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间》一书是李锐夫妇应神话重述系列的邀约合作而成。本书将千百年前的神话传说与当下社会现象及价值观相结合,运用现代文学的写作手法巧妙建构起全书的结构框架。在多视角、多线索的交错推进中,赋予了神话重述的深度与张力。本文将逐一对书中的“三角五线”(指三重叙述视角和五条行文线索)进行解析。
一、外层叙事——“今生”视角及相关线索
作者从现代起笔,以第一人称勾勒出全书的首条线索。一开篇作者便交代了“我”(秋白)出生时的奇遇,屹立了千百年的雷峰塔,在我出生的时候倒塌了。使人不由想起“雷峰塔倒,白蛇出世”的偈语。在那个特殊时刻出生的婴儿,全城仅“我”一个,因此顺理成章地引出“我”即白娘子的转世,自此“我”已成为“这个流传了千百年的故事的一部分”。
在如梦令一章中,作者写到“我”的老家。母亲说自己是“客家人”,姓胡,这些都与前世碧桃村的情形吻合。“我”十八岁那年生了一场怪病,遍访群医仍不见效,正当绝望之际,一位和尚携带一包秘制药方,取了蛇胆与“我”的鲜血做药引给我服下,却立刻药到病除。家人欣喜若狂却又茫然不知,而“我”却清晰地叫出了这一药方的名字。而这药方,正与前世白娘子治疗瘟疫时的药方一致。本章中作者通过“我”反复出现的梦境,提示“前世”与“今生”之间的映照。
而围绕“我”展开的两段感情经历,亦是前世白娘子与许宣故事的延续。“我”初遇“许仙”,便以为遇到了前世的爱人,满心希望与他“前尘未断,今生再续”。谁料后来他却站在了“我”的对立面,揭发控诉“我”的种种“罪行”,“我”这才知道,他接近“我”只是为了“引蛇出洞”。而真正与“我”“前尘未断,今生再续”的许宣,是那棵令“我”魂牵梦绕,为“我”吃醋,为“我”哭泣的梅树。
如此似乎“前世”与“今生”并不对应,其实不然。换句话说,此处可看做是作者对前世故事多重可能性的探讨。在前世的故事中,法海要求许宣回到白娘子身边做内应,以便引蛇出洞。许宣虽然答应,可当他再次看到已有身孕的白娘子时,他终于在情和义之间,选择了情背叛了义。然而如果当初许宣真的做了内应,与法海里应外合情形又会如何?作者无法篡改“前世”传说,却可以在“今生”中给出答案。梅树和“许仙”分别代表两种选择,梅树不改初衷,始终坚守“情”,而“许仙”却选择了道义,背叛了情。
除了“我”与白娘子的之外,“今生”视角中还有另一组照应。全书尾声部分写到一位被蛇咬伤的少年,跟踪调查后发现,他的家中盘踞着约一百多条种类各异的蛇。具其母回忆,少年的第一条蛇是一条小青蛇,少年爱它如命。当少年被蛇咬伤后,非但毫无怨怼之语,反而忏悔是自己不好。结合前世不难看出,这个少年即是前世的“范巨卿”,而那条与他亲昵有加的小青蛇,正是小青。前世“范巨卿”因为小青是蛇妖,便丝毫不念小青的情深意重,毫不犹豫地刺穿了她的胸膛。前世的悲剧,作者用今生来弥补。
二、内层叙事——“前世”视角及相关线索
作为内层叙事的前世故事,是全书的重头戏,因此作者采用了三条线索交错推进的手法。虽然本视角的核心是许宣与白娘子的故事,然而作者并没有直接从许、白二人切入,而是从一个名叫“粉孩儿”的孩子身上展开描写。
粉孩儿与香柳娘的纠葛,可谓是全书最具梦幻色彩的一條线索。二人都是不融于人间的“异类”,或许正因为此二人相互理解,惺惺相惜。他们的故事仅有一章,且二人相聚只存在于梦中,然而却对全书的故事情节,起到预示作用。无论是前世的许宣与白娘子,抑或小青与“范巨卿”,还是今生的“我”,或是末章被蛇咬伤的少年,虽然故事各有不同,其本质却异曲同工,无一不是讲述着人们对“异己者”的排斥。而香柳娘时时挂在嘴边的话“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亦是文中不容忽视的暗示性话语,即不容于世的“异类”,或独立于世,或寻找同类的暗语。可见粉孩儿的线索起着总揽全书,举重若轻的作用。
作者在描写粉孩儿时,并不急于公布其身份,而是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探佚空间。粉孩儿外表与常人无异,却拥有异于常人的癖好与特殊能力,例如喜欢倒挂在树上,能精准地捕食昆虫等等,都隐约透漏出其身体内,隐含蛇的特性。作者颇费心思,只为在揭示其身份时,顺理成章地引出许宣与白娘子的故事。在许宣与白娘子的线索中,作者变换写作角度,采用对话方式,借许宣之口向粉孩儿及读者讲述二人的过往。这一角度变换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写作手法,同时,由作为当事人的许宣讲述故事,使叙述更具有说服力与感染力。
