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血压,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常见问题,尤其在住院老年患者中的发生率较高,因此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已经成为护理工作的主要研究领域。通过了解高血压发病机制,经过高血压治疗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高血压治疗率和达标率,同时有利于减少心脑血管等病的发生,大大的改善了患者生活方式,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了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
【关键词】 高血压 健康教育 护理 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5)01-0110-01
1 高血压的发病原因。
高血压病的形成因素十分复杂,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连。如高盐饮食、过量饮酒、身体肥胖、过度吸烟、遗传等等原因有关。所谓的血压,就是血液向前流动过程中压迫血管的力量。这种强度并不是恒定的,心脏强烈收缩时血压升高,舒张时血压降低。这种长期缓慢的刺激可损伤血管。由于一些长期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可导致血压升高。血管在持续承受缓慢的压力刺激后会发生变化,逐渐发展为动脉硬化。血压升高,在不知觉中血管会破裂或者堵塞而突发脑溢血和心脏病等致命的疾病。
2 高血压的发病症状。
2.1 头疼和眩晕是高血压常见的症状。头疼痛多数部位表现在后脑或者两侧太阳穴,患者感觉持续性沉闷,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眩晕对女性患者表现较多,突然站立起身或者突然蹲下时感觉明显。
2.2 心悸气短。出现胸闷心悸意味着患者的心脏受到了高血压的影响,导致心肌肥厚、左心室扩张、心肌梗死等。
2.3 出现烦躁、易激动、失眠等症状,这与脑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2.4 高血压还可以引起各种类型的中风,如脑梗塞、脑出血。常见表现肢体麻木,不灵活,身体其他部位不协调。
3 高血压治疗主要干预措施。
3.1 加强高血压健康教育。针对高血压患者可以采取定期集体学习,或者进行高血压知识讲座,介绍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发病机理、分期、诱因及高血压的症状、并发症、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让高血压患者了解并掌握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使高血压患者改变不良的行为,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系统的、规范的、合理的健康教育干预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知识、态度及行为水平,改善用药技巧,提高自身处理疾病的能力。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基础和前提,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到高血压患者的健康信念模式。
3.2 加强心理干预指导。在各种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中,心理因素占重要的地位,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及各种并发症如脑血管意外、心衰等都与社会心理应激所引起的过度紧张、焦虑、惊恐、悲伤、抑郁等情绪改变有关,保持良好的心境几乎可以拮抗其他所有的内外不利因素。因此,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支持具有重要意义。干预的目的就是要了解患者的心理、家庭及社会情况,帮助患者分析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寻找支持和帮助。针对不同的心理因素,耐心细致的做好疏导工作,对容易激动、情绪暴躁的患者,要加强修养,保持情绪稳定,心境平和,避免情绪激动或者过度紧张。教导患者如何释放心理的压力,保持乐观精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可以通过放松疗法,听听音乐,培养兴趣等让心态平衡,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高血压患者主动改变不良行为,重建健康生活方式。
3.3 合理应用降压药。合理使用降压药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措施,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长期规律服用。针对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群应用不同的降压药。例如60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一般选用利尿降压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同时应该注意避免应用作用于中枢神经的药物,以防老年人患者发生抑郁并发症;对于青年高血压患者群,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洛尔”系列药,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对于偏头痛性高血压患者,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或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等)等等。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遵医嘱,选择相应合适的降压药,不可随意停用降压药。定期测量血压,有条件的患者可以提倡自测血压。
3.4 加强饮食干预。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降低血压、延缓病情恶化和控制其他危险因素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古人云:“食能以时,身心无疾”,通过饮食来控制血压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饮食治疗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不遵医嘱饮食行为,且对饮食相关知识知晓率低。高盐高脂饮食可使血容量增多,血压升高。低盐低脂饮食是高血压病人膳食基本原则。建议病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减少咸菜及盐腌制品摄入;减少食用动物内脏等高脂饮食,注意补充钾和钙,增加含钾多含钙高的食物,如绿色菜、鲜奶、豆类制品等。多吃蔬菜水果,饮用绿茶等。
3.5 适当运动干预。适量运动是治疗高血压的非药物手段之一,可增强体质,减轻体重,改善情绪。我们建议病人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项目,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游泳、健身操等。尽量避免有闭气动作的活动,如举重等。运动时间,每周至少4-5次,每次30min左右。如果能每天都坚持锻炼就是有规律的健身运动了,最为理想。但是,运动要以自我感觉舒服合适为准,不能出现过度疲劳或者明显不适。
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综合治疗干预措施,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了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对减少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影响、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提高生命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艳红 ,176例高血压病病人膳食调查及饮食指导 [J]-护理学杂志2001(08)
