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人物故事新闻叙事结构分析

来源 :教育传媒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以《被天堂遗忘的孩子》为例,深入剖析非虚构人物故事新闻写作的经典叙事结构,得出了关于非虚构人物故事新闻写作的一些启发,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非虚构;人物故事新闻;叙事结构
  新闻领域的非虚构写作是对过往非虚构文学与“新新闻主义”的发展与借鉴,它不拘泥于体裁形式,借用深度调查与民族志田野调查等多种方式去观察、记录、体验,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内容创作,题材往往涉及重大历史、现实情景下的个体和群像式命运变迁。①其新闻作品一般呈现为“特稿”的形式,要求作者走进真实世界,去深入了解乃至亲身感受人物、事物或现象,在写作中使用场景、对话、人物细节描写等文学性技巧。
  《被天堂遗忘的孩子》是美国《洛杉矶时报》记者索尼娅·纳扎里奥写的一部书稿,索尼娅在听说洪都拉斯17岁少年恩里克历尽辛酸偷渡到美国寻母的真实故事后,毅然决定亲历一趟危险旅程,而后写出了这部对逃往美国的中美洲偷渡者充满悲悯关注的长篇纪实报道。作者凭借此书获得普利策奖、乔治·波尔克国际报道奖等十几项大奖。
  一、非虚构特稿的叙事框架与叙述主线
  (一)叙事框架
  传统故事的叙事框架有三种:三幕式(开头—高潮—结局)、四幕式(开头—发展—高潮—结局)与五幕式(开头—纠葛—发展—高潮—结局)。三幕式和四幕式的叙事框架主要运用于戏剧和电影,这主要是由于舞台语言和镜头语言转瞬即逝与不可逆转的属性,决定了它们的叙事框架不能过于复杂。五幕式的叙事框架则主要运用于小说,由于读者可以反复阅读文字,因此可以理解较为复杂的叙事框架,并欣赏这种框架所带来的丰富的故事情节。
  基于此,采用五幕式的叙事框架往往能取得最佳的叙事效果,并且满足特稿的需要。特稿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五个方面报道新闻,分别可以与五幕式的框架一一对应:开头——历史渊源,纠葛——因果关系,发展——矛盾演变,高潮——影响作用,结局——发展趋势。这种框架与内容的高度对应,要求作者为了追求丰富有趣的情节、生动饱满的细节、故事的意义,需要进行深入调查乃至亲身体验。
  (二)叙述主线
  “作为讲故事的人,应该让读者意识到他们是身处于流动的河流中,而不是平静的湖面上。读者在故事的河流中泛舟,他们的船就是我们为故事选择的叙述主线。”②《华尔街日报》资深头版撰稿人布隆代尔的这段描述,生动表达出故事叙述主线对于故事写作的作用与意义。
  故事的叙述主线主要有三种,有时候它们会同时出现在一篇故事之中,但总会有一种占据主导地位。第一种是板块递进主线,适用于需要强调多个板块元素的故事,或者内容较多、涉及范围较广的故事,其优点是可以确保信息表达的清晰有力、重点突出。板块递进主线并不适用于人物特稿,这是因为人物特稿中主角会贯穿故事的始终,会自然而然地把故事连接起来,而不需要作者刻意安排各个内容板块的序列。第二种是主题主线,这种形式的叙事顺序关注的是具体信息。作者不需要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材料,可以只展现最具戏剧性的元素,也可以将多个重要元素相互交织,从而表现具体的信息内容。第三种是时间主线,也是人物特稿故事最常采用的叙述主线。时间主线指的是故事的主体或者大部分段落都遵循简单的时间发展顺序,正如人物特稿中主角在不同时间采取的行动或到达的地方可以串起整个故事。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这条主线在形成顺序的同时,很有可能对作者形成限制。如果某个元素比其他元素更重要,是新闻的核心内容,作者很可能想把这个元素提前,对其进行强调,而时间主线使作者无法自如地做到这一点。时间主线在人物故事新闻叙事中占据主要地位,它的叙事脉络和叙事逻辑的清晰度是其他主线所无法比拟的。
  二、《被天堂遗忘的孩子》的叙事结构分析
  《被天堂遗忘的孩子》是五幕式故事框架与时间主线相结合的经典案例,全文七个章节随着时间变迁、主角行程的前进依次展开。时间线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是因为文章并不局限于讲述某个单一事件,而是通过讲述主角的复杂境遇,使读者深入了解某一社会现象或社会问题。普利策获奖人物特稿中80%以上的新闻人物均属于弱势群体,描写这些“小人物”的目的,通常不是向读者展示某个单一事件,而是通过对社会底层人物的描写,来揭示作者关注的社会问题。时间主线与五幕式框架结合,往往能对非虚构人物故事新闻写作的展开产生最大的推动力。
