模,用FULENT计算水流对桥墩的冲击影响,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知,等值二支漱结构因其对称结构,整体性能较好;三支激结构可以较好地减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