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应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一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摇篮有这种状态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自我约束——意志。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意志的参与是不可能成功的,而意志总是以情感作支撑,情感乃是意志的推动力。由于语文自身固有的特点,学生在学习中总会遇到困难,意志顽强的人会知难而进,而意志薄弱者就会知难而退。因此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初中语文 教学 意志教育
一、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
首先,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结合教材介绍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优秀杰出人物的事迹(包括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革命先烈等),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艺作品的人物形象,以及学习学生自周围的典型,从而让学生从榜样中汲取食粮,磨练意志。
例如,课文《岳阳楼记》,主要表现了作者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体现了范促淹身处逆境,奋斗不息的坚强意志。我在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他做这篇记的目的是什么?他自已当时的处境怎样?从中看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从而让学生领司到他的那种身处逆境而不消沉,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品格。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已的学习实际思考:学习上的失败怎么看待?如果你现在身处逆境,你会怎么办?以培养学生的正确对待逆境,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坚强意志。
其次,有目的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看电影、电视也是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的有效途径。比如在教学《陈涉世家》一文,有意识地推荐学生去看一些有关作者写作《史记》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司马迁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完成这部长篇巨制的,从而学习他那种逆境中奋发有为的意志。电影、电视能给人以视听的感受,因此,我们也可以结合课文教学,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观看、收看电影、电视,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强如近期广东台播出的一档栏目“生存大挑战”,要求参赛选手在种种困难条件下完成任务,达到生存的目的。这需要选手们有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因此,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收看,并在节目播出的第二天在班上組织一场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们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意志。
再次,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意志力。对学生加强目的性教育,注意培养道德情感,意志靠情感来推动,要激发坡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对祖国、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成倍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量。为此,我设计每堂课的课前五分钟课堂,每天有意识地设计一个有关意志培养的题目,通过第一位同学的上台演讲,既达到语文教学中锻炼学生口才的训练要求,又是对学生意志教育的一个最好时机。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意志力,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与困难作斗争,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锻炼……
当然,每个学生的意志类型和发燕尾服水平是有差别的,加上青少年的可塑性较大,所以,教师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要提高他们的控制能力,对于缺乏毅力的学生应当激发其坚韧精神,对于胆小、犹豫不决者则要培养其大胆、勇敢和果断的品质……总之,根据学生意志品质的特点,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这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提高学习语文的自觉性
1、有利于语文内隐学习的开展
语文学习具有很强的内隐性。外显的是对文本的理解、吸收和具体的知识点、能力点,内隐的是文学悟性、自立性、探究欲、语感、精神理念。要追求语文教学的长远目标,就必须重视内隐学习。
内隐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罗伯提出的,指人类无意识地获得关于刺激环境的复杂知识的过程。内隐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都是无意识的。虽说内隐学习是无意识的,是脱离逻辑思维的非语言的心理过程,但它却有赖于良好的语文环境的熏陶。为什么同样身处一个充满语文色彩的环境里,有的人能通过内隐学习获得知识,而有的人却浑然不觉?这是人的心理素质差异造成的不同结果。有心理准备的人走到哪里,不管是有无要求,他们在遇到相关刺激时就会无意识地进行学习;没有心理准备的人,在强烈刺激下也不容易进行内隐学习。语文意志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优化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内隐学习提供了心理基础。
2、有利于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叶圣陶先生主张“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认为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觉自励”,出了学校,担任工作,一直能自觉自励,一辈子做有为的人。语文教育中的自觉自励,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和自我运用语文的能力,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
意志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支撑的作用。因为习惯的形成都有以下的特点:①历时长,习惯的养成绝非朝夕之间的事。②曲折性,任何一种好习惯都与克服各种阻力、困扰联系在一起。有时还会出现好习惯与坏习惯的矛盾,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好习惯对学生的促进作用非同小可,坏习惯的破坏作用则是学习上的巨大阻力。学生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然要发挥意志的调节、控制功能,以坚忍的毅力培养好习惯,以无畏的勇气勇敢地战胜坏习惯的挑战。