  如示意图所示,文章的开头整体上对故事背景进行了详细交代。故事主线根据主人公的成长历程展开,母亲和主人公的双视角叙述相继转换,交叉叙述了母亲去美国后母子双方的境遇,并为后文主人公北上寻母进行铺垫。
  纠葛阶段作者开始使用倒叙,开场直接给出吸引读者眼球的画面(主人公浑身是血的出场),迎来第一个叙事情节的峰值。紧接着,作者描绘了主人公几次北上失败的惨痛经历,虽屡屡失败却百折不挠。通过对过往历史的描绘,表现出主人公纠结情感的同时,也表现了其寻母的决心,进一步推动故事的发展。
  故事的发展阶段作为故事的主体部分,作者以旅行中最凶险的路段作为这部分的开端,迎来第二个叙事情节的峰值,与前文相对平缓的叙事形成跌宕。之后总体以主人公寻亲行进路线展开叙述,其间大量插叙主人公的回忆和作者的调查。这一阶段主要描绘了主人公(包含作者)在旅程中的不同见闻来丰富故事内容,同时包含场景特写、细节描绘、心理描摹、学术观点征引等。跌宕起伏的叙事结构时刻牵引着读者的情绪,营造出身临其境的氛围。
  在交代新的背景环境后,故事的发展阶段迎来第三个也是最高的叙事情节峰值,历尽千辛万苦的寻亲旅程终于将要成功,母子终于相见,急剧上升的故事情节似乎迎来了大团圆的结局。
  但隨之而来的临界处不再是“推动点”,反而变成急转直下的“转折点”,高潮在顶点戛然而止后径直转变了路线,为结局的到来埋下伏笔。主人公与母亲重逢固然可喜,但相聚后更多的是嫌隙与争吵,情节的转变形成了富有欧·亨利意味的戏剧性结局。在结尾部分,作者继续以时间线为轴,多次交替叙述主人公到美国之后家乡和美国两边同时发生的事情,即以一种“平行蒙太奇”的影视手法来叙述故事,使读者产生强烈的画面感。最终,作者以主人公的未婚妻抛下女儿北上寻找主人公作为结束,使跌落谷底的结局又浮现出上升的趋势。但这也只是一种趋势而已,作者不再加以描述,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因为那将是另一个情节不同但性质相同的故事,也暗示了故事所表现的社会问题将会是一种恶性循环,除非彻底解决否则永难结束。   纵观整篇特稿的叙事结构,五幕式框架与时间主线的结合呈现出故事叙事的“一波三折”,各阶段的情节在清晰明了的基础上形成跌宕,临界点或进一步推动故事的展开,或形成转折。人物故事叙事结构中较为精彩的手法均有呈现,也正是由于以上诸多元素的配合,才能形成堪称经典的人物故事特稿。
  三、关于非虚构人物故事新闻写作的启示
  (一)巧用叙事框架与叙述主线
  任何一篇人物特稿都不能缺少叙事框架与叙述主线这两个要素,以《被天堂遗忘的孩子》为例,文章运用五幕式(小说式)的叙事框架,以时间主线展开故事,二者的结合使故事脉络清晰、情节跌宕起伏,从而使读者迅速沉浸于叙事之中,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虽然不是每个人物故事都要采用五幕式框架,但作为小说式的叙事框架,它占据重要地位。故事但凡具备情节,就要一幕一幕地依次上演,作者可以减少幕数,但故事的叙事框架不能脱离这个范围。
  时间主线作为故事叙述中最常见的主线,普遍运用于人物和非人物类的新闻特稿,只是在人物故事新闻中更加突出。这是由于无论是在故事叙事脉络还是叙事逻辑上,时间主线都能自然地呈现出一种清晰感。人物特稿的主角会贯穿故事的始终,自然而然地把故事连接起来,而不需要作者安排各个内容板块的序列。
  (二)采用倒叙与插叙等多种写作手法
  时间主线的主要弊端是在形成顺序的同时,有可能对作者形成限制,无法强调故事的重点场景或画面。采用倒叙的叙事手法,可以解决这一难题。《被天堂遗忘的孩子》中,作者几次运用极富吸引力的场景开头,如“村庄前,一个男孩浑身沾满鲜血、摇摇晃晃地走来”“恩里克在狂风呼啸的黑夜中死死抓住火车顶上的栏杆,一刻也不敢闭眼”等等。这种写作手法可以丰富故事的戏剧性,在营造画面感的同时,避免了顺序可能导致的繁冗乏味。
  插叙可以补充故事背景、推动情节发展,同时可以丰富故事细节,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手法。在非虚构人物故事新闻中,插叙的重要性更为突出。非虚构写作主张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度介入,并且这种介入是积极主动、微观化、现场直击式的。在非虚构人物故事新闻中,除了直接引用作者的调查或者采访,其他内容可以插叙的形式呈现。如在《被天堂遗忘的孩子》中,作者讲到一个男孩为了爬上火车顶而被火车碾断双腿时,紧接着插入近年来因这种事故导致死亡的孩子的案例和数据,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戏剧性。
