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民增收问题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在分析农民收入现状和农民增收缓慢原因基础上,提出促进界首市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民收入;政策增收;增长方式
随着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界首市农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民的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比较,仍然还有一段距离。政策性增收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制约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根本扭转。
一、农民收入的现状及分析
1.农民收入状况
近年来,界首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通过政策扶持、科学引导、强化服务等一系列措施,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政策,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各乡镇、各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优势,卓有成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根据调查,全市2006—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2 888、3 357、3 967和5 100元,分别增长16.24%、18.1%和14.9%。
总体看来,虽然农民收入由于种植业因气候条件的变化影响而有所波动,畜牧养殖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有所下降,但是总体上较为稳定并不断上升。究其根本性的原因在于界首市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强化措施,加强领导,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2.农民收入的途径
从调查得知,农民收入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来源于农业方面的收入。近几年,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市委市政府对农业投入的不断增加,农民来自于种植和养殖业的收入不断提高,年均增长约为12%左右,种植和家庭养殖仍是农民维持生计和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二是打工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全市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30多万人次,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一半,务工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超过50%。三是落实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了农民增收。近几年,国家进一步加大的扶农惠农政策,对农民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补贴和投入水平不断提高,一方面降低了农民生产、生活的成本,另一方面直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每个农民平均每年可得到的补贴就达100多元;四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近几年,界首市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通过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
3.农民收入的特点
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界首市农民收入来源已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其收入主要有如下几个特征:一是非农产业收入水平低;二是农民收入不稳定;三是收入不平衡。城郊的农民收入普遍高于其他地区的农民收入,户与户之间也存在着收入不平衡。
总的来说,界首市农民的年收入是在逐年增加的,综合反映出农民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但是,问题也同时存在,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与城镇居民比较还有距离。
二、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
1.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初级产品多、发展势头弱限制农民收入
农产品加工的规模企业不多,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不高,对农业发展的带动力明显不足,龙头作用发挥不够。农产品加工链条短,大部分被以原料或初级加工品的形式销售,增值少,综合效益低。
2.思想保守、自主创业意识差影响农民收入
前些年在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下,极少数市场经济意识较强、富有创业胆识和掌握一定技能的农民办加工企业、搞规模养殖、搞经营服务、外出务工闯天下等都较快地发展起来,富裕起来了,而绝大部分农民缺乏创业意识,在一年年的等待观望中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至今没有可依赖的长期增收项目,发展没目标,没方向,没有主动学习技能、增长创业本领的积极性。
3.致富信息少、农业科技低、资金短缺也妨碍了农民增收
农民获取致富信息的渠道窄,掌握信息少,不了解市场,一般是通过电视了解市场,利用互联网的很少,导致农民种植养殖随大流,外出务工出苦力。涉农部门的未能把农业生产经营信息的传播作为自己的分内职责,有的甚至是走形式,不能为农民带来实在的利益;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不是推广普及科技知识,而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损害农民的利益,这本身就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
4.外出务工面临严峻挑战,严重制约农民收入
外出务工的农民多数靠体力或简单的手艺出力挣钱,务工岗位不稳定,务工收入难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每年新增加的外出务工人员只是农村新增的部分劳动力,数量增长的空间也极为有限。尤其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东南沿海地区大批外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破产倒闭,减少了对外来低素质的农民工的需求,使得外出农民工的就业环境更加不稳定,收入更加没有保障。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1.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促增收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全会精神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落实好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就要坚持正确的农业发展思路、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加快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农业发展思路。过去一些时期,政府部门在农业发展上有时采取行政指令、分解种植指标、催耕催种催养等方式,干预过多,反而引起了群众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不但农业调整难以顺利推进,而且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把握正确的农业发展思路,尊重群众意愿,激发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找准了一条既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满足市场需求,发挥了资源优势和农民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是必须坚决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支农惠农政策是各级政府支持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而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给予的政策倾斜和优惠。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就要落实好退耕还林补贴、扩大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范围和提高补贴标准、增加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繁殖母猪补贴和甘蔗生产补贴等政策。
