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何以有声有色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sa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有句名言: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而彻底的理论要说服人民群众需要把它大众化。因此,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理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何以有声有色”就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命题。这个命题中的“有声”实际上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有色”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历史界碑,30年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全部理论与实践的主题。我们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8%的增长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增速的3倍多。美国前总统经济顾问、世界著名经济学家约翰·拉特里奇用“中国奇迹”来概括中国这一时期的变化。他说:“中国令人震惊的经济增长幅度史无前例,中国以独特的方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改变了世界。”
  2004年5月,英国著名思想库——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美国学者乔舒亚·库珀·拉莫写的《北京共识:提供新模式》,该文较早使用了“中国模式”的提法。他指出,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此后,国际社会展开了关于“中国模式”或“中国经验”的热烈讨论。(相关文章详见人民论坛2008年第24期《关于“中国模式”》专题,编者注)
  在国际社会评论中国的声音中,最令笔者感兴趣的不是赞扬声,而是西方一些有识之士在反思后提出的某些发人深省的观点。他们开始认识到,发展全球经济,解决全球问题,必须考虑“中国因素”,必须用一种全新的视野认识和评价中国,必须在国际领域内重新给中国定位。在他们看来,中国模式的最成功之处,是从不照搬其他国家的模式,尤其是不照搬西方国家模式;中国发展模式包含的许多经验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当然,我们也注意到,西方一些人在肯定中国的成就时,总是故意淡化“社会主义”的色彩。他们不愿意或很少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因为如果使用这个概念,就等于把中国取得的成就归功于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那么就等于承认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但是,越来越多的国外研究者承认,用西方的研究范式来分析中国已经越来越困难,既难以解释中国的现实,又无法预测中国的未来。有识之士指出,近30年中国的快速发展,导致一些流行的西方理论正在不断地被证伪,一种新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正在颠覆西方经久不衰的传统理论。上述事实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其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历史性巨变而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20多年前,邓小平曾预言:“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今天,邓小平的这一预言已经得到证明。新时期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已经并将继续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影响尤其是国际影响,我们应该如实、谨慎而又充分地予以估计。这决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问题。3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不可能不对国际社会和世界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与此同时,在成就面前、在喝彩声和赞扬声中,千万骄傲不得、千万头脑发热不得。作为执政党,我们要头脑清醒、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带领人民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简称“三大理论成果”)。十七大还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概念整合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应该说这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它的重要意义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清楚地显现出来。因此,我们可以从这三个角度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特色。它的特色是鲜明地写在这面伟大旗帜上的两句话:一是社会主义,二是中国特色。首先谈谈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近百年奋斗实践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历史结论。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社会主义决定我们党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是立党立国之本。
  其次谈谈中国特色。它的实质就是指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说出了经典之句:“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特色。这条道路的特色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所作的概括包括:一个前提,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个核心,即党的基本路线;一个战略布局,即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一个目标,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些要点紧密相联、不可分割。30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和实践证明,党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和灵魂,也正是这条道路的特色所在。“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邓小平称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因此,我们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在此,我们有必要重申和深刻理解邓小平从中国历史和现实出发,尤其是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出发,提出的两条战线斗争的战略方针:“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是邓小平着眼于我国发展的长期过程而提出的战略判断。“搞现代化建设,搞改革、开放,存在‘左’和右的干扰。‘左’的干扰更多是来自习惯势力。旧的一套搞惯了,要改不容易。右的干扰就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全盘西化,包括照搬西方民主。‘左’和右的干扰,最主要是‘左’的干扰。”邓小平的这些分析完全适合我们对当前我国意识形态状况的观察。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做到思想上坚信不疑、行动上坚定不移。