  (三)将亲身体验融入故事叙述
  《被天堂遗忘的孩子》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作者亲身体验了主人公所经历的全部行程,本身就富有挑战性和故事性。非虛构写作至关重要的一点在于对事实的挖掘,否则作者无法体会当事人面临真实场景时的情感以及情节发生过程中的细节。作者将亲身体验,或作为故事背景进行插叙,或直接融入故事叙述,从而使故事翔实生动。
  非虚构写作技巧包括使用场景表达、引用丰富对话、描写人物细节、选取独特视角等③,而这些技巧的使用都需要作者深入亲历故事写作涉及的所有资源(人物、地点、经历等)。只有当作者深入体验故事情节中的种种细节,才能将故事叙述与调查纪实融为一体,也才能使作品真正打动人心。
  (四)写作团队与创作模式的变革
  当特稿记者为发稿量所困扰时,要么就只能像普通记者一样采写“豆腐块”式的新闻报道,要么就是将各种题材都用特稿形式来呈现,动辄长篇大论,实际上无病呻吟。这完全偏离了特稿最为吸引人的特征,即用一个充满戏剧张力的小故事,指向社会或国家的重大问题。
  因此,在掌握写作技巧的同时,更应以写作团队与创作模式的创新变革为基础,对特稿记者进行专业化、独特化的管理,改革评价机制,激励更多优秀作品的创作。同时充分认识到移动互联时代的鲜明特征,借助互联网非虚拟写作平台的激励机制,提升特稿传播的广度与深度。
其他文献
2017年12月9—10日,由浙江传媒学院主办,浙江传媒学院管理学院承办的“2017影视产业与区域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浙江传媒学院演播楼会议厅举行。来自国内影视行业、高校、媒体以及来自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索马里、巴基斯坦等国家的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相聚杭州,共同探究影视产业与区域发展的互动关系。  会议开幕式由浙江传媒学院管理学院院长陈兵教授主持。浙江传媒学院校党委委员、副校长姚争教授致欢迎词。
期刊
2017年12月15日至17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吉林艺术学院举办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新时代中国纪录片发展”高端论坛,同时召开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艺术理论研究委员会工作年會。  会上,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胡占凡发表讲话指出:“国家对纪录片产业的重视程度以及对行业的规范在不断加强,当今中国的纪录片已经具有了国际化的视野,新时代又对纪录片的生产
期刊
2016年4月16日,在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指导下,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中国儿童戏剧研究会、中国儿童艺术剧院以及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作为发起单位,邀请国内十家最权威、最专业的儿童舞台艺术表演院团,共同成立“中国儿童舞台艺术联盟”,旨在更大范围地传播一流的儿童舞台艺术。  为此,中国教育电视台早教频道专门开通儿童剧时段,通过《中国儿童舞台艺术联盟剧场》节目,打破舞台剧观看的地域限制及时间限制
期刊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艺术理论研究委员会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的一个分支机构,承担着中国电视艺术家协會的电视艺术理论研究统筹协调等工作。日前,该会召开工作会议,会上,常务副会长张德祥同志受会长蔡照波同志委托通报了电视艺术理论研究会2017年所做的工作,与会同志对2018年电视艺术理论研究委员会即将开展的工作进行了研讨,会议决定增补吉林艺术学院副院长王俊杰为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电视艺术理论研究委员会副会
