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后日本对台政策

来源 :侨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icff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出于其“政治大国”和“普通国家”的战略考虑,明显加快了对台政策的调整步伐,对台交往不断突破民间层级的限制,有意提升日台实质关系,妄图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的崛起,日本已成为影响两岸统一的重要障碍。
  
  日本对台政策调整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经济实力急剧膨胀。与此同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取得巨大成功,综合国力日渐增强。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整个日本政坛迅速刮起一股保守主义思潮。与之相联系,日本的对华政策开始出现右倾化。
  (一)突破“民间外交”限制,逐步提升日台关系的准官方性质。1990年7月,台湾当时的“立法院”副院长刘松藩率团访日,开日台“断交”后台湾官方组团访日的先例,日台关系开始突破经济文化领域的民间层次,进入政治交往的新阶段。1993年2月,台湾“外长”钱复假借观光名义访日,并与日执政党政要频繁接触,此为台湾“外长”的首次访日。随后,日本的一些官员也访问了台湾。1995年6月,日本派APEC大使内田胜久以密使暨全权大使身份,同台湾当局“外交部国际组织司司长”沈国雄进行了会谈,双方借此实现了大使级官员的首次接触,加强了日台实质关系的发展。
  (二)将中、台并列,逐步给予台湾“国家实体”地位。突出表现在日本政府对1972年后日台之间的一些“悬案”的处理上。一是日台新航约问题。1994年修改后的日台航约规定,“华航”可以在成田机场第二跑道整修完成后移入,打破原有的与中国民航不在同一机场的限制。二是承认“台湾护照”问题。认定台湾的“护照”有效,恢复对台旅客“72小时免签证”待遇。1999年9月1日起,日本再次大幅度放宽对台签证规定,其有效期从3年延长为5年,签证有效期内,每次停留时间由15日改为90天,前往冲绳则免交签证费。这一改变使台湾完全享受与“主权国家”同等的待遇。
  (三)密切日台经贸关系,加强对台经济渗透。90年代以来,日台经济关系更为密切,日本对台湾的经济渗透日益加深。1999年,日本成为台湾第一大进口来源国、第三大出口市场与第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该年台湾对日出口出现两位数增长,台湾成为仅次于美国、中国大陆的日本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此外,日本的对台投资也呈连年增长的趋势。
  (四)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伺机重新觊觎台湾。随着台湾问题的凸现,日本亲台势力在这方面大做文章。90年代以来,日本政界鼓噪“台湾地位未定论”的声浪明显升温。“台湾地位未定论”暴露了日本重新觊觎台湾的野心,为日本介入台湾问题,预伏了较大的活动空间。
  (五)将台湾列为防御区域,干扰中国行使武力统一台湾。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日本一再宣扬台湾对“日本安全”的重要性,并强调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试图将台湾问题引向国际化。为此,日本前防卫厅官员多次表示,“如果大陆攻打台湾,日本不能袖手旁观”。1997年《新日美安保防卫指针》将台湾纳入所谓的“周边事态”的适用范围之内,这标志着日本已着手进行未来介入台海冲突的准备。
  
  日本对台政策新趋势
  
  近来,日本明显加大了对台政策调整的步伐,日台官方接触开始由暗中往来走向公开化、密切化,由台下走到台上。当前,日本对台政策调整的新趋向主要表现为:
  首先,继续提升日台关系,放宽交往限制,日台交往趋向高端化。近年来,日本不断突破对台交往的既有框架,逐步提高对台交往的层级和规格,日台关系越来越具有官方性质。2001年森喜朗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坚决反对,执意批准李登辉“赴日治病”,开了台湾卸任领导人访日的先例。2002年11月日本政府正式放宽日本官员赴台的限制,规定今后日本政府“课长级”官员都可以赴台访问。
  其次,公开支持台湾加入主权国家组织,变相认同台湾的“国家实体地位”。2002年5月14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公开表示,日本支持台湾成为世界卫生组织观察员。日本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公开支持台湾参与WHO的西方主要国家。此外,日本右翼政府还多次叫嚣,要积极推动台湾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再次,公然支持台湾扩大国际参与,协助台湾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当前日本的这一政策举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试图与台湾签订具有官方性质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其二,试图与台湾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双边关系文件。
  再次,强调台湾在日本安全保障中的重要地位,积极开展与台湾的“安保对话”及军事交流。一方面,日本通过日台之间的双边“安保对话”以及美、日、台的三边“战略对话”,业已建立起日台“安保对话”机制。另一方面,日本频繁派出自卫队退役将领访台不断加强与台湾的军事交流。
  