一定要像胡锦涛同志的“12·18”重要讲话指出的那样: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即坚定不移地贯彻“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决不动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色,是十七大指出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首先分析“不断发展”。邓小平在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命题。此后我们党在不断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基础上,对这个命题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考察这个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发展的轨迹。十三大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的提法,概括了12个理论观点。这里讲的“理论轮廓”也就是指我们党的基本理论的轮廓。十四大从九个方面概括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十五大全面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起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且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十七大指出,包括三大理论成果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由此可见,十二大以来虽然历次党代会对党的基本理论的提法有所不同,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始终不变,而且我们党在不断深化与拓展这个主题的过程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更加深刻、全面,从而达到了今天的认识高度,这就是“不断发展”的特色。
  其次谈谈这个理论体系的开放特色。这个开放特色包括纵与横两个方面的内容。
   从纵向看,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与人类社会所创造的文明成果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脉”,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它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又以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这就是这个理论体系的“进”。总之,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关系典型地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纵向开放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决不是离开人类文明发展大道的固步自封的或是自我发展的理论体系,而是能够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的科学理论体系。比如,和谐、民主、自由、平等、公正、人权等决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鲜活内容。正因为如此,这个理论体系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从而被西方有识之士称为是 “一种新版的马克思主义”。
  从横向看,这个开放特色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因此,今天我们学习这个理论体系需要把“三大理论成果”贯通起来。这是因为“三大理论成果”存在着4个方面的共同点:一是有共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或称哲学基础),即党的思想路线;二是有共同的理论主题,即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三是有共同的核心理念,即以人为本的理念;四是有共同的理论品质,即一脉相承、与时俱进。这些共同点决定并要求我们必须把这三大理论成果贯通起来,这些共同点也有力地佐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特色。
  总之,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因为它与时俱进,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所以才能在当今世界上显得如此有声有色。(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科社部主任、教授,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
其他文献
受现行户籍、社会保险等制度的制约以及传统就业观念影响,加之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不匹配的矛盾突出,使得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十分严峻。因此,促进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当前保障就业的首位工作    温家宝总理曾多次提到“就业关乎生计、关乎尊严”。找份稳定的工作,挣份不错的薪水,无论是农民工还是大学生,恐怕目前他们最期盼的莫过于此。高校毕业生是整个社会中充满活力、富于创造的群体,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是现代化
垂钓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侧面,钓具是这一文化的见证和缩影。随着国内外钓鱼运动的普及化和高端化发展趋势,更强调钓具的新颖和技术性,更注重钓具的装饰效果和其艺术审美价值,以及钓具中的文化成分,品牌的魅力。但是国内许多企业缺乏创新精神,这对于企业、市场的发展和我国渔具制造业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要实现世界钓具设计强国的梦想,必须有属于我们的个性化原创产品。    一、概述现代钓具产品的发展    1 钓
伴随着美国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美国工程教育经历工程经验到工程科学再到工程实践的发展过程。“从传授工匠的技艺技能开始,到引进科学原理,再到将科学、技术、非技术融为一体以强调工程的实践性、综合性与创造性,美国的工程教育一路走来,在经历‘技术模式’与‘科学模式’后,正在实践当前的‘工程模式’,并且不断地面向未来进行探索和改革。”大体说来,美国工程教育经历三个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三种不同的工程教育模
叙事曾经是中西方古代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叙事简单地说就是叙说故事,以故事的形式把德育的有关概念、命题或思想引入到情境化的生活经验中,以促成教育对象对事物或生活意义的理解是叙事的基本特征。道德教育中的叙事,就是指教育者通过口头或书面的话语、借助对道德故事的叙述,促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成长和发展的一种活动过程。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近年来,中共中央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以及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对目前在校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运用体育选项课分层次教学教育模式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调节。结果发现:通过体育教学来调节
开栏的话 大国的崛起需要思想的支撑、思想者的推进。从本期开始,人民论坛杂志开辟“思想名人堂”专栏,刊载学术成就、社会声誉均为理论界和广大民众所公认的名家撰写的、具有深刻思想性和理论性的署名文章;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视角,纵论他们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思。本期专栏刊载清华大学胡鞍钢教授署名文章《从贫困大国到小康社会》。该文以宏大的叙事、翔实的数据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以来、改革开放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