[2]蔡中敏 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J] -实用护理杂志2003(01)
[3] 吴兆苏. 高血压患者总体危险评估的重要性(2007年欧洲高血压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高血压指南解读)[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7(09)
【关键词】 高血压 健康教育 护理 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5)01-0110-01
1 高血压的发病原因。
高血压病的形成因素十分复杂,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连。如高盐饮食、过量饮酒、身体肥胖、过度吸烟、遗传等等原因有关。所谓的血压,就是血液向前流动过程中压迫血管的力量。这种强度并不是恒定的,心脏强烈收缩时血压升高,舒张时血压降低。这种长期缓慢的刺激可损伤血管。由于一些长期养成的不良生活习惯,可导致血压升高。血管在持续承受缓慢的压力刺激后会发生变化,逐渐发展为动脉硬化。血压升高,在不知觉中血管会破裂或者堵塞而突发脑溢血和心脏病等致命的疾病。
2 高血压的发病症状。
2.1 头疼和眩晕是高血压常见的症状。头疼痛多数部位表现在后脑或者两侧太阳穴,患者感觉持续性沉闷,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眩晕对女性患者表现较多,突然站立起身或者突然蹲下时感觉明显。
2.2 心悸气短。出现胸闷心悸意味着患者的心脏受到了高血压的影响,导致心肌肥厚、左心室扩张、心肌梗死等。
2.3 出现烦躁、易激动、失眠等症状,这与脑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2.4 高血压还可以引起各种类型的中风,如脑梗塞、脑出血。常见表现肢体麻木,不灵活,身体其他部位不协调。
3 高血压治疗主要干预措施。
3.1 加强高血压健康教育。针对高血压患者可以采取定期集体学习,或者进行高血压知识讲座,介绍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发病机理、分期、诱因及高血压的症状、并发症、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让高血压患者了解并掌握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促使高血压患者改变不良的行为,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系统的、规范的、合理的健康教育干预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知识、态度及行为水平,改善用药技巧,提高自身处理疾病的能力。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基础和前提,健康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到高血压患者的健康信念模式。
3.2 加强心理干预指导。在各种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中,心理因素占重要的地位,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及各种并发症如脑血管意外、心衰等都与社会心理应激所引起的过度紧张、焦虑、惊恐、悲伤、抑郁等情绪改变有关,保持良好的心境几乎可以拮抗其他所有的内外不利因素。因此,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支持具有重要意义。干预的目的就是要了解患者的心理、家庭及社会情况,帮助患者分析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寻找支持和帮助。针对不同的心理因素,耐心细致的做好疏导工作,对容易激动、情绪暴躁的患者,要加强修养,保持情绪稳定,心境平和,避免情绪激动或者过度紧张。教导患者如何释放心理的压力,保持乐观精神,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可以通过放松疗法,听听音乐,培养兴趣等让心态平衡,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高血压患者主动改变不良行为,重建健康生活方式。
3.3 合理应用降压药。合理使用降压药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措施,应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长期规律服用。针对不同类型高血压患者群应用不同的降压药。例如60岁以上的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一般选用利尿降压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同时应该注意避免应用作用于中枢神经的药物,以防老年人患者发生抑郁并发症;对于青年高血压患者群,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洛尔”系列药,如美托洛尔、阿替洛尔等;对于偏头痛性高血压患者,宜选用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等)或钙拮抗剂(如硝苯地平等)等等。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遵医嘱,选择相应合适的降压药,不可随意停用降压药。定期测量血压,有条件的患者可以提倡自测血压。
3.4 加强饮食干预。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降低血压、延缓病情恶化和控制其他危险因素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古人云:“食能以时,身心无疾”,通过饮食来控制血压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饮食治疗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手段之一,但高血压患者普遍存在不遵医嘱饮食行为,且对饮食相关知识知晓率低。高盐高脂饮食可使血容量增多,血压升高。低盐低脂饮食是高血压病人膳食基本原则。建议病人每日食盐量不超过6g,减少咸菜及盐腌制品摄入;减少食用动物内脏等高脂饮食,注意补充钾和钙,增加含钾多含钙高的食物,如绿色菜、鲜奶、豆类制品等。多吃蔬菜水果,饮用绿茶等。
3.5 适当运动干预。适量运动是治疗高血压的非药物手段之一,可增强体质,减轻体重,改善情绪。我们建议病人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氧运动项目,可以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游泳、健身操等。尽量避免有闭气动作的活动,如举重等。运动时间,每周至少4-5次,每次30min左右。如果能每天都坚持锻炼就是有规律的健身运动了,最为理想。但是,运动要以自我感觉舒服合适为准,不能出现过度疲劳或者明显不适。
通过对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综合治疗干预措施,提高了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增强了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对减少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影响、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提高生命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艳红 ,176例高血压病病人膳食调查及饮食指导 [J]-护理学杂志2001(08)
[2]蔡中敏 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J] -实用护理杂志2003(01)
[3] 吴兆苏. 高血压患者总体危险评估的重要性(2007年欧洲高血压协会和欧洲心脏病学会高血压指南解读)[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