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冷战结束以来,日本出于其“政治大国”和“普通国家”的战略考虑,明显加快了对台政策的调整步伐,对台交往不断突破民间层级的限制,有意提升日台实质关系,妄图利用台湾问题牵制中国的崛起,日本已成为影响两岸统一的重要障碍。
日本对台政策调整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经济实力急剧膨胀。与此同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取得巨大成功,综合国力日渐增强。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整个日本政坛迅速刮起一股保守主义思潮。与之相联系,日本的对华政策开始出现右倾化。
(一)突破“民间外交”限制,逐步提升日台关系的准官方性质。1990年7月,台湾当时的“立法院”副院长刘松藩率团访日,开日台“断交”后台湾官方组团访日的先例,日台关系开始突破经济文化领域的民间层次,进入政治交往的新阶段。1993年2月,台湾“外长”钱复假借观光名义访日,并与日执政党政要频繁接触,此为台湾“外长”的首次访日。随后,日本的一些官员也访问了台湾。1995年6月,日本派APEC大使内田胜久以密使暨全权大使身份,同台湾当局“外交部国际组织司司长”沈国雄进行了会谈,双方借此实现了大使级官员的首次接触,加强了日台实质关系的发展。
(二)将中、台并列,逐步给予台湾“国家实体”地位。突出表现在日本政府对1972年后日台之间的一些“悬案”的处理上。一是日台新航约问题。1994年修改后的日台航约规定,“华航”可以在成田机场第二跑道整修完成后移入,打破原有的与中国民航不在同一机场的限制。二是承认“台湾护照”问题。认定台湾的“护照”有效,恢复对台旅客“72小时免签证”待遇。1999年9月1日起,日本再次大幅度放宽对台签证规定,其有效期从3年延长为5年,签证有效期内,每次停留时间由15日改为90天,前往冲绳则免交签证费。这一改变使台湾完全享受与“主权国家”同等的待遇。
(三)密切日台经贸关系,加强对台经济渗透。90年代以来,日台经济关系更为密切,日本对台湾的经济渗透日益加深。1999年,日本成为台湾第一大进口来源国、第三大出口市场与第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该年台湾对日出口出现两位数增长,台湾成为仅次于美国、中国大陆的日本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此外,日本的对台投资也呈连年增长的趋势。
(四)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伺机重新觊觎台湾。随着台湾问题的凸现,日本亲台势力在这方面大做文章。90年代以来,日本政界鼓噪“台湾地位未定论”的声浪明显升温。“台湾地位未定论”暴露了日本重新觊觎台湾的野心,为日本介入台湾问题,预伏了较大的活动空间。
(五)将台湾列为防御区域,干扰中国行使武力统一台湾。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日本一再宣扬台湾对“日本安全”的重要性,并强调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试图将台湾问题引向国际化。为此,日本前防卫厅官员多次表示,“如果大陆攻打台湾,日本不能袖手旁观”。1997年《新日美安保防卫指针》将台湾纳入所谓的“周边事态”的适用范围之内,这标志着日本已着手进行未来介入台海冲突的准备。
日本对台政策新趋势
近来,日本明显加大了对台政策调整的步伐,日台官方接触开始由暗中往来走向公开化、密切化,由台下走到台上。当前,日本对台政策调整的新趋向主要表现为:
首先,继续提升日台关系,放宽交往限制,日台交往趋向高端化。近年来,日本不断突破对台交往的既有框架,逐步提高对台交往的层级和规格,日台关系越来越具有官方性质。2001年森喜朗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坚决反对,执意批准李登辉“赴日治病”,开了台湾卸任领导人访日的先例。2002年11月日本政府正式放宽日本官员赴台的限制,规定今后日本政府“课长级”官员都可以赴台访问。
其次,公开支持台湾加入主权国家组织,变相认同台湾的“国家实体地位”。2002年5月14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公开表示,日本支持台湾成为世界卫生组织观察员。日本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公开支持台湾参与WHO的西方主要国家。此外,日本右翼政府还多次叫嚣,要积极推动台湾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再次,公然支持台湾扩大国际参与,协助台湾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当前日本的这一政策举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试图与台湾签订具有官方性质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其二,试图与台湾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双边关系文件。
