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的教学是应该同步进行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总是出现重读轻写的现象,这是不利于教学目的的达成的。“阅读和写作合则双美、离则双伤”,两者同步发展才能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写作训练
小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均衡发展对其语文素养和语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一直以来两者的相关性研究和实践是语文教学中历久弥新的话题。然而在固有的教育模式的影响下,目前的小學语文的教学中阅读和作文教学却自成系统,缺乏互动性。“阅读和写作合则双美、离则双伤”,两者同步发展才能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
一、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整合
(1)阅读。积极探究科学的阅读方法,能很好地提高阅读效果。一是创读。就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价值观、所处环境等对材料进行理解,在掌握原意基础上,把作者想说的话说出来,把作者应该想到却没有想到的想出来。这是一种发散式思维方式,强调对课文多元化理解。它主要有外延式阅读和内涵式阅读两种形式。外延式阅读,即在学生阅读文本时,努力拓展课文的外延,把作者没有说出的东西理解出来,进行合理演绎,扩展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内涵式阅读,即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读文章的理解,将文章中高度概括的内容细化,并进行转化,合理推出对文章新的理解,赋予文章新的意义。二是美读。美读可以提高审美情趣,增添阅读的神韵。美读的要义在于通过对作品音声节奏的感受,由文入情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世界,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审美境界。学生读的多了,积累多了,熟悉了各种表达方式,领会不同笔调的短长轻重,融会贯通,就可以推陈出新,把意思表达得更圆通,更生动。在写作时既有内容可写,又熟悉了如何表达,作文的困难自然就没有了。
(2)写作。写作训练可采用以下方法:一是仿写。课文中,有些词语、句子、段落、篇章很有特点。对于这些句子或语段,引导学生体会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谴词造句的,并积累这些语言形式,作为例子,进行模仿描写,迁移运用,形成语言能力。二是补写。要引领学生多元解读、深层感悟文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空白处,给学生一扇探索文章的内心世界的“窗口”。文章的空白处很多,这种寻觅空白,增补练笔式训练,需教师独具慧眼,深入浅出,恰到好处地挖掘课文的未定点。这种练习应或有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或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心灵空间,或有利于彰显学生个性的亮点。三是多练笔。语文综合学习中有许多动笔的机会,要重视利用这样的机会,指导学生的写作。各学科的探究性学习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中,都有动笔写作的机会,教师应该让学生有练习写作的意识。此外,可引导学生写读后笔记。写读后笔记是学生的练笔过程、思维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素材积累、词语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阅读之后,让学生或就着作品蕴含的思想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或摘录好词好句,或体会文章写法。写好后,定时对学生的阅读笔记进行检查,将几篇写得较好的笔记当众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有个学习的榜样,也是对写得好的学生的一种鼓励。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每周贴几篇好的笔记,让学生看,被选中的学生受到鼓励,其他学生受到启发。
二、研读课内教材,挖掘写作技法
新课程改革后的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要求:“阅读部分中的阅读材料可作为写作训练的范例,让学生在感悟、模仿的基础上创造;能让学生调动已有积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见解。”因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潜心钻研教材,有目的地利用课内教材,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
古人说:“文贵自得”、“学贵自悟”,在语文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能以读为基本方法,把读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调动自身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课文情感。当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反复与文本进行对话之后,学生才能深刻地体会到课文中语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表达方式;才能懂得怎样选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遣词造句,从而才能有所感悟和思考,将自身所学运用到写作当中。其次,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将阅读课文中运用得好的标点、字词、句子、段落等提取出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和学习到它们用得精妙之处。
三、加强课外阅读,增加写作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资料,给学生补给一些他们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一方面可以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报纸、杂志,让小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了解一些社会现状和政策、法规;教师也可以介绍一些科普文章和文学作品给学生阅读,让学生从不同的文字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因为课外阅读一般都为略读,不可能像课内文章一样精读,为了达到阅读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坚持在阅读之时做笔记,或者在阅读之后写读后感,或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记周记等。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若阅读是根,那么写作就是叶子,根深才能叶茂。在进行这样的阅读练习之后,学生才能慢慢地积累一定的写作技法和写作素材,从而不至于在要求写作时出现“无米之炊”的窘境。
