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对于心理小说而言,所谓现实就是指将原来外在客观存在的实际转化成为一种内在的心理现实。在《赫索格》这部小说中,作者索尔·贝娄通过对小说人物的心理进行深入细致的刻画,以及主人公外在行为的不完全的展示,很好地展示了主人公的心理现实,从而表现出了一种特有的心理小说特色。
关键词:《赫索格》 心理小说 心理现实主义 索尔·贝娄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中,索尔·贝娄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被约翰·杰·克莱顿称为是美国近代影响力最大的小说家,在他的小说作品中无处不折射出他的人文关怀和对人类的挚爱。在贝娄众多的艺术作品形式中,能够最大化展现他人文关怀和道德责任感的就是他的心理小说。贝娄的心理小说通过细致的描写来对人物的心灵进行刻画,从而将上个世纪中最动荡最混乱那个年代人们的复杂内心世界进行深刻的表现。贝娄认为,艺术作品应该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并充分尊重现实生活,小说应该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展现,而并非一味的虚构夸张。贝娄的个人观念和艺术作品中体现了非常明确的现实主义,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心理现实主义。贝娄被称之为心理现实主义的奠基人。
《赫索格》是贝娄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他最杰出的心理小说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贝娄对主人公的心理进行了深入透彻的描写,对小说的故事以及主人公的行为进行了简单的概括性的描写,从而形成了一种贝娄小说所特有的特点,即现实主义特点和倾向。在文学的发展历史中,心理小说可以说一个独特的产物,心理小说完美地将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与传统的小说形式相比较,心理小说的情节更加平淡无奇,但心理小说对主人公的描述和表现更加深刻形象,尤其是主人公内心思想中特有情感的细致描写更加细致入微,但是对主人公外在行为的描写并不是小说的主要内容。在贝娄的心理小说中,现实已经不再是原本客观存在的外在现实,而是转化成为了人物内在的心理现实。亨利·詹姆斯在《小说的艺术》一书中明确地指出,在进行小说创作时,不能简单地对现实社会中的表面现象进行描述,最重要的是要通过作品来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实质进行深入的挖掘。
在《赫索格》这部小说中,可以说主人公的内心是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同时也间接地反映出美国上世纪60年代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况。小说中主人公的思想变化以及他那些没有寄出的心理信件,都是现实情境的真实表现。可以说,《赫索格》这部心理小说完美地表现了作者的心理现实主义思想。本文主要从《赫索格》这部小说的内容以及主人公的塑造出发,对作者的心理现实主义思想进行深入的探讨。
20世纪,美国处于一个新旧更替、反叛传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小说很好地反映出了美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社会现实,小说作家利用自己手中的笔,对美国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革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表现。小说《赫索格》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社会的反战情绪、民权运动、种族运动、反传统文化运动,以及过去50年中积累下的紧张阶级关系和人际间的异化现象,都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这部小说的写作过程主要围绕着主人公纠结、崩溃的心理状态进行阐述,将美国当时知识分子的困境和彷徨展现得淋漓尽致。小说的主人公赫索格是一个善良、诚实、喜欢帮助他人的人,但是在小说中他却被自己的妻子和朋友所背叛,这些现实中的打击接使得赫索格陷入了一场深深的精神危机中,主人公有时精神亢奋,呼吁拯救全人类;有时则精神萎靡,好几次在内心中形成了自杀的念头;有时他又会对生活中的各种哲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可以说,《赫索格》是一部具有典型特色的心理小说,整部小说始终贯穿着主人公的思想、沉思以及回忆。在整部小说中,情节只是起到了串联这些思维变化的一个线索,作者通过对小说主人公烦乱思绪的描写,使得读者真正进入到了一场主人公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没有硝烟的思想战争中来。
