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项目化学习改进日常语文教学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uo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当前,语文项目化学习在一些地方已呈星火燎原之势,但通过理性分析可以发现,有些项目化学习存在缺乏严谨的学习设计、过于关注学习的结果、任意扩张学科化项目等问题。所以,明晰语文项目化学习的概念与内涵、特征与操作、功能与意义等极具现实意义。以下一组文章,对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供了三个优秀案例,对一线教师开展语文项目化学习具有指导和参考价值。
   摘   要:语文项目化学习主要以语文学科内核心知识或技能为载体,以综合学习为表现形式,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关键指向。语文项目化学习的推进,须凸显其依托学科的“项目式”特征如明确的核心知识、整体的驱动任务、持续的实践探究、有效的全程评估,其重要功能是促进“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考试评价”的一体化,支持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当前的语文项目化学习,应极力避免出现缺乏严谨的学习设计、过于关注学习的结果、任意扩张学科化项目等问题。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语文教学
  项目化学习的学科内实践形态,是与以分学科课程为主要教学和评价形式的教育情境相一致的。教学与项目化学习的融合,是学教方式变革的重要途径,也是课程与教学适应育人目标的需求。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实践探索,将是开展跨学科和超学科项目化学习的基础,也是为学校全面进行项目化学习积累经验。本篇以语文学科为例,探索项目化学习对于改进日常语文学与教的途径和意义。
  一、概念和内涵
  语文项目化学习主要以语文学科内核心知识或技能为载体,以综合学习为表现形式,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关键指向。当然,所谓的“学科内”也是相对的,基于社会生活的问题解决过程不会机械地局限在单个学科内,而是会随机地扩展至其他学科和领域。因此,语文项目化学习以该语文课程为依托,也可能会以其他学科的课程知识作为支撑。
  语文项目化学习体现对语文课程的本质性理解。涉及语文课程内容的知识往往是大量的,但指向学科内容本质的核心概念却只占少数。语文项目化学习必须以该语文课程内容的核心概念性知识和技能为圆心去进行设计、开发和实施,这些核心概念将贯穿问题解决的整个过程,以至最后成果的形成和评价的开展。
  语文项目化学习不是单一知识点的简单运用,更不是告知学生学科相关知识和技能,而是设置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逐步建构起语文学科核心知识,并且这样的知识是学生能够随着情境的变化而主动迁移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因此它有别于传统的学习方式,其学习过程会延长,学习独立性和自主性会增强,学习空间也更开放。
  显然,以建构知识、迁移运用为中心的语文项目化学习的综合性也变强了。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现有经验和水平出发,帮助学生典型地、简约地经历人类发现和建构知识的关键环节,促使学生思考知识发现与建构的社会背景,体验人类实践探索的思想历程、价值追求。在较为复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要进行合作性的探索、争论性的沟通、思辨性的比较等,在实践中生发创造性、批判性、合作性等多方面的核心素养。
  当然,这种综合化的学习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其中包含着的学教方式变革会促进学生真实学习和深度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能力,形成核心素养。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探索还会给学校进一步的课程调整和课程结构化改革以有益的启示,更有力地推进项目化学习的全面覆盖。
  二、特征和操作
  以单学科为依托的学科项目化学习是项目化学习的一种特有形式,它从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中生长起来,天然地带有传统的、保守的分学科教学气息,于是也更容易为现实环境所接纳。但在实践过程中,学科项目化学习的推进必须凸显其依托学科的“项目式”特征,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学习方式中挣脱出来,引导师生开展整体的、综合的、深度的学习实践活动。
  (一)明确的核心知识
  学科的本质主要体现在该学科的核心概念、知识和技能。语文项目化学习开展的前提,是从大量而零散的语文知识点(事实性知识)中寻找和提炼出核心的语文概念性知识。知识点是最底层的具体的知识,无法迁移和运用,不适合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要指向对概念的本质性理解,要引导学生在变化的情境中丰富对概念的认识,并以概念为工具去迁移、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传统的日常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是知识点的教学。项目化学习需要对知识点进行升级,通过整合各种知识点,让学生将知识点作为材料和内容进行抽象性思考。当然,核心的概念知识的习得,比知识点的学习要经历更持久、更复杂、更艰难的历程,因此,开展语文项目化学习,就意味着要突破单课时制,要从用若干节课对一个概念完整理解的视角来进行设计。目前有些教师在实践的大单元(或称单元整体)教学,就是这方面的探索。
