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评论
有人将2017年的中国金融监管总结为“治乱象、补短板、填空白”,观察近两轮的监管政策,可将2018年的金融监管趋势预测为:“协同、深入、建制”。
2017年全年,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共出台重要监管文件超过20个,银监会系统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3452件,其中处罚机构1877家,罚没29.32亿元。
在2017年最后一个周日,银监会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指引》,并公开征求意见。这是银监会首次对银行业从业人员行为管理予以规范。
今年1月5日,银监会又出台了《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瞄准银行股权管理短板,禁止多头控股。同一天《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辦法》公开征求意见,矛盾直指向银行授信集中度风险。1月6日,银监会又下发《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1月13日,《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下发。
即便是春节期间,监管风暴也没有丝毫停息。保监会密集发布19份监管函,再次重拳出击财险公司“问题产品”。保监会结合公司自查整改情况以及日常监管情况,选取部分财险公司作为检查对象,对备案产品进行随机抽查,发现19家检查对象共存在问题产品1672个。
这场金融监管风暴并不是突如其来。十八大报告提到“金融创新”,之后几年,与金融创新相关的包括互联网、P2P等等出了很多事件。埋下了金融风险的隐患。2014年之前,“金融创新”仍主要围绕着实体尤其是城投和房地产融资展开,更多规避表内信贷规模、资本充足率等限制。但2015年之后,出现了一定的程度的空转现象,牵涉范围更加广泛。
2016年底,整治金融“乱象”的大幕徐徐拉开。2016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经强调要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201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回归本源、加强监管协调、补足短板。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2017年3至5月的银监会“三三四十”检查,以及2018年年初监管文件的密集发布。两轮监管政策密集落地潮无疑将加速金融生态链的重塑:强调舍规文化和责任人制度,加大处罚力度,将监管重心定位于防范和处置各类金融风险。金稳委成立之后,更加重视职能监管和行为监管,套利空间将大大挤压。促进金融机构业务回归本源。
有人将2017年的中国金融监管总结为“治乱象、补短板、填空白”,观察近两轮的监管政策,可将2018年的金融监管趋势预测为:“协同、深入、建制”。
在各监管部门2018年的工作安排中,有对于在金融稳定委员会下做好监管协调、信息共享等内容,说明今后监管行动的一致性将更强。并且在2017年全面梳理现有业务规范、摸清风险的基础上,今年会展开较为全面的地毯式检查,确保对于已有存量业务风险状况进行了全面掌握,继续将监管资源更多匹配到重点领域。有专家分析,2018年是金融系统重点制度建设年度。一方面不断修改原有监管制度,与现有市场情况以及新变化相接轨;另一方面还要制定之前处于空白或者监管没有完全覆盖领域的监管制度。
严监管环境下,所有市场规则都在不停变化。面对重磅监管政策的不断到来,金融从业人员只能不停去学习和适应。更多时候,金融风控是一个多维动态的过程。只有对当前的严监管形势更高层次的认识和解读,才能主动出击,否则只能被动防守。
有人将2017年的中国金融监管总结为“治乱象、补短板、填空白”,观察近两轮的监管政策,可将2018年的金融监管趋势预测为:“协同、深入、建制”。
2017年全年,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共出台重要监管文件超过20个,银监会系统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3452件,其中处罚机构1877家,罚没29.32亿元。
在2017年最后一个周日,银监会发布《银行业金融机构从业人员行为管理指引》,并公开征求意见。这是银监会首次对银行业从业人员行为管理予以规范。
今年1月5日,银监会又出台了《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瞄准银行股权管理短板,禁止多头控股。同一天《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辦法》公开征求意见,矛盾直指向银行授信集中度风险。1月6日,银监会又下发《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1月13日,《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下发。
即便是春节期间,监管风暴也没有丝毫停息。保监会密集发布19份监管函,再次重拳出击财险公司“问题产品”。保监会结合公司自查整改情况以及日常监管情况,选取部分财险公司作为检查对象,对备案产品进行随机抽查,发现19家检查对象共存在问题产品1672个。
这场金融监管风暴并不是突如其来。十八大报告提到“金融创新”,之后几年,与金融创新相关的包括互联网、P2P等等出了很多事件。埋下了金融风险的隐患。2014年之前,“金融创新”仍主要围绕着实体尤其是城投和房地产融资展开,更多规避表内信贷规模、资本充足率等限制。但2015年之后,出现了一定的程度的空转现象,牵涉范围更加广泛。
2016年底,整治金融“乱象”的大幕徐徐拉开。2016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已经强调要把防范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2017年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回归本源、加强监管协调、补足短板。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金融和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的良性循环,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
2017年3至5月的银监会“三三四十”检查,以及2018年年初监管文件的密集发布。两轮监管政策密集落地潮无疑将加速金融生态链的重塑:强调舍规文化和责任人制度,加大处罚力度,将监管重心定位于防范和处置各类金融风险。金稳委成立之后,更加重视职能监管和行为监管,套利空间将大大挤压。促进金融机构业务回归本源。
有人将2017年的中国金融监管总结为“治乱象、补短板、填空白”,观察近两轮的监管政策,可将2018年的金融监管趋势预测为:“协同、深入、建制”。
在各监管部门2018年的工作安排中,有对于在金融稳定委员会下做好监管协调、信息共享等内容,说明今后监管行动的一致性将更强。并且在2017年全面梳理现有业务规范、摸清风险的基础上,今年会展开较为全面的地毯式检查,确保对于已有存量业务风险状况进行了全面掌握,继续将监管资源更多匹配到重点领域。有专家分析,2018年是金融系统重点制度建设年度。一方面不断修改原有监管制度,与现有市场情况以及新变化相接轨;另一方面还要制定之前处于空白或者监管没有完全覆盖领域的监管制度。
严监管环境下,所有市场规则都在不停变化。面对重磅监管政策的不断到来,金融从业人员只能不停去学习和适应。更多时候,金融风控是一个多维动态的过程。只有对当前的严监管形势更高层次的认识和解读,才能主动出击,否则只能被动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