要想深入地理解《赫索格》这部心理小说,读者需要从主人公赫索格的哲学反思以及他复杂的内心世界来进行审视。作者贝娄曾经说过在这部小说中表现了一种耻辱感,赫索格被完全禁锢在一个私人的空间中,而他自己引以为骄傲的知识特权则严重影响了他的个人发展,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思想对于赫索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知识的增长并没有帮助赫索格的生活。赫索格原本希望通过知识来得到自由和自己想要的一切,但是现实的他却经济窘迫、婚姻失败、朋友背叛,这些现实的境况都使得赫索格处于一种精神和内心几近崩溃的悬崖,赫索格急切想要通过发泄来实现自我内心的平静和理智。赫索格的这种情况,不单单反映的是他当时的实际困境,同时还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美国知识分子的情况。通过小说,贝娄不单单为自己的境遇进行申辩,更重要的是,他在为当时美国的知识分子进行申辩。从这点来看,小说充分体现了贝娄的心理现实主义,利用小说中的某一个体来反映整体,通过主人公内心的描述来表现客观的现实世界。
在当前的心理小说创作过程中,作者对小说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行为的描写越来越少,小说的重点越来越趋向于主人公的描写和塑造上。一般心理小说主要对主人公的心理应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从而帮助小说读者真正理解和掌握主人公的个性特点和人物性格。但是要想对赫索格的个人性格进行理解和描述却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首先,赫索格这一人物的塑造过程并不是采用传统的手法进行,另外,小说的作者贝娄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他在创作这部小说时,并不是以当代小说的人物塑造观念为基础,因此,塑造的人物也和传统的小说人物有着很大的差别。可以说,赫索格这一人物并不是传统的小说人物,也不是现代的小说人物,他处于现代和传统之间,具有二者不同的特点。赫索格的个性特征并没有因为他烦乱的思想而消失,相反,他的个性恰恰在他的心理挣扎中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显现。赫索格身处在一个异化的苦难境遇中,但仍然在不断寻找人们对文化以及人性的肯定。赫索格这一人物务不仅仅是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一个异化者,他同时还是一个传统价值的积极拥护者。 首先,赫索格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显著的异化性。在小说最初的时候,赫索格一个人在小屋中,没有其他人与他进行谈话,有的只是赫索格的独白。赫索格深深沉浸在在我的思索过程中,对过去进行不断的思考和回忆,那些没有寄出的信件是他开始异化的最初征兆,同时也证明了赫索格与外界交往过程中的失败表现。但实际上,赫索格是在通过语言来寻找现实,而这些心理信件就是赫索格用来将自己内心世界投射到真实世界的工具和方法。就像小说中赫索格的那句话:“我一直手忙脚乱地在给四面八方的人写信,用更多的言词,也许我希望把一切变成语言,迫使玛德琳和格斯贝奇有点良心。”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赫索格这个小说人物其实是活在了自己的语言当中,并没有活在现实的世界中,他为自己构建了一个具有自己思想的语言世界。他所写的信,并没有使自己与周围的人建立起联系,相反,却使自己更加远离现实世界。赫索格这一小说人物的异化性主要是来源于人物自己的内心,他过于迷恋自我的反省,从而使自己本来就已经封闭的内心更加远离这个真实的世界,从而更加没有穷尽地去感受自己的孤独,主人公赫索格所表现出来的异化性也深刻地表现出当时美国社会存在的文化和种族上的深远影响。
赫索格的成长环境非常复杂,交织着犹太文化和美国现代文化两种典型的文化,他出生在一个典型的犹太家庭中,拿破仑街,这个曾经的犹太人聚集地带给赫索格很多美好的童年回忆,这种深刻的故乡情结时刻围绕着他,使赫索格无法忘记自己是一个真真正正的犹太人。这种根植于他内心深处的犹太意识,也是赫索格最后异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对于赫索格本人而言,他有时也会感到自己对犹太文化并不是十分的了解,在犹太人心中有着非常强烈的家庭意识,但是赫索格却是一个典型的家庭失败者。赫索格并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因为他自己出现了婚外情的问题;他也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他没有对自己的孩子有过任何的照顾;此外,他也不是一个称职的儿子,因为他曾经使他的父亲愤怒地用枪指向自己,让母亲被迫辛苦的劳动。这些都使得赫索格从来没有真正体会到作为犹太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相反,赫索格常常会因此而感到非常的焦虑和惭愧。
赫索格虽然出生在一个犹太人的家庭,但是确切的说,他应该是在美国长大的。他曾经也想将自己融入到美国的文化当中,但是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发现这样做非常困难。蕾蒙娜一直称赫索格为外国人,这句话也使得赫索格非常伤心。他一直苦恼于自己不是美国人,那么他是什么人呢?什么人才算是真正的美国人呢,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赫索格,因为赫索格对于当前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并不认同。他一直徘徊在两种文化的边缘,但是却没有完全融入到其中任何一种文化中去,这也使得赫索格并没有找到自己的真正根源和身份,自己被孤立于这个世界之外,这使得赫索格非常的痛苦和无奈。