前世的第三条线索是小青与唱戏小生“范巨卿”。该线索的主要作用在于丰富文章内容,为渲染许、白线索推波助澜,同时突显作为蛇妖,在人性与妖性之间的挣扎与抉择。首先从小青的身份设定上看,她虽与白娘子同为蛇妖,然而二人的性格,以及来人间的目的却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了白娘子在人性与妖性中,更倾向于表现人性,而小青更多表现为妖性(遇见“范巨卿”之前)。作者在白娘子与小青的对照中,表现出人性与妖性抗争的第一重矛盾。而第二重矛盾,则是遇到“范巨卿”前后,小青自身的变化与挣扎。
三、连接桥梁——《法海札记》视角及线索
最后一重叙述视角是作为连结“前世”与“今生”,传说与现实的桥梁——《法海手札》。《法海手札》原本埋藏在雷峰塔底,因为塔倒而重见天日。作者以现实起笔,将《法海手札》放在“公元一九九九年雷峰塔重建”的大背景下,作为穿越千年的文物被考古学家发现,赋予了传说真实性。其次,从法海的身份看,他是许宣与白娘子爱情悲剧的旁观者。如果说由如果说由当事人许宣讲述可以使故事更具感染力,那么以法海视角诉说,则增加了故事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双重视角叙述同一段故事,可以有效弥补了单一视角不能两全的局限。
四、总结
本书的结构、线索纷繁复杂,却不杂乱无章。相反正因为这种多线条交错推进的叙述模式,才使得故事在“前世”“今生”的转换中游刃有余。多条线索交相呼应,弥补了单一线索叙述的单一性、主观性。“三角五线”的叙述模式,不仅使小说结构严谨完整,亦使故事情节在传说与现实的连接中,显得真实可信。在重述中消解传统含义的同时,建构起反映时下社会现状的全新内涵。
参考文献:
[1]李锐,人间:重述白蛇传,重庆出版社,2007-04-01.
[2]陈发明,重述神话 拷问人性——读李锐新作《人间》,名作欣赏,2007年第21期.
作者简介 :徐砚颖(1992.12-),女,湖北宜昌人,硕士,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文学
一、外层叙事——“今生”视角及相关线索
作者从现代起笔,以第一人称勾勒出全书的首条线索。一开篇作者便交代了“我”(秋白)出生时的奇遇,屹立了千百年的雷峰塔,在我出生的时候倒塌了。使人不由想起“雷峰塔倒,白蛇出世”的偈语。在那个特殊时刻出生的婴儿,全城仅“我”一个,因此顺理成章地引出“我”即白娘子的转世,自此“我”已成为“这个流传了千百年的故事的一部分”。
在如梦令一章中,作者写到“我”的老家。母亲说自己是“客家人”,姓胡,这些都与前世碧桃村的情形吻合。“我”十八岁那年生了一场怪病,遍访群医仍不见效,正当绝望之际,一位和尚携带一包秘制药方,取了蛇胆与“我”的鲜血做药引给我服下,却立刻药到病除。家人欣喜若狂却又茫然不知,而“我”却清晰地叫出了这一药方的名字。而这药方,正与前世白娘子治疗瘟疫时的药方一致。本章中作者通过“我”反复出现的梦境,提示“前世”与“今生”之间的映照。
而围绕“我”展开的两段感情经历,亦是前世白娘子与许宣故事的延续。“我”初遇“许仙”,便以为遇到了前世的爱人,满心希望与他“前尘未断,今生再续”。谁料后来他却站在了“我”的对立面,揭发控诉“我”的种种“罪行”,“我”这才知道,他接近“我”只是为了“引蛇出洞”。而真正与“我”“前尘未断,今生再续”的许宣,是那棵令“我”魂牵梦绕,为“我”吃醋,为“我”哭泣的梅树。
如此似乎“前世”与“今生”并不对应,其实不然。换句话说,此处可看做是作者对前世故事多重可能性的探讨。在前世的故事中,法海要求许宣回到白娘子身边做内应,以便引蛇出洞。许宣虽然答应,可当他再次看到已有身孕的白娘子时,他终于在情和义之间,选择了情背叛了义。然而如果当初许宣真的做了内应,与法海里应外合情形又会如何?作者无法篡改“前世”传说,却可以在“今生”中给出答案。梅树和“许仙”分别代表两种选择,梅树不改初衷,始终坚守“情”,而“许仙”却选择了道义,背叛了情。