  语文核心概念的提取有两种方式。一是上溯法,即自下而上的构建,从知识点出发,往上寻找这些知识点中共同覆盖和指向的上位概念。比如开展有关戏剧的项目化学习,课堂中普遍的知识点教学涉及语言品析、情节梳理、人物分析、主题理解等。如果将这些知识整合在一起,你会发现“矛盾冲突”是这些知识点的关键概念,也就是戏剧文体最核心的知识。戏剧是舞台上的表现,“矛盾冲突”是舞台上的灵魂,冲突越激烈,戏剧越成功。二是下探法,这是自上而下的构建,即从课程标准或其他的语文课程理论中较为明确的上位的学科抽象概念,往下寻找特定的对应的知识内容。当然,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语文学科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一线教师寻找核心概念相对比较困难一些。但以“双线组元”为特色的統编教材,每个单元都有确定的语文要素,语文教师可以循着这个线索去梳理相关知识,寻找或整合出该单元的核心概念性知识。比如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就有较为确定的核心概念“托物言志”,我们可以以此进行单元整体设计。
  明确了学科核心概念,项目就有了精确的学习目标,这是开展有效学习的重要保证。语文项目化学习不是综合化的学科内容大杂烩,而是以核心概念统摄的具有目标指向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   (二)整体的驱动任务
  以知识点展开教学的方式符合人的逻辑思维规律,但不容易让学生建立起知识点间的联系,难以形成对知识的整体认知。尽管学生能搞明白一个个知识点,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能并没有明显提高,原因就在于知识连接点的理解和应用出了问题。比如学生学习了朗读的重音和停连,但在实际运用中却无法传达出应有的语气和情感;又如关于“托物言志”,学生能分析作品中的景物(事物)和情感(思想),但在创意写作中无法将二者相互融合。这都是知识连接点的深度理解做得不到位的缘故。语文项目式学习就是引导学生通过整体性学习,以建构核心概念的整体认知。因此,语文项目化学习的设计与开展,要有基于整体性学习的驱动任务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挑战性是项目化学习驱动任务的重要特征。不论是单元整体学习还是概念体系的整体学习,驱动性任务的本质都应该是能引发学生对学科本质问题的高阶思考。一个好的驱动性任务要能够给学生提供多向度的探索空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能提纲挈领地指出持续思考、自我探究的方向。
  开放性是项目化学习驱动任务的另一个特征。语文课程本身综合性、实践性就很强,况且项目化学习又要讲究整体性,于是学习过程也就没有所谓唯一的标准答案,更不可能在课本上以及各种资料中找到现成的方案。学生必须根据已有知识进行思维加工、拓展联想、创意生成,才能产生关于问题解决的路径。问题的答案多元化,有相对开放的空间,学生才有可能基于核心概念,根据已有经验和知识去展开创造性的讨论和探究,最终形成整体性的成果。
  驱动性任务要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就有必要强化学习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因而,情境性是驱动性任务天然的外壳。基于语文核心知识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关联学习,对于解决相关问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与当前的社会实践、日常生活和技术发展相关联后进行拓展实践,建立学习内容与社会、生活等的联系,进而培养学生联系并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真实情境的任务设计对于学生来说会更有亲和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持续的实践探究
  语文项目化学习是以语文核心概念为主导的综合性实践学习,具有时间周期长、认知层次高、自主性强等特点。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经历持续而有意义的学习实践过程,就显得非常关键。
  有序的进程设计。语文项目化学习注重“做”中“学”,看起来,任务目标是完成一个项目,形成一个成果,其实质是对核心知识概念的深度理解和迁移运用。项目程序较为复杂,教师就更有必要设计有序的学习流程。一般的流程包含这样几个内容。一是引入项目,通过真实或模拟真实情境将学生带入项目,提出驱动性任务,以引发学习热情。二是建构知识与能力,将情境任务与学生的已知知识、经验形成关联,激发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核心知识,以支撑目标任务的完成。三是形成初步成果,在“做”项目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运用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路径并产生初步成果。语文项目化学习的成果一般有文字成果(如小论文、读书报告、方案设计等)、演讲展示、戏剧演出等。四是评价和修改,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和外部介入等方式,对初步成果进行完善。五是分享和反思,举办成果展示,让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在获得成功感的基础上,反思学习过程和目标达成度。