其次,赫索格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人物,他的内心一直处于一种游移不定的状态下,主要表现为:首先,一方面赫索格刻意地回避与他人的交往,想要逃离这个现实的世界;另一方面,在赫索格的内心深处,仍然想要回归到现实社会当中,而现实社会中的手足情意是他最想要收获的东西,他认为只有得到了手足情意,人性才能够真正地得到回归。从作者贝娄的角度来看,他认为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丑陋的一面,但是他并不认为人类已经到了完全结束的时刻,他认为人们善良、责任、勇敢的一面就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这些传统的美德就存在于当今各种流行思想之下,所以,要想保护这些传统美德需要巨大的决心和勇气。虽然赫索格也是一位坚定的传统美德捍卫者,但是他所采用的方式过于复杂,也可以说是相互矛盾,查德·普瓦里埃认为他对传统美德的肯定和捍卫只是停留在语言层面上的东西。但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样,赫索格对于爱和手足情意有着坚定的追求,但是却不知不觉地陷入到了异化和冷漠的境遇中;他一直是存在主义的反对者,但是个人却表现出了明显的存在主义特点。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赫索格这一形象的塑造完全建立在他自己的语言和思想上,他只不过是在对自己的故事进行讲述,但实际上他的行为和处境与自己的言语相违背了。因此,赫索格既不能看做是一个现代主义派的人物,同时也不能看做是一个完整的现实主义小说的人物,他用言语和思想展示他的个性,他通过语言接近现实。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重合体现了作者贝娄站在传统和现代的临界点,也是贝娄的心理现实主义的有力例证。
总之,贝娄被称之为一名伟大的现实主义者,但是从他的小说来看,贝娄应该是一名典型的心理现实主义者,在他的小说中随处可见心理现实主义思想。贝娄对美国当时的社会情况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关注,再加上他自身所特有的犹太和基督文化,促使他的小说特有风格的形成,也就是停留于现实和现代之间的心理现实主义。在贝娄的心理现实主义思想中充分展现出他特有的人文关怀。在美国当时的年代背景下,过分强调工业技术文明,而忽视了个体以及人性的关怀。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混乱的状态下,各种异化、孤独、犯罪、吸毒等不良现象和文化充斥,这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真实反映。人们的心灵是脆弱的,因而关注个体,关怀人性显得弥足珍贵。
参考文献:
[1] 刘秀芬:《传统知识分子应走出思想的牢笼——论贝娄笔下的赫索格》,《时代文学》,2010年第2期。
[2] 李保龙:《呼唤物欲世界的良心——论赫索格形象》,《文教资料》,2007年第7期。
[3] 孙光勇:《生存在夹缝中的现代人——〈赫索格〉的主题分析》,《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4期。
作者简介:周晏,女,1971—,吉林长春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关键词:《赫索格》 心理小说 心理现实主义 索尔·贝娄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中,索尔·贝娄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被约翰·杰·克莱顿称为是美国近代影响力最大的小说家,在他的小说作品中无处不折射出他的人文关怀和对人类的挚爱。在贝娄众多的艺术作品形式中,能够最大化展现他人文关怀和道德责任感的就是他的心理小说。贝娄的心理小说通过细致的描写来对人物的心灵进行刻画,从而将上个世纪中最动荡最混乱那个年代人们的复杂内心世界进行深刻的表现。贝娄认为,艺术作品应该建立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并充分尊重现实生活,小说应该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展现,而并非一味的虚构夸张。贝娄的个人观念和艺术作品中体现了非常明确的现实主义,更确切的说应该是心理现实主义。贝娄被称之为心理现实主义的奠基人。
《赫索格》是贝娄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他最杰出的心理小说代表作。在这部小说中,贝娄对主人公的心理进行了深入透彻的描写,对小说的故事以及主人公的行为进行了简单的概括性的描写,从而形成了一种贝娄小说所特有的特点,即现实主义特点和倾向。在文学的发展历史中,心理小说可以说一个独特的产物,心理小说完美地将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与传统的小说形式相比较,心理小说的情节更加平淡无奇,但心理小说对主人公的描述和表现更加深刻形象,尤其是主人公内心思想中特有情感的细致描写更加细致入微,但是对主人公外在行为的描写并不是小说的主要内容。在贝娄的心理小说中,现实已经不再是原本客观存在的外在现实,而是转化成为了人物内在的心理现实。亨利·詹姆斯在《小说的艺术》一书中明确地指出,在进行小说创作时,不能简单地对现实社会中的表面现象进行描述,最重要的是要通过作品来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实质进行深入的挖掘。
