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浴羊台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guisheng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羊台山是缺雪的。这里地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常年干旱缺水,夏天的雨水,冬天的雪花就成了这里的稀罕物。常年的干旱缺水,使得这里的戈壁沙漠更加寂寞和辽远。如果没有了这些常年奔跑在戈壁沙漠上的阿拉善骆驼,还有戈壁精灵刺拐枣、白刺、黄毛蒿子,似乎就没有了生命那种特有的勃勃生机。
  这里的居民也保持了河西最早的民居,一律用土坯砌墙,木窗上镶着玻璃,一律坐北向南,没有一丝钢筋水泥的杂质,屋檐下挂一串红红的朝天椒,或者三五辫苞谷棒子。想想,雪落在这样的房屋上也会有丝丝暖意。房屋周遭有土坯和黄土夯筑的羊圈,用木头围起来的骆驼围栏,因了这场雪,羊被圈在圈里,啃食着主人撒在圈里的苞谷干,就这些普普通通神态各异的羊,摄影家们瞅着角度,咔咔地按下了快门。这里二三十户人家,都是附近板桥镇的农民,祖祖辈辈在这里以放牧为生,尝着主人亲手采撷的沙枣子、干红枣,品着主人腌渍的沙葱,吃着主人做的手擀面家常饭,坐在热乎乎的农家炕头,喝着主人熬制的红枣茶,聆听窗外轻灵起舞的雪花,一种回家的感觉油然而生。
  在冰天雪地,大雪封山的日子里走进羊台山需要一种勇气,也需一种刚毅,来这里寻找一种天宽地远的辽阔,感受雪水对山川的沁润,看一看从牧人屋顶袅袅升起的炊烟,站在高高的山峦,感受雪花飘落在身上那种特有的清凉,人与人的沟通变得如雪般的洁白、宽容与友善。置身其中,你会放下人类的戒备与恐惧,心灵便有了飞翔的翅膀……
  在下山的路上,迎面走来一个骑着摩托车的中年人,在让路当儿,他停下摩托车,带着河西人特有的热情跟我们打招呼。好久没见过这么大的雪,在大雪中看羊台山,是几年十几年甚至百年一遇,你们赶来,也是遇上有缘,遇上你们,也是我们前生修来的福缘。看到是我,老褚说,我说今天一早雪压枝头的沙枣树上的喜鹊喳喳叫个不停,原来是你这个老朋友来了,稀客稀客,自从秋里见过面,好久没见你了,怪想你的。三九三那天,我本想上山给你打电话,又怕打搅你,就没打。说完硬要拉我们到他家去做客,盛情难却,我们随主人一起来到他家中。炉火正旺,放在炉子上的茶壶熬着红枣茶,他从立柜里取出油果子,给我们沏上早茶。我们就开始喧收成,他家有八十多个骆驼,五十多只羊,今年的收入不错,牧业收入十多万元,加上地里的收入接近二十万元。
  喝了一夜的酒,喧了一夜的谎,听了一夜的雪。告别老褚,告别羊台山的时候是第二天的早晨,雪停了。暖暖的太阳升起来,远远望去羊台山就像一座沐浴在童话中的晶莹的宫殿,我们情不自禁地又举起相机,“咔咔”地按下了快门。
其他文献
俄国短篇小说创作大师契诃夫1904年逝世,距今已经112周年。而他创作的著名短篇小说,却仍在描述着我们今天的故事,从未改变。  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没有众多的人物,没有复杂的故事和离奇的情节,只是以简单的场景,精炼的对话,白描的手法,勾勒出现实生活里的人和事,却让你忘记不同于你的国别,不同的年代,他所描述的生活就是这个模样。自然地开始,娓娓道来地叙述,自然地收场。  现实的扭曲惨痛,让契诃夫用自己手术
期刊
记忆中,童年的集市是上个世纪的。  小尾巴似的我紧握母亲温暖的手,踏着厚厚的积雪,发出咯吱咯吱声响,随母亲赶往市场。好奇、神秘、新鲜冲淡了寒冷。我清楚地记得,母亲以每尺两角八分五厘的价格,为我和姐姐每人扯了一件过年穿的花布上衣。最神奇也是我最不能理解的是悬挂于老槐树上的小木匣子,它能传出优美的歌声,和让我似懂非懂的讲话。后来才知道,那就是原始的有线广播。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今天的集市,又是怎样的