  日本对台政策调整的战略考虑
  
  冷战后日本对台政策调整变化的背景极其复杂,既有其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变化的影响,又离不开外部国际大环境的作用。从本质上讲,它是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台湾当局推行“务实外交”,以此拓展“国际生存空间”的需要。
  从日本国内看,主要有以下因素影响了日本的对台政策:
  (一)“政治大国”战略。日本要走向政治大国,亚太地区无疑是其基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而台湾在整个亚太地缘战略环境中又有极突出的战略价值。考虑到日本的安全利益,日本并不愿意看到中国的统一强大,因此,日本企图以发展日台关系来牵制海峡两岸的统一。
  (二)国内政治生态的保守化、右倾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经历了长达10多年的经济衰退,严重挫伤日本的自负与自信的同时,助长了日本的民族主义思潮和政治右倾化。日本国内右翼势力不断否认侵略历史,美化战争罪行,鼓吹日本要成为“普通国家”,追求外交、政治和军事的大国化,要求修改战后和平宪法。日本国内的这种右倾化,不可避免的影响了日本的对华政策。加之,日本国内亲台势力的煽动,台湾作为一张牌,已经被纳入日本对华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政治领导人的代际更替。目前,日本新生代政治家已经逐步占据了政府、议会和自民党等主要政党的要职,执掌日本核心权力。这批人成长于战后,在历史问题上基本没有负罪感;且普遍受欧美教育影响较大,政治上严重右倾,民族主义情绪强烈。在对华问题上,他们普遍有一种矛盾的心态,既看不起中国,又不希望中国发展太快。对待台湾,他们更加看重台湾在日本国家利益中的重要性,以及在中日关系中的砝码作用,更认同台湾的所谓民主制度。近年来,日台实质关系得以进展,与这些人的努力密切相关。
  (四)浓厚的“台湾情结”。50年的殖民统治,使日本人对台湾保留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同时,殖民统治又培养了一批李登辉式的具有“日本情结”的台湾人。在日本文化的长期渗透下,台湾形成了浓厚的亲日气氛,促使日本在心理上更加亲近台湾。在这种浓厚的“台湾情结”的感情基础上,日本越来越认同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并试图重新置台湾于日本的羽翼之下。
  (五)经济利益。日本在台湾有着十分重要的经济利益。日本长期保持着对台贸易巨额顺差,台湾已经成为日本获取海外利益的重要场所,日本在台湾的这种重要的经济利益,也使日本有些人不愿意看到两岸统一,担心统一后会使其经济利益受损。
  