总之,要提升学生读、写训练的有效性,作为教师首先须密切读写之间的联系,在培养学生阅读时关注语言表达方式的积累;在训练学生写作时不忘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经验的运用。只有以学生为本,大力实施有效的整体读写训练策略,均衡发展读写能力,才能真正促成学生语文素养的构建和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写作训练
小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均衡发展对其语文素养和语感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一直以来两者的相关性研究和实践是语文教学中历久弥新的话题。然而在固有的教育模式的影响下,目前的小學语文的教学中阅读和作文教学却自成系统,缺乏互动性。“阅读和写作合则双美、离则双伤”,两者同步发展才能达到优良的教学效果。
一、重视阅读与写作的整合
(1)阅读。积极探究科学的阅读方法,能很好地提高阅读效果。一是创读。就是读者根据自己的经验、价值观、所处环境等对材料进行理解,在掌握原意基础上,把作者想说的话说出来,把作者应该想到却没有想到的想出来。这是一种发散式思维方式,强调对课文多元化理解。它主要有外延式阅读和内涵式阅读两种形式。外延式阅读,即在学生阅读文本时,努力拓展课文的外延,把作者没有说出的东西理解出来,进行合理演绎,扩展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内涵式阅读,即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读文章的理解,将文章中高度概括的内容细化,并进行转化,合理推出对文章新的理解,赋予文章新的意义。二是美读。美读可以提高审美情趣,增添阅读的神韵。美读的要义在于通过对作品音声节奏的感受,由文入情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世界,达到与作者神气相通,心灵感应的审美境界。学生读的多了,积累多了,熟悉了各种表达方式,领会不同笔调的短长轻重,融会贯通,就可以推陈出新,把意思表达得更圆通,更生动。在写作时既有内容可写,又熟悉了如何表达,作文的困难自然就没有了。
(2)写作。写作训练可采用以下方法:一是仿写。课文中,有些词语、句子、段落、篇章很有特点。对于这些句子或语段,引导学生体会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谴词造句的,并积累这些语言形式,作为例子,进行模仿描写,迁移运用,形成语言能力。二是补写。要引领学生多元解读、深层感悟文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空白处,给学生一扇探索文章的内心世界的“窗口”。文章的空白处很多,这种寻觅空白,增补练笔式训练,需教师独具慧眼,深入浅出,恰到好处地挖掘课文的未定点。这种练习应或有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或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心灵空间,或有利于彰显学生个性的亮点。三是多练笔。语文综合学习中有许多动笔的机会,要重视利用这样的机会,指导学生的写作。各学科的探究性学习以及综合实践活动中,都有动笔写作的机会,教师应该让学生有练习写作的意识。此外,可引导学生写读后笔记。写读后笔记是学生的练笔过程、思维过程,也是学生生活素材积累、词语积累的一个重要手段。阅读之后,让学生或就着作品蕴含的思想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写读后感,或摘录好词好句,或体会文章写法。写好后,定时对学生的阅读笔记进行检查,将几篇写得较好的笔记当众读给大家听,让大家有个学习的榜样,也是对写得好的学生的一种鼓励。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中每周贴几篇好的笔记,让学生看,被选中的学生受到鼓励,其他学生受到启发。
二、研读课内教材,挖掘写作技法
新课程改革后的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要求:“阅读部分中的阅读材料可作为写作训练的范例,让学生在感悟、模仿的基础上创造;能让学生调动已有积累,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见解。”因此,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能够潜心钻研教材,有目的地利用课内教材,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
古人说:“文贵自得”、“学贵自悟”,在语文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能以读为基本方法,把读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调动自身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课文情感。当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反复与文本进行对话之后,学生才能深刻地体会到课文中语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表达方式;才能懂得怎样选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遣词造句,从而才能有所感悟和思考,将自身所学运用到写作当中。其次,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将阅读课文中运用得好的标点、字词、句子、段落等提取出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和学习到它们用得精妙之处。
三、加强课外阅读,增加写作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资料,给学生补给一些他们在课堂上学习不到的知识。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训练,一方面可以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一些报纸、杂志,让小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了解一些社会现状和政策、法规;教师也可以介绍一些科普文章和文学作品给学生阅读,让学生从不同的文字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因为课外阅读一般都为略读,不可能像课内文章一样精读,为了达到阅读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坚持在阅读之时做笔记,或者在阅读之后写读后感,或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情况记周记等。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若阅读是根,那么写作就是叶子,根深才能叶茂。在进行这样的阅读练习之后,学生才能慢慢地积累一定的写作技法和写作素材,从而不至于在要求写作时出现“无米之炊”的窘境。
总之,要提升学生读、写训练的有效性,作为教师首先须密切读写之间的联系,在培养学生阅读时关注语言表达方式的积累;在训练学生写作时不忘阅读习惯的培养、阅读经验的运用。只有以学生为本,大力实施有效的整体读写训练策略,均衡发展读写能力,才能真正促成学生语文素养的构建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