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f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依据认知结构理论基础,能够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效果。本文从语言训练的作用、语言训练的方法、语言训练的保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研究。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训练;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3
  前言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亞( J .Piaget)的认知结构理论,通过输入-原认知-同化-新认知-操作-问题-新知识-知识-目标一系列过程形成知识的建构。认知法把语文教学活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理解(知识)→形成(语言能力)→运用”。因此,我们可以将基于认知模式的语文教学模式中的语言训练活动程序归纳为“教、学、做”的逻辑循环步骤。
  语言训练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语言训练占据着重要位置。其作用第一,通过语言训练能够对语言知识进行正确的理解。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引导学生能够通过掌握、建构和内化获取更多的技能。这些技能有着自我的调节能力,有助于改变学生对问题思考的方式以及实际的分析能力。第二,对知识形成有效的帮助。语言训练基于理解的基础,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全面的逻辑思维能力,保证学生思维能力转化成实践活动。语言训练重要的是从理解着手,理解之后通过对语言规则和用法的总结与归纳,从中找出一定的规律,继而得到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第三,对知识的应用有着巨大的推动。知识的运用需要在掌握知识之后进行,将言语材料和内化言语运用规则作为语言训练的教学基础。在此过程当中需要经过多种形式会意操练和模拟操练,以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我们常常可以通过语言训练教学来培养学生实际的社会交际能力,通过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在情景中,熟练地掌握相应的沟通与交际的应用技巧和技能。
  语言训练的方法
  一方面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说,我们常说的听、说、读、写等各种学习方法之间的相互结合,构成了语言训练的方法内容。在学习训练过程中,教学双方都能够从中获取自己想要的利益,一旦缺少其中一方,共生关系就被打破,利益也就不能够获得。同样,在教学领域中,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重视知识的共享。传统教育理念让学生只懂得了学得,而没有懂得习得,这是教学存在的一个误区。传统教学理念中,学生通过意念习得听说能力,而读写能力则是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书本知识学得。所以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将听说和读写这两个部分分开培养。实质上这两种学习方式是相辅相成的。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将听说和读写融合到一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掌握语文知识重点。比如在练习听力时,通过对文章语法的理解,就可以将听说能力转化为书面表达能力,也就是读写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学得和习得两种能力的培养相当重要,二者之间的和谐关系能够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另一方面语言训练的方法是将合作意识加入到教学过程中。利用合作组织学生学习可以将课堂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使课堂成为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主体就是所有学生。课堂教学利用小组模式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既能够提高学生成绩,同时还能够实现知识共享,实现学习目标。每个小组成员需要认真研讨所学材料,利用小组成员各自的优势对课文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合作方式能够促进相互之间学习的发展,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自由地使用句子,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学得和习得二者很好地融合到了一起。课堂教学所包含的内容和要素极其繁多,涉及到学生、教师、环境各个单体,同时也涉及到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学生与环境关系等方面。如何将这些关系和个体融合在一起,是打造教育系统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的教育系统形成,语文能力才会得到显著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也会得到提升,大大增加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在教育系统中,利用相生相克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个体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提高整个教育系统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样系统自生能力就会得到增强,可以实现长远发展。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合作机制,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小组之间的差异性会引导各小组的竞争。这种竞争会促进小组成员更加积极的团结在一起,共同提升小组实力,学习效果也会更加明显。教育系统包含各种的矛盾,要实现有利于能量转换、个体交流等各种复杂因素的协调统一是关键。在教育系统中建立协调机制,不仅能够保证系统平稳运行,更重要的是能够保证教育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和平相处,要素之间能够实现资源共享,这样系统才能够实现最大化运行效果,系统中不同资源和要素才能够得到最合理的运用。
  语言训练的保障
  第一,要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宏观方面来说,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主宰教学模式的开展。而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终身教育发展提倡对学生自我发展、能力培养、实践操作、实践应用为学习的全过程进行相应的革新与改造。另外在语言课堂上需要现场检查所安排的作业,通过引导、鼓励、打分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信心。第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当代社会中,同年龄阶段之间的人相互学习对人的影响很大。我们要相信,隐性课堂的建设能在新时期课堂教育改革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忽视或者怠慢隐性课堂的作用,可能导致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的失常。优秀的学生,不管是积极参与校园活动的学生,还是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学生,或者是在某些事件中展现出良好品德的学生,或具有一定特长的学生都会起着示范群体的作用。他们通过个人优秀的成绩和表现来带动和影响周围的学生群体,以良好的激励机制促使全体学生全面的发展,让每位学生知道获得理解的方法,学会做事,在集体主义精神的引导下,为集体贡献力量。
  结语
  学生群体具有一定的联动性,因此我们要一方面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学会自我生存、学会自我克服困难、树立坚韧不拔的精神,从而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人际环境,能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转变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性、主动性、积极性就会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对一些表达能力差的学生能够起到更好的跳跃性增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庆随. 语文训练观研究[D]. 曲阜师范学校 2009
  [2]丁亚玲. 语文训练的审视与反思[D]. 上海师范学校 2012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英国地方自治现代处于政府绩效管理实践阶段,目的是为地方民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经历了以经济效率为目标、以服务质量为目标和全面绩效管理三个阶段.现代的英国地方自治,是
本文首先对杨时人物生平做了简要介绍,然后论述了杨时对南宋理学的贡献,最后提出后人对杨时的历史评价。
摘要: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带来了有益的启发。文章以“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为题,就相关知识要点做汇总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1 前言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将人的智能分为8种,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智能优势和劣势,想要把这些优势发挥出来,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
德里值得去的地方太多了——古老的莫卧儿王朝红堡、雄伟的贾玛清真寺、宁静的圣雄甘地纪念馆、美丽的巴哈伊莲花庙……但我的行程安排中,德里大多只是作为各地行程的中转站,时间有限,我必须作出取舍。最终,我的选择是两所印度最顶尖的大学——德里大学和尼赫鲁大学,在这里既能看到印度的过去,也能窥探印度的未来。在印度,面对随处可见的脏乱差、落后的基础设施,一种优越感在我心中油然而生。然而,当我进入印度的大学,却骄
近几年,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务工,他们的子女和从小就在城市就读的孩子们所存在的差别便日益突出。怎样让这些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怎么样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尤其是英语学科的兴
俄罗斯民族性格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哲学问题,俄罗斯文学对其民族性格的探讨有着悠久的历史,研究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生活是了解其民族性格的方法之一.索尔仁尼琴是二十
自我完善公益性群众文化,能够有益于社会的整体效益,更能够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公益性文化的程度高低,是作为一个国家文明发展进步的显著标志,也是一个国家人民群众生活幸
【内容摘要】:哲学家詹姆士指出:“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也就是赏识。作为教师,我们应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成长。  【關键词】:尊重 理解 宽容 赏识  【中图分类号】G612  教育家赞科夫说:“漂亮的孩子人人喜爱,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同样,赏识优等生是每个教师都能做到的,但是,我们目前所谓的优等生毕竟是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则属于“中等生”,甚至是“差生”,这些学生未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