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45cm窄行密植增产机理及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6s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辉区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小兴安岭北端,地理位置:北纬49度39分--50度51分,东经125度52分--127度39分,北与呼玛相邻,南与孙吴接壤,西与嫩江郊界,东以黑龙江主航道与俄罗斯阿穆尔洲为界。大豆是爱辉区主栽的作物之一,为了摸索出适宜于我区大豆栽培技术,我们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组织科技人员开展了大豆45cm窄行密植栽培技术试验示范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增产增收效果,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下面把该项技术的的增产机理与配套技术简单加以介绍。
  一、大豆45cm窄行密植增产机理
  (一)增加了株数,提高了土地和光能利用率
  45cm窄行密植公顷保苗和收获株数在35-40万株,比65cm垄公顷保苗20-25万株,增加株数10万株左右。由于合理的密度,一方面增加了地上的綠色面积,提高了群体光能利用率;另一方面地下部分单位面积根瘤数相对比65cm垄大豆增加1/4强,增强了群体固氮能力,根系群体的增加也增加了群体的吸收能力,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较好地解决了大豆收获株数不够而造成的各种自然资源浪费的问题。
  (二)创造良好的耕层结构、提高了抗逆性
  由于坚持秋翻秋整地,耕层深度必须达到20cm,耕茬深度在15cm左右,深松在25cm以上,坚持标准作业,创造了良好的耕层构造。提高了大豆抗逆性,实现了旱涝保收。在少雨的情况下,大豆45cm窄行密植仍然获得了大丰收。
  (三)充分发挥群体优势增产效果明显
  通过多年的测产结果进行汇总表明,虽然45cm窄行密植单株生产能力不如65cm垄大豆,但由于单面积收获的株数多,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而且增产幅度较大,平均增产幅度21.8%,最高达35%以上。
  (四)选用矮杆、半矮杆抗倒伏的品种、合理密植
  由于选用矮杆、半矮杆抗倒伏的品种、合理密植,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利于植株干物质的生产和积累,同时增加了叶面积系数,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抑制了行间杂草的生长,有利于大豆生长发育。
  二、配套技术
  几年来,我们在推广大豆窄行密植技术上,坚持良种良法结合,农机农艺相配套,试验、示范、推广同步,高度集成现有科技成果,优化组装配套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技术到位率。
  (一)选择好品种
  大豆窄行密植由于行距缩小,密度增大,要求选用矮杆或半矮杆,有限或亚有限的杆强不倒伏品种,我县主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地力选择了黑河43、黑河48、黑河43号、垦鉴豆27、华疆2号、黑河44号等品种。种子播前都进行精选,用大豆选种机或人工粒选,剔除病斑粒,虫食粒及杂质,达到种子分级标准二级良种以上。而且纯度都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3%。为防治地下病虫害,选用35%的多福克大豆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药剂比例1:80,充分阴干后播种防治地下害虫和根腐病。
  (二)合理耕翻、精细整地
  合理耕翻、精细整地可以熟化土壤蓄水保墒,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同时可以消灭杂草、减轻病虫危害,是大豆苗全苗壮的基础,也是大豆增产的根本措施之一。对大豆窄行密植地块,我们坚持年年秋整地,耕翻深度为18-20cm,耕茬深度为12-15cm,深松深度25cm以上。而且都在秋季完成整地,达待播状态。
  (三)确定密度,适时播种
  当地温稳定通过7—8 ℃时就开始机械播种,垄距45厘米,双行间小行距10—12厘米。根据不同品种、不同地域、不同地力、不同栽培水平确定了每公顷保苗数为35-38万株。如黑河44公顷保苗32万株、黑河43公顷保苗公顷保苗33万株、垦鉴豆27公顷保苗35万株。
  (四)增施肥料,做到测土配方施肥
  重施有机肥,化肥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氮、磷、钾肥科学配比。高度重视钾肥施用标准,壮秆抗倒伏。有机肥每公顷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8%以上)15吨以上,结合整地做底肥一次施入。化肥做种肥,一般每公顷用量:纯氮60公斤,纯磷100公斤,纯钾75公斤。施于种下5—10厘米处。切忌种肥同位,以免烧种。
  叶面追肥,叶面追肥2~3次,从大豆初花期开始到大豆田封垄为止,每公顷用尿素15公斤加磷酸二氢钾2.5公斤溶于150公斤水中喷施,并根据需要加入微量元素肥料。
  大豆植株生长旺盛,在初花期选用多效唑、三碘苯甲酸等化控剂进行调控,控制大豆徒长,防止后期倒伏。
  (五)化学除草
  大豆窄行密植使用机械除草及人工除草受到一是限制,因此做好化学除草至为重要。几年来在化学除草上,坚持封闭灭草,使用药剂是使用药剂是48%广灭灵乳油100毫升/亩 90%乙草胺乳油80毫升/亩,除草效果达到95%以上。苗后于大豆1-2片复叶时,杂草2-4叶期垧用35%松·喹·氟磺胺1.5升或25%氟磺胺草醚1.5升 24%烯草酮0.4升或25%氟磺胺草醚1.5升 48%灭草松1.5升 24%烯草酮0.4升茎叶喷雾除草,对一年生杂草防效较好。
  (六)防治病虫害
  蚜虫,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加水30公斤叶面喷雾。对食心虫在防治时期内,用80%敌敌畏乳油制成毒杆进行熏蒸防治。防治大豆灰斑病,应用40%多菌灵胶悬剂800倍液在大豆发病初期叶面喷雾。
