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音乐情境教学中的美育渗透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ital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审美教育,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中得到培养,审美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得以获取,从而使知识与生命产生共鸣。本人根据当今音乐教学中仍存在过于关注知识技能的传递及偏离学生生活实际的现象,探讨如何在音乐教学中通过情境教学渗透以美育人,从而实现审美教育是最核心的音乐教育。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境教学;审美感知;审美体验;审美兴趣;美育渗透
  一、问题的提出
  美育是音乐教育中一个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中的音乐感知、情感体验和审美评价过程实现了音乐审美。《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纵观目前的音乐课堂教学,过多关注知识技能的传递,使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热情和动力。缺乏源于生活体验的单一教学模式,使知识与生命难以产生共鸣。在这样的一种教育教学环境中,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艺术审美情趣及艺术潜能还有无限拓展的可能。如何发挥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音乐审美特殊功能,通过音乐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的情感迅速地走进预设的情境中去,获得情感的渲染,在特定的情境中使认知得以延伸?作者对如何通过情境教学进行美育渗透进行了以下的实践与探索。
  二、创设情境,美育渗透的实施策略
  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不同的音乐情境创设支撑着各环节的有效教学完成。教学起始与结束环节的情境创设,能使学生迅速地产生审美的欲望,带着愉悦的心境,在短时间内进入美的环境和良好的学习状态中;教学中各教学过渡环节的情境创设,能使教学内容达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让学生保持审美情感,产生进一步审美的渴望和求知热情;教学内容中的情境创设,使音乐审美要素随着学生的认知程度深化,让学生在环境与心境合一中获得审美的升华。根据教学需要,运用不同教学方法与手段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一)创设情境,感受作品的内涵美
  音乐中深刻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人文内涵赋予了音乐育人的特殊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我正视知识技能与学生学习兴趣,根据教学实际,挖掘整合各种有效教学资源,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创设符合学生心理认知特点的教学情境,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意和求知热情。使学生置身于灵动的音乐氛围中并展开想象的翅膀,把音乐作品内化为对美的感知与感悟。
  如:在学唱《牧歌》的教学中,我用语言极尽地渲染:“在湛蓝的天空下,飘着一朵朵白云,目光所视的草原就像绿毯子一样碧绿无边,雪白的羊群好似珍珠撒在绿色的草原上,所到之处就像给一望无垠的绿色大地绣上了洁白无瑕的花儿。蓝天白云也成了我们的帐篷,在朝霞中,我们自由快乐地歌唱。此情此景构成了一幅唯美的水墨画,这景色既使人惊叹,又叫人流连忘返!就连骏马与羊群都定格在这奇妙的绿白相映的世界里,似乎品味着草原给它们带来的满足和快乐。”语言情境的创设,直观地把学生引入到音乐所带来的音乐意境中,学生全身心地学唱和品味《牧歌》的词、曲之美,收到了不一般的效果。
  再如,在音樂鉴赏《黄河船夫曲》的教学中,我通过视听结合,以钢琴协奏曲《黄河》为背景音乐,并配以有强烈画面感的奔腾咆哮的黄河动态视频进行情境导入,启发让学生想象在狂风巨浪中,船工们奋勇搏击的画面,使学生逐步感受音乐作品的内涵,对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形成认同感,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教学的美育功能在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般地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灵。
  (二)创设情境,激发传统文化的兴趣
  能给学生带来美好享受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审美热情,形成积极的审美心境,尤其在传统文化学习中效果显著。在学习广东音乐《赛龙夺锦》时,我立足美的角度,充分整合MIDI音乐、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资源创设情境,在静态与动态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感受节奏、速度、力度、音色、曲式等音乐要素,体验由各种音乐要素交织所形成的音乐形象,形成身临龙舟竞渡的情境当中,激发审美、创美的内心反应。
  在学习《唱脸谱》中,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段导入引出“京剧”与“脸谱”两个关键词;通过作品赏析对唱、念、做、打四大功夫有了初步的认识,拉近了学生与京剧的距离这样一种教学环境,为后续的学习产生了探索的兴趣与欲望,视听结合的展示使学生京剧的韵白,京剧的武打动作,京剧的表演行当,京剧的韵味等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京剧的魅力及内涵在合作与创造中获得深刻的感悟与升华。精彩纷呈的教学情境创设,使学生的学习形态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中转变。
  (三)创设情境,培养美好的审美情操
  以情动人,以境致远,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传递是美的种子,在润物细无声中将美深植于学生的心灵。引领学生在体验、享受音乐中丰富情感、提高兴趣、陶冶性情、启迪智慧,诱发出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而通过语言来创设情景是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教学中教师运用形象生动、深情并茂的语言描述,可以高效地将学生带入音乐的情景中。