三是必须加快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农村土地流转是一个新事物,如果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必将在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一元化上取得更大进展。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就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合法权利。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按照依法有偿自愿原则,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培育壮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砖集镇黄庄西瓜专业村,是土地流转的一个典型。
2.转变观念,开拓思路,促增收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多谋划、多支持。一是深入基层摸清实情。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不能坐在屋子里定政策,与农民群众交朋友,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二是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要扩大视野、开阔思路,凡是法律未禁止的能迅速提高农民收入的点子和办法,都可以考虑和采纳。当今世界,信息技术进步一日千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行政区域的界限逐渐模糊,我们考虑问题,不能把自己局限在一个框框内,要放眼整个中国和全球市场。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波及全市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农民工外出打工受到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农民增收多出力,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三是选准主体倾斜支持。实现农民增收是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全部强农惠农措施的落脚点和归宿,政策能不能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最后都要用农民能不能实现增收来检验。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选准未来农业和农村建设的主体,现阶段主要应包括三类:农业生产经营大户、返乡创业农民、投身现代农业的大学生,他们是未来全市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希望,也是带动农民实现增收的重要力量,相关部门的培训和支持要重点向这三类群体进行倾斜。
3.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增收
农业由于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应当突出增长方式的转变。长期以来,界首市农业发展走的是“高投入、高产出、高代价”的路子,虽然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向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但也导致了对水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全市农村人口比重大,70%的人口分布在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客观上讲,农民富则我富,农民贫则我贫。农业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走精品、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路子,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率。目前全市农民收入的50%左右来自农业内部,这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尚有不少空间和潜力。我们一定要利用好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坚定不移地搞好农业结构调整,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好农业生产。
一是降低生产成本,发展节约型农业。积极推广节水、节肥、节膜、节药、节工等实用技术。抓住国家今年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的机遇,采取有力措施稳定农资价格,让农民在提高收购价格、减少支出中获得增收。
二是发展特色农业,支持“一村一品”发展。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加快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扩大蔬菜、经济作物等特色农产品生产。优化农畜产品结构,促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发展。扩大名特优、无公害水产品养殖规模。邴集乡坚持走新型农业发展道路,做精“一村一品”发展特色经济,着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形成了以王寨村水果基地、赵大村林业和中药材基地、东张村蔬菜基地、邴集和姜楼村良繁基地、邴集和董寨村畜牧养殖等为主的专业村和亮点村。
三是发展生态农业,保护农业生产环境。生态农业不是回到粗放的原始农业,不是增加农业生产成本,而是以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节约生产资料成本,注重环境保护,生产优质健康的农产品。生态农业要大量引进推广高新技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农业、有机农业。这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界首市要发展精品农业,必须要抢占住这个先机,打造出农业的品牌形象。
四是加快调整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不断提高农产品优质化水平。紧紧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和要求,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一是从源头抓起,继续实施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提高农业生产良种化水平。二是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全面开展农产品和食品质量认证,推行农业生产标准化。三是搞好动物疫病防治,加强畜禽粪便污染的治理和无害化利用,推广畜禽养殖清洁生产工艺,提高畜禽产品质量。
五是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水平。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
4.加大对农民工创业培训促增收。
一是切实抓好劳务输出的组织和服务工作。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问题,加强动态监控,及时掌握其就业变化情况。开辟劳务输出的“绿色通道”,尽可能简化办事程序,建立完善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络平台,对劳动力培训、外出务工情况建档造册,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引导各类就业服务机构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等服务。结合农民外出务工实际,有关部门及各培训机构要到界首市农民工相对集中的上海、北京、广东、江苏等地,负责配合协调当地劳动部门解决劳动纠纷,帮助解决务工人员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引向纵深发展。在培训主体选择上,将拥有年龄优势并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初、高中毕业生作为主要培训对象,在他们毕业后再进行一定时间的职业教育,使之真正拥有一技之长。加大对农民工培训学校的扶持、规范和整合力度,帮助其完善教学设施、增强师资力量。采取多种方式,继续加大“阳光工程”等农民工培训项目的资金投入,延长培训时间,拓展培训内容。目前,全市年技能培训1.5万多人,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力度的加大,将有更多的农民走出农村,每年1.5万多人的培训力度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外出务工的需要。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技能培训的投入,使更多的农民尽早得到培训,得到实惠,走出农村。三是为农民工创业搭建良好的平台。目前,不少农民工都有创业的意愿和要求,但苦于没有项目、资金,也不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根本出路还在于扩大创业,建议有关部门成立农民工创业服务中心,集创业培训、信息技术交流、政策法规查询、资金信贷支持于一体,实行一站式全免费服务,力争培育出一批农民工创业群体。积极打造农民工创业园。
5.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增收
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确定一批规模较大、带动能力强、有一定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给予重点扶持和培育。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设立内部管理机构,制定章程,完善财务管理、利益分配、民主决策制度,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将合作社纳入税务登记系统,免收税务登记工本费。制定金融支持合作社、有条件的合作社承担国家涉农项目的具体办法。界首市建立了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例如,绿叶养猪、憨友西瓜、五统甘薯、富民种植、中林瓜果蔬菜种植合作社等。