  (作者单位:164300黑龙江省爱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均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相应的在食品方面更注重绿色、健康、无污染,对食品安全检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动物检疫监管工作作为保障畜产品无公害、安全和绿色的重要工作内容,对于人民身心健康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是依法治牧的具体体现。我国针对动物以及相关产品的检疫工作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正式成为独立的执法工作,专业性更强,是一种政府行为的工作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
[摘 要] 农作物生长发育除了氮、磷、钾三大元素外,还需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铁、硼、锰、锌、铜、钼其他多种微量元素的供用,这些微量营养元素有同等重要的功能和作用,任何一种营养元素缺乏都会影响作物的健康生长。  [关键词] 农作物缺素 症状 识别  [中图分类号] S5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2-0046-01  农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1
摘要:玉米斑病主要为害玉米的叶片、叶鞘和苞叶。叶片染病先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边缘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后期病斑常纵裂。严重时病斑融合,叶片变黄枯死。潮湿时病斑上有大量灰黑色霉层。下部叶片先发病。在单基因的抗病品种上表现为褪绿病斑,病斑较小,与叶脉平行,色泽黄绿或淡褐色,周围暗褐色。有些表现为坏死斑,给种植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玉米 斑病 防治  
[摘 要] 随着生态种植技术的不断推广,人们越来越重视种植过程中的化肥使用。科学合理的使用化肥,不但可以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更能保护种植的环境。  [关键词] 化肥 使用 因素  [中图分类号] S1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072-01  “三农”问题迄今为止依旧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央政府以及社会大众共同关注的热点是农民增产增收,有关“三
[摘 要] 近年来,气象现代化水平已有长足进展,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在阜新地区的抗旱、防雹中效果较为明显,为粮食的丰产丰收、农民收入的提高、农业的防灾减灾提供了有力保障。人工影响天气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在气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效果越来越显著。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农业 经济发展 作用  [中图分类号] P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
[摘 要] 介绍了在运城市临猗县建立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开展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试点工作的概况。总结分析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 病虫害 绿色防控 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104-01  运城市地处山西省的南部,古称河东,农耕文明历史悠久、远源流长。
番茄是金东区蔬菜产业中占优势的主栽品种之一,番茄需精细管理,经济效益相对稳定,随着栽培设施条件的改善和番茄品种的更新,硬果番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笔者在引进本地适宜栽培的抗逆性强、耐贮运、品质优、商品性好、高产量硬果番茄新品种的同时,不断总结高产高效栽培经验。番茄栽培主要以保护地栽培为主,根据育苗及生长时间的不同可分早春番茄、春番茄、夏番茄、秋番茄,在本地则以春番茄与夏番茄为主,秋番茄相对较少。  
[摘 要] 近几年来随着非法占用林地、乱砍乱伐、森林火灾等各种人为破坏现象的时有发生,为改善生态环境,我县开始采取封山育林的措施。封山育林是快速培育森林资源的一种重要的方式,成本低、见效快、效益高,对于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加快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封山育林 生态环境 重要性 森林资源  [中图分类号] S7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中图分类号] S76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9-0115-01  黄杨绢野螟为鳞翅目、螟蛾科。主要危害瓜子黄杨、雀舌黄杨、大叶黄杨、黄杨木、冬青等绿化树种,其中又以瓜子黄杨、大叶黄杨、雀舌黄杨危害最为严重。由于近年来气候变暖,发生期降雨量减少,黄杨绢野螟死亡率也相应降低,导致发生基数增加,使绿化工作蒙受重大损失,城市环境受到污染,需引起高度重视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失地农民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失地农民问题已经从一个地区性问题发展成全国性的问题。解决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对于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山西省阳城县的失地农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生活现状和市民化态度的调查和研究,找出失地农民市民化的问题所在。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希望能够推动阳城县及其他地区失地农民市民化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