  有效的教师指导。在项目化学习的整个流程中,要保证学生开展真正的语文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真实、深度的语文学习活动,离不开教师切实有效的指导。项目化学习是持续时间长的实践活动,其学习自主性和思维力要求都比较高,这对初中生的毅力、耐心、学习基础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的悉心关注、耐心点拨、有效组织显得特别重要。比如:在调查访问中,如何能获得更有效的信息;在需要团队合作时,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联系;在停留于浅层研究时,如何引导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领域进行探究;等等。这都需要教师站在学生学习的立场,从全面观照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有效的调控。
  (四)有效的全程评估
  把这个放在这里讲,实在是因为这是一个敏感而重要的话题。语文项目化学习的开展,意味着学生评价将更以表现性评价为主,也就是强调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与教学取向相一致的评价取向,其核心思想是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动力。评价与教学的整合,不但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也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语文项目化学习将不再只是单纯的纸笔测试,而更关注包括高阶思维、非智力因素等在内的多个方面的表现性评价。
  项目化学习的评价设计具有以终为始、逆向设计的特点。称之为“逆向”,只是因为表现性评价在设计的逻辑顺序上与传统的内容驱动的教学模式——从教材到教学再到评价——的思路相反。其主要表现是:
  第一,评价设计先于语文项目教学活动设计。语文项目化学习一开始,我们就要明确学习的方向和达成的目标,然后要清楚怎样的行为和成果才算达成目标,之后才进入到驱动性任务设计。因而,逆向设计首先就要基于学习目标设计评价标准,这样,评价标准就能服务于学习目标,从而使教学指导更具有针对性。
  第二,始终关注项目化学习目标的实现。项目化学习的逆向设计关注的是学生学会了什么,而不仅仅是教了什么或学了什么。因为一开始就明确了学习目标(也就是评价目标),学生就很能明白学习进程中内容或环节的主次轻重,并据此随时调整学习方式、进度和深度,更精确地指向学习的方向。这样的项目化学习,始终由评价标准来引领、调整、完善学生的学习,以更好地走向学习目标,真正实践“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三、功能與意义
  语文项目化学习适宜与课程标准、教科书等相融合,让综合化的学习方式渗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项目化学习的标志,语文项目化学习的特点在于:它是对日常学教行为的变革,真正突破课堂改革纸上谈兵的困境;同时,项目化学习还是语文课程的一种组织形态。语文项目化学习的推进,其重要功能是促进“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考试评价”的一体化,支持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一)激发主动学习
  项目化学习设置的情境往往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关,这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内在动力;同时,指向高阶思维的项目带有学习的挑战性,这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促进因素,会贯穿整个学习过程。有教师设计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项目,将之放进新闻采访的情境中,要求学生跟随斯诺的脚步一同来到中国苏区对特定人物和事件进行采访与新闻报道。后续阶段,学生通过自主组队成立采访团队,设计采访提纲并开展采访和写作活动。这就将静态的阅读转化为动态的活动,通过阅读和写作活动的配合,深化了对作品的理解。
  (二)引导真实学习
  语文项目化学习要变革以听、讲为主的教学模式,通过学习规划和学习设计促进学生开展真正的实践性学习,通过评价规则的先期制定来指导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行为。比如进行有关“演讲”的单元整体教学,有教师把演讲教学简化成阅读教学,分析演讲词的观点、论证思路、语言风格等,仅有这样的教学,是无法使学生真正提升演讲能力的。另有教师则对演讲单元进行项目化学习设计,用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师生设计的评价量表来规范和指导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把握演讲词的特点,了解演讲稿的写作技法,学习演讲的技巧,最后用演讲比赛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这可以让学生在多样的实践性学习活动中理解演讲的核心概念,提高在公开场合的演讲能力。同时,演讲的项目化学习还能促进学生迁移运用概念性知识,实现听说读写能力的整體提升,适应真实世界语言运用的需要。
  (三)倡导多样学习