除了“我”与白娘子的之外,“今生”视角中还有另一组照应。全书尾声部分写到一位被蛇咬伤的少年,跟踪调查后发现,他的家中盘踞着约一百多条种类各异的蛇。具其母回忆,少年的第一条蛇是一条小青蛇,少年爱它如命。当少年被蛇咬伤后,非但毫无怨怼之语,反而忏悔是自己不好。结合前世不难看出,这个少年即是前世的“范巨卿”,而那条与他亲昵有加的小青蛇,正是小青。前世“范巨卿”因为小青是蛇妖,便丝毫不念小青的情深意重,毫不犹豫地刺穿了她的胸膛。前世的悲剧,作者用今生来弥补。
二、内层叙事——“前世”视角及相关线索
作为内层叙事的前世故事,是全书的重头戏,因此作者采用了三条线索交错推进的手法。虽然本视角的核心是许宣与白娘子的故事,然而作者并没有直接从许、白二人切入,而是从一个名叫“粉孩儿”的孩子身上展开描写。
粉孩儿与香柳娘的纠葛,可谓是全书最具梦幻色彩的一條线索。二人都是不融于人间的“异类”,或许正因为此二人相互理解,惺惺相惜。他们的故事仅有一章,且二人相聚只存在于梦中,然而却对全书的故事情节,起到预示作用。无论是前世的许宣与白娘子,抑或小青与“范巨卿”,还是今生的“我”,或是末章被蛇咬伤的少年,虽然故事各有不同,其本质却异曲同工,无一不是讲述着人们对“异己者”的排斥。而香柳娘时时挂在嘴边的话“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亦是文中不容忽视的暗示性话语,即不容于世的“异类”,或独立于世,或寻找同类的暗语。可见粉孩儿的线索起着总揽全书,举重若轻的作用。
作者在描写粉孩儿时,并不急于公布其身份,而是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探佚空间。粉孩儿外表与常人无异,却拥有异于常人的癖好与特殊能力,例如喜欢倒挂在树上,能精准地捕食昆虫等等,都隐约透漏出其身体内,隐含蛇的特性。作者颇费心思,只为在揭示其身份时,顺理成章地引出许宣与白娘子的故事。在许宣与白娘子的线索中,作者变换写作角度,采用对话方式,借许宣之口向粉孩儿及读者讲述二人的过往。这一角度变换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写作手法,同时,由作为当事人的许宣讲述故事,使叙述更具有说服力与感染力。
前世的第三条线索是小青与唱戏小生“范巨卿”。该线索的主要作用在于丰富文章内容,为渲染许、白线索推波助澜,同时突显作为蛇妖,在人性与妖性之间的挣扎与抉择。首先从小青的身份设定上看,她虽与白娘子同为蛇妖,然而二人的性格,以及来人间的目的却不尽相同,这就导致了白娘子在人性与妖性中,更倾向于表现人性,而小青更多表现为妖性(遇见“范巨卿”之前)。作者在白娘子与小青的对照中,表现出人性与妖性抗争的第一重矛盾。而第二重矛盾,则是遇到“范巨卿”前后,小青自身的变化与挣扎。
三、连接桥梁——《法海札记》视角及线索
最后一重叙述视角是作为连结“前世”与“今生”,传说与现实的桥梁——《法海手札》。《法海手札》原本埋藏在雷峰塔底,因为塔倒而重见天日。作者以现实起笔,将《法海手札》放在“公元一九九九年雷峰塔重建”的大背景下,作为穿越千年的文物被考古学家发现,赋予了传说真实性。其次,从法海的身份看,他是许宣与白娘子爱情悲剧的旁观者。如果说由如果说由当事人许宣讲述可以使故事更具感染力,那么以法海视角诉说,则增加了故事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双重视角叙述同一段故事,可以有效弥补了单一视角不能两全的局限。
四、总结
本书的结构、线索纷繁复杂,却不杂乱无章。相反正因为这种多线条交错推进的叙述模式,才使得故事在“前世”“今生”的转换中游刃有余。多条线索交相呼应,弥补了单一线索叙述的单一性、主观性。“三角五线”的叙述模式,不仅使小说结构严谨完整,亦使故事情节在传说与现实的连接中,显得真实可信。在重述中消解传统含义的同时,建构起反映时下社会现状的全新内涵。
参考文献:
[1]李锐,人间:重述白蛇传,重庆出版社,2007-04-01.
[2]陈发明,重述神话 拷问人性——读李锐新作《人间》,名作欣赏,2007年第21期.
作者简介 :徐砚颖(1992.12-),女,湖北宜昌人,硕士,助理讲师。研究方向: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