关键词:农民收入;政策增收;增长方式
随着三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界首市农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农民的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逐年提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比较,仍然还有一段距离。政策性增收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制约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根本扭转。
一、农民收入的现状及分析
1.农民收入状况
近年来,界首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线,通过政策扶持、科学引导、强化服务等一系列措施,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政策,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各乡镇、各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优势,卓有成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
根据调查,全市2006—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2 888、3 357、3 967和5 100元,分别增长16.24%、18.1%和14.9%。
总体看来,虽然农民收入由于种植业因气候条件的变化影响而有所波动,畜牧养殖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而有所下降,但是总体上较为稳定并不断上升。究其根本性的原因在于界首市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强化措施,加强领导,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2.农民收入的途径
从调查得知,农民收入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来源于农业方面的收入。近几年,随着国家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市委市政府对农业投入的不断增加,农民来自于种植和养殖业的收入不断提高,年均增长约为12%左右,种植和家庭养殖仍是农民维持生计和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二是打工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全市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30多万人次,占全市农村劳动力的一半,务工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超过50%。三是落实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了农民增收。近几年,国家进一步加大的扶农惠农政策,对农民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补贴和投入水平不断提高,一方面降低了农民生产、生活的成本,另一方面直接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每个农民平均每年可得到的补贴就达100多元;四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近几年,界首市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通过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
3.农民收入的特点
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界首市农民收入来源已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其收入主要有如下几个特征:一是非农产业收入水平低;二是农民收入不稳定;三是收入不平衡。城郊的农民收入普遍高于其他地区的农民收入,户与户之间也存在着收入不平衡。
总的来说,界首市农民的年收入是在逐年增加的,综合反映出农民的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但是,问题也同时存在,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与城镇居民比较还有距离。
二、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
1.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初级产品多、发展势头弱限制农民收入
农产品加工的规模企业不多,科技含量低,产品质量不高,对农业发展的带动力明显不足,龙头作用发挥不够。农产品加工链条短,大部分被以原料或初级加工品的形式销售,增值少,综合效益低。
2.思想保守、自主创业意识差影响农民收入
前些年在强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下,极少数市场经济意识较强、富有创业胆识和掌握一定技能的农民办加工企业、搞规模养殖、搞经营服务、外出务工闯天下等都较快地发展起来,富裕起来了,而绝大部分农民缺乏创业意识,在一年年的等待观望中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至今没有可依赖的长期增收项目,发展没目标,没方向,没有主动学习技能、增长创业本领的积极性。
3.致富信息少、农业科技低、资金短缺也妨碍了农民增收
农民获取致富信息的渠道窄,掌握信息少,不了解市场,一般是通过电视了解市场,利用互联网的很少,导致农民种植养殖随大流,外出务工出苦力。涉农部门的未能把农业生产经营信息的传播作为自己的分内职责,有的甚至是走形式,不能为农民带来实在的利益;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不是推广普及科技知识,而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损害农民的利益,这本身就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
4.外出务工面临严峻挑战,严重制约农民收入
外出务工的农民多数靠体力或简单的手艺出力挣钱,务工岗位不稳定,务工收入难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每年新增加的外出务工人员只是农村新增的部分劳动力,数量增长的空间也极为有限。尤其是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东南沿海地区大批外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经营受到严重的影响,甚至破产倒闭,减少了对外来低素质的农民工的需求,使得外出农民工的就业环境更加不稳定,收入更加没有保障。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1.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促增收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全会精神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落实好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就要坚持正确的农业发展思路、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加快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一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农业发展思路。过去一些时期,政府部门在农业发展上有时采取行政指令、分解种植指标、催耕催种催养等方式,干预过多,反而引起了群众的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不但农业调整难以顺利推进,而且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利影响。近年来,把握正确的农业发展思路,尊重群众意愿,激发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找准了一条既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满足市场需求,发挥了资源优势和农民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二是必须坚决贯彻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支农惠农政策是各级政府支持农业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而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给予的政策倾斜和优惠。确保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就要落实好退耕还林补贴、扩大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范围和提高补贴标准、增加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繁殖母猪补贴和甘蔗生产补贴等政策。