  日本调整对台政策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冷战后尤其是近一两年来,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调门明显升高,介入台海事务的动作也在加大,日台关系明显提升。这对中日关系及台湾统一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首先,中日两国均是东亚大国,历史上有着密切的关系和各种纠葛,现实中中日两国的经贸往来又十分频繁,在既有的历史问题形成的心结一时难以解开的情况下,日本却借提升日台实质关系对中国大打“台湾牌”,这必然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引起中日两国关系的倒退。考虑到中日两国在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国一旦交恶,势必引起亚太乃至整个世界局势的震荡;其次,日本公然发展日台关系,势必会助长“台独”气焰,增加了两岸和平统一的复杂性和难度。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日本的对台政策短期内不会摆脱现有窠臼,仍然沿着略有倾斜的“双轨制”前行:一方面在公开正式场合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另一方面加强与台湾的往来,提升日台实质关系。但日台关系的未来发展必将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存在着一定的限度。在中日关系中,日本的对台政策并不是孤立的,日台关系的发展受制于日中关系的大局。毕竟,日本从一个稳定的中日关系得到的政治、经济利益,比其公开支持“台独”的利益大得多,台海局势的稳定更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
  长远观之,台湾问题有可能成为未来中日矛盾的交汇之处。对中国而言,台湾分离主义运动已经成为中国的心腹大患,统一台湾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所在。对日本而言,两岸统一,日本将面对一个强大并不断崛起的亚太大国,这是日本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在台湾问题上,中日两国是存在着战略冲突的。但是中日两国都难以承担现代战争的损失,特别是日本不应在台湾问题上过度玩火,以免自焚。
其他文献
曾几何时,宗毓华也是美国新闻界的一颗耀眼的“星”。美国《环球时报》曾报道说,在美国,宗毓华不但成为了身价最高的华裔女主播,而且她与沃尔特斯和索耶一起,被称为美国广播公司(ABC)的三大“看家花旦”。她也是被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新闻政治与政策中心邀请的第一位华裔研究员。  宗毓华生于1946年8月20日,父母在她出生3年前从中国移民到美国。宗毓华是家里五姐妹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美国出生的孩
期刊
引 言  网络文学发展走向如何?完全成为商业流水线的文化产品?抑或创造力的生长点?它究竟是快餐文化的一次性消费品,还是一种丰富文学经典的可能性?这些问题成为网文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每一个关注网文的研究者都试图寻找答案。要回答这些问题,仅仅着眼于网文的宏观数据,一时的热点或是仅仅分析文本,都是不够的。网文是一种新兴的文学形式,它与依托纸质传媒的文学作品的区别不仅表现在传播媒介上,也表现在文学观、创作模
期刊
走过人生是荒莽大地  想象日复一日奔涌的江流  想象很清冷的云天  想象细雨  想象柔软的虚空  所以诗人都是要举杯的  并随时抽出一把利剑  哪怕为了那  满身溢香的甜蜜谎言  我也知道我的眼睛  势必要去遇见一万双眼睛  人声鼎沸,风吹笑靥  金陵新开的花朵漫天飞旋  行与不行  枕下辗转的马蹄声响  树荫摇动一些透明的轮廓  她压出的新酒  滴落着昨夜绵绸的月色  说朋友,还留与不留  你我
期刊
以诗歌在文坛崭露头角的春马开始写小说了,这次他呈现给读者的是一部长篇小说——《自逐白云驿》。初读小说题目,似乎给人带来青春朗照逼人、一往无前的遐想空间,可是读完才发觉,这一切不过是一个假象。《自逐白云驿》所呈现的主题远不是如此这般的美好。或许对1990年出生的春马而言,诗歌中的精神探险和匿名指涉不足以表现他对现实复杂和残酷的触摸,形而下的零碎感,一地鸡毛般的生活围堵,需要开启一种新的形式和结构,由
期刊
魏思孝,山东“80后”作家,被称为“小镇焦虑青年”的代表。长期以来,魏思孝从事短篇写作,将自己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融入其中,书写对象主要聚焦于社会底层困顿潦倒的青年群体。目前已出版《小镇忧郁青年的十八种死法》《嘘,听你说》《兄弟,我们就要发财了》等多部小说集。在长篇小说《余事勿取》中,魏思孝立足于小人物的现实处境,塑造了一群无力改变现状、命运惨淡的小人物。他笔下的青年一代无聊颓废,老年一代勤劳朴素
期刊
青春与爱情的主题变奏在文学中总是充满着躁动不安的力量,这种力量是青春自身的底色,也是时代赋予青春的文化想象。在今天这个急速奔涌的时代浪潮中,青春与爱情的碰撞是最具张力,又是最无足轻重的事情。当然,这在通俗文学和大众文化领域却几乎是完全相反的呈现。或许,当人们不再有创造新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爱情成了平庸世界里唯一包含另外可能性的东西。钱墨痕的《俄耳普斯的春天》无疑是一个爱情故事,却也只能是发生在当下的
期刊
“三妇艳”是乐府相和歌辞的篇名,顾名思义,是说三个女人的。这是梁陈时期的诗人们最喜欢的题材之一,留下《三妇艳》诗最多的诗人,便是著名的陈后主。别人写的《三妇艳》,讲家中妇人或画眉或浣纱或裁衣,比如沈约:“大妇拂玉匣,中妇结罗帷。小妇独无事,对镜画蛾眉。良人且安卧,夜长方自私。”唯有陈后主胆子大,开笔敢写“小妇正横陈,含娇情未吐”,亡国罪行又多一件。  艳丽的女人,总是容易引来风言风语,何况还是三个
期刊
达洛卫夫人说她自己去买花。  因为露西已经有活儿干了:要脱下铰链,把门打开;伦珀尔梅厄公司要派人来了。况且,克拉丽莎·达洛卫思忖:多好的早晨啊——空气那么清新,仿佛为了让海滩上的孩子们享受似的。  多美好!多痛快!就像以前在布尔顿的时候,当她一下子推开落地窗,奔向户外,她总有这种感觉;此刻耳边依稀还能听到推窗时铰链发出轻微的吱吱声。那儿清晨的空气多新鲜,多宁静,当然比眼下的更为静谧:宛如波浪拍击,
期刊
嫁给日本人之前的王艳,是一个来自农村在城里卖面饼的打工妹。20出头又漂亮的王艳被人称为“面饼西施”,那时她的梦想就是嫁个城里人。然而在经过几次轰轰烈烈的恋爱之后,因为她的农村户口,她的梦想始终没能实现。就在王艳对自己的命运黯然神伤的时候,一个小姐妹带来一个令人将信将疑的消息。  王艳在一张表格上歪歪扭扭地填写了自己的自然条件之后,把一张自己最为满意的彩色照片认认真真地涂上胶水,结结实实地贴在表格上
期刊
在日本过语言关、大学关、就业关,对许多外国留学生来说,是要颇费些心血才能达到的目标。2004年初开始在日本留学的朱凯,在日本8个多月时间,无论在“精打细算”上还是在学业上,都觉得很有收获。    保证出勤有利减免学费    2003年高中毕业以后,朱凯在上海一家日语培训机构学了整整一年的日语,出国前日语达到3级水平。朱凯通过中介成功申请到位于千叶县的神田外语大学别科。2004年4月1日,是日本神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