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道德素养的作用

来源 :少年科普报(科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e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必须是“认识”,道德素养是现代教师的重要的专业素质之一。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学生健康;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0-003
  一、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1、教师崇高的道德素养为学生所尊仰
  古今中外,人们选用做美好的语言来评价教师,尊称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赞誉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再没有比教师这个职业更高尚的了”。教师用自己的心血塑造着新的一代人去开拓进取。无论是一个普通的劳动者,还是领袖、将军、企业家、思想家,当他卖出人生第一步时,或在成才立业之时,无不思念用心血培育他的老师,无不将自己的成长和教师的启迪教诲联系在一起。人们普遍公认,一切至高无上的荣誉,应当首先归功于教师。
  例如,徐特立曾是毛泽东的老师,当徐特立60岁生日的时候,毛泽东写信向他祝壽。信得开头写道:“徐老同志: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毛泽东高度赞扬徐老的革命鉴定性和“工作第一,革命第一,他人第一”的精神,称赞他“心里想的就是口里说的与手里做的”,是“一切革命党人和全体人民的模范。”这充分说明徐老对青年时期毛泽东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毛泽东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
  为什么人们对教师那样的尊重呢?这一切都和教师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播种品行和信念,师德是震撼心灵的雷鸣闪电,是润物无声的细雨,是火的熔炼,是爱的奉献,人格高尚的教师永远在学生心目中占有一席神圣的位置。
  2、教师的道德素养是最强大的教育力量。
  教师的劳动对象主要是儿童和青少年,是活生生的正在成长的发展中的人。一个孩子入学以后,大部分时间是和教师一起渡过的,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即使是关注的一瞥,信任地点头,都对学生产生特殊的教育意义。
  正在成长着的儿童青少年,在心理上有很大的模仿性和可塑性,儿童对教师的模仿,就是如同植物的“向阳性”。学生无论是好的行为,还是坏的品质,都能从教师那里找到影响源。教师无论在课上课下,都在潜移默化地产生着教育的作用。
  二、在教师劳动过程中的调节作用
  在教师来动过程中,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不但对学生具有直接的作用,而且对工作和各种人际关系具有较强的调节作用。
  1、对自身工作与工作态度的调节
  教师与自身职业的关系,是教师劳动过程中的基本关系,教师职业的态度,会直接影响教育行为的功效。如果教师不安心不热爱自己的工作或者只把工作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那么,就很难体现出对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光荣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2、对师生关系的调节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师劳动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之间关系是否融洽和谐,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如果学生从内心反感教师,其教育效果是不堪设想的。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够使教师自觉地按照教育规律办事,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处理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使教育达到春风化雨的境界。
  3、教师与其他人际关系的调节
  教师的道德素养,对于其他人际关系,如教师与同事,教师与学校领导,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等,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所有这些关系,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育过程的教育效果,教师的道德素养则能促使教师利用正确的态度方法认识和处理这些关系,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自觉地协调好这些关系,形成教育合力,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例如,教师对人是否尊重,这样一种品德,对调节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十分重要。教师尊重人,尊重家长,就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就能够更好地协调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形成家校合力。
  三、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作用
  1、教师的举止为世人所瞩目
  教师的劳动是社会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整个社会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生的健康成长,是社会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学校不可能是封闭的。教育本身的这种开放性面对教师的道德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广泛的社会接触中,教师的人格和行为举止,极为世人所瞩目。
  [HTK]2、教师通过培养学生,使自身良好的道德素养在社会发扬光大。
  教师是学生道德的启蒙和影响者,青少年学生带着通过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良好的思想作风和精神风貌走向社会,进入各行各业,对整个社会和道德风貌产生广泛影响,教师的道德素养借助学生这个中介而对社会产生影响。
  总之,教师的道德素养,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大问题。
  参考文献
  [1]创设教学情境 培养道德素养[J].任苏媛.中小学教学研究.2017(02)
  [2]把握四个关键点提升学生信息道德素养[J].张青.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4)
  [3]从规则视域走向伦理视域——提高中小学生道德素养的范式转型[J].李秀萍.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8(03)
其他文献
摘要:社会的发展下,新课改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得到了落实,需要教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对于这样的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本就不能满足,就需要小学体育教师做出有效改变,采用全新的教学策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帮助小学生建立体育兴趣和体育意识。本文给予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介绍了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的策略,希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
期刊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为基础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方法研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2   初中化学是学生接触化学知识的伊始,很多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点的学习会感到困难。因此教师要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从最简单和直
期刊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初中生的德育教学,对于促进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比较机械化,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初中德育教学的特征以及初中生的特点,本文对初中德育教学中的转化与结合进行了研究,以期能够优化初中德育教学的效果,为初中生身心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德育;转化;结合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指教师教得认不认真、教学内容有没有完成,关键在于看学生有没有学到有用的东西,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得如何。如果学生学得糟糕,教师教得再卖力、再辛苦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一节好的英语课,需要教师细心雕琢、认真准备才行。听课及教学日志,或教学反思,都是很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英语;有效性;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国家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科技與教育共同发展。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学设计的内容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重点。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教育;新课改;数学教学设计;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所谓“数学素养”,即立足于人先天的生理基础,在后天数学教育、生长环境的影响之下,通过一系列认知和实践活动,所获得的数学观念、技能以及知识素养。数学素养的形成需要经过漫长的阶段,与教师的悉心教育密不可分,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和成长均起到关键性作用。主要对小学数学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20)
期刊
摘要: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在数学课堂中经常出现学生会做不会说,爱说说不出的现象。尤其是低段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所以在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2     数学
期刊
摘要:游戏作为深受小学儿童喜爱的活动形式,可以调节学生注意的分配,保证课堂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直接兴趣,创造真实多变的教学环境,提供新奇有趣的操练形式,一直在课堂教学中被广泛采用,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目前在我们课堂上使用的游戏可分为词汇游戏,句型游戏,听说游戏,表演游戏等几类。其中有许多游戏都是经过几十年的使用而仍然充满生命力,为广大小学生所喜爱。  关键词:游戏新颖;有趣词汇游戏;句型
期刊
摘要:由于我国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深入发展,班主任具有的工作内容和存在意义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对汽修专业这一类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而言,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具有更高、更难的挑战。因此为了保证班主任工作最终的效果能够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班主任必须做到以学生为核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综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因此本文针对汽修专业班主任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途径,展开详细的分析和系统的研究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与实施,生态课堂以它独具的整体性、开放性和共生性的特征,成为备受青睐的新课堂教学模式,。初中音乐生态课堂“系统整体、动态开放、平衡共生”的新教学理念,将音乐课堂教学从“教师本位”转变为“学生本位”,进一步促进“教学相长”,更加强调以师生共学、生生互动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突出学生个性发展,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