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应用英语专业课程改革与复合型人才培养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11023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职应用英语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对于职业技能的培养贯穿着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在日益多元的文化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下,“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成为培养多元复合型英语技术人才的验证标准。因此,在立体化思维模式下,改变传统的单一平面教学模式、改进目前相对滞后的专业课程设置,是培养复合型、创造性应用英语人才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立体化教学模式;高职应用英语教学;复合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4-0256-02
  
  在高度国际化的社会环境中,英语成为生活、生产和商务活动必不可少的交际语言。高职应用英语教学为国际贸易、对外导游等专业的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总的来看,包括高职应用英语教学在内的高职教学仍存在一定缺陷和问题,主要体现在技能人才整体素质不高、技能偏低、技术单一、年龄断层等方面[1]。这些问题的存在不是偶然现象,而是源自于陈旧的高职教育模式。因此,对于传统高职英语教育的改革已经成为必要之举。从立体化思维模式入手,改革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环节,是一个具有创新性和深远意义的改革思路。立体化思维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使学校面向社会、就业与教学相结合,构成一个学生、课堂、岗位的一体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立体化思维,在一个统一完善的环境中完成理论与实践的转换。
  一、立体化思维模式
  针对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来看,教学的单一性、孤立性使得教学成果很难凸显,引入立体化思维势在必行。辜正坤认为:所谓的立体思维方式就是强调思维的空间性并暗示思维主体的作用。“人类认识一直是囿于现行认识范围内具有单向定义性、定势思维的特点,很少有人超越它…真正理想的认识方法是立体的、多维的或全方位的认识方法。”[2]将立体化思维运用到英语教学上,有助于改变高职英语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复合型创新英语人才的培养。
  二、高职应用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目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学生水平差,没有高质量生源保证
  尽管国家高度重视高职高专人才培养,但是高职院校目前仍然属于专科类院校,在招生方面不存在优势,学生大多数是高考失利、成绩低于二本线。由于今年来本科院校的连年扩招,独立学院招生数量的增多,成人高等教育的吸引,专科院校的生源没有保证,高素质的考生更是凤毛麟角。
  2.师资力量弱
  针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者应当首先具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能力。也就是“双师型”教师。但由于受到专业设置的影响,大部分英语专业教师都是语言专业的毕业生,与实际工作岗位关系不是很密切。
  3.教学模式单一,教材脱离实际
  虽然在教改的热浪推动下,高职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割裂。目前教材发展相对滞后,针对高职英语专业的课本涉及面窄,内容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理论实践相结合的要求;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仍占据课堂的主要位置,词汇、语法、课文翻译的老三段教学法经久不衰,忽略了语言能力的培养。
  面对以上种种困难,可以得出结论: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已经到了必须改革的关口。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改变现状,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增加就业率。
  三、高职应用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的措施
  在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逐渐深入,大量外资和合资企业纷纷建立、对外贸易和对外旅游快速发展的前提下,高职应用英语教学肩负着重大的责任,辅助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对口、综合能力强的英语人才。在打破以往的单一教学的同时,要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设置、考核方法等方面实现教学的立体化,以培养立体化复合型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
  1.培养目标立体化
  高职应用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2+l”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机制、“ABC+多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等等。在多重培养模式下,培养目标也被多元化定位[3]49。高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有一个立体化的定位:适度的基础知识、丰富的专业知识、过硬的技术应用能力、较为宽阔的知识面、必备的综合素质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
  2.课程设置立体化
  高职应用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英语知识、掌握多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必须注意过渡和循序渐进。在立体化思维下,应用英语专业的课程应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部分。
  在基础阶段,以综合英语为主导,辅以听力、口语、阅读、应用文写作、基本专业技能等课程,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使学生的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技能交互增长,注重顺序性,强调理论和实践两条腿走路。
  在高级阶段,以应用英语为主导,辅以专业技能课程,在已有的语言和文化基础上有方向有目的的培养特殊的专业技能,如旅游、会计、商务、会展等方面,增强学生对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第二外语的学习同样会给学生增强竞争力。同时,将课堂与社会相结合,将书本知识转为实战,利用丰富的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实习机会,聘请一线专家为学生传授实践经验,这些举措将极大完善教学体系,促进课程设置的立体化。
  3.教材设置立体化
  传统教学的教材是单一的语言教材,忽略了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职英语专业是以应用为目的的,因此教材也必须具备这种功能,使学生能从教材中获取基本必须的知识和技能,为顶岗实习、社会实践打下基础,防止以前的“课本一套,工作一套”,“学的和用的互不相干”的情况。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教材设置要突出培养学生专业英语能力训练与职业素质培养,根据“实际、实用、实践”原则,“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基础,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为特色,以取得多种资格证书为目标”,重组、整合课程和教学内容,形成一系列专业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校本教材,以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以综合英语课程为例,在原教材基础上配以辅助教材,在语言文化知识基础上增加实际操作的技能培训,如商务口语训练、宾馆酒店用语、机场用语、购物、理财等等,使课程具有知识性、文化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特征。
  4.考核方式立体化
  高职英语专业培养的是以技能为主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对人才的考核也应该具有特殊性。传统的考核基本建立在试卷基础上,忽略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检测,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考核方式没什么大的差别。在立体化思维模式下,对学生的考核应该从多方面进行。基于英语的语言性特征,考核应从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入手。考核应分段进行,如平时、期中和期末。目前多数院校已经实行这种分段式考核,将学生的平日成绩计入期末成绩,加强了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力,增加了学生对课堂的重视程度。平日考核实际上是对学生课堂和课后表现的一种评价,通常是占期末成绩的30%。平日考核不能流于形式,主要体现在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因此,课堂环节和课后作业都必须能体现出学生在听、说、读、写、译这五方面的掌握情况。听、说、读、写、译如同一张网,覆盖了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任何环节都应在这五元素基础上进行。平日考试在考察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