期刊
在我的印象中阿尔卑斯山与中国的秦岭一样,横贯东西,一个把欧洲一分为南北两半,一个将中国一分为两个单元,而它们都是亚欧大陆东西逶迤连串山脉的组成部分。然而,当走进横亘在欧洲中部的阿尔卑斯山时,它却以纯洁与美丽而著称。  由意大利米兰翻越阿尔卑斯山脉到达瑞士,一路上山路盘曲,林木茂盛,碧草翠树夹道欢迎。草是草毯毫无杂念,广袤连片,接地连天,与树木、雪山和湖泊无缝衔接,树与树相连,青苍刚毅,挂于山巅,头
期刊
我扫了一眼地边那瓜蔓下边的绿晶晶的玉瓜,心头一紧,双眉紧锁,30多年前发生在菜园边那老玉瓜的故事清晰地浮现在面前……  出事那天,玉芬嫂为了第二天全家人的饭,领着女儿到工厂旁的菜地拔野菜。如果拔不到野菜,家里就要揭不开锅了。小女儿在野草丛中的瓜蔓上,发现了一个软软的变了颜色的小玉瓜,像拾到个宝贝一样,顺手摘下高兴地大喊:“妈妈快看!玉瓜!玉瓜!”嫂子听了还没回过神来,看菜园的二老李听到了喊叫声,看
期刊
阴冷的腊月里,我常常想起母亲的那只铜脚炉。  早些年,我家确有只铜脚炉,提襻拎放自如,盖子上有密密麻麻排列有序的小孔。别看那脚炉已开始氧化了,表面锈迹斑斑,极具沧桑感,却是非同寻常的脚炉——那是我母亲18岁出嫁时最值钱的嫁妆之一,所以母亲很自然地就把脚炉与自己的命运维系到了一起,视脚炉为自己生命的象征,爱若至宝,珍视有加。  在我用高亢嘹亮的呱呱啼哭声张扬地昭示世人之前,母亲已生五男三女,不堪承受
期刊
七奶说,农家的春天是布谷鸟叼来的。布谷鸟很久以前不是一只鸟,是农家的一个勤劳能干的小媳妇,一次,她和小姑到野外挖菜,一阵大风刮过,那风大得能刮飞一头大牛,比德武家的那头大牛还大。结果小姑不见了,小媳妇急得要死,就像五婶家娶媳妇没有钱,一夜急白了头那样。小媳妇可不是白了头那么简单,找不到小姑,回到家里和婆婆没法交代,自己也寻了短见。她的鬼魂变成了一只鸟,一到春天就四处飞,声声呼喊“姑姑——姑姑”,这
期刊
猴年本命,花甲迎春,才晓知“白驹过隙,时光荏苒”。蓦然回首,四十年工作,从乡下到城里,从教师到行政,该退休了,终于卸下了理应担当的沉重使命!同时代的人,虽是成长在和平年代,但条件差、工作苦、待遇低、负担重、责任大,自小以家训知勤奋,仰父母身教晓事理,经坎坷历练铸韧性,尊传统信念能担责,倚尽心尽力明公正,卸政归民而感恩一切。  悄然已是五猴花甲,一切都要转轨。由工作转为生活,由忙碌转为休闲,由职责转
期刊
一个人在城市中生活久了,免不了要生出些情感来的。  我的一个朋友,前几年进了城。开始没有什么实在的职业,后来找到了一份做户外广告的事,风里雨里几年,有了些积蓄,打算置一份房产。有人建议他不要赶买房的潮,万一这城里找不到事做了,房子还怎么养?朋友坚持己见,咬咬牙买了,还东挪西借了不少,说过两年就还上。当时,我还真为朋友捏一把汗,这万一哪天他找不到工作了,房子还真能养吗?  又过了几年,朋友生活得好好
期刊
简单就是幸福。  去年对面小区搬来一对老夫妻,他们住在一楼,每天早晨六点钟,随着一曲优美的音乐响起,夫妇俩就伸展腰姿拉太极拳;中午在他家开发的小田地里开始劳动侍弄小菜园,下午他们沐浴着阳光听着梨园春细细品茶。老汉躺在躺椅上晃晃悠悠,老太太依偎在旁边坐着,编织各类毛线玩具……这样的画面周而复始,让我们年轻人好羡慕。  老夫妻的窗下有一小块空地,夫妇俩把它开发成了小菜园。扦插栽种,锄草施肥,捉虫浇灌,
期刊
上班也有三年了吧,简直一转眼。  一来的时候,我的办公室在北面,有一扇窗。因为视野还算开阔,天空啊、白云啊、菜园子啊、红屋顶都看得清楚,还因此写了篇散文《窗》。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窗外竟然伸出几个枝条,叶子宽宽大大的,是一棵桑树。它的根扎在地下,很可能不知是谁吃了桑葚,丢了种子,都未可知。总之,在一个春天,它破土而出,竟然欣欣喜喜地生长了。虽然备受雨淋,缺少阳光,它仍旧愉快地生长起来,如今竟然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