再次,强调台湾在日本安全保障中的重要地位,积极开展与台湾的“安保对话”及军事交流。一方面,日本通过日台之间的双边“安保对话”以及美、日、台的三边“战略对话”,业已建立起日台“安保对话”机制。另一方面,日本频繁派出自卫队退役将领访台不断加强与台湾的军事交流。
日本对台政策调整的战略考虑
冷战后日本对台政策调整变化的背景极其复杂,既有其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变化的影响,又离不开外部国际大环境的作用。从本质上讲,它是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台湾当局推行“务实外交”,以此拓展“国际生存空间”的需要。
从日本国内看,主要有以下因素影响了日本的对台政策:
(一)“政治大国”战略。日本要走向政治大国,亚太地区无疑是其基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而台湾在整个亚太地缘战略环境中又有极突出的战略价值。考虑到日本的安全利益,日本并不愿意看到中国的统一强大,因此,日本企图以发展日台关系来牵制海峡两岸的统一。
(二)国内政治生态的保守化、右倾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经历了长达10多年的经济衰退,严重挫伤日本的自负与自信的同时,助长了日本的民族主义思潮和政治右倾化。日本国内右翼势力不断否认侵略历史,美化战争罪行,鼓吹日本要成为“普通国家”,追求外交、政治和军事的大国化,要求修改战后和平宪法。日本国内的这种右倾化,不可避免的影响了日本的对华政策。加之,日本国内亲台势力的煽动,台湾作为一张牌,已经被纳入日本对华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政治领导人的代际更替。目前,日本新生代政治家已经逐步占据了政府、议会和自民党等主要政党的要职,执掌日本核心权力。这批人成长于战后,在历史问题上基本没有负罪感;且普遍受欧美教育影响较大,政治上严重右倾,民族主义情绪强烈。在对华问题上,他们普遍有一种矛盾的心态,既看不起中国,又不希望中国发展太快。对待台湾,他们更加看重台湾在日本国家利益中的重要性,以及在中日关系中的砝码作用,更认同台湾的所谓民主制度。近年来,日台实质关系得以进展,与这些人的努力密切相关。
(四)浓厚的“台湾情结”。50年的殖民统治,使日本人对台湾保留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同时,殖民统治又培养了一批李登辉式的具有“日本情结”的台湾人。在日本文化的长期渗透下,台湾形成了浓厚的亲日气氛,促使日本在心理上更加亲近台湾。在这种浓厚的“台湾情结”的感情基础上,日本越来越认同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并试图重新置台湾于日本的羽翼之下。
(五)经济利益。日本在台湾有着十分重要的经济利益。日本长期保持着对台贸易巨额顺差,台湾已经成为日本获取海外利益的重要场所,日本在台湾的这种重要的经济利益,也使日本有些人不愿意看到两岸统一,担心统一后会使其经济利益受损。
日本调整对台政策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冷战后尤其是近一两年来,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调门明显升高,介入台海事务的动作也在加大,日台关系明显提升。这对中日关系及台湾统一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首先,中日两国均是东亚大国,历史上有着密切的关系和各种纠葛,现实中中日两国的经贸往来又十分频繁,在既有的历史问题形成的心结一时难以解开的情况下,日本却借提升日台实质关系对中国大打“台湾牌”,这必然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引起中日两国关系的倒退。考虑到中日两国在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国一旦交恶,势必引起亚太乃至整个世界局势的震荡;其次,日本公然发展日台关系,势必会助长“台独”气焰,增加了两岸和平统一的复杂性和难度。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日本的对台政策短期内不会摆脱现有窠臼,仍然沿着略有倾斜的“双轨制”前行:一方面在公开正式场合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另一方面加强与台湾的往来,提升日台实质关系。但日台关系的未来发展必将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存在着一定的限度。在中日关系中,日本的对台政策并不是孤立的,日台关系的发展受制于日中关系的大局。毕竟,日本从一个稳定的中日关系得到的政治、经济利益,比其公开支持“台独”的利益大得多,台海局势的稳定更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