  在平日考核之外,应该增加期中考试。期中考试要有别于期末考试,主要以口试取代传统的笔试,以坚持学生的口语应用情况。期末考试卷要体系五种能力的检测,考试内容要系统、逻辑、有开放性,可以采取传统笔试+应用文+翻译的形式。
  这五种因素在实践中要因不同时期而变化。在基础阶段,要加强听、说、读三方面的能力培养,写作和翻译作为辅助教学。在高级阶段要把写和译放在主要位置上。具体的比例如下:
  四、复合型人才的立体化培养
  “工学结合”的高职教学改革和任务型教学相似,体现的就是一种立体化思维模式,将实践过程转移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中,其实质是产学合作、联合育人,是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学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工学结合的本质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人才[4]28。
  汉英词典中对复合型人才的定义是“Inter-disciplinary talent/ a talent who has got training in more than one professional field.”从形式上讲,复合型英语人才可以被定义“掌握一门外语,一门专业或几门相关学科”的人才。但是从本质上讲,应用英语人才不仅应该是知识复合,而且应该是能力复合、思维复合,不仅做到知识融合,还要做到学科交叉和技术集成[5]。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正在增长,复合型人才节约企业人力成本,更适合具体工作岗位要求,这样既可以缩短人才培养周期,又能充分发挥人才的实力,为企业发展储备优秀的人力资源。
  面对市场的需求,高职教育者不该视之不见。立体化英语教学就是培养复合型创造性英语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巩固学习者的语言技能,增加一门或多门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志群,编著.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科学出版社,2009.
  [2]辜正坤.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J],中国翻译,1989.
  [3]吕尔欣.浅谈高职应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实践[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2007.
  [4]黄妍.关于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成才之路,2008.
  [5]刘谦.山东人才网[EB/0L],2007.
其他文献
摘要: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全国范围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修订草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修订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修订草案)》。本文首先介绍了增值税改革的背景以及增值税的相关知识,然后从理论上分析了增值税改革对企业税负、固定资产投资以及经营业绩的影响,再通过对随机抽取的30
期刊
摘要:商法教学模式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采用创新教育机制改良现有的教学模式。借鉴国外的法学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采取动机激励机制、案例教学、相关学科辅助和主动探究商事规则的教学模式来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并有效结合农业院校的涉农资源为依托背景,逐步转变商法教学灵活性不足的问题,以期建立适合农业院校发展的理想的商法教学模式。  关键词:商法教学;农业院校;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要: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主流文化的推动,然而伴随着不断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亚文化尤其是网络时代以来的亚文化,在与主流文化的碰撞交流中,促进了主流文化的新陈代谢,却也不断模糊了人们认识主流文化的视野,面对当前我国社会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如何正确认知我国网络时代的亚文化,对提升主流文化意识,凝聚民众的认同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亚文化;网络;主流文化  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通过对将《曲喻张力结构——比较研究李商隐和约翰·多恩诗歌风格的契机之一》一文的研究成果提炼、转化到英国文学“玄学派”诗歌的教学过程的案例,论证了该文的研究成果能直接帮助学生理解玄学曲喻、了解文艺复兴历史背景及感受玄学诗独特的文学魅力。因此,充分利用优秀的科研成果对包括英美文学在内的外国文学教学有着不可估量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关键词:曲喻;英国玄学诗教学;科研成果;外国文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农民增收问题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在分析农民收入现状和农民增收缓慢原因基础上,提出促进界首市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民收入;政策增收;增长方式    随着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界首市农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民的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比较,仍然还有一段距离。政策性增收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制约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深层
期刊
摘要: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经历了曲折与复杂的过程。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有着相同的经历。一些国内外学者认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阻碍现代化的主要因素之一。事实上,中国的传统文化蕴涵丰富的内涵,具有强大的能动作用。在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随着世界各国文化的交融,重新审视传统文化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只有正确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恰当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中国的现代化才能保持活力与创新精神,中国
期刊
摘要: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一直是法学教育的核心问题,近几年来各个高校一直在探索着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方案。本文认为全方位的仿真练习和每门课程的实践练习是法学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案。  关键词:法学专业;刑事法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62.423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7-0252-02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期刊
摘要:社会性别(Gender)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际社会形成的一个分析范畴,用以分析各国政策对男女不同的影响。文章通过运用社会性别理论分析中国妇女的状况,认识到必须从社会性别视角出发,重新审视中国妇女在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和重视妇女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性别;妇女发展;女权主义  中图分类号:C913.6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4-0043-02
期刊
摘要:王士祯的“神韵说”是影响有清一代的著名诗歌理论,包含作家、作品和读者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内容涉及面非常广。本文从美学理论入手,通过对王士祯诗话资料的分析,解读王士祯“神韵说”的审美理想,即诗歌应有禅味,“清远”至上。关键词:神韵说;审美;禅意;清远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0)24-0180-02     清初极具影响力的文坛领袖王士祯倡导的“神
期刊
摘要:第三代诗歌以反文化、反意象、反崇高为旗帜,他们试图通过反文化来回到本真世界,他们逃避自我,通过客观还原、消解意义的方式来追求世界的本真,但诗歌语言仍然是文化的载体,他们又通过解构语言,大量运用口语来背叛规范化的诗歌语言。尽管彻底的反文化是不可能的,但这种努力已经打破了原先僵化的局面,带来了新的可能。  关键词:反文化;逃避自我;客观还原  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