三是必须加快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农村土地流转是一个新事物,如果能够得到很好的落实,必将在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一元化上取得更大进展。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就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土地管理,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合法权利。要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按照依法有偿自愿原则,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培育壮大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砖集镇黄庄西瓜专业村,是土地流转的一个典型。
2.转变观念,开拓思路,促增收
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多谋划、多支持。一是深入基层摸清实情。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农村调查研究,不能坐在屋子里定政策,与农民群众交朋友,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二是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要扩大视野、开阔思路,凡是法律未禁止的能迅速提高农民收入的点子和办法,都可以考虑和采纳。当今世界,信息技术进步一日千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行政区域的界限逐渐模糊,我们考虑问题,不能把自己局限在一个框框内,要放眼整个中国和全球市场。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影响波及全市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农民工外出打工受到影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加突出,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认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农民增收多出力,为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三是选准主体倾斜支持。实现农民增收是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全部强农惠农措施的落脚点和归宿,政策能不能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护,最后都要用农民能不能实现增收来检验。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选准未来农业和农村建设的主体,现阶段主要应包括三类:农业生产经营大户、返乡创业农民、投身现代农业的大学生,他们是未来全市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希望,也是带动农民实现增收的重要力量,相关部门的培训和支持要重点向这三类群体进行倾斜。
3.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增收
农业由于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应当突出增长方式的转变。长期以来,界首市农业发展走的是“高投入、高产出、高代价”的路子,虽然满足了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向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但也导致了对水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全市农村人口比重大,70%的人口分布在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客观上讲,农民富则我富,农民贫则我贫。农业要实现快速发展,必须走精品、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路子,提高单位土地的产出率。目前全市农民收入的50%左右来自农业内部,这是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尚有不少空间和潜力。我们一定要利用好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坚定不移地搞好农业结构调整,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好农业生产。
一是降低生产成本,发展节约型农业。积极推广节水、节肥、节膜、节药、节工等实用技术。抓住国家今年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的机遇,采取有力措施稳定农资价格,让农民在提高收购价格、减少支出中获得增收。
二是发展特色农业,支持“一村一品”发展。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加快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扩大蔬菜、经济作物等特色农产品生产。优化农畜产品结构,促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发展。扩大名特优、无公害水产品养殖规模。邴集乡坚持走新型农业发展道路,做精“一村一品”发展特色经济,着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形成了以王寨村水果基地、赵大村林业和中药材基地、东张村蔬菜基地、邴集和姜楼村良繁基地、邴集和董寨村畜牧养殖等为主的专业村和亮点村。
三是发展生态农业,保护农业生产环境。生态农业不是回到粗放的原始农业,不是增加农业生产成本,而是以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最大限度地节约生产资料成本,注重环境保护,生产优质健康的农产品。生态农业要大量引进推广高新技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发展循环农业、有机农业。这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界首市要发展精品农业,必须要抢占住这个先机,打造出农业的品牌形象。
四是加快调整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不断提高农产品优质化水平。紧紧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目标和要求,优化农产品品种品质结构。一是从源头抓起,继续实施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提高农业生产良种化水平。二是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全面开展农产品和食品质量认证,推行农业生产标准化。三是搞好动物疫病防治,加强畜禽粪便污染的治理和无害化利用,推广畜禽养殖清洁生产工艺,提高畜禽产品质量。
五是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水平。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下降,用途不改变。
4.加大对农民工创业培训促增收。
一是切实抓好劳务输出的组织和服务工作。高度重视农民工返乡问题,加强动态监控,及时掌握其就业变化情况。开辟劳务输出的“绿色通道”,尽可能简化办事程序,建立完善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络平台,对劳动力培训、外出务工情况建档造册,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引导各类就业服务机构为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政策咨询等服务。结合农民外出务工实际,有关部门及各培训机构要到界首市农民工相对集中的上海、北京、广东、江苏等地,负责配合协调当地劳动部门解决劳动纠纷,帮助解决务工人员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引向纵深发展。在培训主体选择上,将拥有年龄优势并具有一定文化基础的初、高中毕业生作为主要培训对象,在他们毕业后再进行一定时间的职业教育,使之真正拥有一技之长。加大对农民工培训学校的扶持、规范和整合力度,帮助其完善教学设施、增强师资力量。采取多种方式,继续加大“阳光工程”等农民工培训项目的资金投入,延长培训时间,拓展培训内容。目前,全市年技能培训1.5万多人,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力度的加大,将有更多的农民走出农村,每年1.5万多人的培训力度远远不能满足农民外出务工的需要。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民技能培训的投入,使更多的农民尽早得到培训,得到实惠,走出农村。三是为农民工创业搭建良好的平台。目前,不少农民工都有创业的意愿和要求,但苦于没有项目、资金,也不了解国家的有关政策。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根本出路还在于扩大创业,建议有关部门成立农民工创业服务中心,集创业培训、信息技术交流、政策法规查询、资金信贷支持于一体,实行一站式全免费服务,力争培育出一批农民工创业群体。积极打造农民工创业园。
5.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促增收
按照服务农民、进退自由、权利平等、管理民主的要求,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确定一批规模较大、带动能力强、有一定知名度和竞争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试点,落实好各项优惠政策,给予重点扶持和培育。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设立内部管理机构,制定章程,完善财务管理、利益分配、民主决策制度,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将合作社纳入税务登记系统,免收税务登记工本费。制定金融支持合作社、有条件的合作社承担国家涉农项目的具体办法。界首市建立了许多农民专业合作社,例如,绿叶养猪、憨友西瓜、五统甘薯、富民种植、中林瓜果蔬菜种植合作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