  如:在演唱《共产儿童团歌》时,由于儿童团离孩子们现在的生活已很遥远,孩子们很难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内容,教师首先给孩子们介绍儿童团的创立、当时的时代背景、具有代表性的儿童团的故事,以及在战争年代所发挥的作用,使学生们对儿童团有了初步的了解。并把对内心感受延伸到音乐表现中去,通过歌声展现了机智勇敢的儿童团员的人物特征,在教师的层层点拨中,内心情感随旋律的流淌不断地升华。
  再如学唱《歌唱二小放牛郎》,在王二小放牛的动态呈现中展开情境创设,学生学会歌曲的同时,小英雄机智勇敢的形象以及无私的高尚品质也感动着学生。音乐发挥着育人的功能,使学生透过音乐作品获得不一样的生命感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高尚的情操。
  (四)创设情境,产生艺术美的追求
  音乐是美的使者,无处不在地向人们传播着美的气息。如学生学唱歌曲《茉莉花》时,教师通过短片导入带学生游江南水乡,感受茉莉花的芳香等情境,让学生在没学唱歌曲时,已悄悄地喜欢上茉莉花了,再用二胡把茉莉花优美的曲调拉出来,学生们一下子就学会唱了。随后,教师再次用故事创设了情境:“一群热爱中国文化的年轻的外国姑娘不远万里、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带来中西合璧极具视觉与美感的舞蹈《茉莉花》……”。在接下来进行舞蹈动作学习以及欣赏交响乐《茉莉花》、歌剧《图兰朵》中茉莉花唱段环节时,学生们可谓是用尽全力、尽情地让自己的肢体变得更柔,更美,更有延伸性;聆听交响乐、歌剧时他们非常认真地用耳朵捕捉音乐细致的变化及分析对比交响乐与歌剧的不同……学生们情不自禁地走进了音乐的世界,主动去探寻音乐的奥秘,这就是艺术的魅力!通过优秀、经典的音乐作品,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正是教学所要实现的真正目的。   (五)创设情境,挖掘创造潜能
  奥尔夫提到:“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影响,我们的课堂存在着过于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传递,忽视了学生音乐创造潜能、音乐形象思维和主体意识的培养的现象。在日常教学中我注重立足音乐本位,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多感观的参与下插上联想与想象的翅膀,在获得音乐的感知和体验的基础上,通过独立自主或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去创造美、表现美。如在合唱曲《装扮蓝色地球》的教学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去发现歌曲中的节奏特点,用欢快而有弹性的声音去演唱,表达对地球、大自然、家园的热爱之情。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我创设了地球、山谷、动物、森林等动态情境,启发学生利用各种声源去创编音响,并把这些音响连接为歌曲的引子。学生在积极参与、思维活跃的形态中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彰显。
  三、情境教学,美育渗透的实施效果
  (一)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了升化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从学生的生活中出发,运用了各种有效的手段,将生活中的真切融入到情境的创设中去,使学生自然地进入情境,并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进入到丰富的音乐想象、创造中,同时在深入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们美好的情操得到了升华。
  如在《小红帽》教学中,戏剧小组的学生在声音效果、主题歌曲演唱、故事讲解、角色扮演等艺术整合中完成了《新编小红帽》的成果展示,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在感知——感悟——创造中得到升华。
  (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调动
  情境教学用形象而生动的场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教师以朴实、真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充满感情地朗诵、有表情地演唱、演奏歌曲或是随着音乐翩翩起舞,都在激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想象、创造热情都随之得以调动。
  如在《春天在哪里》的教学中,在以春为背景的音乐和图像的衬托下娓娓道来:“春天是一个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美好季节,你们看看它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色美景,谁能用最美的词语描绘出你眼中的春天?”“百花争艳、百鸟争鸣、春回大地……”一个个美好的词语从学生们口中冲口而出。顺应学生的情绪,我巧妙地带领学生们进入情境:嬉戏的小鸭、欢腾的小溪、春風轻抚的杨柳……学生们在栩栩如生的多声势的创作中尽情地感受着浓浓的春意,并和眼前的图画相互辉映,在学生的自主参与中,展现出一幅洋溢着情感色彩的春之美景。
  (三)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描绘性的语言,对学生的认知活动有指引的作用,学生的想象力在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变得更为活跃。此外,在音乐的情境渲染下,学生的的审美能力得到了提高,情感层面也更加广阔。
  如在欣赏《胡桃夹子组曲》——《花之圆舞曲》教学中,我以故事形式导入,学生沉浸在故事所展示的情境中,人人热情高涨,在接下来的欣赏学习中,学生在听——唱,听——动,听——奏,听——创等活动中尽情地发挥音乐想象力、音乐表现力、音乐创造力,把一首有颇有深度的曲子很好地掌握了。
  总之,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创设音乐情境教学进行美育渗透,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它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其可贵的品质、丰富的想象力,促进其思维发散;同时还能引导学生艺术创新,发展其创造美的能力。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准确地把握教材,从音乐本质出发去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获得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音乐品位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并从中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才是音乐教学的本质所在,这也是我探究情境教学的动力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音乐新课程标准
其他文献