在《赫索格》这部小说中,可以说主人公的内心是丰富多彩、复杂多变的,同时也间接地反映出美国上世纪60年代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况。小说中主人公的思想变化以及他那些没有寄出的心理信件,都是现实情境的真实表现。可以说,《赫索格》这部心理小说完美地表现了作者的心理现实主义思想。本文主要从《赫索格》这部小说的内容以及主人公的塑造出发,对作者的心理现实主义思想进行深入的探讨。
20世纪,美国处于一个新旧更替、反叛传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小说很好地反映出了美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以及社会现实,小说作家利用自己手中的笔,对美国当时社会的动荡和变革进行了深入的刻画和表现。小说《赫索格》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美国社会的反战情绪、民权运动、种族运动、反传统文化运动,以及过去50年中积累下的紧张阶级关系和人际间的异化现象,都在这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这部小说的写作过程主要围绕着主人公纠结、崩溃的心理状态进行阐述,将美国当时知识分子的困境和彷徨展现得淋漓尽致。小说的主人公赫索格是一个善良、诚实、喜欢帮助他人的人,但是在小说中他却被自己的妻子和朋友所背叛,这些现实中的打击接使得赫索格陷入了一场深深的精神危机中,主人公有时精神亢奋,呼吁拯救全人类;有时则精神萎靡,好几次在内心中形成了自杀的念头;有时他又会对生活中的各种哲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可以说,《赫索格》是一部具有典型特色的心理小说,整部小说始终贯穿着主人公的思想、沉思以及回忆。在整部小说中,情节只是起到了串联这些思维变化的一个线索,作者通过对小说主人公烦乱思绪的描写,使得读者真正进入到了一场主人公与周围环境之间的没有硝烟的思想战争中来。
要想深入地理解《赫索格》这部心理小说,读者需要从主人公赫索格的哲学反思以及他复杂的内心世界来进行审视。作者贝娄曾经说过在这部小说中表现了一种耻辱感,赫索格被完全禁锢在一个私人的空间中,而他自己引以为骄傲的知识特权则严重影响了他的个人发展,作为一名知识分子,思想对于赫索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知识的增长并没有帮助赫索格的生活。赫索格原本希望通过知识来得到自由和自己想要的一切,但是现实的他却经济窘迫、婚姻失败、朋友背叛,这些现实的境况都使得赫索格处于一种精神和内心几近崩溃的悬崖,赫索格急切想要通过发泄来实现自我内心的平静和理智。赫索格的这种情况,不单单反映的是他当时的实际困境,同时还真实地反映出了当时美国知识分子的情况。通过小说,贝娄不单单为自己的境遇进行申辩,更重要的是,他在为当时美国的知识分子进行申辩。从这点来看,小说充分体现了贝娄的心理现实主义,利用小说中的某一个体来反映整体,通过主人公内心的描述来表现客观的现实世界。
在当前的心理小说创作过程中,作者对小说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行为的描写越来越少,小说的重点越来越趋向于主人公的描写和塑造上。一般心理小说主要对主人公的心理应活动进行细致的描写,从而帮助小说读者真正理解和掌握主人公的个性特点和人物性格。但是要想对赫索格的个人性格进行理解和描述却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首先,赫索格这一人物的塑造过程并不是采用传统的手法进行,另外,小说的作者贝娄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他在创作这部小说时,并不是以当代小说的人物塑造观念为基础,因此,塑造的人物也和传统的小说人物有着很大的差别。可以说,赫索格这一人物并不是传统的小说人物,也不是现代的小说人物,他处于现代和传统之间,具有二者不同的特点。赫索格的个性特征并没有因为他烦乱的思想而消失,相反,他的个性恰恰在他的心理挣扎中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显现。赫索格身处在一个异化的苦难境遇中,但仍然在不断寻找人们对文化以及人性的肯定。赫索格这一人物务不仅仅是现代社会中存在的一个异化者,他同时还是一个传统价值的积极拥护者。 首先,赫索格这一人物形象具有显著的异化性。在小说最初的时候,赫索格一个人在小屋中,没有其他人与他进行谈话,有的只是赫索格的独白。赫索格深深沉浸在在我的思索过程中,对过去进行不断的思考和回忆,那些没有寄出的信件是他开始异化的最初征兆,同时也证明了赫索格与外界交往过程中的失败表现。但实际上,赫索格是在通过语言来寻找现实,而这些心理信件就是赫索格用来将自己内心世界投射到真实世界的工具和方法。就像小说中赫索格的那句话:“我一直手忙脚乱地在给四面八方的人写信,用更多的言词,也许我希望把一切变成语言,迫使玛德琳和格斯贝奇有点良心。”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赫索格这个小说人物其实是活在了自己的语言当中,并没有活在现实的世界中,他为自己构建了一个具有自己思想的语言世界。他所写的信,并没有使自己与周围的人建立起联系,相反,却使自己更加远离现实世界。赫索格这一小说人物的异化性主要是来源于人物自己的内心,他过于迷恋自我的反省,从而使自己本来就已经封闭的内心更加远离这个真实的世界,从而更加没有穷尽地去感受自己的孤独,主人公赫索格所表现出来的异化性也深刻地表现出当时美国社会存在的文化和种族上的深远影响。