  项目化学习是多种学习样态的综合,一个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可能会涉及调查、访问、拍摄、查阅、整理、争辩、写作等学习行为,在持续性的学习活动中,这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如以抗疫为背景开展主题为“图表中的生命教育”的项目化学习,其中就包含海报制作、图表设计、演讲视频录制、小论文创作,就学习形式而言,既有个人的独立阅读和研究,也有同伴、老师和社会人士的交流互动。又如以“我们的网络时代”为研究主题的项目化学习,包含搜集网络词语、开展问卷调查、进行小型辩论和网络搜索等环节,融合多样的活动方式、多种文本样式的阅读,引导学生在具体的任务或活动中把听说读写能力具体化。
  (四)注重整合学习
  当前,学校课程多,学生学习负担较重,其实,有些课程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如果我们能找到一个将其融为一体的载体,那么,学校的课程完全可以实现整合。比如有教师就将学科课程、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融为一体,搞了一个主题为“身边的文化遗产”的项目化学习,将阅读、写作等学习行为与查资料、搞调研等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其中包含有语文、历史、地理、社会实践等学科因素。学科项目化学习还可以将知识、能力和价值观融为一体,如开展“家族寻根”的项目化学习,学习的过程就是培养家庭观念、促进家庭和睦的过程,这样的价值观是在有意无意的过程中渗透的,而并非是学习教材文本内容后,再来强调和谐的重要性、家庭的重要性。
  四、问题与建议
  当前的语文项目化学习在一些地方已呈星火燎原之势,但有些项目因各种各样的问题,反而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率。
  缺乏严谨的学习设计。有些教师组织项目学习,精心设置情境,丰富学习形式,开展多样活动,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兴致很高,氛围很好,可是由于学习目标不清晰,或活动脱离了目标,导致只有外在活动的壳,而没有学科思维的魂。语文项目化学习不是语文学习的活动化,不在于外在形式的活泼,而是语文核心概念知识在情境中的再建构与创造。包蕴着语文核心知识的教学目标是统摄项目活动的内在灵魂,项目活动不能让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脱节。各项活动都要能指向清晰的学习目标,并能通过活动设计使目标得到最大化的落实。语文项目化学习是在对传统的机械操练的语文教学的批判中产生的,承载着改变机械、低阶、被动接受的使命,以达成培育核心素养的目标。
  过于关注学习的结果。很多教师开展项目化学习都非常注重学生的成果展现,试图以学生成果的精彩来表明项目的成功。由此带来的后果是,非学生因素参与到项目中的比例过高,有些类型的项目往往由教师和家长过多代劳,而缺乏让学生不断尝试、体验失败、经历反思的过程。开展项目化学习,要树立“过程大于结果”的观念,不是不要结果,而是要更加关注结果产生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经历真实学习、深度学习的过程。过程中学生表现出的动手实践、同伴讨论、理解概念、建构知识等,才是项目评价的重点。
  任意扩张学科化项目。项目化学习的开发和实施要结合现实情况因时、因地制宜。只有适合于当前教育教学的主体氛围,项目学习的开展才能持久。任意扩张项目,只能使项目流于形式。语文项目化学习可以基于基础性课程来开发和实施,将教科书、作业本等教材中的相关学习内容转化成有体系的项目,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深度学习,形成一定的学习成果。比如有教师将疫情背景与教学内容“演讲”相结合,开发了“战疫演说家”项目。目前的大单元教学、单元重构教学都是这方面的尝试。语文项目化学习要善于结合自身文化来开发。项目的开发如果与校园文化、地域文化结合起来,会产生新的激活点,有可能使项目更系统而有深度,而且更贴合实际并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其他文献
本文从对聚丙烯装置能耗组成分析入手,得出装置能耗主要集中在蒸汽、循环水、氮气、电能、和非计划开停工五个方面。通过优化操作、技术改造、精细化管理等措施,降低装置能耗,达
任务型写作的特点是有特定的情境设计、有具体的写作任务、有确定的写作主体、有明确的读者对象、有实用的写作文体。开展任务型写作训练,应指导学生读懂材料,明确写作任务,
高中语文统编必修教材将文本学习与写作学习整合,在编排上以任务群为导向,以“单元学习任务”的形式呈现,且将微型写作与大作文写作结合,使读写一体,形成了高中语文教材写作
文章从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现状出发,分析了影响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质量的因素,并以协同理论为着力点,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系统的内部协同和外部协
摘 要:参用项目化学习设计的原理,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可采用六步设计程序,即设计准备—陈述单元目标—规划情境任务—拟定评估方案—安排学习进程—组织反思。在实际操作中,这六步并非线性展开,而需多次循环往复。   关键词:单元教学;大单元设计;教学设计程序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课标”)的颁布和统编教材的使用,大单元设计风生水起,多家期刊开辟专栏
本文在剖析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后,着重阐述了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对策。
众所周知,我们日常使用的Office中的Word里,是没有设计随机数的功能,这样一来如果我们想在Word里能实现插入随机数的功能,有什么办法呢?当然我们不可能去修改Office的Word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