“数感”是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对于“数感”,新旧版的课程标准都作了重要表述,并一致将“数感”放在核心概念的首要位置,可见“数感”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在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也深深体会到培养数感对于学生数学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论教哪一个学段的学生,我都会有意识地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现就本人的日常教学实践,谈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从意识上
5月27日,由深圳市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17年全市学前教育宣传月启动仪式在深圳书城中心城举行。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刘佳晨,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高兴烈,市教育局副局长赵立等出席启动仪式。各区学前教育管理部门代表、市学前教育协会代表和全市幼儿园园长、教师及家长代表共200多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会议介绍了深圳市两期学前教育发展行动计划的实施成效。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深圳基本形成
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应用题,对小学生而言,相对较繁琐,有时遇到的习题与例题差不多,只是条件的说法稍有变化,一些学生就束手无策,这就是思维能力不强的表现。如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呢?下面说说具体的做法。  一、加强“基”  这就是说,要在教学中加强应用题的基础训练,培养基本能力,解答应用题的基础往往根据四则运算的含义,掌握已知条件与问题间的数量关系。我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熟背一些常用的数量关系式,如:收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评价应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抓住批改这一环节,在优化作文评价上下功夫,创新作文评价的方式,注重情感的投入,真正实现与学生情感的沟通和心灵的对话,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这一教学目标。  关键词:作文评价;因材指导;激发情感;形式多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评价应重视对写作过程与方法、情感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授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小学阶段是人才成长的启蒙时期,创新意识必须从这时开始孕育。广泛的学习兴趣,质疑问难的好奇心理,灵活的多向性思维是创新人才早期教育不容忽视的方面。  一、鼓励一题多解——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他坚定地说:“我觉得没错。解这道题的关键是:要寻找一个整数能与分数的分母约分,并最
【摘要】随着新课改实施的深入,我国对小学生的审美教育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希望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加强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这门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越来越注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审美教育恰恰是人文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新课标背景下,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本文就是对当前我国小学语
摘要:随着教学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小学生不管是思维能力还是认知能力都没有发展成熟,因此他们对于眼前的世界抱有很大的好奇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使学生的好奇心得以满足,兴趣得以激发,参与积极性得以调动,还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学习习惯:培养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怎样在实践中培养学生
【摘要】语言文字从一个日常交流工具为起点,又衍生出信息载体的作用,其鲜明的工具性特征,同时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具有深刻的人文性。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笔者以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语言文字运用为主要论点,结合当下教育环境做一个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目标;语言文字;运用  小学语文致力于探索语言文字的学习,以综合实
【摘要】核心素养的价值原点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更是对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本文从小学语文教学“听、说、读、写”等四个核心素养关键点进行深入探究,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推进,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改革脚步在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向前,各个试点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能力也在不断地更新,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但由于我国地广人多,教育改革的推进虽然进展良好、成绩斐然,但是这些成绩多取得于各个推行试点之中,并不是各级城市都有良好推广,大多数地区的改革脚步仍处于初级阶段,取得的成绩较低。虽然在很努力的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但依然并没有很好的成效。九年义务教育改