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个性的花朵在写作重怒放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jddd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是写好优秀作文的关键。要想让学生写出个性鲜明突出、感情自然真挚的习作,就要给他们自由的空间,不要给予条条框框,只给予适当的指导,进行能力的训练,指导学生积累材料,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感,个性鲜明的习作唾手可得。
  关键词:写作 独特个性 创新意识 以人为本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少年儿童处于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个性特点是非常鲜明突出的,他们的创造潜能往往贮存在这一独特的个性当中。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在当前的作文教学中却存在着程式化、虚假编造、难写难作等現象。教学中过分强调共性,压抑了学生的个性,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造意识。新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认为,这一指导思想充分传达出“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了“作文与做人的统一”,警示老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力戒“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尽管课程改革工作在不断深入,但是现在的初中作文教学基本上处于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加上应试教育长期的压抑和束缚,中学生习作中“人文背离”现象十分突出。初中学生大部分时间与课本打交道,生活面狭窄,加上年龄偏小,对社会缺乏深入了解,对生活缺乏真切的体验;再加上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普遍采取“赶鸭子上架”的办法,对写作的结构、用词、开头和结尾都做出了具体而明确的要求,使学生的习作呈现出惊人的趋同性,人云亦云,丧失个性,了无生气。学生的习作中普遍存在“四化”现象,即题材单一化、主题赞歌化、结构雷同化、语言平淡化。这些令人堪忧的现状造成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最主要的就是导致“人文背离”,把作文与做人割裂开来,这就明显地偏离了作文训练的真实性、人文性要求,抑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学生的习作是他们思想认识水平的物化形态。目前初中生作文缺乏新意,这跟老师片面地追求立意标准、格式标准和写法标准有着密切的联系。笔者认为,要使学生的习作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特个性,教师在作文指导时应把学生乐于表达、乐于动笔放在首位,激励、引导学生多向思维,使学生习作时的创新意识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这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会不断高涨,写作能力自然水涨船高,一大批想象丰富、富有个性的佳作自然会脱颖而出。例如采用情境教学,任学生自由表达;或者运用音乐作文,即在教学时准备一段音乐,让学生任意想象发挥;或运用图画作文,或面对一具体事物任其想象,或听录音想象,或进行续写想象练习等,不断强化巩固学生的个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要求教师不要专门向学生大讲作文技法,更要启发学生和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新课程改革后的作文教学特别注重倡导“生活本源”这一先进理念,也就是说,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体验和感受,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培养对生活的感情,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圈子,带领学生多接触自然、认识社会,培养健康的人格。尝试课改的实践经验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引导学生关注天下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就能开放学生的心扉,让他们在习作中无拘无束、无羁无绊,写出个性鲜明突出、感情自然真挚的习作来。
  当然,学生的习作并不是原封不动地把生活推向读者,而是应善于对生活的表象进行挖掘、提炼,要引导学生学会“由表及里”、“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待生活具有慧眼,具有独到的见解和发现。学生要写出具有一定水准、个性鲜明的佳作只靠老师的指导是远远不够的,写好习作的关键在于课外的积累。教师在平时可以引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也可以通过看电视、听广播、上网查询等多种途径接收新思想、新信息,留意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生动的写作素材。古语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指导学生写好习作,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做好“厚积而薄发”的准备工作。我们可以根据学生擅于记忆的特点,有计划、有意识地积累材料,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感,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这样,学生在习作时自然会思想活跃、语言生动、善于想象。
  最后要强调的是,学生写作个性的培养有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注意:一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二是教师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写作个性的培养是与勤奋密不可分的,作为创作主体,只有广泛涉猎和深入思考才能在写作活动中体现出个性。
  总之,我们教师在作文实践中应紧紧围绕如何实现“以人为本”,培养和张扬学生个性来作文章,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写出自己的个性。
  参考文献
  [1]戴余金 主编 《初中阅读教例剖析与教案研制》.广西教育出版社。
  [2]新课标解读。
  [3]蔡少军 主编 《初中语文教学法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
  [4]李秋菊 关文信 著 《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新课程下初中生物教师的教学反思可从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教学基本策略方面进行。  第一,对理论和专业基础方面的反思。  生物老师要进行教学反思,固然依赖于自身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但是仅仅行停留在经验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教学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对教学行为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生物知识的教学理论和专业学识为基础。  1.转变生物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生物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出现的能力参差不齐、教学进度无法统一的问题,根据分层导学法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尝试。“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若干层次或小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促使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其实质是在课堂教学中尝试实现个别化教学的一种方法
期刊
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当今电化教育的领先技术,已在许多方面得到了应用,它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益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几年来,我在从事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尝试着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就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和实践。  一、多媒体用于中学体育教学所面临的问题  通过我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
期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现在以《原电池的
期刊
摘 要: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把学生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充分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阅读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其实是有“法”可依的。下面笔者就优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小学 语文 阅读  自古以来,阅读能力的提高都被视为一种语言类教学中重要的培养技能。比如古人所说的“
期刊
课件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载体,其设计理念、方式、方法均会不同程度地对学生学习产生影响。由于图像和文本信息同时呈现,容易导致认知负荷的超载状态,因而不适当的课件设计将会对学生的认知学习产生不必要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最突出的表现之一是增加学生的认知负荷,降低学生学习效能,因此,从课件设计这一视角去探讨降低认知负荷问题,从源头上解决课件对学习者的负面影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
摘 要:在现在这个信息时代,阅读将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会不会阅读将决定一个人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语文教学一项不容忽视的紧迫任务。我们要更新观念,加强学生课外阅读动机的培养;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激发阅读兴趣;加强指导,传授阅读方法,引领学生感悟到语文博大精深的文化内蕴,走出一条语文阅读的阳关大道。  关键词:阅读 观念 方法 习惯  在现在这个
期刊
摘 要:想象力的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人的工作、学习和劳动的成效。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粗浅地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想象力 创新思维  引言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力是学生
期刊
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的问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以及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取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与探究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以下是笔者对数学探究式教学的认识:  一、注重“问题解决”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口号的提出始于1980年的美国,至今一直被人们广泛接受,成为
期刊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习惯是一个人存放在神经系统的资本,养成了好的习惯,一辈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好的习惯应该从小养成。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孙云晓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将会终身受益。孩子小时是培养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