期刊
2017年12月22日下午,由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七匹狼文化发展基金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电视年度掌声·嘘声”发布暨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行。中国传媒学界知名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莅临现场。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中国青年报》原党组书记、社长、总编辑陈小川,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敬一丹,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部长、新闻学院院长刘昶,新华社音视频
期刊
【内容摘要】湖南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社会主义‘有点潮’”系列主题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配合活动制作的同名电视理论专题片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等媒体播出后获得广泛好评,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肯定。本文从“什么是‘有点潮’”“‘有点潮’潮在哪儿”“‘有点潮’从何而来”“‘有点潮’潮涌何处”四个方面详解了开展主题活动和制作播出相关专题片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有点潮”;主题活动;“四个自信”  为迎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教育电视台2018年《直通高招》大型直播活动融媒体实践进行的分析和总结,对专业电视台如何更好地开展媒体融合实践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教育电视台;媒体融合;高考;志愿填报  2018年6月23日至29日,中国教育电视台开展了为期7天的《直通高招》大型直播活动。本次直播实现了电视端和网络端的双向互动和相互引流,是新时代媒体融合背景下,中国教育电视台为推进媒体融合发展
期刊
【内容摘要】将读者转化为“粉丝”,是网络小说获得成功的保障。数据显示,《斗破苍穹》在吸引粉丝方面非常成功。本文通过对《斗破苍穹》进行文本分析辨析其内容组织方法。首先,《斗破苍穹》展示了将庞大故事“化繁为简”的高水准叙事技巧;其次,《斗破苍穹》是“邪典”式文本,建构出一种读者(粉丝)“参与式”文本;最后,《斗破苍穹》是典型的大众文化文本,它以其实用性、功能性从文化角度为读者(粉丝)提供快感。  【关
期刊
【内容摘要】新闻传播教育具有新闻性、信息性、实践性等交叉特性,在平台型媒介视域下,新闻传播教育对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媒介角色洞察能力、采、写、编、评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具备以探索、实证、创新、独立等为特征的科学精神,同时需要具有内省、静观、包容、超脱的人文情怀。在此基础上,新闻传播教育才能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闻传播教育;科学精神;人文情怀  一、平台型媒介视域下的
期刊
【内容摘要】从媒介间互动角度考察,报刊、广播和图书出版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年有报刊连载小说后集结出版的,而广播方面的先行者当属上世纪三十年代吴光杰的《国民军事常识》,该书系历时三年八十余次广播教育节目讲座的整理出版物。为中国军民抗战做了军事知识上的准备,也开启了广播传播与图书出版互补共进,扩大综合效益的媒介联动新模式。  【关键词】民国广播;讲演节目;图书出版  不同媒体间融合及不同媒体对文本的兼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