长远观之,台湾问题有可能成为未来中日矛盾的交汇之处。对中国而言,台湾分离主义运动已经成为中国的心腹大患,统一台湾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所在。对日本而言,两岸统一,日本将面对一个强大并不断崛起的亚太大国,这是日本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在台湾问题上,中日两国是存在着战略冲突的。但是中日两国都难以承担现代战争的损失,特别是日本不应在台湾问题上过度玩火,以免自焚。
日本对台政策调整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经过数十年的高速发展,经济实力急剧膨胀。与此同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取得巨大成功,综合国力日渐增强。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使得整个日本政坛迅速刮起一股保守主义思潮。与之相联系,日本的对华政策开始出现右倾化。
(一)突破“民间外交”限制,逐步提升日台关系的准官方性质。1990年7月,台湾当时的“立法院”副院长刘松藩率团访日,开日台“断交”后台湾官方组团访日的先例,日台关系开始突破经济文化领域的民间层次,进入政治交往的新阶段。1993年2月,台湾“外长”钱复假借观光名义访日,并与日执政党政要频繁接触,此为台湾“外长”的首次访日。随后,日本的一些官员也访问了台湾。1995年6月,日本派APEC大使内田胜久以密使暨全权大使身份,同台湾当局“外交部国际组织司司长”沈国雄进行了会谈,双方借此实现了大使级官员的首次接触,加强了日台实质关系的发展。
(二)将中、台并列,逐步给予台湾“国家实体”地位。突出表现在日本政府对1972年后日台之间的一些“悬案”的处理上。一是日台新航约问题。1994年修改后的日台航约规定,“华航”可以在成田机场第二跑道整修完成后移入,打破原有的与中国民航不在同一机场的限制。二是承认“台湾护照”问题。认定台湾的“护照”有效,恢复对台旅客“72小时免签证”待遇。1999年9月1日起,日本再次大幅度放宽对台签证规定,其有效期从3年延长为5年,签证有效期内,每次停留时间由15日改为90天,前往冲绳则免交签证费。这一改变使台湾完全享受与“主权国家”同等的待遇。
(三)密切日台经贸关系,加强对台经济渗透。90年代以来,日台经济关系更为密切,日本对台湾的经济渗透日益加深。1999年,日本成为台湾第一大进口来源国、第三大出口市场与第一大贸易逆差来源国。该年台湾对日出口出现两位数增长,台湾成为仅次于美国、中国大陆的日本的第三大贸易伙伴。此外,日本的对台投资也呈连年增长的趋势。
(四)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伺机重新觊觎台湾。随着台湾问题的凸现,日本亲台势力在这方面大做文章。90年代以来,日本政界鼓噪“台湾地位未定论”的声浪明显升温。“台湾地位未定论”暴露了日本重新觊觎台湾的野心,为日本介入台湾问题,预伏了较大的活动空间。
(五)将台湾列为防御区域,干扰中国行使武力统一台湾。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日本一再宣扬台湾对“日本安全”的重要性,并强调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试图将台湾问题引向国际化。为此,日本前防卫厅官员多次表示,“如果大陆攻打台湾,日本不能袖手旁观”。1997年《新日美安保防卫指针》将台湾纳入所谓的“周边事态”的适用范围之内,这标志着日本已着手进行未来介入台海冲突的准备。
日本对台政策新趋势
近来,日本明显加大了对台政策调整的步伐,日台官方接触开始由暗中往来走向公开化、密切化,由台下走到台上。当前,日本对台政策调整的新趋向主要表现为:
首先,继续提升日台关系,放宽交往限制,日台交往趋向高端化。近年来,日本不断突破对台交往的既有框架,逐步提高对台交往的层级和规格,日台关系越来越具有官方性质。2001年森喜朗政府不顾中国政府的坚决反对,执意批准李登辉“赴日治病”,开了台湾卸任领导人访日的先例。2002年11月日本政府正式放宽日本官员赴台的限制,规定今后日本政府“课长级”官员都可以赴台访问。
其次,公开支持台湾加入主权国家组织,变相认同台湾的“国家实体地位”。2002年5月14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公开表示,日本支持台湾成为世界卫生组织观察员。日本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公开支持台湾参与WHO的西方主要国家。此外,日本右翼政府还多次叫嚣,要积极推动台湾成为联合国会员国。
再次,公然支持台湾扩大国际参与,协助台湾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当前日本的这一政策举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试图与台湾签订具有官方性质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其二,试图与台湾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双边关系文件。
再次,强调台湾在日本安全保障中的重要地位,积极开展与台湾的“安保对话”及军事交流。一方面,日本通过日台之间的双边“安保对话”以及美、日、台的三边“战略对话”,业已建立起日台“安保对话”机制。另一方面,日本频繁派出自卫队退役将领访台不断加强与台湾的军事交流。