语文教学中的意志教育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修养、健康心态、刚强意志的人,达到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语文课要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适应生活的能力”。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意志教育,给予他们持续性的关注,才能提高语文教学中意志教育的成效,所以,明确意志教育的意义能够促进语文教学中的意志教育。
初中语文 教学 意志教育
一、运用各种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意志。
首先,充分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结合教材介绍古今中外历史上的优秀杰出人物的事迹(包括科学家、发明家、劳动模范、革命先烈等),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艺作品的人物形象,以及学习学生自周围的典型,从而让学生从榜样中汲取食粮,磨练意志。
例如,课文《岳阳楼记》,主要表现了作者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体现了范促淹身处逆境,奋斗不息的坚强意志。我在教学时,着重引导学生思考:他做这篇记的目的是什么?他自已当时的处境怎样?从中看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从而让学生领司到他的那种身处逆境而不消沉,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品格。并引导学生结合自已的学习实际思考:学习上的失败怎么看待?如果你现在身处逆境,你会怎么办?以培养学生的正确对待逆境,在逆境中积极进取的坚强意志。
其次,有目的引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看电影、电视也是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的有效途径。比如在教学《陈涉世家》一文,有意识地推荐学生去看一些有关作者写作《史记》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司马迁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完成这部长篇巨制的,从而学习他那种逆境中奋发有为的意志。电影、电视能给人以视听的感受,因此,我们也可以结合课文教学,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观看、收看电影、电视,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强如近期广东台播出的一档栏目“生存大挑战”,要求参赛选手在种种困难条件下完成任务,达到生存的目的。这需要选手们有顽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毅力。因此,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收看,并在节目播出的第二天在班上組织一场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们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意志。
再次,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意志力。对学生加强目的性教育,注意培养道德情感,意志靠情感来推动,要激发坡学生集体主义荣誉感,对祖国、对社会的责任感,从而成倍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量。为此,我设计每堂课的课前五分钟课堂,每天有意识地设计一个有关意志培养的题目,通过第一位同学的上台演讲,既达到语文教学中锻炼学生口才的训练要求,又是对学生意志教育的一个最好时机。教师还要善于创设情境,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意志力,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与困难作斗争,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锻炼……
当然,每个学生的意志类型和发燕尾服水平是有差别的,加上青少年的可塑性较大,所以,教师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学生要提高他们的控制能力,对于缺乏毅力的学生应当激发其坚韧精神,对于胆小、犹豫不决者则要培养其大胆、勇敢和果断的品质……总之,根据学生意志品质的特点,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这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提高学习语文的自觉性
1、有利于语文内隐学习的开展
语文学习具有很强的内隐性。外显的是对文本的理解、吸收和具体的知识点、能力点,内隐的是文学悟性、自立性、探究欲、语感、精神理念。要追求语文教学的长远目标,就必须重视内隐学习。
内隐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罗伯提出的,指人类无意识地获得关于刺激环境的复杂知识的过程。内隐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都是无意识的。虽说内隐学习是无意识的,是脱离逻辑思维的非语言的心理过程,但它却有赖于良好的语文环境的熏陶。为什么同样身处一个充满语文色彩的环境里,有的人能通过内隐学习获得知识,而有的人却浑然不觉?这是人的心理素质差异造成的不同结果。有心理准备的人走到哪里,不管是有无要求,他们在遇到相关刺激时就会无意识地进行学习;没有心理准备的人,在强烈刺激下也不容易进行内隐学习。语文意志教育通过培养学生的意志力,优化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内隐学习提供了心理基础。
2、有利于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
叶圣陶先生主张“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认为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自觉自励”,出了学校,担任工作,一直能自觉自励,一辈子做有为的人。语文教育中的自觉自励,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和自我运用语文的能力,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
意志在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支撑的作用。因为习惯的形成都有以下的特点:①历时长,习惯的养成绝非朝夕之间的事。②曲折性,任何一种好习惯都与克服各种阻力、困扰联系在一起。有时还会出现好习惯与坏习惯的矛盾,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好习惯对学生的促进作用非同小可,坏习惯的破坏作用则是学习上的巨大阻力。学生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然要发挥意志的调节、控制功能,以坚忍的毅力培养好习惯,以无畏的勇气勇敢地战胜坏习惯的挑战。
语文教学中的意志教育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修养、健康心态、刚强意志的人,达到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语文课要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适应生活的能力”。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意志教育,给予他们持续性的关注,才能提高语文教学中意志教育的成效,所以,明确意志教育的意义能够促进语文教学中的意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