赫索格的成长环境非常复杂,交织着犹太文化和美国现代文化两种典型的文化,他出生在一个典型的犹太家庭中,拿破仑街,这个曾经的犹太人聚集地带给赫索格很多美好的童年回忆,这种深刻的故乡情结时刻围绕着他,使赫索格无法忘记自己是一个真真正正的犹太人。这种根植于他内心深处的犹太意识,也是赫索格最后异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对于赫索格本人而言,他有时也会感到自己对犹太文化并不是十分的了解,在犹太人心中有着非常强烈的家庭意识,但是赫索格却是一个典型的家庭失败者。赫索格并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因为他自己出现了婚外情的问题;他也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他没有对自己的孩子有过任何的照顾;此外,他也不是一个称职的儿子,因为他曾经使他的父亲愤怒地用枪指向自己,让母亲被迫辛苦的劳动。这些都使得赫索格从来没有真正体会到作为犹太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相反,赫索格常常会因此而感到非常的焦虑和惭愧。
赫索格虽然出生在一个犹太人的家庭,但是确切的说,他应该是在美国长大的。他曾经也想将自己融入到美国的文化当中,但是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后,发现这样做非常困难。蕾蒙娜一直称赫索格为外国人,这句话也使得赫索格非常伤心。他一直苦恼于自己不是美国人,那么他是什么人呢?什么人才算是真正的美国人呢,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赫索格,因为赫索格对于当前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并不认同。他一直徘徊在两种文化的边缘,但是却没有完全融入到其中任何一种文化中去,这也使得赫索格并没有找到自己的真正根源和身份,自己被孤立于这个世界之外,这使得赫索格非常的痛苦和无奈。
其次,赫索格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人物,他的内心一直处于一种游移不定的状态下,主要表现为:首先,一方面赫索格刻意地回避与他人的交往,想要逃离这个现实的世界;另一方面,在赫索格的内心深处,仍然想要回归到现实社会当中,而现实社会中的手足情意是他最想要收获的东西,他认为只有得到了手足情意,人性才能够真正地得到回归。从作者贝娄的角度来看,他认为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丑陋的一面,但是他并不认为人类已经到了完全结束的时刻,他认为人们善良、责任、勇敢的一面就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这些传统的美德就存在于当今各种流行思想之下,所以,要想保护这些传统美德需要巨大的决心和勇气。虽然赫索格也是一位坚定的传统美德捍卫者,但是他所采用的方式过于复杂,也可以说是相互矛盾,查德·普瓦里埃认为他对传统美德的肯定和捍卫只是停留在语言层面上的东西。但实际上并不完全是这样,赫索格对于爱和手足情意有着坚定的追求,但是却不知不觉地陷入到了异化和冷漠的境遇中;他一直是存在主义的反对者,但是个人却表现出了明显的存在主义特点。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赫索格这一形象的塑造完全建立在他自己的语言和思想上,他只不过是在对自己的故事进行讲述,但实际上他的行为和处境与自己的言语相违背了。因此,赫索格既不能看做是一个现代主义派的人物,同时也不能看做是一个完整的现实主义小说的人物,他用言语和思想展示他的个性,他通过语言接近现实。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重合体现了作者贝娄站在传统和现代的临界点,也是贝娄的心理现实主义的有力例证。
总之,贝娄被称之为一名伟大的现实主义者,但是从他的小说来看,贝娄应该是一名典型的心理现实主义者,在他的小说中随处可见心理现实主义思想。贝娄对美国当时的社会情况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关注,再加上他自身所特有的犹太和基督文化,促使他的小说特有风格的形成,也就是停留于现实和现代之间的心理现实主义。在贝娄的心理现实主义思想中充分展现出他特有的人文关怀。在美国当时的年代背景下,过分强调工业技术文明,而忽视了个体以及人性的关怀。在上个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混乱的状态下,各种异化、孤独、犯罪、吸毒等不良现象和文化充斥,这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真实反映。人们的心灵是脆弱的,因而关注个体,关怀人性显得弥足珍贵。
参考文献:
[1] 刘秀芬:《传统知识分子应走出思想的牢笼——论贝娄笔下的赫索格》,《时代文学》,2010年第2期。
[2] 李保龙:《呼唤物欲世界的良心——论赫索格形象》,《文教资料》,2007年第7期。
[3] 孙光勇:《生存在夹缝中的现代人——〈赫索格〉的主题分析》,《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第4期。
作者简介:周晏,女,1971—,吉林长春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位:吉林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