日本对台政策调整的战略考虑
冷战后日本对台政策调整变化的背景极其复杂,既有其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变化的影响,又离不开外部国际大环境的作用。从本质上讲,它是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台湾当局推行“务实外交”,以此拓展“国际生存空间”的需要。
从日本国内看,主要有以下因素影响了日本的对台政策:
(一)“政治大国”战略。日本要走向政治大国,亚太地区无疑是其基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而台湾在整个亚太地缘战略环境中又有极突出的战略价值。考虑到日本的安全利益,日本并不愿意看到中国的统一强大,因此,日本企图以发展日台关系来牵制海峡两岸的统一。
(二)国内政治生态的保守化、右倾化。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经历了长达10多年的经济衰退,严重挫伤日本的自负与自信的同时,助长了日本的民族主义思潮和政治右倾化。日本国内右翼势力不断否认侵略历史,美化战争罪行,鼓吹日本要成为“普通国家”,追求外交、政治和军事的大国化,要求修改战后和平宪法。日本国内的这种右倾化,不可避免的影响了日本的对华政策。加之,日本国内亲台势力的煽动,台湾作为一张牌,已经被纳入日本对华战略的一个重要环节。
(三)政治领导人的代际更替。目前,日本新生代政治家已经逐步占据了政府、议会和自民党等主要政党的要职,执掌日本核心权力。这批人成长于战后,在历史问题上基本没有负罪感;且普遍受欧美教育影响较大,政治上严重右倾,民族主义情绪强烈。在对华问题上,他们普遍有一种矛盾的心态,既看不起中国,又不希望中国发展太快。对待台湾,他们更加看重台湾在日本国家利益中的重要性,以及在中日关系中的砝码作用,更认同台湾的所谓民主制度。近年来,日台实质关系得以进展,与这些人的努力密切相关。
(四)浓厚的“台湾情结”。50年的殖民统治,使日本人对台湾保留了一种特殊的“情感”;同时,殖民统治又培养了一批李登辉式的具有“日本情结”的台湾人。在日本文化的长期渗透下,台湾形成了浓厚的亲日气氛,促使日本在心理上更加亲近台湾。在这种浓厚的“台湾情结”的感情基础上,日本越来越认同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并试图重新置台湾于日本的羽翼之下。
(五)经济利益。日本在台湾有着十分重要的经济利益。日本长期保持着对台贸易巨额顺差,台湾已经成为日本获取海外利益的重要场所,日本在台湾的这种重要的经济利益,也使日本有些人不愿意看到两岸统一,担心统一后会使其经济利益受损。
日本调整对台政策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冷战后尤其是近一两年来,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调门明显升高,介入台海事务的动作也在加大,日台关系明显提升。这对中日关系及台湾统一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首先,中日两国均是东亚大国,历史上有着密切的关系和各种纠葛,现实中中日两国的经贸往来又十分频繁,在既有的历史问题形成的心结一时难以解开的情况下,日本却借提升日台实质关系对中国大打“台湾牌”,这必然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引起中日两国关系的倒退。考虑到中日两国在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国一旦交恶,势必引起亚太乃至整个世界局势的震荡;其次,日本公然发展日台关系,势必会助长“台独”气焰,增加了两岸和平统一的复杂性和难度。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日本的对台政策短期内不会摆脱现有窠臼,仍然沿着略有倾斜的“双轨制”前行:一方面在公开正式场合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另一方面加强与台湾的往来,提升日台实质关系。但日台关系的未来发展必将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存在着一定的限度。在中日关系中,日本的对台政策并不是孤立的,日台关系的发展受制于日中关系的大局。毕竟,日本从一个稳定的中日关系得到的政治、经济利益,比其公开支持“台独”的利益大得多,台海局势的稳定更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
长远观之,台湾问题有可能成为未来中日矛盾的交汇之处。对中国而言,台湾分离主义运动已经成为中国的心腹大患,统一台湾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所在。对日本而言,两岸统一,日本将面对一个强大并不断崛起的亚太大国,这是日本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在台湾问题上,中日两国是存在着战略冲突的。但是中日两国都难以承担现代战争的损失,特别是日本不应在台湾问题上过度玩火,以免自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